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去理財最好
❶ 每個月拿出多少錢定投基金比較合適如何做理財規劃
當我們決定好了要給自己的資金做一個合理的配置,並且打算開始做基金定投的月定投之後,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每個月拿出多少錢定投比較合適?計算定投金額的方法
三分之一法
每個月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去買基金,剩下的資金則用做家庭的日常開支和備用金。這個方法是非常簡單的計算方式,比較適合收入穩定且比較高人群或者沒有太大的家庭生活壓力的單身人群,假設每個月的收入是3000,要拿出1000元做定投是比較吃力的。
10%和50%法
10%的意思是每個月拿出工資收入的10%來買基金,10%的比例雖然比較少,但是在時間的作用下,日積月累也是一筆可觀的財富。並且這個比例對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也容易堅持。
50%的意思就是拿出獎金的50%,比如說在季度或者月度發了一筆獎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般拿來投資基金。或者是發了年終獎之後拿出一般等分成12個月去定投。
這個辦法比較適合有年終獎等獎金但是手頭錢不多的人群。
指頭演算法
指頭演算法有一個公式:100-你的年齡=投資比例,比如說你今年60歲,那麼你可以拿閑錢的40%進行基金投資,這個辦法是以年齡為基礎進行計算的,當我們比較年輕的時候,激進一點,拿出比較多的資金去買基金並沒有什麼,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不可以一直這么冒進,要適當地降低投資比例以控制投資風險。
如何做理財規劃?
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資產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一件事,如果我們選擇了基金定投作為自己的理財方式,也要先給自己的資產要一個規劃,做理財規劃有幾個原則是需要我們堅守的。
用閑錢投資可以保證我們的生活在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意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順利的進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對收入進行規劃,將自己的收入根據用途進行分類,第一部分資金做日常開支和備用金,隨取隨用,保證資金的流動性,第二部分是轉款專用的保險類資金,抵禦重大疾病意外等風險,第三部分是投資基金,這部分資金在未來一段時間都可以不動,做中長期投資,確定好資金用途之後,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設定投資金額,比如說,打算為自己30年以後退休做打算想存到多少錢,就要計算要存到這么多錢,每個月需要投入多少?最後就是一定不能將自己的閑錢全部用來投資。
❷ 理財買多少錢合適理財一般需要多少錢
很多人在理財的時候是比較茫然的,不知道自己該投資多少合適,那麼理財買多少錢合適?理財一般需要多少錢?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這個是要看個人,但是在理財的時候要記得留一部分定期存款,因為理財都是有風險的,是不保本、不保息的,就算是風險低的理財,也是存在虧損的可能性,所以是要有一部分錢來存定期存款。
而另一部分錢就是要合理規劃資產來理財,比如說:分為活期的貨幣基金,余額寶或者零錢通用於日常開銷,其次就是定期型理財,收益一般都是比銀行定期存款要高的,如果資金多的話,可以選擇二到三個理財產品來分散其風險。
理財一般需要多少錢?
理財是不需要很多錢的,10塊也是可以理財的,只是本金不多的話,就算放的時間比較長,收益也會很少,比如說:購買10塊理財產品,假設年化收益率是4%,那麼一年賺的錢也才4毛錢,作用是不大的。
但如果是10000元,,假設年化收益率是4%,那麼一年賺的錢就有400元,這個差別是很大的,從對比就能看出來,但是在投資的時候要根據自身能承受的能力來購買,因為理財都是有風險的,不等於定期存款,所以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要看清楚理財詳情,不要盲目購買。
❸ 多少錢能買理財買理財最少要多少錢
沒有接觸過理財的人可能會覺得理財會比較貴,自己買不起,但是又想了解理財,看有沒有便宜的理財,那麼多少錢能買理財?買理財最少要多少錢?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以供參考。多少錢能買理財?
元以上的錢就可以買理財,在天天基金網上面有很多基金都是一元起購的,在很多銀行理財裡面,也是有一元起購的理財,可以選擇的理財還是比較多的。
只是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資者,就多考慮風險低的理財,如果是激進型的投資者,那麼可以考慮高風險的理財,其收益是比較的大的。
買理財最少要多少錢?
