08年的金融危機如何度過
⑴ 淺談08年金融危機及我國應對策略
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各國的GDP均出現了不同的負增長,只有中國和及少數國家維持了GDP的增長,並且中國的GDP保持在8%的水平,但這一點是如何做到的需要解釋一下.GDP是由三架馬車組成即:消費+外貿+投資 因為金融危機影響消費水平下降,外貿出口退會的美圓貶值,所以大大降低了GDP的增長性,所以我國出台了4萬億資金投資拉動內需,以保持GDP的高速增長.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資金的投入迅速提震了經濟增長.不過4萬億資金同時也帶來了負作用,由於市場上貨幣供應量大所以引起了物價上漲導致CPI高達 2.8,也就是說我國的金融危機過去了但經濟危機又來了!解決CPI上漲的主要手段就是將發放的貨幣再收回來,也就是緊縮銀根.如何收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息,這樣大量貨幣才會迴流銀行.也因此在此預期下以及房地產利空帶動下,大盤從3478點跌到現在.從技術上分析一下大盤走勢,經歷了自1664-3478的一輪3浪上漲以後出現了一個較大的回調,並且再次破位下行然後企穩反彈,並創出反彈新高再此回調,注意此時再次企穩已經是明顯的底部抬高走勢,並一度向前期高點3478發起沖擊,但無攻而反續力再攻再次未果,我們說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當第三次沖擊又無攻而返的時候我們看到,已經明顯的形成了一個頂部降低的三重頂走勢.於是找一個做空的理由順勢放量殺跌,幾根百點長陰突破了各個重要支撐位,目前在4大利空面前,大盤再次面臨前期低點的考驗,如果本次能夠在周3以前不跌破新低,相信大盤還有反彈至2800一帶的可能,然後回調作出一個底部抬高姿態.
⑵ 08金融危機,普通百姓應該怎麼應對
此次危機預計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會平緩,世界經濟要恢復則要數年左右,中國大概3年左右,美國可能需十數年。
本次次危機到今天已經造成了世界金融也蒸發了50萬億美元左右,全球約有數千萬人在此次危機中失業,
世界各國投入的救市資金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將來會投入更多
中國受到的影響:
股市縮水60%,市值蒸發近20萬億RMB;實體經濟也開始大規模受損,許多公司銷售業績下滑;房產市場冷淡,部分房產商血本無歸,許多樓盤無人購買,大量中小房產機構倒閉,中小企業艱難度日,部分企業倒閉;大型企業融資困難,面臨合並或被迫收購;消費市場縮減,開始出現通貨緊縮。
但總體上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中國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的GDP增長率為9.9%還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社會固定資產增加值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快了1.1%,去年GDP的增長率為12.3%,今年d發展雖然有所放緩,但的來說經濟發展水品還是很高的,遙遙領先與世界其他國家,雖然金融不景氣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佔有國民經濟總量中比重還不是很大,同時中國自身的消費市場巨大,所我們小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不會受太大影響
中國政府的應對政策
1銀行降息,鼓勵老百姓去做投資,不要把錢存起來
22008-2010年左右投入4萬億RBM 用於社會投資和刺激消費
3救助中小企業,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以及適當的減稅政策
4為大公司提供融資渠道,使這些支柱企業盡快復甦
5扶植建築業,讓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之一 的建築業脫離困境
6投資農業以及加快一些大工程基礎工程建設,拉動內需
2008年緊急危機的根源:
追尋此次危機的根源是現有的以美國為世界金融中心,和以美元為世界唯一世界通用貨幣的金融體制存在嚴重缺陷,所以這次危機過後肯定會制定新的金融經濟秩序。而中國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可以說這次危機能否平安快速度過度,很大程度在於中國。因為;
1中國是現今世界最大的凈資本輸入國,近幾年每年的外匯收入都高達1000多億美元
2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每年的GDP增速都超過8%,有句話叫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是解決當前危機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3中國擁有世界最龐大的外匯儲備高達20000億美元,中國要是不穩定拋出手中的美元無疑是毀滅世界的
4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人口和最大新興消費市場,是未來世界最大消費市場,其潛力和能量都是空前的
5中國世界製造業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美國,歐洲都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而中國也是他們最大貿易夥伴之一,
6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貿易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20%,
所以中國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中國很可能藉助此次千載難逢的機遇,美歐經濟不景氣,美元這一世界貨幣疲軟的機遇崛起 世界經濟新格局將因此形成 。
服飾用品隨著原料價格下跌,銷售價也會下落,不過利潤不會收多少影響
⑶ 中國如何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
中國率先用自己原先已有的外匯儲備來購入巨量美國國債。把美國國債買進來,就需要在中國境內增發與已購入的美國國債相匹配價值的人民幣。這個人民幣的量就是那個4萬億。為了應對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宣布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出台了投資規模達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大措施。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為,中國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促進計劃「非同凡響」,不僅對中國經濟,對東亞經濟和世界經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拓展資料:
中國在08年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1、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嘩運首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為貿易夥伴、外國投資者和企業提供發展機遇。中國及時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台了旨在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現在,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臘洞成效,呈現出積極跡象。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所說,中國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將為全球經濟作出貢獻,中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將促進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
