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危機杠桿是什麼意思

金融危機杠桿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4-24 04:09:15

Ⅰ 經濟學里的「杠桿」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求解釋

經濟學里的「杠桿」和正閉「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求解釋

【經濟學術語】
在經濟學里,杠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指「財務杠桿」。一個企業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借貸籌集資金,投入生產,獲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但這樣風險也大,如果生意賠了,虧損大過自有資金的量,就成了資不抵債。一般企業都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能多掙錢,又保證可控的風險,指標就叫做「資產負債率」。
廣義的杠桿涵蓋所有「以小搏大」的經濟行為,但核心還是借貸。比如在期貨市場,你有一塊錢,但市場允許你下十塊錢的單。期間如果虧損到了一塊錢,你就強制退出。
宏觀經濟中的杠桿利用的是資金流動倍唯清液數產生作用。比如加息減息。加減0.1%的利息率看起來是很少的,但資金流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復多次的,所以效用會放大很多倍。為什麼這么說呢。比如張三從銀行借十萬塊錢,可能馬上去商場購物,而商場到了晚上就把錢又存進了銀行。銀行又把錢借給李四,李四開公司,錢借出來了可還存在銀行戶頭里。銀行的錢還是那麼多,只是多了兩層債務關系而已。
當 *** 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時,會同時對多層借貸關系起到作用,從而產生放大效應。
改變銀行准備金率也類似。
「去杠桿化」(Deleveraging),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經濟學里「杠桿」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分別解釋如下:

一、杠桿,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

金融杠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另外,還必須注意,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則可能會增大,常見的比如有福匯環球金匯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資者也必須要提前出局。

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二、「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指物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經濟學中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Deleveraging),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釋義:
減少使用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的過程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
特別是投資銀行,杠桿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危機下的現象。簡單來說,杠桿化,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特別是投資銀行,杠桿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
阿基米德[1]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費力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去杠桿化」是從「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開始的。金融創新繁榮時期,在眾多證券化的資產基礎上,產生了大量衍生結構性金融產品,如CDO、CDS等,這就是「金融產品的杠桿化」。當美國房地產價格開始下行、房貸違約率上升時,其影響首先體現在各種建立在次級按揭房貸基礎上的衍生產品的價格上。這是由於杠桿化操作,衍生產品能夠放大內在資產價值的變化。「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就是此類衍生性金融產品市場灰飛煙滅的過程。
「去杠桿化」的第二階段,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一段時間以來,不僅投資銀行,連商業銀行都購買了大量杠桿化的金融產品。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資銀行在短期資金市場(如票據)上的融資。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然而,由於投資衍生產品造成的巨大損失,迫使銀行減記不良資產,並大幅減少其資產負債表整體對風險類資產的暴露。這就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大大消弱了金融機構的中介功能。具體表現在信貸成本大幅上升,借貸條件變得異常苛刻。這使那些長期依賴金融機構,獲得部分短期資金來源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如對沖基金),成了無源之水,從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資產(尤其是風險較高的資產)來保持足夠的現金水平,以備不時之需(如投資者的贖回)。這就是「去杠桿化」的第三階段——「投資者的去杠桿化」。
「去杠桿化」的第四階段,是「消費者的去杠桿化」。投資者出售資產,加劇了各類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縮水並產生負財富效應,這使以英美家庭部門為代表的消費者所能做的惟一選擇,就是增加凈儲蓄,以緩沖家庭凈財富的萎縮,而這只能通過減少舉債或提高儲蓄率來實現。以消費的放緩為代價的儲蓄增加,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實體經濟基本面惡化的速度和程度。
面臨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各國 *** 紛紛出台 *** 經濟的政策方案。政策的效果不僅是 *** 主導的支出規模的函數,而且也取決於其「乘數效應」的大小。如果要放大「乘數效應」,則要求有關 *** 的支出,盡量用於購買在本國製造的產品。否則, *** 效應會通過進口而「漏出」到本國經濟系統之外,不能使本國經濟受益。這就為貿易保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各國 *** 「各掃門前雪」的結果,就是導致「去杠桿化」的第五階段,也是其最高階段:「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或稱之為「去全球化」。

去杠桿化什麼意思

杠桿化是借別人的錢,來幫自己賺錢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較高風險的投資策略,投資人若個性保守,或不能承擔虧損的後果,就盡量少利用為好。
去杠桿化表示該雖然目前還有利潤,但是利潤正越來越小而風險卻越來越大,再使用杠桿原理就不行了!

