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父母理財養老
『壹』 父母有10多萬養老錢,怎麼幫他們理財呢
1、50%存銀行。教你一個方法,比如有5萬,想存定期,又怕急用拿不出的話。那麼一萬存一年,一萬存兩年,一萬存三年,一萬存四,一萬存五年。這樣1萬存滿了一年到期了,繼續存5年,因為存兩年的就還剩一年就可以取出來了,以後只要到期了就存5年。也就是說其實這5萬塊還是按一萬存一年,一萬存兩年,一萬存三年,一萬存四,一萬存五年的程序在走。急用也就不怕取了有損失了。
2、50%買國債和保險。國債是最安全的理財方法。保險是最有效的轉移風險的方法;當然買保險你父母的年齡得在55歲以下,如果是就可以買些那種一年買一年了的一兩百塊保幾萬甚至上十萬的卡單式保險。再就是健康險,年紀大了,這個一定要買。意外險其實倒不必考慮,年紀大了也不會到處跑來跑去,意外風險很小。
『貳』 如何規劃父母的養老金投資
受到延遲退休政策、老齡化數據、養老理財產品發行等因素的影響,養老話題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了。我們80、90後這一代,其實挺難的。一方面,爸媽的養老已經迫在眉睫,作為獨生子女沒有人可以來分攤壓力,只能自己扛。另一方面,自己的養老負擔也不小,延遲退休延的是我們,退休後老齡化更嚴重的也是我們這一代,想要舒心養老不容易,還是得早早存點錢。
今天就來說說父母和自己的養老問題。
一、養老金,該如何准備?
先說爸媽的養老金吧,可能大部分人,想的是每個月或者每年固定給爸媽一筆錢,他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
少部分懂得理財的朋友,可能會給爸媽專門搞一個投資賬戶,買點股票或者長期定投基金什麼的。
不過,這2種常見的方式,都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第一種,如果某個月支出比較大,就很難再拿出一筆錢給爸媽了。做投資的話,風險會有點大,可能要用錢的時候正在下跌,要是取出來會比較虧。
這里給大家提供一個新思路,可以拿一部分出來買養老年金險,它們足夠安全,我和爸媽都可以更安心。
養老年金險,跟社保退休金很像,就是前面定期交錢,退休後每年或每月定期領錢的保險,非常合適做父母的養老金:
1,安全可靠,有兜底
買年金險,會跟保險公司簽白紙黑字的合同,符合約定情況保險公司必須給錢。有法律罩著呢,不可能不給。
最糟糕的情況,也就是保險公司掛了——破產或倒閉,那也沒事兒。
《保險法》第89條和92條規定,萬一人壽保險公司倒閉了,也會有其他的保險公司來接手,要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給的養老金還是得給~
2,越長壽,領越多
現在定好買多少錢,以後每年能拿多少錢都是寫在合同里的,雷打不動,不會受銀行利率或者其他情況的影響。
主要是活多久就能領多久,就像一個聚寶盆,投入的錢會慢慢增值,不用擔心到某一年就領光了,越長壽領越多。
而且錢會定時打到爸媽的銀行卡里,每個月都有錢拿,他們不用緊衣縮食拚命省著花,也不用主動開口找我們伸手要錢,更不會出現手裡囤了一大筆錢被騙走的情況,給到他們足夠的體面和安全感。
這種養老金,也適合我們自己買,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強制我們存下一筆錢,還不用操心去打理。
現在每年省出5千、1萬,對生活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但要是交個30年,不知不覺就積累下了二三十萬的本錢,再加上收益可不算小錢了,退休後每個月可以多拿千把塊來改善生活。
不過這類養老年金險非常多,投入一樣的錢,可以領的養老金、享受到的服務都嫌頃不一樣,我撓禿了頭對比一堆年金險,發現有款光明一生非常不錯,拿錢多,還能有機會住有品質的養老社區!