2、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還積極參與國亂局梁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行動,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強烈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增強了國際社會遏制保護主義的力量和共識。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協助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在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國在全球和區域合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⑷ 中國通過什麼方法度過了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機
中國除了對外出口這一塊,其他的對外依賴度不夠,外加中國多年保持的快速增長神話,中國遭受的沖擊並沒有別的國家大。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大形勢下,中國想要抵禦經濟危機,那麼,最要做的就是拉動內需,激活經濟。比如說中國大手筆撥款4萬億拉動內需,還有銀行系統的大幅降息,還有給國內的工人漲工資,這些都是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措施。
⑸ 試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闡述2008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中國應該採取的措施
原因:一是按揭貸款證券化
二是寬松的貨幣政策
三是放鬆金融監管。
四是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中國應該採取的措施:一是加大經濟及投入力度,創造就業崗位。
二是加大對小企業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員
三是加大就業投入,提高就業服務針對性。
四是採取措施促進青年就業。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影響危害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
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
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
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統計,前5個月收到的報損案件金額高達3034萬美元,同比增長80%;已支付賠款895萬美元,同比增長525.6%。其中,2008年理賠量比2007年同期增長525.6%,本地企業的海外壞賬率增長約為268%。
⑹ 2008年金融危機怎麼幫美國的
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美國次貸危機,促使美國政府救市,會使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就會濫印鈔票,這將導致通脹及貨幣貶值,並對中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帶來巨大損失。
這次美國次貸危機,一些金融機構破產倒閉。中國的銀行(如中行、工行、建行等)由於買了這些破產金融機構的一定塌晌頌數量的次貸債券,用來買這些債券的錢很多都泡湯了。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就是為美國次貸危機買單,美國救市可能會向中國購買國債,美政府用國債置換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美金融機謹慎構再利用資產置換增加的資金,投資於中國。換言之,就是中國用流動性較好的優質資產,置換了美國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團鄭,等於是中國「被迫埋單」。
⑺ 如何度過金融危機
1、 在危機來臨之前要具有前瞻性,畢竟會有一些行業的工作受金融危鏈跡機影響較小,甚至還能在危機中逆成長,站穩能抵抗危機的行業和崗位,這要求求職者自身具陪姿備極強的眼光和定力;
2、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和消費,量入為出,改變以前過度消費的習慣;
3、 危機前降低固定資產所蘆喚絕占總資產比例,至少要准備出足夠的現金來度過危機,房貸,車貸等大件消費一定要量力而行;
4、 盡量把錢存在信用更高,經驗穩健的大銀行,危機時穩健大過收益。及時盡早投資變現,增加現金持有,謹慎投資。
⑻ 我國為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採取了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具體是如何應用這一政策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積極財政政策主要內容如下:
1、擴大政府投資和優化投資結構。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投資總額將達4萬億,重點投入領域為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並重組領域、災區恢復重建;
2、推進稅制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完善出口退稅和關稅政策,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派笑方式為單邊征稅,降低住房交易稅,免徵利息所得稅,減輕企業和居民稅收負擔,擴大企業投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3、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
4、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點是「三農」、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5、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6、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央財政大幅度增加了用於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資金,總額達到18億元;安排資金19億元,專項用於支持中小中衫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同時加大各種收費的清理力度,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7、增加國債發行量。2009 年國債發行1.64萬億元,2010年計劃國債發行量1.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發行2000 億元。