買理財最少是可以元錢就可以起購了,比如說:支付寶的余額寶就是元就可以買了,但是買元的理財基本上是賺不到什麼錢的,因為本金太低了。
理財的收益和本金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如果本金太低只有幾十塊,那基本上是很難賺到錢的,只有本金多,收益率高,賺的錢才會高,但是在買理財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理財,如果自己本身不想承受其風險,那麼是可以考慮存款的,存款是保本、保息的。
❹ 個人理財需要多少錢才夠
總覺得投資理財是「別人的事」?總想著錢不多不用理財?你這樣想就虧大了!理財能幫助你實現財富穩健增長,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些理財知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基本的理財知識,歡迎閱讀!
一、理財的三個環節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1、攢錢
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瞎橋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
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
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
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
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
二、多少錢可以開始理財?
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不在乎棚神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
三、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
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
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鏈喊少的東西。
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
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四、理財的兩個好習慣
1、節儉
少打一次車,少做一次美容,少點一個菜,省下來的錢積攢起來去投資,讓錢生錢。富人錢生錢,窮人債養債。
節省錢、尊重錢是很多富人的習慣。李嘉誠生活節儉大家都知道。常說富人越有錢越摳,因為他們知道錢來之不易。
2、記賬
每天記賬,不行的話三天記一次也可以。記賬會讓你清楚每一筆開銷去了哪裡,也有利於養成計劃花錢的習慣。
五、理財的七大誤區
這7大理財誤區,你中了哪幾種?
1、理財是有錢人的事?
窮人、有錢人都能理財,養成良好的習慣,去投資,讓錢自己去辦事。
2、忙,沒有時間理?
有時間打麻將沒時間理財?
3、理財就是買股票買保險?
所有錢都拿去買股票那是賭博不是理財。保險公司都說自己產品既有保障又能儲蓄又能投資,那還要基金公司幹嘛?
4、錢少,理財沒什麼效果?
理財的秘密是「愛惜錢、節省錢、錢生錢,堅持不懈。」
5、我不懂理財?
不懂可以學,理財並不難,任何時候開始學都不晚。
6、理財就是發財?
理財和發財沒有必然聯系。理財是未雨綢繆,幫助你的財富安全、穩健增長。
7、理財要從眾?
理財不能隨大流,要有個性化。
六、理財的五個一工程
理財也有「五個一工程」,需要長期堅守。
1、一生恪守量入為出
拳王泰森到40歲時掙了將近4億美元,但他花錢無度,別墅有100個房間,幾十輛跑車,養老虎當寵物,結果破產時還欠了國家稅務局1000萬美元。
如果你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應該是40歲以後的事,年輕時必須付出、拼搏,老來窮才是最苦的事情。
2、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天上沒有餡餅。中國有句俗話「財不進急門」,無論是宣傳冊還是朋友介紹,一年40%—50%的機會不可信!
3、不要讓債務纏住一生
房奴、車奴、卡奴。中國的「負翁」大多28—35歲。改變生活要從小錢開始還,還卡——還車——還房——攢錢——投資。
4、一夫一妻一個孩
你永遠算不過銀行,擺脫財務要還本而不是還息。結婚不是最大的財就是最大的債,不要輕易結和離婚。
5、專心一項投資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一招鮮,吃遍天,一生做好一件投資你就會過上美滿的幸福的生活,不是去賭。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從眾。
七、看懂這些名詞再投資
這些專業術語你都弄明白了嗎?
