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為什麼有一個古建築
❶ 寸土寸金的金融街 你可曾想過高樓大廈的背後是什麼
離開金融街九年,我又回到了這里工作。曾經在這里披星戴月的工作過,有過開心,也有心酸。可曾想九年後又回到這里,開始了另外一段五味雜陳的日子。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九年,何況是最青春的年華。散步時,我會望著九年前層日夜奮戰過的英藍大廈,幾乎已經記不起在那裡的歲月。
有人這么形容金融街的位置。在北京城,故宮往西大概隔了三個故宮的位置,有一個紅酒瓶塞形狀的地塊,被阜成門內大街,長安街,西二環和太平橋大街圍在中間——金融街。其實,面積只有1.17平方米。
這里有一行三會,也有移動、聯通、電信三大信使,還有工行、建行、中行總部,更有高盛、摩根,UBS。有人形容,低調有內涵。
現在在這里工作的年輕人,自稱是金融街民工,這個詞隱藏著希望,也暗含著些許無奈。
一、在金融街,沒有食堂的單位,吃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金融街的寫字樓實在太密集了。這里的人流非常有規律,早晨8:00開始,就有一波一波的人群來往穿梭於各個寫字樓,他們步履匆匆,低頭忙著趕路。復興門地鐵站出口處的永和大王、百盛一層的星巴克是解決早餐的好地方。如果是在阜城門,又是老北京風格極其濃厚的煎餅果子,或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華天小吃。
中午12:00左右,在金融街中心、金城坊街、金融街購物中心等幾個餐館聚集的地方,又是人群密集之地,要想在金購比較火爆的幾個餐館吃上飯,恐怕要等上30分鍾以上。
九年前,這里沒有金融街中心B1層的金鼎軒,也沒有金購中心,只有金城坊街,我經常走過這條人群密集的街道,到後面更遠的巷子里去吃飯。
如今,多了幾個吃飯的地方,可人仍舊是那麼多、那麼多。
即使是在晚上九點,金城坊街的餐館也是人聲鼎沸,人們邊吃東西邊談論著項目,悠閑似乎與這里無緣。
二、光鮮靚麗的背後,金融街民工到底在想什麼?
記得當時我們幾個小夥伴討論,到底掙多少錢就滿足了呢?有人說一百萬,有人說,五百萬,還有人默默不語,其實在心裡算項目的提成。
他們大多畢業於國內較好的金融院校或者從國外留學歸來,他們西裝革履,言談中時不時夾雜著英語,滿懷激情,談論著大項目。但是,他們的工作自主性很小,工作環境狹小,工作強度大,有人說,性價比並不高的職業。
但是,我知道他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夢想,他們都是追夢人。
三、多年後的今天,才有閑情走過有味道的小巷
除了金購中心前面的廣場,政協附近也是中午散步的好去處。之前的我中午確實沒有太多時間,現在才知道,這邊小巷裡的風景也是別有洞天的。
沿著159中學走,這些的建築很有歷史。一棟很大的四合院矗立在中間,據說是某個將軍的住所。
政協旁邊路中間竟然有個打籃球的地方,當然稱不上是籃球場,有一個球籃以及30米長的道路。但至少,有活動的場所。
四、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高大上的五星級酒店和商場,還有高端學區房
這里有大名鼎鼎的證監會,有多少企業的人員,在證監會門口逗留,也有多少金融街的民工,穿梭於證監會的一個個洽談室,恭敬地聽著會里對項目的反饋意見。
九年後,這里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但是很低調,如果不是有一天偶然看見門口石頭上的牌子,也不會注意到這里。
這里有威斯汀酒店,國際酒店(洲際酒店被收購後的名字),里茲卡爾頓酒店,能滿足你所有的想像。
在去往西單的方向,是曾經的國開行總部(現在已經搬到長安街了)和銀行的家屬樓。被許多人嚮往的豐匯園和西城晶華。至今放假在15萬元每平米以上。當然,附近的實驗二小和實驗中學也是許多家長心中的痛。
五、金融民工的感嘆
