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重慶如何建設金融中心
⑴ 成渝金融中心建立,哪些上市公司迎來風口
公司主要業務包括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此外,公司亦有新三板業務、場外市場業務等,並通過子公司開展私募股權、直接股權投資、另類投資、跨境及海外融資等業務。公司立足西部、輻射全國、走向海外,經過多年發展,業務牌照齊全,主營業務各具特色,具備為境內外的企業、機構、個人及政府客戶提供全鏈條綜合證券服務的較強實力。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擁有4家一級子公司,121家證券分支機構。
作為私募股權基金業務平台,西南證券積極開拓項目來源,重點關注半導體、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人工智慧、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計管理基金規模約為13億元(認繳)。
重慶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是多項國家戰略的匯集點,同時享有「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和中新戰略互聯互通項目等各項政策的疊加優勢,經濟發展迅速。公司作為重慶唯一一家法人上市券商,將充分吸收和利用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謀劃的多項國家級戰略政策紅利,大力服務於國家和區域戰略,並在政策機遇下積極推進公司自身的改革發展。
⑵ 重慶在江北嘴建設cbd的原因
功能性金融中心極。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也是城市核心功能之一。建設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被確定為重慶在「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目標之一。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的崛起,可謂順應時代節奏、緊扣發展脈搏。
⑶ 重慶金融中心的發展歷史
重慶金融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閉關」到「開放」的旋律越發激昂;六十年是一幅絢爛的畫,重慶金融業在宏觀經濟調控、現代監管體系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建立、金融企業改革發展方面的亮麗風景一一顯現。建國之初,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億元;改革開放之初,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9億元,約為建國初的十倍;如今建國60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507.7億元,約為建國初的一萬倍。六十年來金融業發展改革歷程不但見證了國家政策的變化,也對重慶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業管理:從「財政出納」到「宏觀調控」
金融機構體系:從「獨此一家」到「百花齊放」
金融服務:從「有獎儲蓄」到「百姓理財」
金融業整體發展:從「陪都金融中心」到「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重慶金融年表
1949年12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分行正式成立。同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布軍金字第1號布告,確立人民幣唯一合法貨幣地位。
1950年1月21日,金融業接管工作基本完成。
1972年9月,恢復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建制。
1979年9月,恢復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建制。
1981年4月1日,國家外匯管理總局重慶分局成立。
1983年,重慶成為全國第一個綜合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1983年4月,中國銀行重慶市分行升為口岸管轄分行。
1984年7月1日,市工商銀行成立。
1984年10月,人民銀行重慶分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
1987年,重慶成為全國第一批金融改革試點城市。
1992年5月,重慶被列為沿江開放城市。
1997年6月,重慶成為中央直轄市。
1997年10月22日,重慶市證券監督管理辦公室(重慶證監局前身)成立。
1997年11月27日,我市首家外資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重慶分行設立。
1998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分行更名為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
1999年12月23日,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開業。
2000年9月19日,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辦事處(重慶保監局前身)成立。
2002年10月10日,西部首家基金管理公司——新世紀基金管理公司獲准在重慶籌建。
2003年10月11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成立。
2003年11月,美國利寶互助保險公司設立重慶分公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家開業的外資保險公司。
2004年5月1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成立。
2005年3月14-15日,「20國集團財政及央行副手會」在重慶舉行。
2005年11月15日,三峽庫區(重慶)經濟發展暨金融服務高層論壇成功舉辦。
2006年9月15-21日,全國金融知識展覽重慶巡展成功舉辦。
2008年6月22-29日,國務院金融調研組來渝調研,為建設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2009年國發3號文件出台起到了積極作用。
2009年1月,《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提出要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⑷ 如何搭建金融服務平台 具體做法
關於如何搭建金融服務平台的具體做法有案例,如下:
虹口區積極搭建服務平台、著力打造航運金融品牌、大力引進優質企業,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取得成效。
主要做法:
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主動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制定金融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依託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確立金融與航運融合的發展方向,積極打造北外灘中央商務區,形成以北外灘為載體,與陸家嘴和外灘金融帶相呼應的特色鮮明、輻射聯動的金融產業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務方式上從「一般服務」向「需求服務」轉變,在給予各類補貼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更加註重金融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如鼓勵金融企業加強人才培訓,對金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給予租房補貼,在辦理戶籍、子女入托、入學方面為金融人才提供優先服務等。
三、著力打造航運金融品牌。一是通過金融手段助力航運企業發展。虹口區參與發起設立的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管理公司,作為首隻國家層面的航運領域專業基金,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船舶、港口、航運服務發展等領域,為航運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途徑。二是依託金融工具為航運企業提供避險手段。該區參與發起設立的上海航運運價交易公司是國際上首個航運運價第三方交易平台,其開發的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可以充分發揮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規避風險、鎖定利潤等積極作用。三是推動航運企業藉助金融工具提高經營能力。落戶該區的中海集團財務公司作為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及其下屬公司共同設立的集團財務公司,積極拓展集團融資渠道,提升資金管理水平。
四、大力引進優質金融服務企業。上半年,全區共引進新注冊金融服務企業14家,其中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有8家,引進的企業中包括公募基金—財通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一批優質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計劃全年將引進30家各類金融服務企業。同時,大力引進外地優質總部型金融企業,目前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和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已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將分別從深圳和武漢遷至該區。
五、積極搭建服務平台。虹口區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共同搭建服務平台,探索企業發展、產業發展與資本市場對接。上半年,先後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簽訂金融合作備忘錄,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區金融辦與天津德正志遠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構建債券融資、金融租賃、並購重組、企業上市等各領域金融業務平台。
六、切實加強風險防範。通過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確保區內小額貸款公司合規經營、健康發展,目前區內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均運營良好,累計發放貸款8.4億元、無壞賬發生。同時,認真做好區屬融資性擔保公司清理整頓工作,目前已有4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取得了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2家公司取得了臨時經營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