「中國經濟去杠桿化」具體是什麼意思

意思:
降低信貸規模,主要是指表外的信貸規模和影子銀行業務。

Ⅱ 金融杠桿是什麼意思


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金融杠桿具體是指投資者採取杠桿比例來進行投資,其主要目的在於放大投資的結果,擴大投資者的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金融杠桿之前,投資者需要仔細評估投資的風險。因為金融杠桿在放大投資者收益的同時,一旦出現虧損,投資者虧損的資金也將會成比例的放大。

金融杠桿的應用

金融杠桿常應用於房地產以及期貨市場中。以期貨市場中的金融杠桿為例,通常是指期貨的保證金制度,具體是指投資者需要繳納一定的資金作為投資期貨、履行合約的保證, 5% 的保證金也就意味著對應著 5 倍的杠桿。若是投資者盈利 2% ,那麼在 5% 的杠桿之下,投資者將會獲得 10% 的收益。但是投資者若是虧損 2% ,那麼在 5% 的杠桿之下,投資者將會直接虧損 10% ,這也就是期貨市場中杠桿的風險所在。

Ⅲ 經濟學裡面的杠桿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通俗點解釋

杠桿是指將借到的貨幣追加到用於投資的現有資金上,投資者只須投入少量的資金,便有機會爭取到較大的收益的現象。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的含義是: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

財務杠桿效應的實質是:

由於企業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利潤率上升。

而若是企業投資利潤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息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負效應帶來的損失。

(3)金融危機杠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三種形式。

1、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2、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3、復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Ⅳ 金融杠桿是什麼意思通俗

金融杠桿,通俗來講就是一個用來放大投資結果的工具。金融杠桿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會使最終的結果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旅談無論是伏衫獲利還是損失,所以在增加了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同時,缺鎮腔更大的投資風險同樣會伴隨出現。金融杠桿通常是在期貨、外匯市場等投資中被投資者運用。

金融杠桿具體含義


杠桿源自金融創新,其實就是借錢消費,借錢投資。金融杠桿的本質就是以小博大,只需要借用一個支點,用小的投入撬動大的產出,而在金融領域中,就是用少量的資金去撬動大量的資金。投資者通過融資借款的方式付出一定比例的利息借到更多的資金後進行的收益率較高的投資操作,獲利後只需要歸還借入資金的利息,而餘下所有獲利的即是投資者所獲得的收益;而相反,如果投資的獲利低於借款利息或是有損失,則這種方法同樣也會將損失放大。

Ⅳ 金融裡面的杠桿是什麼意思呢

金融里的杠桿是:
金融擴表過程中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即實現加杠桿。值得強調的是,杠桿泛指金融機構的擴錶行為。狹義杠桿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上拆借資金,維系資金端和資產端的期限錯配,與廣義杠桿並不矛盾。
貨幣投放和信用擴張的同時金融機構完成擴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擴張,為信用擴張機制重要環節;而在信用擴張進程中貨幣也完成投放。換言之,金融機構擴表內生於貨幣投放和信用擴張。
金融擴表過程中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即實現加杠桿。金融機構擴表意味著短久期的負債和長久期的資產同時擴張。
由於金融機構間存在差異,結構性擴表讓加杠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考慮金融機構存在結構性差異,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融入融出雖不影響整體金融部門杠桿,但期限錯配等特徵會進一步對流動性和金融風險帶來深刻影響。
金融去杠桿方向在於兩點:
一是通過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整體上穩定短端負債利率;
二是以結構性手段適度控制金融機構的規模擴張過程。
既然金融加杠桿核心邏輯是「借短拆長」,而引降長端資產回報率或將以資產價格過快下挫或影響實體擴張為代價;在不觸發流動性風險前提下,溫和抬升短端負債利率是相對更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貨幣政策的中期邏輯。

Ⅵ 股票杠桿是什麼意思

你好,股市杠桿指的是運用保證金或者擔保物等撬起 N 倍本金進行炒股的工具,簡單來說就是以錢借錢,用一倍的錢去借幾倍的錢。

放在具體場景里,就是最近你看漲某隻股票,但是苦於資金不夠,那麼就可以找證券公司或者配資公司加個杠桿,放大收益,當然,你需要付息。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Ⅶ 金融杠桿(leverage)是什麼意思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