1、固定收益與預期收益
固定收益,即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固定收益與到期實際收益率一致。即固定收益為9.6%,到期實際收益率就為9.6%。
而預期收益並非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而是金融機構在發行理財產品初期對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一個估值,實際收益不確定。
2、復利計息
復利計息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來計算下一次的利息。比如投入5000元,年利率為6%,一年下來就是5300元;第二年,就是5618元。
值得注意的是,復利利息的產品,需要長期堅持投資才能享受到復利帶來的豐厚利益。
3、保本比例
即產品到期時,投資者可以獲得的本金保障比率。不是很明白?看下面的例子就懂了。
比如,銀行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說明書中,詳細寫明產品的保本比例80%,意味著到期時本金可能虧損20%。
因此,在選購理財產品時要看清收益類型、保本比例,不要一味聽從銷售人員的宣傳。
4、清算期
即常見到的「T+0」、「T+1」、「T+2」等。「T」是產品到期日,「0、1」是投資者本金和收益到賬需要經過的時間,即清算期。
要注意,資金在清算期是「零收益」,所以清算期越長,利息損失也越大。
5、年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指進行一筆投資,1年的實際收益率。但是,很多人會把年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搞混。
年化收益率是變動的,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計算。
比如,某款90天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為5%,10萬元投資,到期的實際收益為10萬*5%*90/365=1232.87元,絕不是5000元。
小白理財知識
1、剛開始只投風險最低的
P2P理財給到投資者的收益基本都是高於銀行理財和余額寶的,對於新人來說收益已經很高了。首先可以從大平台入手,比如銀行系、大集團或是說已上市的平台,這些平台在安全上有較大保障。另外要說的還有稍微較小些的平台,雖然沒有大平台的背景,但如今監管加嚴,安全上也有了大保障,最主要的是收益高於其他大平台,也是剛開始投資不錯的選擇。
2、投資需循序漸進
先學會爬,再學會跑。P2P理財的水還是比較深的,不少新人不安於現狀,讀了幾篇攻略就以為自己對P2P理財有了不錯的理解,嘗試著去選平台亂投,這往往是在玩火。收益與風險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成正比的,不要太被高收益所誘惑,風險越大,投資難度越大,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也越多,同時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新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的時候,不要太過冒進。
3、多去學習深入了解平台
當真的投資一個平台以後,潛意識里邊就會相信這個平台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要記住,理財畢竟是自己的事,不管是任何投資都是會有風險的,金融市場風險瞬息萬變,實時去關注行業內的動態,了解投資平台的最新消息,不定時去關注所投資標的信息,這就需要投資者在投資前多學習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可以去第三方網站、購買理財書籍、多咨詢理財資深人士。沒事時要時刻掌握行業動態,從而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4、分散小額投、積累經驗
眾所周知,分散投資就是將風險降到最小。具體做法,就是將手裡的資金分散投到不同的平台,不同標的或者不同收益。重要的是在挑選平台上,只有選到安全、靠譜平台才能避免資金損失。但是,每家平台投資門檻不同,有高有低,建議新手,最好選擇門檻低的,先小額投資嘗試一下,也能積累經驗。之後就能加大投資。
新手理財始終講求個穩,激進或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收益,同時賠個傾家盪產也不無可能。博盛金融在安全與收益上完全適合新手理財,8%~15%的年化利率,短期小額的安全標的,是開始學習理財、網貸的最佳選擇。
❺ 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理財比較好凡事過猶不及!
對於投資理財,很多人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很保守全部資金存銀行,要麼太冒險所有錢投股票基金,那麼普通人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理財比較好?下面就來簡單聊一聊。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理財比較好?
首先,當我們還是月光族或者負債族的時候,根本就談不上投資理財,這時候的重點是開源節流,盡量賺取第一桶金。如果每個月的收入減去預定開銷還有部分可支配資金,這時候才能考慮投資理財。
很多小夥伴開始理財之後,感受到了賺取被動收入的快樂,然後就容易走極端,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怎麼理財賺錢。
其實在本金不大的情況下,理財的預期收益是微乎其微的。過度關注理財的話,一來是讓人時刻想節省資金,捨不得吃喝,捨不得消費,這樣反而避重就輕了。
理財就是理生活,賺更多錢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生活。理財的本質是拿現在的購買力去爭取以後更多的購買力,但是凡事過猶不及,本金不多,而且投資能力不強的情況下,過度理財的性價比實在不高,這些精力和時間還不如花在自己的主業和工作上。
具體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理財合適?認為要看每個月的收支結余有多少。如果你每個月賺1萬塊,日常開銷、房貸等支出6000塊,那麼剩下的4000元,最多拿出70%也就是2800元嘗試理財。結余資金的大部分,更合適的方式還是在消費,提升自己生活質量,或者投資自己的方方面面,為未來做准備。
❻ 月薪多少錢才可以考慮理財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理財是畢生的功課。最基本的理財就是如何管理我們的工資。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工資的一個人的主要收入,每次拿到工資後,先還信用卡,再給自己買點喜歡的,剩下的交房租,應酬,娛樂,到頭來,什麼都沒有攢下來。
那拿到工資該如何理財呢?
