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金融公司虧本
1. 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名單
具體來看,凈值低於1的理財產品中,來自中銀理財的產品數量最多,共有28款;其次是建信理財,共21款;再次是招商銀行(含招銀理財)和中信銀行,兩家均有19款。
1、129款理財產品浮虧,中銀理財最多 「穩賺不賠」的美夢已然蘇醒,投資者「閉眼買理財」的時代也已過去,在凈值理財的浪潮中,出現虧損的又何止招行這一款產品。
2、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理財網和各銀行官網查詢統計發現,截至6月11日,大行和股份行(包括旗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129款凈值在1以下。
3、從發行時間來看,這些理財產品成立時間集中在今年4月到5月,其中4月成立的有44款,5月有66款。
拓展資料:
1、記者注意到,在這幾家銀行凈值低於1的產品中,有不少是同系列但發行期數不同。例如,建信理財「睿鑫」封閉式理財產品同系列6款產品的凈值低於1,8款招商銀行金葵十八月定開理財產品凈值低於1。 從風險范疇來看,風險等級為三級的理財產品最多,共有67款;其次是二級,共57款;還有2款產品風險等級為四級、3款為五級。
2、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應當對非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也就是說,這些凈值低於1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中等風險。3、從產品投資性質來看,固定收益類占絕對地位,共有111款,其次是混合類產品。理財產品投資性質的不同源於其底層資產不同的投資比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較多地投向國債、金融債、地方債、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債權類資產,小部分投向股票等權益類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
2. 全國虧本保險公司排名
2015年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1、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了我國最大的商業保險集團,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2、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全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是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發展成為融保險、羨雀猛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3、太平洋保險:
中國太平洋保險,又稱太平洋保險,簡稱中國太保或太兄橋保,前身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於1991年5月13日,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
4、中國人保PICC: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為306億元人民幣。
5、新華保險: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保險」)成立於1996年9月,總部位於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壽險企業。
6、泰康保險: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系1996年8月22日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的全國性、股份制人壽保險公司,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7、友邦保險: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友邦保險」或「AIA」)以香港為總部,是美國國際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於1931年成立,已服務亞洲地區的廣大客戶70多年之久。
8、中國太平:
中國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專營壽險業務,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企業之一,也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9、陽光保險:
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七大保險集團之一、中國500強企業。
10、生命人壽:
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際化股份制專業壽險公司,經保監會批准,2001年12月28日在上海成歲洞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在尼加拉瓜挖運河在以色列買衛星這家公司創下A股虧損新紀錄
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到8月31日結束,令人驚訝的是,就在半年報披露的最後2天,竟然出現2家虧損百億的公司,創出A股公司虧損新紀錄。這就是 樂視網 (300104)今年上半年虧損100.46億元,*ST信威(600485)上半年虧損155.52億元。
其實,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相當不錯, 滬深3695家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7% ,這個增速是去年以來最高的。但是,這2家虧損王嚴重拖了後腿,如果扣除這2家公司,那麼,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幅將提高到8.2%。2家公司竟然影響了整體業績1.2個百分點,影響實在太大,如果這2家公司早點退市,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整體業績。
*ST信威創半年虧損新紀錄
滬深股市最近幾年出現一批巨額虧損公司,其中有一批虧損百億公司,如2011年中遠海控(601919)虧損104.48億元;2014年中國鋁業(601600)虧損162.17億元;2016年石化油服(600871)虧損161.15億元,中海油服(601808)虧損114.56億元;2017年樂視網虧損138.78億元,石化油服虧損105.83億元。
這5家虧損王是全年虧損百億,至今還沒有半年虧損百億的紀錄,今年這個紀錄被打破了。*ST信威2019年上半年虧損155.52億元,意味著每天要虧損近1億元,這是怎麼做到的?
如此巨額的虧損源於公司上半年對海外業務相關資產減值損失等進行計提,造成93億元的損失,其中,對海外項目擔保計提的預計負債達84億元,營業外支出超38億元。如果扣除這93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公司上半年經營虧損為62億元。
*ST信威之前是中創信測,2013年9月26日晚,中創信測披露重組預案,信威通信擬巨資借殼中創信測。 一共超過300億元的資金與資產,注入僅11.71億元市值的殼公司,這個「大象借小殼」的重組當年曾經引起轟動 。尤其是董事長王靖這個橫空出世的神秘富豪,一度吸引全世界目光,因為他要在尼加拉瓜挖一條運河,還要收購以色列一家衛星公司。
憑借這一系列「光環」,*ST信威2014年開始股價大漲,2015年最高上漲到67元,市值高達2000億元,成為上證50成分股。但是,2016年一則報道讓這家公司「光環」褪下,報道稱*ST信威業務主要來源的柬埔寨通訊運營商,已處在破產邊緣,手機和電信服務都無人使用。於是,2016年12月26日起*ST信威開始停牌。
這一停牌就是1000天,期間,*ST信威基本面發生急劇轉折,2017年和2018年巨額虧損,還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今年4月30日起戴上*ST帽子。今年7月12日期股票復牌,至8月30日,股價連續36個一字跌停板,從14.58元跌至2.31元。
隨著今年上半年巨虧155億元,可以說,*ST信威已經離退市不遠了。
百億虧損嚴重拖累整體業績
另一家虧損百億公司——樂視網,已經是連續巨虧公司,2017年虧損138億元,2018年虧損40億元,今年上半年怎麼會虧損額又增加到百億?
