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攤余成本的理財產品
㈠ 攤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區別是什麼
與攤余成本法不同,市值估值法同時考慮了投資債券的票面利率以及由於市值波動帶來的估值損益;市值法的使用更有利於大家認識到產品潛在的波動和投資的風險。
目前攤余成本法是採用實際利率進行攤銷,所以如果是折價或溢價買入債券,那麼每天的收益計算會復雜一些,並不是每天收益為固定值,但還是可以近似理解為「將到期收益分攤到每一天」。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貨幣基金每日單位凈值都是1,是沒有變動的,變化的是每日萬分收益和七日年化來反應基金收益。
1、攤余成本法
(1)定義:
攤余成本法是指計算基金凈值時,可不使用基金投資標的的市場價值,而將投資標的以買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考慮其買入時溢價或折價,在其剩餘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的估值方式。
(2)舉例:
大家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過去基本都是使用的攤余成本法,也正是攤余成本法的使用讓大家有了理財收益絕對保證的錯覺。假設你買了一個100塊,票面利息4%的債券,持有滿一年的話,本息和一共104塊。按照攤余成本法的計算方法,大家每天的收益是怎麼計算的呢?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算出每天的收益。按照這種演算法,大家每天能拿到的收益都是固定的。
然而,現實並沒有那麼美好。債券的價格事實上隨著利率的變化有波動,可能漲,也可能跌。單純的使用攤余成本法會讓各位忽略掉潛在的風險,事實上大家也確實忽略掉了。於是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在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下,理財使用市值法計價成為各家銀行必須要做的事情。
2、市值法
相對於於攤余成本法,市值法在考慮票面利率的同時,也考慮了由於市值波動帶來的公允價格的波動。同樣的100元,4%票面收益的債券,攤余成本法在計算每天的收益時,先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然後在加上當天的市值波動。這樣,你每天的收益就不是固定的了,市值可能高,也可能低,波動性加大了。極端情況下,你可能要承擔收益為負的風險!相信大家已經有了體會,現在各家銀行推出的很多凈值型理財產品波動性確實大了,並且不會再出現預期收益的字樣了。
總體來說,市值法的使用更有利於大家認識到產品潛在的波動和投資的風險。
㈡ 攤余成本的基金可以買嗎
可以。攤余成本的基金是一種理財的項薯模目,項目能滿足投資者的很多要求所以可數型緩以購買,在市場上也是十租毀分受歡迎的理財產品之一。
㈢ 攤余成本法理財肯定保本嗎
攤余成本法是一種計算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收益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將購買該理財產品所支付的本金,按照預期持有期間的時間分攤到每個計息期間,並按照預期收益率計算每個計息期間的收益。因此,攤余成本法可以有效地計算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並且能夠充分考慮復利的影響,更加精確地反映實際收益情況。
然而,攤余成本法並不代表理財產品一定能夠保本。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都與具體產品的類型、發行方和市場情況等因素有關,不能簡單地以攤余成本法是否適用來判斷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族鋒槐雖然一些理財產品承諾保本或者收益穩定,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市場波動、信用風險等因素可能會導致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低於預期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因此,選擇理財產品時,應當充分了解產品的性兆友質、風險基拆和收益,並進行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和資產配置,以實現最佳的財務規劃和投資收益。
㈣ 大白話解釋攤余成本
投資者購買債券,實際上就是借錢給發行債券的一方。
"攤余成本"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扒散液時貸:銀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1250元。兩者的差額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要在以後每期逐漸攤銷掉,將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由實付數調為票面數——實際付的錢+-攤銷掉的(朝面值方向調)。
把握住攤余成本就是本金掘枯,比如發行債券,是別人借給自己錢,則最初的攤余成本就是實際收到的錢,與面值的差額計入"利息調整",在以後各期計算利春物息費用時攤銷。"分期付款超過正常信用期實質上有融資性質的",相當於借了對方的錢,因為自己沒有實際支付就獲得了資產,那麼借了別人多少呢。可以是現在就全部付款的話應支付的金額,也可以是將未來的應付款項折現,這就是借到的錢,即期初攤余成本。
㈤ 攤余成本法的產品是否可以分紅
攤余成本法的產品可以分紅。攤余成本法的產品可以分紅,卻會影響分行利息,分紅的錢會變少。攤余成本法是一種計算理財產品收益的方法。它是將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產在一定時期內能取得的所有收益平攤至每天上。
㈥ 傳債券改攤余成本法
傳債券改攤余成本法就是以買入成本計價,源旦不考慮期間債券票面野行價格波動,將債券組合持有到期收益平攤到每一天。攤余成本法是一種計算理財產品收益的方法。它是將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產在一定時期內能取得雹脊擾的所有收益平攤至每天上。
㈦ 攤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區別
攤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區別:
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凈值波動很小,走勢平穩。而採用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其凈值波動相對較大。
市值法是指依照市場交易價格來計算的估值方法,能夠准確地反應基金的當前市場價值,如果債券在市場上價格大漲,基金凈值會跟著大漲,如果債券在市場上價格下跌,基金凈值也會跟著下跌。
攤余成本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到期收益分攤到每一天進行返息,計算公式為:溢價發行:每期攤銷額=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實際成本×實際利率;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攤銷額=初始實際成本-累計攤銷額;折價發行:每期攤銷額=實際成本×實際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攤銷額=初始實際成本+累計攤銷額。
【拓展資料】
成本法也叫做攤余成本計量法,簡單來說就是把理財產品持有到期之後的整體收益分攤到每一天中來計算利息回報,按照實際的利率來計算,這種計量方式具有確定性。
市值法就是採用市場估值的方式,我們除了考慮實際的利率回報,還有把市場的價格和價值波動的損益情況,計算進去得出動態的市場估值回報。
從兩種估值方式來看,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採用成本估值法,雖然有確定的預期利息回報,但是卻不能反映市場真實的價值變化,而市值估值法,能夠反映銀行理財產品真實的回報情況。
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而採用市值估值法,更符合當下的資格新規和理財產品和打破剛兌的趨勢。
其次,銀行理財產品新規採用市值估值法,意味著理財產品走向凈值型理財模式,結束剛性兌付。
過去銀行雖然也要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但是很多都是採用成本法計量的,給出的預期利息回報,也往往會默認剛兌,但這種模式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也會讓儲戶失去基本的風險評估意識。
而採用市值估值法,意味著我們未來的銀行理財產品開始走向市場化,變成凈值型的理財產品,跟著市場機制走,從而降低銀行理財產品的系統性風險。
同時讓投資者形成風險意識,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必然匹配市值估值法,也是對銀行資管能力和理財能力的優化,更加接近市場,也能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通過銀行理財子公司,讓銀行理財產品獲得更多回報空間。
對於個人和家庭理財來說,我們一定要改變過去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慣性思維,根據個人實際風險承受度,做出合理的理財規劃。
目前來說銀行常見的固定收益型存款理財,主要就是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而其他的則是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而不同的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也都有對應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個人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經驗,選擇合適的銀行理財產品,對於保守型和穩健型的儲戶和理財群體,在配置存款類產品,國債之外,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選擇可以是中低風險的定期銀行理財產品,要避開中高風險的信託和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
隨著剛兌的時代結束,凈值型理財時代到來,銀行理財市場風險和機會同時放大,而我們無論何時都要遵循本金安全第一,適度收益的基本原則。
㈧ 攤余成本法是什麼意思
攤余成本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昌譽乎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扣除已償還的本金,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虛信攤銷額;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期未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攤余成本實際上耐悉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