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要內容: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1.89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2.16個百分點,同時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2、促進對外貿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3、存款准備金率政策,自從2008年9月份以來,四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從17.5%下調到15.5%;
4、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 「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5、信貸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調增了全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8月中旬,央行又將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小額貸款的最高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9 月中旬,央行決定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進率,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8)08年的金融危機如何度過擴展閱讀:
2008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背景:
2008年3月,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億美元低價收購,次貸危機持續加劇首次震動華爾街。7月,美聯儲和財政部宣布救助兩大房貸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國國會批准3000億美元住房援助議案,授權財政部無限度提高「兩房」貸款信用額度,必要時可不定量收購其股票。
9月,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由此,國際金融危機達到白熱化階段,並席捲全球。許多企業紛紛宣布破產,我國也不例外。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內通脹壓力減緩等情況,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調整金融機構宏觀調控措施,連續三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取消對商業銀塵培含行信貸規劃的約束,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並於2008年11月5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⑼ 美國政府如何應對2008金融危機
1、貨幣政策
隨著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美聯儲加大了貨幣政策力度,美國政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基準利率和貼現率雙雙下調到歷史罕見的低水平,表明美國政府從急、從快應對金融危機的迫切心情。
2、財政政策
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成為這一時期美政府救市的主旋律。2008 年10 月3 日,美國總統布希大此簽署有史以來最滾春迅大規模的7000 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此外,布希政府還對瀕臨清盤的金融機構直接注資。
2008 年9 月,美聯儲向國際集團提供了1500 億美元的救助資金森哪;對債券和基金進行回購和擔保,宣布計劃從「政府資助機構」收購100 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並計劃動用多於500 億美元外匯穩定基金(ESF)為貨幣市場基金提供臨時擔保。
3、推動實體經濟恢復
為刺激消費,推動實體經濟恢復,2008 年12 月19 日財政部動用174 億美元用於為汽車業提供短期貸款。這一計劃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的汽車市場,有助於提振經歷破產重組的美國汽車業。
4、貨幣政策的國際協作
隨著金融危機不斷惡化,美聯儲加大了貨幣政策的國際協作力度,先後與10 個國家簽訂或擴大了臨時貨幣互換協定以增強離岸市場美元的流動性。
5、金融峰會
此外,為了加強國際聯合應對這場空前嚴重的「金融海嘯」,美國政府積極推動在華盛頓、倫敦和匹茲堡舉行了三次「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這些峰會的成果盡管有限,其實施效果更往往大打折扣,但對於穩定各國應對危機的信心、協調各國應對舉措,避免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面臨危機時各國以鄰為壑、競相轉嫁危機的悲劇,促使各國經濟企穩回升的作用仍值得充分肯定。
以上內容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國財政》一書。
⑽ 2008金融危機全過程是
2008金融危機全過程:
2008年戚賣1月高握逗至5月,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捲入其中,美國陷入巨大的危機。2008年1月中旬,美國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摩根大通,瑞士銀行受到嚴重虧損。
最先的犧牲者,是國內有廣泛知名度的貝爾斯登,因流動性不足和資產損失,被摩根大通以2.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曾經的中國夥伴中信證券,急忙撇清關系。
2008年7月起,危機已經惡化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不再僅僅是股票市場大跌,許多非美元貨幣開始大幅貶值,恐慌四處蔓延。
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巴克萊銀行以2.5億美元低價收購了雷曼兄皮斗弟北美市場的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美國保險巨頭AIG陷入困境;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50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一階段,次貸危機轉變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歐洲受影響最大。
歷史背景
最初,受影響的公司只限於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級貸款業務的公司如北岩銀行及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一些從事按揭證券化的金融機構,例如貝爾斯登,就成為了犧牲品。
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印地麥克銀行的資產在他們被緊縮信貸下的壓力壓垮後被聯邦人員查封,由於房屋價格的不斷下滑以及房屋回贖權喪失率的上升。
當天,金融市場急劇下跌,由於投資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將試圖救助抵押放貸者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時節,雖然聯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機仍然繼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