二、一款超劃算的養老金
廢話不多說,先看看光明一生養老年金險長啥樣:
光明一生,不管是我們還是60歲以下爸媽都可以購買,最低5千元起買,到了選定的領取時間後,就可以每年或每月領一筆錢啦。
1,買給爸媽
朋友小陳是家裡的獨生女,爸爸即將退休,但在小鎮上班退休金很少,只有一千多。媽媽一直為家裡操勞沒有工作,沒有退休金。這點錢肯定是不夠花的。
只是小陳剛畢業不到3年,收入不高,也沒有什麼積蓄,一下子拿不出太多錢。就跟爸媽商量了一下,自己和爸媽每年各出1萬來買。這樣小陳壓力不會特別大,爸媽的積蓄也比單純放在銀行吃利息更好。
小陳給50歲的媽媽買一份光明一生,每年交2萬,分15年交完,媽媽從65歲開始領錢,銀行卡上每譽虛個月能收到1934元的退休金,年年能領,越長壽領越多。加上爸爸的退休金,3千多可以在老家過得比較舒服了。
媽媽76歲時,已經領到手30萬的養老金了,相當於往後每年拿的都是這份保險產生的收益。
80歲,一共領到39萬;
85歲,一共領到51萬;
90歲,一芹虛陸共領到62萬,比投入的錢翻了2倍。
只要媽媽還健在,這筆錢就可以一直領下去,活到100歲可以拿85萬。
小陳肯定希望媽媽越長壽越好,但她也擔心天有不測風雲,萬一沒領幾年媽媽就離開了,會不會損失很大?
其實不會,光明一生保證可以領20年的養老金,假設只領了2年,那麼也會把剩下18年的養老金,一共41.7萬給到小陳和爸爸,至少這份保險能拿46萬。
要是還沒開始領養老金就離開了,小陳至少也能拿回交上去的所有錢,不至於虧本。
不過,光明一生60歲以上就不能買了,其他產品也差不多,可能很多爸媽都買不上了。不過好在他們這代人的養老壓力還不算太大。這種情況下,可以優先給自己准備一份。
2,給自己買
阿燕今年30歲,在一線城市上班,收入還不錯,只是每個月各種消費高,很難存下錢。她還是名隱形丁克,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老了也想當個快樂又有錢的老太太。
她買了一份年交2萬,交30年的光明一生,總共交了60萬。60歲開始,每個月可以領4926.6元的養老金,每個月多拿近五千塊,跳廣場舞都更嗨了,還能時不時去組團旅個游。
阿燕70歲時就領回60萬了,到80歲一共能領124萬,翻了2倍多。到90歲可以領183萬,直接翻3倍。
有數據預測過,2050年,也就是30年後,我們國家平均壽命可以達到92歲,活到百歲都不稀奇。只要有這份養老金,不管阿燕多少歲都能一直領下去。
三、光明一生年金險,好在哪裡?
除了領錢多、能領到老,光明一生還有2個大部分產品都沒有的優勢,這也是我對比後pick它的原因。
1,能低門檻享受養老社區入住權
光明一生總保費≥30萬就可以享受光大養老社區的旅居權,最低1萬×30年交,就可以達到要求,等於每個月只要存834塊。其他的產品往往要200、300萬起步,不太接地氣。
光大的養老社區是現在做得比較好的,有專業專門的人管理,一日三餐、居住設施都更適合老人,還有棋牌、手工、歌唱、電影等各種活動,爸媽跟同齡人在一起,生活更有樂子。每個月的房租、餐飲消費也不會非常高。
要是總保費≥70萬,還可以享受養老社區長期居住權;≥100萬,可以享受長居+旅居權。
光大的養老社區醫養結合很好,除了有護理人員,有的還帶醫療機構。像身體不太健朗的爸媽,可以請到專人護理,有人監督管理,我們也更放心。
當然,最後去不去還要看我們的選擇,但至少給將來留了一個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旅居權和長居權都要申請,買的時候達到要求就可以申請上。
2,沒有健康要求
很多年金險都要審核健康狀況,對我們年輕人健康,這不是問題,但對有高血壓等異常的爸媽來說,就不太友好了。光明一生啥都不問,直接買就成,門檻非常低。
總體來看,光明一生領錢多,而且活到老領到老,沒有健康門檻,符合要求還能有養老社區入住權,不管是我們自己,還是60歲以下的爸媽買,都非常合適。
如果是給爸媽買,我們當投保人,負責交錢。爸媽中可選年紀小的一位當被保人,以後每年領錢。
給自己買,交錢、領錢的都是自己。
交得越多,以後領錢也就越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如果手頭資金比較緊張,可以把交費時間選長一點。
但每年投入5千都比較困難的話,建議還是先保障好生活,避免壓力太大。
『叄』 老人理財被騙的新聞很多,應該如何幫助家中老人理財
一:穩中求勝
多數中老年人理財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因此,理財需要首要考慮的就是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再去追求相對高收益的產品。要想做到穩字當頭,作為子女,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理財產品的監管機構,一般來說,有金融機構監管的、類固定收益的產品更適合求穩的投資者。
『肆』 如何教父母正確理財
大部分人都不會幫父母理財。成家後,大家都會用心管好自己小家的財務,雖然也都會給父母錢,但是誰還會去具體的干涉父母的財務狀況呢?