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其實最安全的方法是將收益預期盡可能縮小,而風險預期盡可能擴大,這樣做出的投資決策所得到的結果則必然落在您的預料之中。

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必須要考慮到這方面的事情,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須要面對提前出局的下場。

(7)金融危機杠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杠桿率為1:100或1:200;投資銀行一般來說的杠桿率是1:30,但在CDO(債務抵押債券)的業務上,往往高達1:60。(國內前一陣子為了嚴格規范經營,降低風險,三申五令地要求房地產開發商的自有資本率不低於30%,杠桿率相當於1:3.3;盡管現實中的房地產開發商的杠桿率常在1:10左右。)

使用貸款產品來操作房地產投資,實際簡單地說就是租用別人的資金來為自己賺錢。但是,即使對於房產下一階段的走勢可以預判是非常樂觀的情況,也無法使用金融杠桿無限制地吃進房產,在最開始的階段,投資者被允許使用金融杠桿的空間是非常小的。

Ⅷ 金融界的專業用語「杠桿」是什麼意思

金融里的杠桿,就是指負債。
比如一個企業,自有資金10億元,貸款和應付賬款等各類欠款是90億元,那麼總資產就是100億元,我們說,他的財務杠桿就是總資產÷自有資金=10倍。
可見,杠桿越高,企業經營的風險越大。如果一個企業不借錢,都用企業主自己的錢來經營,那麼他的杠桿就是零。

再比如,買一份標準的期貨合約,面值是1萬元,需要的保證金是1000元,理論上,投資者需要有一萬元在這兒放著,預備合約的交割,但是如果他是個投機者,並且對趨勢看得很准,他就可以把多餘的9000元再去買9份合約,就相當於用一萬元撬動了十萬元的期貨合約,這種以小搏大的放大效果,就叫做」杠桿「,意即,以1倍資金,撬動10倍資產,這里的杠桿率就是10。

供參考。

Ⅸ 經濟學中的杠桿到底是什麼

杠桿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所以在經濟領域,杠桿就是指小資金撬動大項目。而經濟去杠桿,簡單說就是消除這些以小博大的資金,表現為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金融產品嵌套、減少違規信貸等等。而對於不同的經濟主體來說,去杠桿也有不同的含義:

居民

居民這邊的杠桿主要是按揭買房和消費貸。按揭都比較熟悉,30萬首付,買100萬的房子,那麼其中70萬公積金貸/商業貸就是加杠桿的資金;再比如消費貸,利用你的信用積分去平台借錢消費。以上的兩種方式,實際上都是用我們的信用、公積金或者實物等進行的抵押貸款。

而去杠桿並不是不準我們買房,不準抵押貸款,而是將杠桿的比例降下來。原先30萬首付可以「撬動」70萬的貸款,現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購,得40萬或者50萬。原先信用積分600分以上,現在得700分,可貸款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時壞賬率也會有所降低。

工業企業

在經濟繁榮期,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會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企業的話,這就意味著貨幣流動性更寬松,更容易能貸款到更多的錢,項目更容易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這時也正是企業加杠桿擴張的時期。公司資產/估值1億,原先只能貸7000萬,現在可以貸到2億,財務杠桿加到2倍。

而去杠桿則是在有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如果放任信貸寬松和項目接連上馬,不僅會讓企業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還會給銀行造成壞賬負擔。一旦企業破產倒閉,銀行的錢就玩歲察完了,而銀行的錢是又來源於老百姓的存款、企業存款、理財資金等等。因此這么一來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因此這時國家對央企去杠桿,也是將金融危機扼殺在搖籃中,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政府

目前的去杠桿主要針對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去杠桿。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般債與專項債。

一般債就好比是中央政府的國債,而專項債則是面對那些土地儲備、棚改、收費公路、PPP等項目的債券。這些債券的最終目的都是融資。就拿棚改來說,動輒上億的拆遷款,地方政府財政肯定吃不消,這時就需要發債融資,得來的錢投資棚改項目。

現在地方政府要去杠桿,就是降低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根據住建部數據,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率由2013、2014年的7.9%、9%提高至2015、2016年的29.9%、48.5%,2017年達到60%。一旦貨幣化安置比例下來了,購房需求和熱情自然大幅下降,支撐三四線房價的托底就沒有了,最終讓房價回歸理性。