首先,可以先制定一個年度存錢目標,比如你想今年存6萬元,那每個月就要存下5000元,拿到工資第一件是先把5000元存陸派到一個平時不會用到的卡上,可以買些隨時可以取,同時沒有任何風險的短期理財產品,比如7天的理財那種,告訴自己這部分錢是如何都不能動的。
其次,養成每個月記賬的好習慣,看看自己的消費大頭在哪裡,除了日常必要花銷和固定支出,是不是可以把其他的錢做一個分配。比如,你記賬發現很多娛樂開銷,晚上去個酒吧呀,逛逛商場呀,吃頓大餐呀,每次看似不多,積少成多,渣悉告這部分沒辦法讓自己成長的純消費可以適度減少。那這部分怎麼做呢,就是把自己的花銷做一個預算,每個月按照預算去消費,這樣長時間堅持一個約束自己消費的習慣,它的長期效應是非常好的。
當你的錢攢到一定數目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多一些理財,畢竟銀行如明利息是很低的,理財建議買比較風險低的指數基金和一些收入穩定的債券。
所以,理財的第一步是拿到工資先把自己要存的部分存起來,然後花剩下的錢,這樣每個月存固定的一筆錢,日積月累就會是一筆很可觀的財富了。
❼ 有六七萬塊,應該理財嗎如何理財
請你先把嗎字去掉。什麼叫應該理財嗎?有錢不理財扔那它能生錢嗎?看到那些把錢放家裡,扔銀行卡活期不管的就心疼。
其實理財不難,理財就是個習慣,而不是非得去買什麼理財產品,去投資什麼項目。
從細小細微出發,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理財其實就是一個積小成多,集腋成裘的過程。
我之前也給大家舉過還房貸車貸的例子,不用提前去存款,車貸3000,房貸3000來計算,一共6000,放零錢通,寶寶里一天接近5毛,你提前放卡里15天,7塊五就沒了.一年就是90,車貸還好房貸就是20年。何況很多地方房貸遠不止3000,20年房貸下來白白流失上千或者上萬。
再比如很多人收付款比較多的,放幾天轉走的,我有個朋友有段時間就負責一個單位的財務,負責發工資,有的時候撥款下來會提前十天二十天,而且金額比較大,和我說這事,我就提議為了安全可以放興業的錢大掌櫃,然後還有利息,有一天請我吃飯說一年白白撿了一兩千。
所以很多時候就是一個細小的習慣,可以讓資金更安全,兩組密碼還有額外收益。
以前一個親戚做生意每天流水進賬幾萬,進貨基本半個月一次,基本都直接放零錢里,或者銀行卡里,我叫他轉寶寶裡面,要用了再直接花,其實貨幣基金風險特別小,基本不存在虧損,也就收益有波動,這樣的羊毛必須褥,一年好幾千肯定得收下。
這些小的理財案例還很多,都不是自己的錢要給出去的都能理起來,現在也就是動動手指頭,定個鬧鍾提醒還款的問題,不要覺得麻煩。
何況這六七萬是你自己掙的血汗錢,更應該合理的規劃怎麼去存款劃算。
要是有行業基礎知識可以選擇預留一些應急,存款5萬左右穩定收益,運用滾存做一個復利,(還不會的朋友看看我之前的問答),再拿一萬去做做期貨,不要覺得期貨風險大,看哪個漲的多跌的多就做肯定風險大。
我認識一個人不算朋友,這人賣雞蛋的,也做股票,股票做的不怎麼樣,但是期貨做的不錯,我就很好奇,就聊了起來。
他說他做雞蛋批發,做了十多年了,期貨只做雞蛋,因為雞蛋波動規律對於他來說很好掌握,低位就做多,高位就做空,投入不大,掙點零花錢,驗證自己的猜想。
所以自己理財也要找尋自己的特長去做,做鋼材的可以去做鋼材期貨,賣大豆的可以做大豆期貨,自己公司好上市了可以做自己公司股票等等。
做自己擅長的,不明白的不碰,發揮自己的優勢去理財。
而不是哪個產品聽說收益高,就去買,買了就達不到預期,你花錢請人理財,工資就得你來出,本金都花去了一部分,投資能收益很好才怪了。
所以投資最好不要借他人的手。
最後風險自己控制,留足備用金,穩定基礎收益,小部分資金去博取超額收益是可以的,風險自己把控。
理財無處不在,養成理財的好習慣,錢就會生錢。
簡單說一下觀點:
1.如果這些錢是不影響生活的閑錢,可以進行理財投資,理財投資盡量選擇正規渠道進行購買,以免上當受騙。
2.市面上理財產品很多,比如基金,黃金,股票等產品都可以選擇。
3.基金是一種相對於風險較小的理財產品,基金在選擇和買入時間上很重要,如果不會選擇基金的話最好的購買方式是分批購買,這樣可以攤低成本,相對穩妥一些。
4.黃金品種目前比較抗通脹,從銀行等正規渠道購買很安全,但是買入時間節點很重要,長期看黃金是抵抗全球經濟下行的比較好的投資產品。
