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風暴對石油有什麼影響
⑴ 強勢美元正在傷害全球其他所有國家,金融風暴會持續多久
強勢美元正在傷害全球其他所有國家,金融風暴會持續多久首先就是世界范圍內隨著對於石油的需求量不斷提升所以以美元為石油貿易結算段激貨幣的國家會受到更多的經濟損失,其次就是隨著美聯儲正在不斷的執行加息政策使得美國的購買力提升影響到其它國家法定貨幣的匯率,再者就是美國的經濟衰退可能是需要持續到明年才會結束因為國內的失業人群較多,另外就是如果要保證本國內的金融安全不受影響就需要主動加強多渠道的政策調控來穩定法定貨幣的購買力,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握者襪分析強勢美元正在傷害全球其他所有國家,金融風暴會持續多久。
一、世界范圍內隨著對於石油的需求量不斷提升所以以美元為石油貿易結算貨幣的國家會受到更多的經濟損失
首先就是世界范圍內隨著對於石油的需求量不斷提升所以以美元為石油貿易結算貨幣的國家會受到更多的經濟損失 ,因為世界范圍內的局部沖突正在蔓延。
中國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通過多渠道的福利政策來調控法定貨幣的購買力。
⑵ 911對原油期貨的影響
資深原油投資者深知突發風險事件對油價的影響,橫跨15年之凱雀久的911事件仍然值得思考。911事件原油走勢之間的關聯性是原油投資者深入原油分析的必學之課。
911事件是發生在美國國內最為嚴重的一次恐怖襲擊,死亡人數高達2996人,美國國內經濟損失達到兩千億,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損失一萬億美元。該次事件更是沉重削弱了美國在全球中的經濟和政治安全穩定性,並對美國國民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心理影響。
2001年的911事件發生在周二,貴金屬、原油等金融市場正常開市,但由於突如其來的恐怖襲擊時間,金融市場啟動風險熔斷機制當即休市,美國在911事件後當即宣布股市延遲至一周後開市,美國股市在復市當天下跌7.13%,一周跌幅為14.56%,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才慢慢企穩,恢復市場活力。
我們從黃金盯譽早和原油日線了解到,一旦出現這種風險事件,貴金屬、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的反應是非常及時和強勁的,黃金從9月11日當天收盤價格的271.65在第二天9月12日國際市場開市後直接跳高到287.00,也就是911事件直接引導價格出現5.7%左右的漲幅;
911事件原油始末揭秘請看以下內容:原油從9月11日當天收盤價格的27.77美元/桶在第二天9月12日國際市場開市後直接跳高到29.89美元/桶,漲幅7.63%。
突發的虛攜風險事件,帶來的是全球的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人們為了規避風險的需要,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金融市場直接出現傳導效應,拋售貨幣,購入大宗商品,貴金屬、原油等市場價格大漲。
由於貴金屬、原油等金融產品屬於國際性交易品種,因此,即使美國國內金融市場休市,但在國際市場仍可進行交易,這就是投資機遇。
上述內容便是對911事件原油走勢是怎樣波動的敘述,為投資者揭示了類似事件對原油走勢的影響。由於貴金屬、原油市場不受任何一個國家的操控和限制,因此每次重大全球事件後,它們首當其沖。
⑶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油價有沒有影響!
會。因為金融體系雖然不是實體經濟,但是其作用仍然不能忽視。很多公司都是從金融市場上融資,以用於自身的發展。金融危機意味著,人們對這種虛擬的經濟持悲觀態度,從而投資將會大幅減少,一些公司會因此得不到資金融通,資金周轉困難使得經營出現問題,也就因此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石油又是很多工業產品的原料,被譽為工業部門的「血液」。一旦實體經濟受到打擊,對石油的需求就會大量減少,從而油價就會下跌。金融危機還會使人們對市場的信心不足,從而減少消費,降低需求,對石油產品的消費也會減少,因此油價也會受到影響。但不容置疑的是這只是短期的,因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終有一天會枯竭,在人類未找到可替代它的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之前,其價格今後還會上漲。
⑷ 美國操控石油價格的方法及其影響!!