主要是公司計提違規對樂視 體育 擔保案等98億元,扣除這一非經常性損益,樂視網上半年經營虧損3.48億元。 債務、違規擔保等,都是摧垮一家公司的命門 。
今年上半年*ST信威和樂視網這兩家虧損百億公司,不僅創下A股公司半年虧損新紀錄,而且嚴重拖累了A股公司整體業績。其實,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虧損程度已經有所減輕。
就整體來看,2018年是上市公司虧損額最高的一年,2018年虧損公司共454家,虧損總額高達3830億元。其中,虧損額超過10億元的公司多達122家,虧損額最高的天神 娛樂 虧損了71.5億元,這122家公司虧損總額高達2820億元。出現如此巨額的虧損,主要是一批公司進行大幅的商譽等減值計提,使得2018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降了1.5%。
今年上半年滬深上市公司有452家公司虧損,虧損總額為830億元,2018年上半年,有371家公司虧損,虧損總額為491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額高於去年,主要就是*ST信威、樂視網這樣的虧損王虧損嚴重。不過,由於今年大幅的商譽計提明顯減少,因此,預計2019年全年,虧損額會比2018年大幅下降,對於提高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會起到積極作用。
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大幅增長
雖然今年上半年依然有一批公司虧損,而且出現巨虧百億的情況,但是,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還是出現令人欣喜的大幅增長。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有可比數據的3394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4932億元,同比增長10.3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為21382億元, 同比增長7.03% 。
這一增速是近期最高的,2018年受計提商譽減值等因素影響,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降1.5%。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恢復增長,但增速只有2.1%。由此,今年上半年增速能夠達到7%,還是相當不錯的。
業績大幅增長主要來源於金融業的貢獻 ,102家金融業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高達11404億元,占上市公司全部利潤的一半。百家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加1580億元, 增幅為16% 。而今年上市公司全部凈利潤比同比增加1405億元,顯然,上市公司7%的增長率主要來自於金融業的貢獻。
其中,34家上市銀行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44億元,同比增加568億元,增幅為6.78%;保險公司業績增速最高,7家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767億元,同比增加772億元,增幅為77%;證券、期貨公司業績也相當好,47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總額639億元,同比增加238億元,增幅為59%。保險、券商業績大增,主要得益於今年上半年股市回暖,收益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ST信威、樂視網2家虧損百億公司對整體業績影響很大,如果扣除這2家公司,滬深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整體業績的增幅提高到8.2%。2家公司對3400公司居然能夠影響1.2個百分點,說明巨虧對A股整體業績影響非常大。
不管怎麼樣,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還是相當好的,上市公司半年凈利潤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元。如果下半年能夠實現和上半年一樣的利潤,那麼,2019年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將首次突破4萬億元,業績增速可能達到兩位數,將大大高於上半年。
現在,巨虧公司嚴重拖了後腿,如果這些公司退市,那麼,今年的年報又會好很多。目前,上半年虧損15億元的*ST雛鷹已經進入退市程序,可能年報中已沒有這家公司,至少可以減虧15億元。上半年巨虧155億元的*ST信威今年虧損恐怕已經不可避免,這樣,明年將暫停上市。不過,公司也可能提前退市,目前股價已經連續36個跌停板,股價跌至2.31元。由於每天跌停板上有巨大拋壓,跌停板很可能持續下去。如果最終股價跌至1元面值以下並持續20個交易日,那麼,*ST信威可能今年年內就退市,也許155億的虧損不出現在年報中。至於樂視網,以目前情況來看, 明年退市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
這些巨虧問題公司如果能夠退市,那麼,將大大改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連建明
圖 片 | 東方IC
編 輯 | 梁 群
4. 什麼銀行出現理財產品虧損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20餘支銀行理財產品,最新份額凈值均低於1,跌破成本價,大部分是成立不久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一些產品的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還出現了負數情況。招商銀行代銷「季季開1號」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4.42%,「季季開2號」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0.63%。
