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陳志武金融學怎麼樣

陳志武金融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4-26 23:35:39

⑴ 生活中的金融學——《陳志武金融通史課》

金融無處不在。

提到金融很多朋友非常感興趣,覺得這是一個離錢近賺錢多的行業,但是金融好像本身並沒有給社會帶來具體的價值,因為它不施展什麼實際的商品。而另外一些朋友會覺得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金融離我太遙遠了,太難了,我搞不懂也沒有必要搞懂。

金融是不是只是為富人服務的金融到底?金融到底為誰服務?金融對社會真的沒有價值嗎?為何要有金融?

在非洲的部落沒沒有開始使用錢幣時,人們靠什麼來承載財富呢?他們發現了,山羊和女人是主要的財富載體,以擁有的山羊越多證明你越富有、越成功,100隻山羊可以娶一個妻子,你擁有的妻子越多就證明你越成功。當你需要變現的時候,你可以把妻子賣掉來換生活用品。實際上中國也有買賣妻妾的歷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金融邏輯的體現。人們通過花費時間和金錢把兒子養育成人,換取未來我老了以後兒子對我的贍養。

在沒有貨幣的社會里,人也會被當做財富的載體。上面的例子也就說明了金融的社會價值,金融也不只是為富人,也不只是為政府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實際上對普通人的意義更大。

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說到金融,很多人就會想到錢,貨幣就是人類最早的金融工具。我們現在還有很多其他的金融產品,借貸,股票,基金,債券,期貨期權。金融到底是什麼?說到底金融就是跨期價值交換就是在雙方之間進行跨越時間的交易。所有跨期價值交換都是金融。你有1萬塊錢存在銀行里,銀行一年給你支付400塊錢的利息。這就是1萬塊錢一年在銀行所產生的跨期價值。股票也是一樣,你低價時買了股票,在高價時賣出,你就賺到了,因為時間而產生的股票的差價。

普通人如何運用金融知識?

公司有一個同事要結婚,向你發了請帖,你會猶豫去,還是不去呢?這個問題用金融邏輯如何解決?

首先你會考慮這個同事和你的關系如何,如果是泛泛之交,當你有事情要請他的時候,他是否會來參加並還禮。如果他可以來,你的禮金會回到了你的手裡面。這時你因為參加了他的婚禮而拉近了你們之間的關系,你隨禮的投資行為則是正確的。如果他可能很快離職,今後也不會來參加你的婚禮,那你的禮金就是一去不回。這時不隨禮則是你的正確選擇。

現在年輕人借錢花非常的普遍。除了各種信用卡,還有各種網路貸款。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往往是借錢來消費,由於掙得不多,花的多,最後就形成了很高的負債。再加上各種網貸利息的高額利息,就出現了很多年輕人因為還不起網貸而自殺的事件。信用借貸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金融工具,但是前提是你借來的錢能夠產生的收益要大於你借錢的利息。比如你借錢來投資新的設備,新的設備使用後能夠增加你的產能,增加你的收入,這時你可以來借貸。如果你是來借錢消費則是對借貸的一個錯誤使用方法。但是如果你是借貸來學習交學費成長自己,因為你通過學習之後可能會增加你的收入,這樣的借貸就是投資。

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和其他國家的差別很大。中國家庭儲蓄在資產配置中佔51%,Are歐洲則是34.4% 13.6%。同時中國傳統的成家立業,安居樂業的思想使中國房產在資產配置中的比例高於其他國家。

長期來看股權投資的財富增值效果遠高於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公債。如果把錢一直放在銀行的儲蓄賬戶,那基本上是貶值的,跑不過通貨膨脹。所以投資要選擇股性較強,財富回報才會較高。所以在家庭資產配置時,股權投資的佔比要高一些。

金融並不是高深難懂的學科也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夠了解的,金融滲透在每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金融知識會使你更接近財富自由。

⑵ 《24堂財富課陳志武與女兒談商業模式》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24堂財富課》(陳志武)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7sOdw-StCLWYU8GTad634Q

提取碼: kfmp

書名:24堂財富課

作者:陳志武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年

頁數:215

內容簡介:

耶魯教授與女兒的財富對話 青年創業最溫情的啟發讀本

這是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與女兒的對話集。中心話題是如何通過創業來快速獲取財富。要創業致富,必須面對商業模式的選擇問題。商業模式,是目前所有企業家、風險投資家以及學者、媒體人口中談論最多的熱詞之一。

作者分析了微軟、星巴克、沃爾瑪、戴爾、無錫尚德、重慶力帆等公司各自不同的商業模式,正是因為商業模式的創新,使它們在短時間內發展到巨大的規模,其創始人也因此積累了億萬財富。至於什麼是失敗的商業模式,有哪些不好的後果,書中也舉了不少例子。作為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和對沖基金公司老闆,作者豐富的商業史、金融學知識以及實戰經驗,為本書增色不少。

王利芬、徐小平、熊曉鴿、朱明、袁岳等多位人士給予本書很高評價!這是全民創富年代不可多得的一本暢銷書!