美國操縱石油市場有三種手段。第一,美國政府說服本國石油公司限制開采量。最近5年盡管油價很高,但美國石油巨頭的開采量一直保持在一個水平上。第二,美國的忠實盟友沙烏地阿拉伯願意執行美國的戰略,沒有表現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給以打壓油價的願望。第三,紐約期貨市場的大量投機倒把行為是石油價格增長的推動力。毫無疑問,在那裡定調的是美國人,每天大量的期貨交易推動著油價上漲。美國政府還有其它一些方法來操縱油價。例如在伊拉克戰爭之前說,推翻薩達姆政權1年後就可每天向市場提供300萬桶伊拉克石油,3年之後可達到500萬桶,而現在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只有150萬桶,甚至低於薩達姆執政時期的出口量。也就是說,美國不需要過多地出口伊拉克石油。美國人不願意動用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現在已經儲存了7億桶,准備增加到10億桶。這意味著,美國每天要按高油價購買數十萬桶石油,這對油價有什麼影響,也就不言而喻了。第五美國充分運用自身影響力和主導性,以市場作用調侃市場、調侃價格、調侃技術、調侃心理。例如,在國際資本市場表現不佳、低利率和疲軟股價中,美國將有實力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招募到國際石油市場,將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資金轉移至石油市場。國際石油價格高企不僅吸引了國際匯市上的資金進入期貨市場而對美元貶值產生助力,而且並沒有導致美國因進口原油造成巨大損失,其中核心在於美元效應。因為美國的進口商能夠運用期貨市場對沖油價上漲的影響,相反美國還憑借金融優勢在油價上漲中大賺了一把。如美國花旗銀行在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前10天悄然進入歐洲美元市場,維持了110億美元的空頭頭寸,大量對沖在石油價格上漲中做多原油期貨做空美元。
中國石油大學劉林教授研究認為「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美元事實上承擔了全球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和計價單位三大職能。」從交易來看,全球4/5以上的外匯交易以及超過一半的出口是以美元來計價的。從儲藏來看,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2/3是由美元來充當的。從計價來看,在當前的國際石油交易中,幾乎100%是以美元計價的,每年全球的石油貿易超過6000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0%。
美國為了緩解次貸危機所採取的低利率和弱勢美元政策,直接帶來了流動性泛濫,美元持續貶值,導致包括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國際原油價格在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推動下,2008年7月達到歷史最高點每桶147美元。在金融危機沖擊實體經濟的背景下,油價又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 「 (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泛濫,流動性泛濫和經濟的強勁增長導致原油價格暴漲; 而金融危機導致流動性不足,當流動性不足時,實體經濟衰退,石油市場又會受到美元計價機制的影響,導致原油價格暴跌。」 石油價格的暴漲與暴跌看似撲朔迷離,背後其實是美國根據國內經濟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需要在操控著油價。
雖然美國沒有宣布美元與石油直接掛鉤,但美國通過壟斷像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計價權,保證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這就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與石油美元定價機制之間最本質的關系。首先,美國財政部可以幾乎不花成本狂印美鈔,在全球市場購買石油,美國輸出美元這一虛擬符號,換取到的是真金白銀的石油資源。這是美國和美元的特權,這種特權正是通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實現的。其次,美國可以根據國內經濟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需要來影響和控制油價。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任何國家只要購買石油,就必須要美元,這樣,美國就可以通過國內的利率調整和美元匯率政策影響和操縱國際油價。
⑸ 美聯儲加息對石油影響
美聯儲加息會對原油帶來何種影響,短期是利空,
其實不管是原油還是其他大宗商品,美指強勢強勢都會帶來下行壓力;
但是決定原油中長期走勢的還是經濟基本面和供需變化。
如果說加息是利空,那麼降息應該是利多,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美國採取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美聯儲,全稱為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主管機關,和我國的央行一樣,職責都是維持地區合理通脹水平,穩定金融市場,即在通貨膨脹時,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比如加息,而在通貨緊縮時,採取寬信悔松的貨幣政策,比如降息。
美聯儲並不是國有的,它是由國會授權成立,會員銀行聯合成立的獨立機構,同時,美聯儲存在以下的功能:
1、指導各個聯邦儲備銀行的政策權力,比如,各聯邦儲備銀行的預算及開支是由美聯儲批準的,美聯儲可以任命每個聯邦儲備銀行三分之一的董事席位,每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提名的行長也是由美聯儲來批准。滑槐正
2、美聯儲具有行使作為國家支付系統的權利,保護消費信貸的權力和義務;美聯儲還是美國國庫和政府的銀行,為財務部及政府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維護美國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運行。
一、美聯儲運作機制
獨立性
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從美國國會獲得權利。它被看作是獨立的中央銀行因其決議無需獲得美國總統或者立法機關的任何高層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國國會的撥款,其成員任期也跨越多屆總統及國會任期。其財政獨立是由其巨大的贏利性保證的,主要歸功於其對政府公債的所有權。它每明唯年向政府返還幾十億美元。當然,美聯儲服從於美國國會的監督,後者定期觀察其活動並通過法令來改變其職能。同時,美聯儲必須在政府建立的經濟和金融政策的總體框架下工作。
決策原理
美國所有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在美聯儲都有一個儲備金賬戶(Re-serve Account)。這些金融機構除了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外,還包括信用社(Credit Union)、存貸款協會(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等。美聯儲要求所有在美國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都必須存一部分資金在美聯儲應付儲戶突然的提款需要。這個資金賬戶被稱為儲備金賬戶。根據美聯儲的要求,每個機構的儲備金賬戶余額不能低於它所吸納的短期存款的一定比例。這個比例被稱為儲備金率或存款准備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⑹ 美聯儲加息對石油的影響
美聯儲加息對原油會有什麼影響,短期利空, 事實上,無論是原油還是其他大宗商品,美元指數的走強都會帶來下行壓力; 但決定原油中長期走勢的是經濟基本面和供求關系的變化。 如果加息是負面的,那麼降息應該是有利可圖的。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美國採取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 擴展信息: 美聯儲,全稱為美國的美聯儲體系,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權威。和中國的央行一樣,其職責是維持本地區合理的通脹水平,穩定金融市場。即發生通貨膨脹時,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如加息,發生通貨緊縮時,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如降息。 美聯儲不是國有的。它是由國會授權,成員銀行共同設立的獨立機構。同時,美聯儲具有以下功能: 1.指導各美聯儲銀行的政策權力。例如,每家美聯儲銀行的預算和支出都由美聯儲批准,它可以任命每家美聯儲銀行三分之一的董事會席位,每家美聯儲銀行董事會提名的行長也由美聯儲批准。 2.美聯儲有權力也有義務行使其作為國家支付系統的權利,保護消費者信用;也是美國財政部和政府的銀行,為財政部和政府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維持整個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 一、美聯儲的運行機制 獨立 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從美國國會獲得權力。它被視為一個獨立的中央銀行,因為它的決議不需要得到美國總統或任何高級立法機構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國國會的資助,其成員的任期跨越許多總統和國會議員。其巨大的盈利能力保證了其財務獨立性,這主要是由於其擁有政府債券。它每年向政府返還數十億美元。當然,美聯儲受美國國會的監督,國會定期觀察其活動,並通過法令改變其職能。與此同時,美聯儲必須在政府制定的經濟和金融政策的總體框架下開展工作。 決策原則 美國所有接受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在美聯儲都有一個賬戶。除了美聯儲的會員銀行之外,這些金融機構還包括信用合作社、儲蓄和貸款協會以及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行。美聯儲被要求要求所有在美國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在美聯儲存放部分資金,以滿足儲戶的突然提款需求。這個資本賬戶被稱為儲備賬戶。根據美聯儲的要求,每個機構的准備金賬戶余額不得低於其短期存款的一定比例。這個比率被稱為准備金率或存款准備金率。
⑺ 華爾街金融風暴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美國的泡沫經濟的危害性有哪些
華爾街金融風暴是由於美國過分的市場自由投機造成的,壟斷利益集團向民眾推銷「透支式消費模式」和市場價格自由的客觀必然性,金融資本集團操控房地產商把民眾都變成「銀行的房奴」!「透支式消費模式」導致房地產和汽車等消費品價格不斷上漲。而勞動者都提前透支了未來20-30年勞動報酬。經濟發展的GDP被房地產、汽車等消費泡沫拉高,居民收入被泡沫經濟虛構。當勞動者的預期收入不足以支付日益上漲的物價和歸還房貸時,整個房地產、汽車、金融等產業鏈崩潰,引發金融與經濟危機。當我們在贊美美國的社會誠信制度和免費提前消費時,世界人民為美國人的奢侈墮落埋單!美國政府大量向世界銷售國債!由此堆積了美國的財富泡沫和虛榮!