有個金融街工作的人在博客中寫道。「畢業至今五年多了,疲於奔命,一直都被金融街高聳的大樓壓的無法呼吸,以至於無法仔細端詳樓下廣場上噴泉的形狀,無法看到草坪上一顆露珠的凝聚,更無法欣賞一株萬年青肆無忌憚的生長。其實生命的本質就在於生長,所以金融街兩旁的銀杏樹綠了變黃黃了又變綠,在車水馬龍的川流不息中,在人來人往的行色匆匆中,在上漲下跌的資產價格中,反復地變換顏色。」
六、我的感觸
《我的後半生》熱播後,有朋友問我,咨詢公司的工作真的是像電視劇中的那樣嗎,同事間競爭激烈,大家晚上都在小酒館消遣到很晚等等。工作氛圍是挺像,但大部分人並不會在酒館消遣,有些會在咖啡館等地方談些生意。
還是有很多朋友羨慕投行的生活,光鮮靚麗,money多多。但是,他們並不明白那些金融民工心中的痛。尤其是九年後,宏觀經濟及市場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也許更想去BAT公司去一試身手。
但是,有了曾經,就會釋然。
七、曾經的金融街
可曾想,讓人又愛又恨的金融街,是750年前忽必烈設立的。
當年,建元大都時,忽必烈仔細考察,決定在大都城內設立50個坊,其中一個就是「金城坊」。在元大都西南角,也就是今天的金融街。
金城坊原是一片居民區,胡同縱橫,地勢低窪,東面的太平橋大街原是一條泄洪溝,從北至南一直通到南護城河。 胡同里有很多平房矮屋,如今早已不見蹤跡。也有幾處王府,像明代的武定侯、廣寧伯等居住的府第,以及清代的順承郡王府、德公府等。 另外還有一些政府機關和專用場地,比如巡按察院、提學察院、屯馬察院,以及濟州衛、藤牌營、養馬營等,武定侯街和廣寧伯街,也就是這么來的。
元、明、清朝,這里開了很多銀號,皇親國戚和許多大款也在這兒做生意。清朝,「金城坊」漸漸改叫「錦什坊」。那時在這里設置了大清銀行,民國後改為中國銀行。果真,這里有多年金錢的味道。
八、前世今生,為錢而生
阜成門南金城坊,復興門北金融街。
武定侯幸武後定,廣寧伯喜民廣寧。
城隍廟外嘆誠惶,妙應寺里感妙應。
前世今生誰人知,滄海桑田留疏影。
武定侯郭英,歷經洪武、永樂,靖難之役後得以善終,在有明一代開國元勛中實為幸運,是為「武定侯幸武後定」;廣寧伯劉江(後賜名劉榮),為朱棣打江山沖鋒陷陣,鎮守遼東廣寧衛,擊退倭寇侵犯,保遼東一方安寧,是謂「廣寧伯喜民廣寧」。 「金城」二字,吉祥之意。賈誼《過秦論》里將秦都咸陽描繪成「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元朝翰林院則解釋為「取聖人有金城,金城有堅固久安之義以名」。
金城坊的另一層含義也是「金」城,和今日金融街呼應。元、明、清三代,這里遍布金坊,銀號,是繁華的商業區和金融中心。斗轉星移,轉眼進入上世紀90年代。1993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元代金城坊區基礎上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北京金融街應運而生。
兩旁的銀杏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年又一年。
❷ 北京金融街的地名介紹
我家自1950年移居古金城坊南部,都城隍廟側畔的花園宮胡同中,直到1966年才搬往內城西南角下,太平湖東岸的月台胡同簡易樓里。我在金融街舊址中從七八歲成長到二十四五歲,度過了天真無邪的童年、蓬勃成長的少年、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高大的城牆,古樸的街巷,神奇的傳說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而今,站在頗具傳奇色彩的金融街上:凝望那一棟棟高樓廣廈,閉目沉思,兒時的情景又一幕幕地映現眼前:西面一道深沉高大的城牆自南向北延伸,城牆下低矮的民房夾著復興門北順城街和阜成門南順城街這兩條不同稱呼實際本為一體的長達1700米的古巷。據史料記載:這兩條順城街,由於位於北京內城西城牆內側,明代稱阜成門內南城下大街,屬於金城坊;清代稱南順城街,屬鑲紅旗地界;民國年間扒城牆,辟復興門,一條長街始自月壇南街城牆豁口處分為兩條街巷。現在這條古街已掩於金融街高樓之下。