5.股票波動率相對前兩個品種大一些,且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術和知識,還需要無限的學習來跟上市場的節奏,如果你不是很專業,邏輯性也不強,風險承擔能力較小的話,建議最好不要投資股票。
6.總之就是如果這錢是閑錢,在不影響生活的基礎上可以選擇安全靠譜的理財產品。
錢不在於多少,在於你要有理財意識,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每月3000元工資,可以把它計劃出來該怎麼去處理這筆對於你來說的一筆巨款,每天的吃飯,坐車,話費,水電費等等,合理安排計劃支出,給自己留出幾百元的存款,長年累月,最終會有一筆不小的存款數額,你會發現,錢財的累計是需要你不斷的儲蓄,後面會變得越來越多,幾年下來,存上幾萬塊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六萬元去做股票基金或者債券基金或者進入股市,操作得當,也許會讓自己的資產迅速得到擴充而膨脹,往往人的第一桶金就是有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才慢慢可以用錢去掙錢,效率回來的更加的快。有些人總想一口吃個胖子,對於手中的幾萬塊錢不屑一顧,不加以利用手中的財富,隨著光陰似箭,手中的幾萬塊錢也所花沒有多少,到最後連去最基本的投資本錢都沒有。所以我要說,手中不管有多少錢都應該具有理財的意識。你不理財,它永遠也不會理你,記住這個金科玉言。
在這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時代,手頭不管錢多錢少,都是有必要理財的。但在理財前,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 理財不等於投資,投資僅僅只是理財的一部分而已。 理財不僅包括投資,還包括風險管理、現金管理等一系列的規劃與操作,通俗地講,就是要組合投資,分散投資。
作為理財新手,從簡單出發, 可以參考「理財4321定律」, 即手頭的資金可以分成四部分,其中,40%用於投資(包括房產),30%用於生活,20%用於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等固收類產品,10%用於保險。也就是說,六七萬塊錢的話,可以拿2-3萬用於投資一些風險適中的理財產品,如基金、股票等;2萬左右用於應付3-6個月左右的生活費用;1-1.5萬用於定存或銀行理財產品;同時用6、7000塊錢左右購買一份人身保險。
如此,既能抵禦疾病和意外帶來的人身風險,也可以通過組合理財,做到進可攻,退可守,盡可能地保持資金的保值增值。
這需要結合樓主風險承受力和預期收益。保守的朋友當然是保本保息的定期+小比例基金,積極的朋友可以炒股+期貨。
6 7萬堅持理財,長遠看也是這個不錯的一筆收益哦
首先你的存款會不斷增加,然後可以慢慢學習理財,對一般小白來說6 7萬算是比較多的啟動資金了。
建議從場外的指數基金定投開始。長遠看,跑贏通貨膨脹沒問題。
曬一下我累計投資了一年的基金收益,中途最多盈利4500,虧損最多2500,選好品種,越跌越買,下跌賺股,上漲賺錢,沒有什麼比投資指數基金更完美的事情了。
當然本人也在學習過程中,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如果手裡有閑錢不用,當然應該理財了,越早越好,六七萬塊錢,如果早做規劃,理財收益還是很可觀的。
至於怎麼去理財,要看你的投資偏好了。取決於你的預期收益率,能承受的風險大小,投資期限等等。投資方式很多,可以根據個人偏好,均衡配置不同產品。
最簡單的就是購買理財產品了,像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銀行短期理財等等。雖然提取方便,手續費很低,但是收益率不是太高,年化收益最多也就三四個點,甚至跑不過通脹。
債券基金收益穩定一些,一般年化收益率七八個點有的,收益率更高的甚至可以達到10%。而且一般持有滿30天,提取就沒有手續費了。
也可以定投基金,選取優質的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長期持有,不斷定投,越跌越買,大跌大買,不斷攤薄持有成本,這樣基金稍微上漲,你的基金就浮盈了,達到目標收益率就可以止盈,重新選擇基金開始定投。從長期來看,定投基金絕對是個微笑曲線,收益率還是很高的。