美國的透支式消費模式在歐洲和世界上廣為傳播,由此導致了此次「華爾街金融風暴」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危害。而中國房地產市場、汽車消費、金融領域等部分的存在「透支式消費」模式而埋下經濟安全隱患。一些人為了掩蓋房地產泡沫對金融和經濟危害,竭力鼓吹對房地產救市,這種企圖為開發商繼續投機獲取暴利進行辯護的做法必須給以嚴厲的批評、揭露!現在是我們反思經濟改革中少數西化經濟學家誤導政府決策的時候了!若不是如此,我們就是對人民不負責、對歷史犯錯誤!
表面上房地產泡沫是房地產和金融領域的問題,但房地產泡沫伴隨的是「透支式消費模式」的泡沫經濟。泡沫經濟背景下,虛高的收入增長數據導致人們的消費能力被高估,石油、能源、礦產價格被不斷拉高,造成發展中國家難以承受國際高昂的石油、能源、礦產資源價格不斷上漲仿敗的壓力。在我國一些利益集團左右,或者簡單的以國際能源、資源價格為參考的經濟學家鼓吹市場化和國際接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不斷的低價從農民那裡徵用土地,然後高處征地價幾十倍、幾百倍的價格出賣給開發商等換取財政收益;一些煤炭、礦產資源價格被不斷提高倒賣。地方政府「倒賣」土地、能源、礦產資源等換取財政收益和政績,而農民失去土地、全體民眾為高物價承受巨大壓力!由此,我們看出所謂的煤炭、土地、礦產等能源性價格為什麼上漲了,不是國際接軌,而是地方政府和商人聯合操控獲取暴利的結果。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為冬季供熱價格問題爭論不休,甚至一些人把問題歸結過價格市場管制導致供熱企業虧損等。這種簡單的把供熱矛盾歸結為價格管制是很愚蠢的片面之見!供熱價格上漲的根源是煤炭價格上漲太快,為什麼我們不去追問煤炭價格上漲的根源呢?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煤炭、礦產等價格頌扮上漲歸納為市場競爭的結果,這就錯了!正如開發商和利益集團左右經濟學家一直鼓吹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因而房價上漲是客觀必然。結果現在房地產市場面臨困境,開發商為了利益不願降價。此時那種市場剛性需求論的經濟學家應當站出來接受民眾的「耳光」!煤炭、礦產等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根源也是和房地產價格一樣,純粹是地方政府和商人聯合投機獲取暴利的問題!如果不依法消除煤炭、礦產領域的暴利,房地產泡沫引發的華爾街經濟危機會在能源領域重演!
通過對能源價格和華爾街經濟危機的分析,我們知道了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根源是源於壟斷利益集團的過分投機行為。而市場自由競爭理論是掩蓋壟斷利益集團過分投機、欺詐民眾的「華麗外衣」!為了公平正義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煤炭、礦產等能源價格必須堅持反暴利!否則,我們的供熱、供水、供電等價格上漲野大灶勢頭不減,通貨膨脹壓力始終難以消除!