作者簡介:

陳志武,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中國金融博物館首席顧問,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

自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來,陳教授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任教,並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等國內著名學術機構聘為訪問教授。

陳教授是世界金融學、經濟學和資本市場研究領域最具創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獎等多項重大學術獎勵。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教授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陳教授擁有國內經濟學術界少見的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他也是國內鮮見的能用現代經濟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的經濟學家。「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金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金融發展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的思考。

在學術研究的象牙塔之外,陳教授於1998年創辦了ValuEngine公司,還在2001年與人合夥創辦了Zebra對沖基金公司。

⑶ 你如何評價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

《金融邏輯》這篇文章具有通俗的語言,還是有著獨到的觀點。總得看起來就像是一篇網路的文章,不像是一本經濟類的書籍。這本書總得來說並沒有什麼嚴謹的邏輯和知識體系。看完這本書,可能會攔差旦有一種洗腦的感覺,有可能會刷新自己的三觀,改簡擾變自己對金融經濟的認識。

作者用朴實的語言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本書立足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並且涉及到了許多國外的經濟發展歷史。

對於我個人,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覺得金融業界是上層人玩的游戲,對股票證券這類金融產品有著一種神秘感和三分敬畏。從這種層面上多少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種無知,更准確的來說是,我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是多麼的無知,至少我能不能代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這個論斷還需商榷。

⑷ 推薦幾本關於金融學專業知識的書

推薦幾本關於金融學專業知識的書

因為不知道你原來學習什麼專業;也不知道你看金融書籍的目的是什麼,所以下面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建議看教科書,因為理論體系較為全面、概念解釋等各方面也比較規范。
本人推薦:
國內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國內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米什金 《貨幣金融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莫頓、博迪合著 《金融學》。
這些都是國內高校最為流行金融學初級教材。
這些書讀懂讀透,從金融基本理論方面來講,達到金融專業一定水平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如果僅對金融學當中的某一方面感興趣也可直接看專門課程的書籍,(這部分屬於自學金融專業課程建議選擇自學教材),比較獨立,通俗易懂。

推薦幾本關於金融的書

樓上的書似乎有點多了,一般人未必有時間全部看完更別說細致的看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了。因此我推薦幾部經典一點的時候細細品讀的,因為不知道 「沒什麼qishi」 基礎如何、年紀幾何就推薦幾本適合入門者的、有利於建立對於金融的總體感覺和構建腦海中對於經濟金融泛商類宏觀印象的吧:
1.黃老的《金融學》又叫《貨幣銀行學》,是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都要學的對於金融總體介紹的書籍,幾乎涉及金融學的各個方面,適合作為對於金融學有什麼的了解。
2.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經典中的經典,通俗易懂說的都是最基礎的理論,來自身邊讀完可以讓人有種對於生活重新認識的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3.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一位有中西方閱歷的耶魯的中國教授,該書以經濟學的視角可謂深入淺出的說出了許多中國的國情、故事,讀完同樣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上3本都是比較適合基礎不深的人看的書籍,但卻不是因為其的淺顯而是因為它們的深入淺出、因為作者的功底,讓讀者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細細品味書中所講,使讀者能輕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金融原理。話語不學術、不教條、親切卻字字珠璣,從提問看樓主應該並非專業人士或者僅僅初涉金融,因此覺得會對你有用,希望喜歡。。。

推薦幾本關於汽車線束專業知識的書,謝拉!~

包括車身線束、車門線束、發動機線束、駕駛員前端模塊線束、頂逢線束、電瓶線束
比如《汽車線束電路原理》《汽車線束設計知識》《2008-2009年中國汽車線束產業鏈分析及資源整合研究報告》《汽車車載網路系統檢修 》(人民郵電出版)《《輕松解讀汽車電子電器線路圖》(電子工業出版)