我覺得,在父母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他們理好自己的財是很重要的,不要等他們沒錢了,伸手找你幫忙時,你才意識他們的財務危機。
我已經是近30歲的人了,父母也都50+。現在因為帶著兒子影一與我父母同住,逐漸發覺他們財務上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有感而發。
1,購物不精打細算
我爸媽屬於把錢看的很輕的人,去超市不看價格,菜市場買菜也不問價格,買東西更不會貨比三家。而且;便宜沒好貨;的觀念根深蒂固。
這點呢,我又不好直說你買貴了,那樣他們心裡會不舒服。我的做法是時常問問他們,;有什麼需要買的.日用派肢品或食品嗎?我在網上一起幫您買了吧。省的您出去跑一趟了。;然後我會在1號店網購,並且告訴他們價格,好讓他們知道其實可以很便宜。當然時令蔬果還是會去市場的,但是油、米、餅干、咖啡之類的,可以網購的。並不是一定要教會他們網購,只是想讓他們稍稍在意一下價格,不要總被宰啊。
2,出門打車
寫這個,是因為最近兩個打車軟體實在太火了。老媽不會開車,她自己出去時總是打車的,她開始總是拒絕學習使用嘀嘀或是快的打車軟體,說麻煩。結果我帶著她打車用了幾次後,看著實實在在的優惠,她終於同意讓我教她了。其實她的顧慮就是,不想綁定銀行卡,她不放心網路安全,所以我把我的卡綁定在她手機上了,她就沒有意見了。
3,炒股
很奇怪的事,他們這一代的老人,不懂得其他理財方式,但是會炒股。小炒怡情,大炒傷身。所以我沒有勸老媽不炒股,只是勸她少投入,玩玩而已。而且發現她們炒股完全就是憑感覺啊,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所以我只能是在關注股市和經濟政策時,給她一些信息或意見。當然我也是菜鳥,只是偶爾和她討論一下下,保證不投入過多資金就行。
4,儲蓄
爸媽50多歲了,儲蓄還是有幾十萬的。以前就是放在活期,或者放在定期後又提前取出來,浪費了不少利息。我在詢問過她們大項的用錢計劃後,先後給他們的儲蓄分配在了5年定期、3年國債、和貨幣基金里。要說這畝氏貨幣基金,我可是費了不少口舌,才說服他們的。而且一再保證,賺了是他們的,賠了算我的。這才同意放了15萬在貨基里,替代活期存款。現在老媽也會時不時的上網看看收益,很高興呢。
5,保險
這一項是我馬上要著手進行的,給他們買保險,並且每年做健康檢查。我對保險並不是很了解,給自己買的是純消費型的重疾險和意外險。給老人是不是要買分紅險呢?不管怎樣,這個要研究起來了。
6,工資收入
把工資收入放在最後寫,因為這個我確實沒問過。從小到大,老媽不上班,老爸養家迅羨散。我不知道老爸賺多少,但是我覺得我是被;富養;的幸福女兒,現在也依然;啃老;中(他們不肯收我給的生活費。)但是我覺得他們的退休金應該也不會多,所以替他們存養老金的計劃還是要走起的。
『伍』 如何計劃父母的養老生活
在節日前夕為父母籌劃一份退休後時代的理財規劃,既可以減輕子女未來的壓力,也可以為父母提供退休後的保障,還盡了孝心。 現在年輕人工作忙,很少關注父母的生活狀況,不了解他們的生活支出狀況,以及他們擔心什麼。所以,利用重陽節這樣一個機會,回到家裡和父母聊聊家常,問問他們的擔心和想法,不僅可以幫助你為他們做好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更可以和父母多些交流。 如何為父母買保險? 在做任何理財規劃時,保險都是首先要考慮的項目。子女長大成人後,不僅經濟收入超過了父母,也有了自己的獨立決策能力。孩子們開始擔心父母未來的健康和養老條件,覺得需要給他們購買一份保險。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在一個家庭中,往往是父母先為孩子購買保險,然後再考慮自己的保險。而當子女長大成人後,為自己的父母選擇一份合適的保險,為他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則是讓父母們欣慰的做法,也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報答。很多細心的子女都打算為曾努力賺錢、辛苦奔波的父母們准備這樣一份貼心的禮物。 為老人進行保險規劃,首先要考慮的是意外傷害醫療和住院醫療保險,兩者可以幫助提高因意外急診或患病住院的醫療費報銷比例,且費用不高。但這兩個險種通常有投保的上限,最高的投保年齡一般不會超過70歲,很多公司還會要求住院醫療保險在第一次投保時不能超過60歲,另外投保時已經患有的疾病及其可能一起的並發症都會作為除外責任,不予承擔。對於重大疾病保險,如果老人已經退休,且未曾購買過商業保險,此時再購買已經非常昂貴了,因此以應急准備金的形式,應對嚴重疾病導致的大額費用支出。 如果子女為父母購買這些昂貴的保險的同時就要注意選擇期繳方式,而不是一次性付清保費,這樣就攤薄了保費,等於增加了保障功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保險公司的重疾險沒有提供較長的繳費期,投保人不得不選擇10年、5年等較短的繳費期,每一期的保費比較高,付出的保險費可能很快就與提供的保險金額等同。因此要盡量選繳費期較長的產品。