利益集團和其作用的少數專家鼓吹石油、礦產等能源性價格與國際接軌的借口就是「市場自由」原則。但僅僅依此作為證據難以服眾。「華爾街」危機已經讓全世界看到了市場自由放任的慘痛結果。國際石油、礦產價格過快上漲的根源在於壟斷利益集團的市場投機、欺詐暴利行為。如果我們簡單的把石油、礦產等能源價格上漲解釋為需求旺盛這是幼稚的草率行為。金融壟斷利益集團和職能壟斷資本價格聯合操作把石油、礦產等價格不斷推升,進而造成世界范圍內虛假的供需矛盾。但「華爾街」經濟危機揭穿了這個謊言。因此,石油、礦產等能源價格不能簡單的任由市場投機行為決定,應當在世界范圍內建立打擊市場投機、欺詐暴利的市場秩序規范法律制度。直接的干預市場價格的作法容易落下行政干預市場的口實,但通過法律手段控制經營暴利可以「間接」的穩定商品價格。
石油、礦產等能源性產品的壟斷經營成為國際慣例。少數人把石油企業的虧損歸結為價格管制沒有與世界接軌,這種簡單的以歐美能源價格水平為參照的做法是不顧國內民眾死活的機械論。簡單的依據國際市場價格把石油等能源價格放開容易,但是國際收入差距懸殊導致低收入的中國居民承擔相差十倍的國際能源價格,這好比殺雞取卵、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固然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可以暫時遏制個人消費者需求。但是能源價格等全面上漲不僅僅是直接影響了居民的日常消費,還造成以能源作為原材料的工業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由此形成二次商品價格上漲,最終居民因能源價格上漲承擔了20倍於歐美國家居民的生活負擔。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向居民徵收「人頭稅」或搶劫民眾的財富!
⑻ 為什麼美國這次金融風暴對世界的影響這么大
1,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不是源於雷曼兄弟破產。這場危機的實質是股票市場投機所獲得的虛擬貨幣遠遠大於實際價值的貨幣。引發點是次貸危機。可以這么說,由於政府監管的不利,導致全球金融業混亂虛高已經很久了。金融危機必然會爆發,08年只是爆發時間而已。
2,虛擬的貨幣變得太高了,而真實的貨幣還要履行它的職責。銀行因此調整了信用級別,導致貸不到款,進而影響到股市。從股市又開始波及到整個社會。
3,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結果。其實美國和歐洲的金融形式都很類似。都是依靠金融業的「虛高」來掩飾真實的經濟。美國經濟的繁睜陸榮實際上只是假象而已。當股票的價格遠遠高於真實的價值的時候,而真實的貨幣有沒有悉和頃那麼多的時候,自然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4,政府債券。就是國家國債。你說的銀行是投資銀行,錢比較少。而真正錢多的銀行棚灶是儲蓄銀行。當然在美國沒有多少儲蓄。不是通過印美元。通貨膨脹是肯定會有的。
5,中國股市從2000到6000你覺得正常么?好在國家有宏觀調控。總體來說,對中國影響不大。因為中國的金融業都有嚴格的監管,不像美國。
6,中國的主權財富可能會縮水,但是和老百姓關系不大。
7,日本的經濟在80初期的時候經受過類似的打擊,政府對股市監管很有利,因此泡沫較少。俄羅斯是能源產出國,因為全球經濟不好,對石油等能源需求變少,導致石油價格暴跌。因此股市會崩潰。
⑼ 2008金融危機的評析
我簡單說說次貸危機(次貸危機是07年夏天爆發的):
老美習慣超前消費,預支未來。
金融產業為了賺錢,就製造更多的衍生品好讓更多的人預支未來。
監管不嚴導致不應該被相信的人也能預支未來。
這些人由於投資失敗和經濟景氣下降導致無法還錢。
給他們錢的小型放貸機構倒閉。
給小型放貸機構錢的投資銀行倒閉(雷曼倒閉就是這個時候)。
給投資銀行錢的儲蓄銀行倒閉。
投資機構和銀行倒閉導致社會金融體系崩潰,金融危機大爆發(大爆發應該是08年的9月左右)。
金融體系崩潰後資本市場難以運轉從而導致實體經濟出現問題,經濟危機爆發。
由以上原因你應該可以看出,問題是從最基本的元素:人。開始逐級擴大的。所以不可能有什麼神丹妙葯在很短的時間解決問題。美國的危機至少會持續到2010年之後。
補充:
經濟危機爆發後,老美消費能力出現下降,美元出現貶值。
由於當代金融體系是以美元為基礎的,誇張點說就是世界人民造的大多數東西包含金融行為,其實都是給美國人用,然後自己得到美國生產的一堆紙,所謂外匯儲備。而當老美無力消費世界人民製造的東西時,世界各國的金融、實體經濟和進出口也就自然收到影響了。
⑽ 金融危機對經濟影響的相關分析有哪些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分析
摘 要: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使中國金融環境受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風險、投資出口下降、消費降低等,但是危機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有利於儲備資源、開展跨國並購、緩解通貨膨脹壓力、吸引外資、壓縮泡沫經濟、調整經濟結構等。所以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國來說其實是「危」中有「機」,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從容應對,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國經濟;機遇;挑戰