我大一,學的金融學專業,能推薦一些金融學專業必讀的書么,可以了解金融現狀或者補充專業知識的,拜託~

一個朋友學金融的,他給列的清單,不知道是否會對你有所幫助?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瓦里安
囊括了微觀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初級用書
《微觀經濟學—理論和運用》尼克爾森
連接中級微觀經濟學和高級微觀經濟學的書,沒有數學推導但是大多數論題都直接聯系高微內容
《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瓦里安
那些對金融經濟學有興趣的同學,主要推薦閱讀不確定性和資本市場,時間,一般均衡等幾章。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全球視角》薩克斯
包羅萬有,把宏觀經濟學的各派觀點都詳細羅列一遍,要有宏觀經濟學基礎的同學閱讀起來會感到有趣。
《宏觀經濟學》布蘭查德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書里,對總供給總需求講的最清楚最詳細的了。
《高級宏觀經濟學》戴維羅默
高宏教材,經濟增長部分寫的一般,但波動理論部分和投資消費部分非常出彩。
《高級宏觀經濟學》布蘭查德,斯坦利費雪
對蘭姆賽模型有非常詳細的闡述,同時在經濟波動方面,講述大量不同於主流(真實經濟周期)的新觀點:如混沌,太陽黑子等。但本書數學較多,而且對宏觀經濟基礎和直覺要求甚高,建議有所成後進一步閱讀。國際宏觀經濟學
《匯率與國際金融》勞倫斯.科普蘭
大量介紹各種國際宏觀經濟學以及匯率決定理論,特別是對貨幣主義理論,蒙代爾模型,多恩布希超調模型和資產市場模型有詳細討論,而且有大量實例。
《國際經濟學》克魯格曼
國際經濟學入門課書籍,文筆優美,用簡單語言闡述現象時能引起讀者思考。
《國際經濟學》甘爾道夫
連接了中級教材和高級教材,數學用的比較多,同時給出詳細解釋。寫作方面不同於美式經濟學家知識面狹窄而采眾家之長,同時對經濟傳統給與尊重
《國際經濟學基礎》奧普斯塔法,羅格夫
國際經濟學聖經,該書前言宣稱將建立統一的國際宏觀經濟學體系。採用微觀基礎為推導根據,讓人信服。有大量數學推導,適合高階學習。
最優化理論:
《數理經濟學基本方法》蔣中一
該書對經濟學中有所應用的微積分,線性代數等方面知識作了全面的解釋,並以經濟學中應用為例子,很適合文科學生惡補經濟數學之用。在我看來,把這本書真正看通看透,就能應付大部分課程需要了。
《動態最優化基礎》蔣中一
高宏第一學期課程必須用書,對變分法,動態優化有很詳細描述。
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古扎拉蒂
本科水平教材,看透該書可以進入高級計量經濟學學習。
《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伍德里奇
連接中級教材和高級教材,對許多高階教材的問題進行詳細討論,並配以大量實例。推薦閱讀。
《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戴維森,麥金農
金融時間序列:
《金融時間序列分析》蔡
芝加哥大學金融學碩士課程教材,偏重時間序列的金融計量應用,但對高階內容僅作簡單介紹,沒有推導證明。跳躍的時候會讓人看不太懂。
《應用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恩德斯
中級計量經濟學教材,對平穩時間序列,非平穩時間序列和波動性建模有詳細描述,而且簡單易懂,不涉及詳細證明推導。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約翰.霍爾
對VaR有詳細討論
《金融時間序列的經濟計量學模型》米爾斯
金融學基礎入門
《金融學》博迪,默頓
本人就是看完這本書開始對金融學產生興趣的,很有趣的入門書。
投資學
《投資學》博迪
中級教程,對現金流定價,均衡定價(CAPM),套利定價(APT),衍生品定價有初步但絕不膚淺的講解,很適合細讀。
《公司財務原理》布雷利
文筆優美,流暢,大家之作。看這本書是種享受。
衍生品定價理論
《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品》約翰.霍爾
被譽為華爾街聖經,全面介紹了各種衍生品及其定價,但稍顯不足的是本書較少使用數學,如鞅定價方法,GARCH過程,本書都沒有深入講解,但如果說作為進入金融衍生品的門檻,該書我認為是最好的了。
《an elementary introction to mathematical finance option and other ics》Sheldon Ross
進一步補充了數學知識,據說課後習題極有挑戰性。
《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shreve
卡耐基梅隆的金融工程碩士生課本。隨機微積分和金融數學的完美結合,由淺入深,微言大義,對金融數學有興趣的同學,推薦閱讀。
《stochastic calculus and financial application》steele
該書對布朗運動,鞅測度,
平時閱讀
《股市作手回憶錄》
《說謊者的撲克牌》
《金融煉金術》
《對沖基金風雲錄》
《股市真規則》
《經濟過熱,恐慌和崩潰—金融危機史》
《1929年大崩盤》
《當代十二位經濟學家》

幫忙推薦幾本關於金融的書?

