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馬雲金融大會演講
㈠ 如何看待馬雲金融論壇講話
我覺得像這樣金融論壇上的講話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很多的關注點的,因為他們都是一些高端人士來說的。影響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不大的。
㈡ 你怎麼看馬雲在IT領袖峰會上的演講
最近的工業革命,原來已經發展了兩個階段:
過去20年是互聯網技術的時代,
未來三十年是互聯網帶來的數據共享時代。
不管你喜歡與否,未來三十年的變化肯定超乎想像。這就是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
這一次革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未來的零售不是思考怎麼賣東西,而是如何服務好客戶。
這是新網路時代的購物給我們帶來的福利。
曾經一度想,我們的服務真的很難有大的改變了。但是網路的線上競爭和服務,在極短的時間,可以說是一夜之間實現的。
這就是新生代事物的生命力!
線上線下稅收的問題,他覺得現在真正要關心的應該是小企業活的好不好。
這是多好的發展的思維,發展必然帶來更多的社會價值,與稅收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如果沒有發展,稅收有什麼意義。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
新技術。馬雲認為,PC、晶元、操作系統都會有所突破。他覺得人們所提的彎道超車應該變為換道超車,因為彎道超車十超九翻。所以在新技術上,中國企業換道晶元領域,還是很有機會的。
這一點,個人覺得,未來的PC已經屬於輕的手機時代。一是已經發展非常成熟的手機產業和競爭市場。二是手機的安全。如果用硬體來實現應該更具潛力。
網路新能源。
網路新能源,是大數據。這一點沒錯,他自己的過程就是例證。
其實,也是我們原來的信息高速公路一樣的概念,和互聯網+是一樣的。但是更直接,更具目的性和攻擊性。
從個人的角度和生活的角度來理解,我不需要他們那樣的大創舉,但是,網路共享的「大量」的數據,可以給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豐富的體驗和經驗。
三句不離本行:未來的教育。
馬雲認為,中國的教育會發生重大改變。他說自己數學以前學的不錯,但學的東西到現在都沒用過。所以未來的教育要重新思考,以前是說服老年人,就搞定年輕人。
這不是教育政策的變革,而是這個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新的沖擊。
人才需求的沖擊。
大學的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理念的更新,根本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這應該在短時間內會發生根本的變化。
因為前驅者的失敗經驗,會直接導向後來者的學習過程。
這樣的的學習過程才是真正的、科學的學習、積累、經歷過程。
知識結構的沖擊。
好多知識學了沒用。這並不是說,好多知識設置沒有必要,而是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理念陳舊。
所有知識的本身並沒有多少意義,而是引導我們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就業理念的沖擊。
知識能力,可以在任何時間去努力和積累,但是藝術思維、團隊思維如果沒有先進的理念、開放的思維、包容的素質,沒有長期的經歷過程,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學歷,就是學習經歷的本質。
㈢ 馬雲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發言錯在哪裡
曾經的「馬爸爸」被冠上「吸血鬼」資本家的稱號,他曾在外灘峰會上大放厥詞直言,實行996工作制度的公司對員工來說是福報。
而馬雲口中的996是指一個企業的上班制度,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一周連續六天班的企業制度,不過每個公司都會有加班的情況,但員工長時間處於這種強烈壓迫下,身體和精神很難在這種沉重的壓力下生存,反而是對員工來說是一種折磨。
馬雲卻絲毫不在乎外界對996工作制度愈演愈烈的抵制,盡管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毫不避諱,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公共場合和社交平台大肆宣揚,他認為對員工是福報的996工作制度,一度將自己推向虎口,成了萬人批評的企業家,口碑下降不說,一向員工至上企業家的人設也在一次次發言中走向崩塌。
其實不管是馬雲坐上首富的位置,還是當年王健林坐上首富位置一旦位居高位,總是會被成千上萬的人盯著,平常一句話會被放得無限大。
就如王健林坐上首富後,直言「掙一個億是小目標」,沒少被人噴,反觀馬雲,成為首富後,就把996掛在嘴邊,到頭來被人們罵上熱搜,這樣一來,企業家們說到底還是為了自身利益,話里無疑顯露著資本家的真實面孔。
馬雲不會是國家反壟斷企業的唯一一個,更不會成為最後一個,這次馬雲被市場監管局立案偵查一事,其實是對各大互聯網企業家的一個警告,一個國家需要社會使命感的企業家,合理高效的利用資本創造社會財富,這樣的企業家才能被人民歡迎。
㈣ 馬雲在最近在發布會說的哪些觀點引發了媒體的點名批評
2020年10月25日,有相關媒體部門報道說,在10月24日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發表的演講引發社會各方關注。
必須承認的是,這次馬雲先生演講的話題確實引人注目,他大膽批評了“巴塞爾協議”,並表示態度“我們這代人必須有所擔當”,不要再用“一個錯誤消滅一個創新”等話語吸引了多數人的關注。
㈤ 馬雲為什麼在外灘金融峰會上大罵監管部門