美國金融危機,一個現在再熱門不過的話題。隨著次貸危機、花旗集團董事長辭職、雷曼兄弟破產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美國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仍在發展演化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投資信心受挫,消費支出萎縮,失業率攀升,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最關心的是中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一個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往往具有雙面性。所以我們也從兩個方面來看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一、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直接的、顯性的影響。
第一,對我國金融的影響。首先,持有美國薯慧投資銀行的股份或債券的金融機構,受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債券大幅縮水。目前來看,中國銀行是擁有美國按揭信貸證券化產品數量最大的國內銀行,故其所受的損失應該是最大的。但由於中國的資本管制及中國銀行較為單一的盈利模式使金融危機對其影響不深。其次,金融危機會導致中國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放緩。主要是由於國外各商業銀行縮緊銀根所導致。再次,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中國股市的一蹶不振,幾乎套牢了所有的股民,投資者信心受損,影響了整個金融業的經營環境。
第二,中國的出口型企業,特別是東南沿海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著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的風險。今年不少沿海中小企業紛紛裁減員工,破產倒閉。雖然這與中國近幾年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使其融資困數逗答難、人民幣的升值引起的出口成本上升等原因分不開。但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的海外需求下降導致企業生產過剩,產品無法銷售,這一原因任然是沿海企業倒閉破產的直接原因。
第三,中國的外匯儲備面臨嚴重縮水的威脅。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5850億美元,一舉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人。美國的國債市場是一個類似寡頭壟斷的格局,國債被幾家官方機構所持有,稍有動作便會引發匯率的劇烈變動。所以我國作為強勢美元的重要支撐者,一旦拋售美元,必將影響匯市,美元的貶值將使得中國通過貿易順差積攢起來的財富迅速縮水。但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前提下,美元的走弱又是必然的,所以我們外匯結構的特點導致了我們即使是在危機的時刻,也不能隨意拋售美元,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外匯資產縮水。
(二)間接的、隱性的影響。這主要是通過經濟傳導來造成的影響。
1、通過投資來影響經濟。 從國內投資看,金融危機帶來的主要是不利影響。
一是導致投資熱情下降,信心不足。危機之下使人們對經濟增長信心普遍下滑。由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大,及投資收益預期不佳,短期人們會適當控制投資規模。二是利用外資的能力減弱。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演進,國外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甩賣海外資產,回籠資金,以套現應對危機。外資的紛紛撤離必然導致我國可利用的外資大幅減指肆少。三是預期投資成本的上升,隨著各國的救市措施的實行和危機的緩解必然導致資源和初級產片價格的迅速反彈,使得投資成本上升。美國為了解決自身存在巨大的債務問題,必然通過降息、發行貨幣等手段減輕壓力,結果很可能就會導致美元貶值和資源價格重新上升。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必然也會抑制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使得實際投資增幅也難以大幅回升。
從國外投資來看,由於金融危機,投資者為規避風險,使得各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緩。
2、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其「消費過剩」矛盾凸顯。短期內必定大幅度減少生產,解僱工人,減少對供應商的原料采購,隨著危機的蔓延,其他國家也會採取類似的措施,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多年貿易順差的的出口國而言,必然面臨著 「生產過剩」的困境。生產商擔心存貨過多,就會縮減生產,反過來又進一步縮減消費需求。
危機爆發後,美國不斷注資救市,有關報道, 2009年美國國債的發行額度可能會達到近乎天量的1.8萬億美元。而新上任的總統奧巴馬對減稅計劃、醫保改革等措施的承諾,必然使得下屆美國ZF的財政壓力加大。因此,從長期來看,美元貶值的風險還是很大的。美元貶值必然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從而使出口成本增加。
所以需求的縮減和成本的上升的雙重壓力將極大削弱我國外向型企業出口量和出口利潤的增長。