《國際金融市場與投資》 作者:左連村主編 簡介:本教材以國際金融市場為中心,從不同側面研究了國際金融市場相關的理論問題。如:國際金融市場與經濟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貨幣結構,國際金融市場與匯率等。 --------------------------------- 《中國金融學》 作者:俞喬主編 主題詞:金融 理論 中國 文集 --------------------------------- 《金融企業管理》 作者:馬慶國 簡介:本書內容包括: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礎知識、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與管理、投資銀行的基本業務與管理等五部分。 主題詞:金融機構 企業管理 -------------------------------- 《金融全球化與國際金融危機》 作者:薛敬孝主編 簡介:天津市社會科學基金1999年度重點項目:本書主要介紹了金融全球化的原因,金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的理論分析,金融全球化的挑戰與中國的戰略選擇等內容。 主題詞:金融 國際化 研究 金融危機 研究 世界 CT S039802 金融 CT S028944 國際化 CT S039812 金融危機 -------------------------------- 《風雨洗禮:開放沖擊下的金融深化》 作者:傅鈞文著 簡介:本書包括全球化與開放型金融深化、開放型金融深化的形成、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金融開放的經濟分析等內容。 主題詞:金融 國際化 研究 世界 金融體制 經濟體制改革 中國 CT S040518 經濟體制改革 CT S039810 金融體制 CT S028944 國際化 CT S039802 金融 ---------------------------------- 《金融背後的風險——關於保證經濟安全的報告》 作者:張海濤等 簡介:本書精選了近現代中國和世界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金融案例,詳盡闡述了金融風險的產生、發展、爆發及其危害性。 主題詞:金融危機 研究 世界

求推薦幾本關於金融與期貨的金融學教材!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地震出版社的,期貨正兒八經的入門書,我之前上班的期貨公司人手一本

推薦幾本關於物理知識的書?

《從一到無窮大》 《上帝擲骰子嗎?》最後推薦我們學校的教材吧!《大學物理學》張三慧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麻煩推薦幾本關於經濟,金融,投資有關專業知識的書籍,不要講述概念那些,謝謝!

都不用講概念的啦,想必已經對經濟研究有基本了解了,那就自己找感興趣的讀好了。

關於金融入門知識的書籍.有專家可以推家幾本嗎?