在現存東西方向的成方街南側,曾有南北方向的小胡同藤牌營和大門巷,其南為東西向的卧佛寺街,這條街的西北端原有一座由九峰和尚建於唐代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的古廟,叫鷲峰寺,清代重修,因廟中供奉卧佛一尊,故改稱卧佛寺街。此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尚存,當年我在藤牌營小學讀書時,課余踢足球,有時把球踢進廟去,我們曾多次越牆尋球。無意中曾撫摸寺中殘存的石碑,趴窗戶看殿中的卧佛,只記得里邊黑洞洞的有些怕人。現在這三條胡同的上邊已蓋起了百盛購物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及長途電話樓。
成方街北側有4條胡同已經消失,它們是百子胡同、花園宮胡同、南興盛胡同和西興盛胡同。百子胡同在清代稱鐵匠營,它與成方街南側的藤牌營胡同屬於鑲紅旗地界的特種兵兵營。花園宮清代稱西夾道或城隍廟夾道,其北端的城隍廟後身,後來改稱為花園宮東巷。
南興盛胡同在明代曾是惜薪司西廠地界,清代形成胡同,因其北為鑲紅旗炮廠,故稱炮廠胡同。1911年後,直隸省長吳贊同居於其側,以炮廠地名犯忌而改稱興盛胡同,1965年根據胡同走向分別改稱為西、南興盛胡同。
花園宮胡同北端的按院胡同如今僅遺南方一側,我的母校北京八中尚存,而且校內進行了擴展蓋起了新教學樓,原校辦工廠處尚存一壁。按院胡同在明代為巡按察院衙署所在地,稱巡按察院胡同,清代改稱按院胡同,現胡同北側已蓋起了高樓。
按院胡同迤北的一條東西向長巷稱學院胡同,明代的提學察院衙署在此,胡同亦名提學察院胡同,清代改稱學院胡同,其3號院曾為清室宗親德公府邸。今已為金融街樓群所佔。
學院胡同北邊的東西向長街,明代稱「屯院」是明代衙署屯馬察院所在地,清代音訛為屯絹胡同,現已無存。
屯絹胡同東部北側有南北方向的小胡同叫棗林街,其西連接一東西方向胡同叫松鶴胡同,因明代有一松鶴庵而得名,清代改稱松鶴胡同,土著居民仍呼之為松鶴庵。松鶴胡同北邊有半截胡同、松柏胡同和真武胡同、錦帽胡同,現均為金融街高樓所佔。
屯絹胡同迤北東西向的廣寧伯和武定侯胡同已按規定拓展為寬40米和45米的次幹道,它們與南北向的金融大街(由原花園宮胡同等拓展而成)形成了「兩橫一豎」的金融街道路主框架。廣寧伯街以北消失的胡同有煙筒胡同,因街道形狀似煙筒,清代稱南煙筒胡同;機織衛胡同,明代此胡同中有衛戍京師的濟州衛署,清代訛為機織衛胡同,令人不知所雲了;後樓胡同;西養馬營,明代稱羊毛營胡同,清代訛稱養馬營,並分為南北兩條東西走向的胡同,後分稱東、西養馬營胡同;圖壁廠胡同,原稱土坡廠;勤儉胡同,原為後樓胡同的一部分;巨德里,清代稱雙柵欄,民國時東北軍軍官李文中居此,其宅院取名聚德里,胡同亦改此名,解放後改稱巨德里;四眼井,清代此處有一井蓋為四個孔的水井故名;友愛巷,明代為羊毛胡同的一部分,清代因胡同中有一個韃子廟,胡同亦因廟而改名,解放後(1949年)取團結友愛之意改稱友愛巷;前、後撒袋胡同,清代稱撒袋或賽帶胡同;孟端胡同;玉帶胡同,因其形似玉帶而得名;大、小盆兒胡同;大乘胡同,清代東段稱武衣庫胡同,清代因胡同中有大乘寺而得名,現尚存東段一小部分直通政協禮堂前;大喜胡同,清代稱喜鵲胡同,後又稱大喜鵲胡同;華嘉胡同,明代稱華家胡同,清代稱華嘉寺胡同,後訛稱為花椒寺,記得兒時曾在此胡同西段路南的一處大宅院中看過京劇演出,現已無存……
在金融街胡同區內,至2004年12月僅存丁章胡同,大、小麻線胡同,以及錦什坊街北側(從阜內大街至武定侯街),按規劃錦什坊街南段及太平橋大街南段將成為商務中心大道,這幾條胡同也難逃消失的命運。
2004年2月11日,《北京晚報》刊出西城區50年間消失胡同近200條的消息,曾引起人們極大關注,有人還對消失胡同的數據提出質疑。現在的事實證實了北京胡同消失的速度,僅金融街地區在十餘年間就消失胡同53條,而鬧市口大街、太平橋大街、廣寧伯街、武定侯街、錦什坊街、成方街等雖然名稱依然存在,但早已是舊貌換新顏了。如果將名存而實亡的胡同算上去,金融街地區已消失胡同64條,佔西城區消失胡同的近三分之一。
❸ 北京金融街的相關歷史
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經過仔細勘察之後,根據《周禮·考工記》的規劃原則興建了元大都城。大都城內設50個坊,每個坊都建有各自的坊門。門楣之上標有福田坊、集慶坊、安富坊、鳳池坊等坊名,規劃完備,建築齊整。