3、對中國消費的影響。一是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國大批中小企業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的外資企業和部分國內企業紛紛裁員,數百萬職工面臨失業的風險,所以消費者必然需要勒緊腰帶,全面縮減消費支出。同時中國股市一蹶不振,股民幾乎被一網打盡,其消費開支也必定大幅縮減。二是消費者的預期收入下降。金融危機及其帶來的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預期顯然進一步惡化了我國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收入預期下降了,消費者必定壓縮開支,減少消費。
下面,我們再來看下金融危機的有利影響。
①有利於儲備資源和開展跨國並購。首先,金融危機擴散到實體經濟必然引起國際上初級產品的價格大幅下跌,現在國際上原油等一系列資源價格在不斷下降,但隨著各國的挽救措施,美元的貶值,危機有可能平息的時候就會帶來國際資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反彈,所以,中國目前可以充分利用目前豐富的外匯儲備,在美元貶值之前,積極穩妥地抓住儲備資源的有利時機,為中國工業化積累廉價資源的儲備。
其次,次貸危機有助於我國企業繞過市場准入門坎和並購壁壘,以相對合理的成本擴大在美國的投資,通過收購、參股和注資等手段加快實現國際化布局。
②有利於緩解中國的通貨膨脹。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步步演進,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出現了明顯的回落。如:原油在7月達到147.5美元的歷史最高價,目前的油價又進一步跌破46美元大關。隨著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的不斷下行的態勢。有利於抑制近期不斷上升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從總體上緩和了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
另一方面,美國金融危機導致了中國外需萎縮,使部分出口產能轉向國內市場,從而增加了國內市場的供應,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這從另一方面抑制了價格水平的上升。
因而總體來看,美國金融危機對緩解中國通脹壓力是有一定好處的。
③有利於吸引國際資本。目前中央提出的新農村改革,這一改革將使得中國農村提供巨大的建設和消費市場,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採取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保障了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遭受金融海嘯大背景下繼續保持持續、穩健、健康地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金融海嘯的傳導導致西歐日本等一系列國家匯率動盪下跌,資本外逃,而我國人民幣依然堅挺,匯率穩定,並保持對美元小幅升值態勢。
這一切都有利於我國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從長遠來看來,國際資本的去處就只剩下中國了。
④有利於擠掉中國虛擬經濟的泡沫。中國經濟近幾年來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房地產等行業的虛擬經濟的泡沫,導致的表面繁榮,美國金融危機蔓延到中國,造成中國房市走下坡路,及中中國股市的萎靡,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擠掉了中國的部分虛擬經濟的泡沫。
⑤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繁榮的經濟環境之下,很多問題會隱藏起來,不易發現,而危機之下,經濟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必定凸顯出來,現在正值中國經濟周期的調整的階段,危機中有利於發現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有利於採取各種防範措施,為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指導。
總的來說,由於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資本管制、貨幣政策穩健、ZF財政的連年盈餘等因素,使得中國目前所受的影響仍然有限。但是根據國際金融理論,貨幣貶值對一國貿易條件的改善存在一個時滯,即所謂的J曲線效應。故金融危機通過貿易渠道傳染到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一個J曲線效應。所以中國由國際貿易途徑遭受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也會存在一個時滯。因此,中國現在可通過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來調整國內政策,最大限度的改善自身環境和條件,做好防範和應對措施,從容地去面對金融危機,減少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一系列的傳導性影響,
所以這次的金融風暴對我國來說,既是一次危機,也是對我國金融事業、經濟發展的一次考驗和機會。我們必須抓住這次機遇,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全球金融危機帶給中國市場的新機遇分析
[2]5850億美元:中國成美國第一大債權人
[3]張志波.金融危機傳染與國家經濟安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