如果一個人要對金融和投資方面的實際知識得到比較深入的了解,十五本書無疑是遠遠不夠的。然而,很少有人真的能在短時間內讀完十五本書。除了讀書之外,正確的思考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一本有趣的書往往是有益的書,反之則未必如此。許多在學術上有崇高造詣的著作是無法帶來任何閱讀樂趣的。在某個狹小的專業領域極有參考價值的書,往往也過於艱澀。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屬於「有趣又有益」的交集——盡管它們並不像驚險小說那樣好讀,但至少不至於讓人頭昏腦脹又不知所雲。
隨著時間的進步,金融技術和投資技巧的發展都已經比幾十年前先進了許多。但是某些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所以我相信,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在幾十年後至少還有一大部分是值得閱讀的。
1、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借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大本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復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
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大本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大本精闢地指出,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在這本書里,大本迴避了大部分艱澀的定量分析,幾乎不討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具體技術,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投資」一詞的定義上。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大本都試圖找出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別,並在現實案例中闡述這些區別。
《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大本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3、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兩本書,大本曾經在多種學術和商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專業文章,並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演講。《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
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4、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煉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
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索羅斯告誡我們,歷時實驗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可是事與願違,對於非哲學專業讀者來說,唯一有價值的部分可能就是歷時實驗。
5、戴維-法柏:《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講述華爾街現狀的書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實例最多、證據最充足、最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著作之一。這本書是他長期采訪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後的經驗結晶,幾乎每一段都具備「口述史」的性質。
法柏經歷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與世界通信丑聞以及許多偉大基金的興起和衰落。沒有必要採取任何戲劇性的描寫,因為現實本身已經很有戲劇性了。法柏對大部分事務採取批評的態度,有些評價簡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後仍然承認,「華爾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壞的地方」。
6、理查斯-蓋斯特:《最後的合夥人》(The Last Partners)
蓋斯特通過合夥人制度的誕生、發展、衰落與毀滅,寫出了一部嚴謹深刻的華爾街史。他從19世紀中葉開始敘述那些最偉大的合夥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許多你沒有聽說過的延續百年的大家族。此後,隨著金融業越來越成為資本主宰的行業,合夥制被摧毀了。
這本書不是合夥制的輓歌,作者對那些舊的家族沒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變幻莫測的華爾街讓我們忘記了太多東西,適當地閱讀是非常有益的。或許有一天,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會以某種奇特的形式卷土重來。
7、理查斯-蓋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這本書是我所見過的最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並購咨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
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也許技術手段和投資觀念的進步,才是這個行業變動的根本動力。
8、《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華爾街網路手冊」,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名字:所羅門美邦、潘恩韋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賽-哈頓。書中描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措施與今天已經有很大區別,但還不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華爾街的人撰寫的,這些人知道華爾街巨人背後的秘密。
在每一個華爾街巨人的簡介之後,緊接著的是幾篇著名人物傳記——出色的銀行家,偉大的交易員,以及某些惡名昭彰的「壞孩子」。作者的筆調在輕松和嚴肅之間遊走,而且經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要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華爾街日報體」,他們總是能夠見微知著。
9、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麥基爾是極少數在學術界和實踐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經濟學家,又是職業投資者和分析師。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條: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隨機漫步,所以華爾街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地方。
以上陳詞濫調我們早已在課本上讀過了,但是麥基爾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論。他沒有用一兩個公式來糊弄我們,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現代工商業和金融業體系中蘊含的有效性和隨機性,這些特性使一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趨於無效。我不贊成麥基爾的結論,但我們無法忽視他的論證,那簡直是天才和雄辯的偉大結合。
10、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復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
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布魯斯-格林威爾:《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
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2、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盡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
伯恩斯坦並沒有給出什麼精確的資產配置技巧,他只是一再強調分散配置資產、及時進行再平衡以及避免頻繁交易的重要性。他並不迷信定量分析工具,反而希望投資者們通過理性的判斷得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結論,這在學者中是相當難得的。
13、理查德-費里:《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費里是一位投資組合分析師,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他通過實證數據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證明,積極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敗市場是不現實的,所以最佳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資產妥善配置到各種指數基金中去。
這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數編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數基金怎樣做到盡可能模仿指數?怎樣克服流動性、交易成本和稅收方面的困難?那些與有效市場假說矛盾的「增強型」「基本面型」指數基金有可能成功嗎?為什麼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數基金發展很慢?費里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說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管理基金仍然占據著全球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份額。
14、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他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資產配置,也在於對各種資產門類的本質的深刻了解,以及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科學審慎的原則。史文森並不排斥積極管理,但他指出,要避免過高的管理費用和過於危險的風險敞口。他還對捐贈基金的支出政策進行了點評。
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15、斯蒂芬-戴維斯:《銀行並購: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銀行並購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並購真的給股東帶來了價值?驅使管理層不斷收購或被收購的動機是什麼?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銀行管理層在並購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作為管理咨詢顧問,戴維斯用許多親身經歷的案例和訪談講述了許多典型的並購故事。毫無疑問,大部分失敗了,但成功者的獎賞很豐厚。
這本書從多個角度深入描述了並購的具體流程和主要問題。在這個並購橫行的世界上,如此冷靜的思考是少見的。作為一種復雜而且不穩定的金融機構,銀行並購可能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並購,所以了解銀行並購無疑就了解了並購問題的核心。
下載地址::iask.sina../user/my_ishare.php?uid=1522806770

熱點內容
股票一邊回購一邊減持影響 發布:2025-02-06 10:39:10 瀏覽:249
漲停後沒法買股票是嗎 發布:2025-02-06 10:33:34 瀏覽:15
杭叉集團股票歷史最高價是多少錢 發布:2025-02-06 10:26:00 瀏覽:134
什麼情況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發布:2025-02-06 10:23:25 瀏覽:514
如何辨別貨幣兌換買入價和賣出價 發布:2025-02-06 10:13:17 瀏覽:828
什麼基金免費開戶 發布:2025-02-06 10:13:06 瀏覽:108
股市大盤現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6 10:01:11 瀏覽:992
退市了散戶手裡的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2-06 09:38:21 瀏覽:13
央行降准之後股市如何發展 發布:2025-02-06 09:27:36 瀏覽:733
平潭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5-02-06 09:15:28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