有業內人數指出,多家銀行理財出現浮虧,更大的原因還是近期債市的大跌導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投資人士表示,債市有可能還會繼續波動,這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還有可能出現浮虧的情況。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你無法承擔,建議不要參與其中。
在出現虧損的理財產品中,虧損幅度較大的理財產品多為權益類產品,佔比在10%以內,投資標的為股票、全球存托憑證等產品。
346隻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佔比為88.7%,虧損幅度大多在5%以內,主要投資於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等固定收益證券的理財產品。
過去理財產品承諾的保本保收益,將正式成為過去,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現本金虧損將是市場的常態。
負利率時代來了,2019年,全球已經有30個經濟體相繼宣布降息,很多國家採取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進入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國央行都忙著降息降准,為此央視財經頻道分析了中國進入負利率時代的可能性。
在當今經濟新常態下,人們的財富管理理念也正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財富積累需求對理財工具的要求有三共同的特點: 安全性、收益性、穩定性。而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也只有保險了。
在銀行買保本的理損,但收益率相對較低。買不保本的理財產品要看其投向,如果是投向貨幣市場、國債等收益穩定的品種,一般也不會虧損。但如果是投向資本市場,其風險就不可測了。
銀行理財之所以能做到比較穩健,是它的資金主要投向貨幣、債券這樣風險較低的市場,因為債券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利率,只要不違約,到期都會有一定收益,所以只要去買一些優質的債券,風險自然不會很大。
不過,債券雖然有固定利率,但只要在市場上可以交易的債券,價格還是會有變化的。而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市場利率反彈,導致市場上很多債券的價格紛紛開始下跌。投資了債券市場的凈值型銀行理財,其凈值也就會跟著跌了。
5. 錦州銀行預計去年虧損40億~50億 今年上半年延續虧損
8月20日晚間, 錦州銀行 ( 港股 00416 )發布盈利警告,表示該行預計2018年將錄得凈虧損40億~50億元人民幣,而今年上半年預計將會有5億~10億元的凈虧損。
8月20日晚間,錦州銀行(00416.HK)發布盈利警銀碧尺告,表示該行預計2018年將錄得凈虧損40億~5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而今年上半年預計將會有5億~10億元的凈虧損。
錦州銀行解釋虧損主要原因是該行為了應對資產質量下行和不良資產未結清余額的增加,以及執行國際財務報告准鋒高則第9號(IFRS 9),採用了預期損失模型,增加計提金融資產減值准備,以增強該行的風險抵禦能力。
引入三大戰投
錦州銀行進一步表示,此次的盈利警告僅基於該行董事會對當前可得資料的初步評估,並未經審計委員會或外部核數師確認。該行將會在8月底或之前發布2018年年報和2019年的中期業績公告。
2019年上半年對於這家總部位於遼寧省的城商行就像「坐過山車」一般。本應在今年3月底公布去年年報的錦州銀行遲遲未能披露年報,該行的H股和境外優先股從4月1日之後便一直停牌。
直到7月末,錦州銀行「曙光乍現」,該行引入了工銀投資、信達投資和長城資產三大戰略投資者,工銀投資出資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獲得該行10.82%的股份,而信達資產也受讓了該行6.49%的內資股股份。
在引入戰略投資之後,錦州銀行的高層也面臨著一輪「大換血」,該行原行長劉泓因個人健康原因辭任,由在工行工作超過25年的「老兵」郭文峰掛帥新行長,在換帥公告發布僅僅三天之後,遼寧銀保監局便火速批准了郭文峰的任職資格,與此同時,錦州銀行多位高管也獲得監管任職資格批復,包括兩位副行長楊衛華和康軍以及首席財務官余軍。
錦州銀行還透露,將會有進一步的資本補充計劃,該行將會向符合商業銀行股東資格要求的優質投資者增發該行H股或內資股等。
去年6月末不良率1.26%
錦州銀行2018年中期報告顯示,該行在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6.72億元,同比增長13.4%,凈利潤達到43.4億元,同比增幅為7.7%。
對於此次導致錦州銀行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資產質量下行和不良資產未結清余額的增加」,在該行的2018年中期慧穗報告中體現並不明顯。
截止2018年6月末,該行的不良 貸款 率為1.26% ,相較於2017年年末上行了0.2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為31.33億元,比前年年末擴大了39.43%。對於不良率的上升,該行解釋稱主要是受國家宏觀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個別行業客戶經營出現一定困難,導致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
半年報顯示,該行截止2018年二季度末的逾期貸款總額為63.89億元,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32.22億元,不良貸款偏離度在103%左右。同時,該行的撥備覆蓋率為242.1%,較上年同期下降了58.23個百分點。
公開資料顯示,錦州銀行成立於1997年,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截止去年二季度末,該行在北京、天津、沈陽等地設立了15家分行,旗下有7家村鎮銀行以及一家金融租賃公司:錦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該行資產總額為7483.92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停牌之前,錦州銀行的H股股價報7港元/每股,總市值為545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