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加杠桿主要就是在投資這塊,操作基本就是擴表、期限錯配、產品嵌套和放寬信貸。擴表,跟上面說的按揭差不多,理財產品自有資金一點點,剩下全靠借,然後加杠桿、通道等等繞過監管發行產品;期限錯配就是用短期資金去投資長期項目,就好比你用1年定期的錢去存5年定期的利息,用短期資金去博取長期收益的理財產品一大把。比如銀行經常發行的幾個月期滾動理財,去投資那些N久以前的項目,這就是典型的加杠桿;產品嵌套,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期限錯配。3個月理財投了1年的項目,可是現在到期了怎麼辦,那就向A機構發行理財募集資金;A機構再打包,向B機構募資...;放寬信貸就是放寬放貸對象的審核,就像本來以前都是買大盤藍籌,現在只要能賺錢,ST也可以考慮一下。

而去杠桿就是將這些情況一網打盡:限制金融機構理財數啟投資范圍,緊縮市場流動性;打擊理財產品資金錯配;打擊理財產品層層嵌套;收縮信貸。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要求太低了,只要一個支點,而撬動地球最要緊的,其實是那根桿子,如果桿子斷了呢?我們也有一句經典懟回去:「撬起地球砸自己的腳。」那應該挺痛的。

經濟學杠桿,就是借貸。萬物借貸都需要抵押,我們經常盯著實物抵押,實際上,資金本身就可以抵押。這就形成了杠桿,如果一個人有10塊錢,他用這10塊錢作為抵押借來10塊錢,也就是一倍的杠桿,我們說他用10塊錢撬動了20塊的杠桿。這個時候如果這個貸款人有本事,讓20元增值,變成了30元,這杠桿就去掉很多。那個時候30元裡面10元是負債。所以去杠桿可以有兩個思路,一個是還錢,10元負債還掉一些,另一個是漲價,漲上去的時候,套現,然後那部分資金就可以歸還借款。這兩樣都有體現,我們發現樓市其實是遵從漲價去杠桿,結合去庫存,所以有房一族很歡樂。

杠桿並不是只存在於借乎畢茄貸,還有貨幣,諸如存款准備金,銀行出借100元給甲,可這筆錢實際上還在銀行手裡,甲沒有拿出來放在口袋裡,於是銀行扣除存款准備金,打比方10%之後,90元繼續借給乙。你看看,銀行就100塊錢,他借出去了190塊錢。這就是杠桿,理論上這種借貸會循環無限的放大。所以說降低准備金又稱之為金融手段裡面的「麻辣粉」。因為力度很大。

杠桿也體現在貨幣發行上面,比如美聯儲如今要縮表,實際上就是回收美元。央行是沒有凈資產的(理論上),我們假設央行又1元凈資產,而他發行了100萬貨幣,那麼資產100萬,負債100萬,這個杠桿就是100萬倍。當然不能這么說,我們只是簡單的說明,其實多發貨幣也是增加杠桿,去杠桿也代表要回收貨幣。

綜上,用小錢撬動大錢就是加杠桿,加太多了,就賣資產還掉借貸款,就是去杠桿。

杠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釣魚時用的魚桿、夏天用乘涼的風扇、工作中用的撬棍都是利用了杠桿原理。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很形象的解釋了杠桿的原理。

杠桿就是一種以小博大的工具,如今,杠桿被廣泛應用到了經濟上。在經濟學中,杠桿是以特定的比例放大投資結果的工具。在樓市、股市、匯市、期貨、企業融資等活動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杠桿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投資,各個市場中的杠桿比例也不同,杠桿的比例越大,所需要的本金就越少。盈利和虧損的倍數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15年股災時,有個的反應杠桿風險的真實案例。一股民股災前,手中有80萬本金,但他用了四倍的融資盤後,手裡就有了400萬的資金,全倉買入一支股票。如果二天上漲20%的話,他就能得到400萬 20%=80萬的收益,也就是說,二天二個漲停,他的本金就會翻倍;但悲哀的是,他碰到了熔斷,二天二個跌停,結果,二天就 把80萬本金賠沒了, 爆了倉,最後跳樓自殺了,這在當時還上了新聞。