應該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能讓錢利滾利,是增加收入的一種途經。六七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具體來說,有以下理財品種:若是求穩的話,可買華泰證券公司的惠理財,收益5.08%,期限70天。期次是華夏保險公司的財富一號,收益4.1%左右,期限三年。再就是購買國庫券,三年,收益4%;五年,收益4.25%。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也不錯,收益3.5%左右,期限半年、一年的都有。若是有一定的理財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可買基金,炒帳戶貴金屬,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剛剛接觸理財,從低風險理財做起,培養一定的理財能力後,再買中風險理財。無論買什麼樣的理財,記住一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須買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
當然要存起來呀,有存款,心裡有底氣,工作更有力量,更開心。看你多長時間不用,可以在四大國有銀行,買理財產品。最簡單的就是一萬元起存的,用卡辦,可以在網點,也可以在各行的掌上銀行辦,一天到三年的都有,中間不能支取,如果不確定,可以存定期儲蓄存款,急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取,只是利息是活期利息,方便的是,可以辦部分提前支取,用多少取多少,其餘的不影響正常到期。
應該理財!
當你有一筆錢的時候,應該如何理財?
首先,我們可以把這筆錢分為3個部分,
1、生活備用金
2、保險金
3、投資金
先來看1、生活備用金,就是指我們3~6個月的生活費,尤其是現在疫情的環境下,工作不穩定,更需要它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筆錢呢,就直接放余額寶或者微信零錢通即可,因為生活費需要隨用隨取,這兩個是最方便用和取的,並且還有收益。
再來看2、保險金,我們每個家庭減負「收入」重擔的那一兩個人,都應該配置保險,包括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但是呢,保險的坑是非常多的,一不小心可能就買了沒有用的,這個如果有小老闆感興趣的話可以評論告訴我,我會專門來出一期視頻講解。
最後看一下3、投資金,因為在1裡面我們已經把3~6個月的生活費拿出來了,所以3投資金就需要是長期用不到的錢,如果你在一年內有用一部分錢的計劃,那就不要把這部分錢再算到投資金里了。
那麼我們可以把這筆錢放在兩個地方:
指數基金定投和純債基金。
純債基金風險比較低,所以他們倆配合的話,可以達到一個「可攻可守」的效果。
那怎麼分配他倆的比例呢?我們可以根據你的年齡來算一下你可承受風險的一個程度:
承受風險度=100-年齡,後面再加個百分號。
比如我25歲,我的風險承受度就是75%,那我投資相對風險較高的指數基金的比例就是75%。
剩下的就是低風險的純債基金的投資比例。
定投指數基金的年化收益在10%左右。基金定投是比較適合小白的一種投資方式,詳細可以看下我的視頻《定投30年打卡挑戰》。
基金定投主要是追求長期收益,一定要做好長期定投的心理准備。
純債基金的年化收益在5%-7%。純債基金就是一個菜籃子,裡面只裝了債券,沒有股票等其它投資品。我們買它的目的,是用於平衡風險。
純債基金的長期收益不錯,但它並不是零風險,短期內可能有波動。
雖然有風險,但風險比股票類基金小得多,長期而言收益還是不錯的。
具體買什麼樣的純債基金?我在我的視頻《手頭有一筆錢,應該如何理財》里推薦了,大家可以點開我的頭像看一下~
❽ 如何理財,每個月存多少最合適
01. 按自身具體實際情況,收入按比例分配
我們每個月領到薪水收入不外乎兩種情況,存起來或者花掉。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很難把薪水收入全部都存起來,