金城坊,位於元大都城的西南角,意出於《史記·秦本紀》:「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萬事帝王之業也。」金城坊之北有雄偉秀麗的妙應寺白塔,南有金碧輝煌的都城隍廟。元、明之際及清代初期這里遍布銀號、金坊,商賈富豪及皇親國戚多在此地發跡生財,是繁華的商業區和金融中心。民國元年,設在這里的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其後大陸、金城、中國實業各銀行,均先後設立於此,民國十年以前,各銀行竟於是謀建築,頗有作為銀行街之想」。然而,在軍閥混戰中,金城坊逐漸敗落,票號、金坊等轉向前門及東城地區。自清代金城坊之名即音轉為錦什坊。
金城坊地處明、清北京內城西南部,是一片古老的居民區,小巷縱橫,地勢低窪,其東側的溝沿及太平橋大街原為城內的一條泄洪溝,從北至南直達南護城河。寧靜的小巷中多為平房矮屋,也有幾處軒敞的王府,如明代的武定侯、廣寧伯等居住的府第,以及清代的順承郡王府、德公府等,還有一些政府機關和專用場地,如巡按察院、提學察院、屯馬察院,以及濟州衛、藤牌營、養馬營等。
日月演進,斗轉星移。時間又過去了一百餘年,在金城坊建立700多年後的公元1992年至2005年,在今日的西二環路東側(原金城坊舊址之上)北起阜成門立交橋畔的中國銀行大廈,南到復興門立交橋東北側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全長1700餘米、寬600餘米的范圍內傳奇般地崛起了一條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的現代化建築群。這就是將成為亞太地區金融中心之一的北京金融街。
金融街的城市改造有其歷史淵源,金城坊自古就是金融中心,歷史發展到今天,它也圓了昔日之夢。而今,金融街自從1992年動工興建,已經歷時十餘年,主要建築已展新姿。切望在後期的規劃建設中,更多地考慮古城風貌,盡量保護和恢復古都風韻,注意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和真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現代與傳統、舊遺址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白塔寺、都城隍廟以及火神廟、清真寺等人文遺址,精心點染,巧奪天工,使文物保護與現代建設、古都風貌達成完美的統一。
❹ 哪條街被譽為最早的金融街,建於元朝興於當代
錢市胡同位於北京前衛門大柵欄,作為老北京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平均寬長僅0.4米,也就是說在這個狹窄的巷子內,兩人迎面而行都十分困難。為什麼要建造這么特殊的胡同呢?事實上,錢市胡同在中國經濟史上有很大地位,它是中國年代最為久遠,保存最為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不到2.6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卻匯聚著大小企業,其中金融機1886家,總部企業175家。毫不誇張的說,金融街每塊地方都能為國家上交數以億計的人民幣稅收,再加上全國范圍內大量信用貸款資本,金融街每日經濟流量高達千億,簡直是天文數字。
到了今天,金融街也成為由中方主導的“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人和政通”,北京金融街見證了這塊地區由普通到繁華,有沒落到復興些過程。誰能想到一條金融街竟能從元代就開始不凡的金融史。作為如今中國最重要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金融街一定會取得更高的成就,將中國金融業上升到另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