杠桿除了放大盈虧外,還有活躍市場的作用。如貴金屬市場、外匯市場等如果不使用杠桿,平時的波動很小,而且一手最小的交易也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之多。如使用50倍杠桿後,就可以用原來實際金額的五十分之一來撬動這筆交易,這樣即降低進入的門檻,同時放大收益的比例,讓市場更加具有吸引力。

經濟上的杠桿沒有好壞之分,樓市使用杠桿後,可以讓你30萬的本金,住上100萬的房子。所以,理論上,杠桿可以撬動地球;但實際生活中,更多的是撬動著一個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忘記在那裡看到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杠桿,杠桿就像女人,越美麗就越危險。所以,在使用杠桿時,看到它美麗的一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的風險,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杠桿。

通俗的說,經濟學中的杠桿就是買你買不起的東西,這個主要發生在投資領域。

也許有人會問,買不起的東西怎麼買呢?

就是找朋友借錢或到銀行貸款買。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自己買不起,還得借錢,那為什麼還要去買呢?

因為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買的東西會升值,並且升值幅度達到一定比例。

舉個例子:

一副名家字畫價格為100萬元,明年市場價達到120萬元,銀行貸款利率10%。而你只有50萬元,這時候你就要考慮買還是不買?字畫投資回報率為(12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20%,大幅高於銀行貸款利率。這時候,到銀行貸款50萬元,買下字畫,第二年120萬元賣出,還了銀行貸款本息55萬元,扣除自有資金50萬元,凈賺15萬元。

當然,名家字畫僅僅是舉例子而已。通常,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有人因加杠桿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因加杠桿傾家盪產,具體是否值得加杠桿,需要綜合自己的實力、投資品價格走勢等多方面因素來決定。

剛寫了一篇關於杠桿的文章,從經濟學定義上說,金融杠桿的實質就是貨幣乘數撬動經濟活動,並通過債務的形式表現出來。打個比方,比如股市杠桿就是個人投資者通過信用質押從金融機構以一定比例拆解資金,雖然沒有明確債務,但實際上這里的風險就是以債務的名義體現出來的。一旦你有所損失,實際上就是實打實的債務。杠桿通過擴大資產負債,去博取超額收益,這就是杠桿。

關注經濟解讀,關注小歐股迷

杠桿原理來自阿基米德棍子撬地球論,就是以很小的力量可以撥動很大重量的東西,用在經濟學上其實就是借力賺錢的意思,假如完成一單生意很暴利的生意,沒有啟動資金作為支點,那它就是不成立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證明這個觀點,假如你想買一套房子,但房子需要上百萬根本買不起,但用分期還款的方式,借用了銀行的錢實現了有房的夢想,假如買房之後的十年,房價翻了幾倍,那麼你賣掉房子還了銀行的錢,還有很大一筆剩餘,這就是你用了經濟杠桿的原理套取了一筆財富,其意義的深層原理,就是利用了銀行,把風險交給銀行,把利潤留給了自己。

當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並利用這個經濟學原理時,銀行的風險加大了,也不利於 社會 的穩定,各種p2p暴雷跑路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這就是杠桿,當杠桿無限大的時候,風險自然劍指銀行,假如房產價格暴跌,其金融風險是無法估計的,像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同樣波及別的國家。

最近的螞蟻上市被擱淺,其核心原因與金融杠桿是分不開的,假如大家都在使用花唄、借唄去超前消費,那麼螞蟻金融的錢又從哪裡來?其實是借貸越多,他們就越賺錢,用大家的借款條總額去融資貸款,然後再次放貸出去,間接地把應該儲蓄在銀行的錢,利用杠桿經濟原理翻到100倍甚至更多,這是不利於國家金融穩定的,所以遭到約談也是在所難免的,要不銀保監會就形同虛設了。

樓市需要去杠桿,才能抑制大量炒房者利用杠桿把房價越炒越高,這對普通剛需是不利的,金融去杠桿,才能防患於未然,假如杠桿力度過大,是難以收復的,泡沫過大,總有破滅的一天。



對於杠桿問題,樓市也好、經濟也罷,簡單的說就是10萬成了100萬,100萬成了1000萬,這杠桿是多少?10倍,而經濟學中的杠桿很多,包括價格、稅收、貸款等等。
我用個人理解的最通俗語言來簡單說明一下經濟杠桿,我來舉一你來反個三。
就拿貸款來說吧,

某企業本身市值3000萬,但可用資金只有300萬,這個時候他們手裡有一個很好的研究項目,可惜啊,沒錢進行了,那麼這個時候政府也好、銀行也好,都看到了其項目的可能性。