因為我們必須有為了生存下去的花費,這些費用就是「必要支出」,例如房租,水電煤,伙食費。
所以我們應該按自身具體實際情況,收入按比例分配,花費按比例分類。
收入按比例分配,可以遵循「631原則」,
即收入60%作為必要支出的生活費,
30%作為其他支出,可以是娛樂,自我提升等費用支出,
剩下10%作為強制儲蓄的緊急備用金。
而每個月的收入減去必要支出後所剩下的錢,才是我們可以靈活支配的,大概在30%-40%左右。
即使你想多存點錢,壓縮自己必要的生活費,
長久以來,你的計劃也會被一次次地打破,最終放棄整個財務規劃,
因為不合理旁純的分配比例會讓人望而卻步,所以能持續下去的存錢收入分配比例必須按照你自身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
圖片金額為台幣,匯率大概為1:5
舉個例子,小林每個月3.5W台幣的收入,理想狀態下想存下3W台幣,生活費只花5K台幣,如果是學生時期的話,勉強還可以執行,
但對於已經出社會的工薪族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
因為每個月除了生活費之外,還有房租水電,給家裡寄錢,貸款社保等費用,最後只能存下9K台幣。
你可能覺得「怎麼調整了收入分配之後,反而存錢更少了?」從原來的每個月存3W台幣變成每個月只能存9K台幣,少了整整2.1W台幣。
雖然每個月的存錢效率是降低了,但現實中的費用是必須繳納的,如果我們還是每個月只花5K台幣生活費的話,估計每天都要吃饅頭才扛得住了。
所以我們要按自身具體實際情況,收入按比例分配,這樣才能有效地持續下去,
而且合和枝理的收入分配,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消費,讓自己能在存錢和生活質量上找到平衡點,而不是勒緊褲頭過日子。
02. 遵循消費金字塔,花費按類別分類
我們每個月領到收入之後,生活上各方面的支出花費也要合理分類。
因為工薪族基本每個月只會領取一次一份的工資,所以我們更要合理地分類花費,以免月初就大手大腳花錢,到了月底就吃土的節奏。
生活花費方面,我們先了解一個「消費金字塔」的模型。
「消費金字塔」的模型,關鍵在於「先把消費花在真正需要的上面,再來才是購買想要的商品」。
我們每個月的花費大概能分為「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
「固定支出」是那些我們為了生存下去的花費,而且是每個月無論你有沒有錢都必須繳納的費用,例如房租水電煤,伙食費,房貸等,
這部分的「固定支出」我們在分類的時候會直接劃分到大項裡面,是和其他支出分割開的錢。
「變動支出」是日常生活的購物,讀書進修課程等其他支出費用。
這部分的「變動支出」花多花少就全憑自己的調整了,
如果這個月有大額的支出,例如計劃去旅遊或買筆記本電腦,我們就要先剔除這部分的費用,剩餘的費用才自由支配。
沿用上述小林的例子,在生活費1W台幣裡面再單獨拉出來細分支出。
透過我上面剛剛講的內容,我們會發現,消費必須要先花在生存上,有剩餘的額度才能去滿足其他的需要。
遵循消費金字塔,花費按類別分類,就是讓我們可以在「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需要和想要之間得到平衡,
每個月的消費額度應該保持動態平衡,此起彼消的狀態。
03. 應對未知風險的管控
因為工薪族基本每個月只會領取一次一份的工資,而且每個月我們都有必須要花費的「固定支出」,
如果月初就把生活費花光,就必須省吃儉用撐到下個月發薪日或者去借錢才能度過這個月剩下的日子。
現在全球的大環境都不景氣的情況下,公司減薪裁員,突然生病,天降意外的事情時有發生。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存錢習慣的人,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在消費上,
哪怕某天有什麼急需用錢的情況,無論你薪水多高,都要等到發薪日才有錢,當下的情況你還是沒有錢支付。
為了應對和解決這種未來未知的風險,我喚啟敏們就要預先存下一筆「緊急備用金」。
從每個月的收入中拿出10%作為「緊急備用金」強制儲蓄,
我們存錢的最大目的不是為了能花更多的錢購物,而是降低那些未來未知的風險。
「緊急備用金」就是為了你突然需要錢的時候可以拿來周轉用的錢!