並且單純的壽險可作為主險投保,將意外險作為附加險投保,費率會更優惠。建議主險也盡量選擇較長的繳費期。 如何做好父母的養老規劃? 養老涉及時間很長,養老費用的問題較為復雜,父母現在的積累狀況、退休後的收入狀況、日常的支出需要、通貨膨脹率、預期投資收益率以及計劃規劃時間等眾多因素決定了到底需要多少養老費用。在確定了預期的投資收益後,還需要選擇適當的產品組合以實現預期,因此,尋求專業的理財規劃人員的建議和方案,是實現制定完整、可行的養老生活費用規劃的最佳途徑。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法計算養老費用: 其一,以先假設計劃養老的年限,未來的預期收益,計算退休後每月可支配的養老金額;其二,先假設計劃養老的年限,退休後每月期望的養老金,來計算目前的資金用作養老,計算投資者的預期收益需要達到何種水平才能達成該項的養老計劃。 目前市場上可選擇的養老險產品還是很多的。而各類養老保險各有所長,投保人在購買時還是可以考慮相互組合,以取長補短。通常來說,養老險買得越早,則投保人的負擔相對較輕。因為保險公司最終給付被保險人的養老金是按保費的復利計算產生的。所以,投保人的年齡越小,儲蓄的時間越長,在相同保額下,所繳納的保費也就越少。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空賬積累的數額越來越大,養老保障基金的支付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很多有社保的人,本以為每月按規定繳納養老金便會衣食無憂,但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面對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形勢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保險制度潛在的風險日益暴露出來。 目前,在我國,「421」的家庭模式普遍存在於當代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夫妻二人同時承擔雙方四位老人的養老責任。因此,養老問題日益成為每個家庭最大的困惑和首要的壓力。作為子女,合理幫助父母做好退休後的理財生活規劃,不僅可以實現自身財富的增值,也可以減輕自身的負擔,同時更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陸』 父母在老家沒有繳納社保,有什麼投資可以供自己的父母養老呢
父母在老家沒有繳納社保,有什麼投資可以供自己的父母養老呢?
自已的父母在老家並沒有交納社保,但是要想項目投資來為自己的父母養老服務,用哪種可信賴的項目投資能讓自己的父母養老服務呢,事實上最管用可信賴的投入和方法就是參與基本上養老保險。由於我們能夠將這個養老保險了解變成是一種普通理財投資個人行為,那樣只要是你參與了養老保險,大部分抵達退休年齡規定以後,都是能夠得到永久性的回報的。
『柒』 父母每月有幾千的退休金,如何理財比較好
如果加上以前積累資金總額達到或超過20萬的,還是以配置大額存單和儲蓄國債為主。因為是退休金也稱為養老金,我們有理由規避任何不可預知的風險,以確保老人安享晚年,無憂無慮才行。目前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可以達到4.3%左右,5年期儲蓄國債利率4.27%,與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差距不大,但都是保本保息固定收益型產品,幾乎沒有任何風險,而且都支持提前支取或兌取,利率靠檔計算,也遠遠高於活期利率,非常適合老人理財。以上投資理財都屬於穩健型理財,可能有人要說,4%多的收益率太低了,為什麼不購買債券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結構性理財產品或乾脆直接炒股呢?別忘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這可是老人的退休金,而不是年輕人的收入。老人因為退休而不再有主動性收入,完全是靠養老金而生活。年輕人不同,今天虧了,明天還可以繼續努力賺錢,機會很多,你說是嗎?
『捌』 如何給自己的父母買養老保險,父母都為50歲。有哪些途徑 希望業內人士指點
如果是想為自己父母買養老保險的話,學姐推薦大家投保商業養老年金險或者增額終身壽險,這兩種產品都具有養老的功能,可以在父母退休的時候為他們提供不錯的晚年生活;可以通過線上或者線下渠道進行投保。
如果最近有為父母投保需求的小夥伴,學姐的這篇文章可不能錯過了:
【老人保險】有哪些,給父母買什麼保險好,這些你都需要知道
那麼接下來,學姐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養老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這兩個險種!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干貨!