為了推動企業的持續科研能力,貸款三千萬給企業,於是企業一下子就活過來了,也在未來的日子裡成功了,這就是杠桿。

很多的企業也好、還是經濟也好,甚至個人,逐漸依靠此類方法走向了成功,但是,他們本身的杠桿太重,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有一天一定會炸的,所以需要去杠桿,讓企業用自己本身的錢來進行持續性經營。

就好像買房,不讓你抵押貸款了,這也是去杠桿。這么一說,可能理解起來就簡單了吧。

關注一號文經,將為你帶來更多原創優質內容。

經商的核心就是杠杠,當然這個詞是經濟學上的,還可以理解為借貸、加權,泛義也可指影響力,比如世界上第一個百萬富翁保羅格蒂奪標第一口油井的時候請當地官員來露了個臉,嚇的大家都不敢跟他搶了!

古代賺錢手段就是兩招,一招就是囤積居奇,把貨壓在手裡待價而沽。另一招就是壟斷貨源、渠道或市場。加杠杠就是買預期,下定金這塊地產的蔬菜瓜果的只能賣給我。那些年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就是看好未來的效益敢砸大錢,如今都賺大發了!

二十年前有個「張家港精神」,是江蘇張家港率先高負債建保稅區,現代化的港口,使沙鋼崛起,加杠杠使張家港人提前五到十年享受到富裕的生活。

加杠杠雖然可以四兩撥千斤,也要講時機、方向、力度,有個股市老手在開始融資那年先掙幾百萬後虧一千萬,加杠杠讓他從此一蹶不振。

阿基米德杠桿原理:就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也就是說杠桿,只要杠桿夠長,離支點越遠,越省力。只要用小點力就可以撬動比自己重很多倍的物體。

經濟學上講,利用較少的資產,可以獲取幾倍資產,並讓這資產產生收益。杠桿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期貨交易就是其中一個。用少量本金,就可以交易,可以翻幾倍收益。房地產上最為明顯。比如一套房子100萬,你有100萬現金,只能交易一套房子,等他漲到120,賣掉賺20萬。但是如果你用杠桿,用20萬去銀行首付買,可以買5套。等漲到120萬,你一起賣掉,一樣100萬成本,可以比全款只能買一套多賺四倍收益。這就是經濟學里杠桿原理。

很多人不懂什麼是杠桿,這里給一個非常直白且通俗的說法: 負債即杠桿 。

所謂杠桿也就是以小博大,看到上面的圖你就可以發現,杠桿可以進行無限放大。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 」,說明了杠桿的作用。

以單個個人來說,

比方說,我身上只有1萬元,我借了9萬元,一共十萬元,投資一個生意,那麼我就是加了10倍的杠桿;

對於企業來說,我的凈資產只有1個億,但的總資產是2個億,那麼我的杠桿就是2倍;

對於金融投資來說,如果我要買賣期貨,我只交了5%的保證金,那麼杠桿就是10倍。

對於經濟學來說,杠桿 是指信貸規模過大,整個經濟的負債過多 。

因 為,杠桿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加速發展,用壞了可以導致崩潰 。

最簡單的比喻就是:你有1萬塊錢,投資於期貨,你有可能1天之內就賺到5000元,收益率達到50%,但是你同樣有可能一天之內損失5000元。這就是杠桿的作用。

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國家要限制杠桿,主要是為了控制風險,防止引發系統性風險。

熱點內容
股票退市制度存在的意義包括 發布:2025-02-07 22:29:48 瀏覽:663
c類理財產品如何收取服務費 發布:2025-02-07 22:26:16 瀏覽:282
生豬期貨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7 22:13:00 瀏覽:417
光大基金如何查看收益 發布:2025-02-07 22:12:06 瀏覽:686
買的什麼股票基金漲得最快 發布:2025-02-07 22:10:30 瀏覽:322
開發商違規維修基金怎麼辦 發布:2025-02-07 21:58:10 瀏覽:669
錫期貨怎麼算價 發布:2025-02-07 21:43:47 瀏覽:963
園林開一間投資金融要多少 發布:2025-02-07 21:23:26 瀏覽:698
金融帝國2選什麼樣的運營經理 發布:2025-02-07 21:22:21 瀏覽:360
2020年2月19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7 21:17:03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