讓你的生活可以在不受金錢的影響下繼續運轉,
而這筆錢最少為3-6個月的生活費,平時堅決不使用它來消費。
❾ 請問有多少錢才能做投資理財那
理財沒有門檻,資金少的話可以考慮做銀行的基金定投或者黃金定投,每月固定投資,比較穩,還可以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會有一定的收益。資金多的話可以考慮做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定期存款3年期的年利率大概在4%,銀行理財產品的話基本是5萬起,有挺多種類選擇的,看個人承受能力了,預期收益越高的,風險相對越大。股票,基金,現貨投資風險是比較大的,個人不太建議,可以考慮投入少量資金熟悉。基本上一部分存定期,做點定投,再做點其他銀行理財產品的話,一年還是有不錯的收益的。
平時有錢如何進行理財: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股市、基金、保險、P2P網貸等,都是非常好的投資理財渠道,不過要特別注意一點,就是投資一定要分散,尤其是進入股市的朋友,經過了最近的股市大起大落之後,對這點的認識應該很深了。
以上就是「一般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財?"的具體介紹。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和獲益期望來自由選擇理財產品,實現自己的財富積累。
(9)多少錢去理財最好擴展閱讀:
十五個理財小妙招,有哪些理財的方法
1、銀行定期存款。這個不用說很穩定,利息大概2.5%左右,看年限來。
2、微信零錢通,支付寶餘利寶,相對來說有閑錢可以放在裡面,利息大概2.5%左右。
3、p2p。這個要選擇安全的平台,有官網可以查詢,知名度排名前二十的公司,利息大概5%左右,根據公司和產品的不同利息也不同,前兩個月利息特別高,偶爾可以擼羊毛。
4、債券。國債相對安全一些,金融債和企業債要自己去了解,利息大概4%左右。
5、基金。相比股票來說,風險小一些,利息10%左右,私募基金100萬以上起投。
6、股票。看個人能力和大的金融行情決定,有可能賺20%,有可能虧掉20%。
7、房產。商用和住宅都需要結合周邊人流環境,未來發展潛力等等因素!
8、保險。養老保險,商業保險,理財型保險,太多的品種,自己看清合同條款謹慎選擇!
9、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雖說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規避風險,但是不懂的領域還是不要盲目嘗試了。
10、現貨和期貨。雖說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規避風險,但是不懂的領域還是不要盲目嘗試了。
11、外匯。雖說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規避風險,但是不懂的領域還是不要盲目嘗試了。同樣的話說了三遍。
12、收藏品。包括字畫,藝術品,珠寶玉石,郵票,錢幣,票券,陶瓷品,文物,文獻,標本,徽章等。
13、福利彩票。如果虧了,錢也不多,就當給福利機構捐錢了。
14、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網路上經常看見金融詐騙集資的案例,所以還是要多加小心,對公司知根知底才行,不要想掙大錢,相信天下不會掉餡餅。
15、海外投資。房產,保險,證券,貨幣,產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