1. 養老年金險
養老年金險是年金險的一種,主要以被保人的生存為支付條件,被保人身故時,保險合同終止,可以選擇保定期也可以選擇保終身,通常0-50周歲開始交費,可以在50、55、60、65、70歲等任選一個作為開始固定領取養老金的起始年齡,可以按月領取,也可以按年領取。
在投保了養老年金險之後,保險公司從投保時約定的時間開始發放養老年金,直至被保人消亂身故為止,也有一些可以保證領取的養老年金險產品,即使是被保人身故了,受益人也可以一次性領取到保險公司未給付的養老年金。
此外,在被保人死亡時,保險公司還會按約定支付身故保險金。
如果大家想要知道市面上有哪些值得投保的養老保險,可以來看看學姐的這篇文章:
性價比排名前十的商業養老保險大盤點!
2. 增額終身壽險
增額終身壽險是一種保額每年會按照一定比例增長的保險產品,是芹橋攜一種帶有理財性質的人壽保險,嫌伏被保人生存的時間越長,其現金價值就越多。
如果不太喜歡養老年金那種固定領取的方式,喜歡更早的可以從保單中拿錢,或者自己決定領取時間和領取額度的小夥伴,那麼增額終身壽險可以滿足大家的要求。
要是大家想要深入了解一下增額終身壽險的話,這篇文章可不能錯過了:
既能理財,又能保障的【增額終身壽險】是何方神聖?值得入手嗎?
望採納
全網同號:學霸說保險,歡迎搜索!
『玖』 6種理財方式,幫助父母打理退休後工資
經常有網友問:現在父母都退休了,每個月的都花不完,放在銀行卡里都貶值了,那適合買什麼?
說句實話,現在年輕人都才剛剛開始理財,更別說我們的父母了,所以,除了我們要幫助他們,讓老年人學點投資理財知識確實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錢一有點節余,他們就會想著投身於保健品或是被什麼高息產品忽悠。
那麼我們可以和老人一起商量學習:退休後工資除了放在銀行卡里,還可以怎麼打理呢?
針姐認為,按照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低的規律,退休後的理財以安全性排第一,其次才是保值升值。因此來看看按安全性從高到低,都有哪些選擇。
1、貨幣。應該是老年人重點配置的部分。具有高流動性,基本沒什麼風險,而收益呢,也在3%——5%之間。
2、長期國債。基本沒什麼風險,收益也很簡譜,只是流動性比貨幣基金差一點。
3、債基金。這個可以做定投,特別是每個月有工資的老年人,還是很合適的。
4、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當然現在都不允許這么叫了。但實際上,還是存在這個事實的,基本上也是靠譜的,畢竟收益率擺在那兒。
5、養老年金保險。現在有很多銀行和第三方平台都有推出。也是一種很好的適合退休後老年人的產品,畢竟明天未可知,養老和理財結合起來,才是硬道理。
6、銀行+產品。也是銀行存款的一種新形式,主要是一些小的私人銀行在做,它的特點是可靠檔計息,流動性和收益性可以保持一定平衡,不過其相比傳統存款的安全性,還待進一步證實。
最後,雯姐想說,並不是非得把錢放在銀行以外才叫理財。實際上,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以配置一部分銀行定存。既然是暫時不需要的資金,為什麼不能放在安全性更高的銀行呢,而且存的時間比較長的話,很多時候也超過很多貨幣基金的收益。
銀行存款好比是我們的大後方大本營。無論什麼時候,它不會背叛你(至少目前是這樣),50萬以內都是有保險的。就好比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家一樣,為了這個家,人們也是拚死拼活,成為房奴,就是為了那份安全性。
所以,為了銀行的那份安全感,損失一些收益,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大概是為什麼不管投資理財如何的深入人心,但國民的銀行存款比例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吧。
最後大家分享下咱們爸媽是如何理財的呢?
『拾』 年輕人怎麼給父母養老理財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收益,並為他們提供一定的養老保障。但是,如果只依賴於銀行養老理財產品,還不足以滿足個人晚年的養老需求,建議還要投資積累其他資產,以保證養螞差跡老金的充足。
買養老理財對年輕人來說有什麼好處?
首先,就是給將來的老年生活提供一個保障。對大多數人來說,在面對養老問題時,如果不是家裡有礦,就很難做到心裡不慌。等到延遲退休正式落實後,恐怕還會對自己未來要怎麼養老感到憂慮。我的回答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