馬雲在大佬雲集的金融峰會批判傳統金融。
他陳述: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太老舊了,不適合時代的發展;鑒於監管體系太老舊,應該放開監管。避免越監管越容易阻礙創新;要用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這些「科技手段」構建未來的信用平台,拋棄傳統金融機構的抵押質押手段。
這場演講的主題圍繞著電子金融,監管環境。還有行業創新。馬雲呼籲不要老想著在中國填補歐美行業空白,學人家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巴塞爾協議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
當然,馬雲在外灘大會上的講話讓科技企業振奮,也讓傳統金融部門感到憤怒,這種兩極分化的輿論情緒說謹舉亂明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在競爭與合作當中產生的矛盾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科技公司的話語權從未如此之高,這也說明時代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金融市場的底層邏輯正在顛覆性改變。
近期祥檔數字貨幣的快速推進,意味著監管部門正在答伍著力打造一個全新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可以想見,中國社會將迎來一個數字科技時代。
㈥ 如何評價馬雲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這個情況聽起來比較極端,我認為這毀爛薯種暴力的行為並不值得鼓勵,無論是對歷轎於演講者還是其他參與者來說,都不是一個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抗議。人們可以通過文明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不滿,例如提出質疑或反駁演講者的觀點,或者通過與其他人討論來達成共識。
至於讀書的目的,這是一個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讀書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例如增加知識和見識、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開闊視野、拓展人脈等等。同時,讀書也是一個長期纖者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同時對於整個社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雖然賺錢可能是人們讀書的一個重要目的,但它不應該是唯一的目的。我們應該追求自己內心的夢想和追求,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對於整個社會和人類文明的貢獻。讀書並不是為了滿足外在的需求,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全面、成熟和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㈦ 如何評價馬雲
1、下一個比爾·蓋茨就是馬雲。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
2、阿里巴巴在英國很有名,他們正在改變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
3、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5英尺高,100磅的頑童模樣。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拿破崙一般的身材,同時也有拿破崙一樣的偉大志向!
——美國《福布斯》雜志
4、我曾多次透徹地感受他作為一個創業者的優秀程度,那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一個經歷過事情的人、真正做出過事情的人和沒做過什麼事的人是多麼不一樣。
——《贏在中國》總製片人王利芬
5、他熱心做媒,撮合百萬意中人;他牽線搭橋,銜接200多國家和地區。你在他那裡登記個名字,他讓你挑選整個世界。
——「CCTV年度經濟人物」頒獎詞
㈧ 2020外灘金融峰會誰抨擊馬雲
2020年10月底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馬雲的一段演講惹怒了整個金融監管體系,也讓監管層看清了馬雲在金融領域里的野心。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先砰擊歐洲的巴塞爾協議老化,讓歐洲的金融體系整體缺乏創新。隨後,馬雲話題一轉,又評論中國不存在金融系統性風險,因為中國的金融基本上物雀衡沒有系統。馬雲批評巴塞爾協議和攻擊國家的銀歲信行風險監管制度,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脫離市場監管層的制度監罩做管,以及想脫離巴塞爾協議的約束。
㈨ 馬雲為什麼要在外灘峰會發言
馬雲選擇要在外灘峰會發言,具體原因不得而知,有網友猜測可能是因為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上交所和港交所又相繼發布了螞蟻集團暫緩在兩地上市的決定。
2020年10月24日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的演講。馬雲的一番演講確實頗具煽動性,讓一些人產生了共鳴,比如說「銀行只給不差錢的企業拚命地貸款」、「金融創新和監管的矛盾」這些觀點確實給大家帶來了觸動。但其實靜下來想想,這些問題其實我們都知道,只是這次馬雲太膽大,從他口中說出來才有這樣的威力。
(9)怎麼評價馬雲金融大會演講擴展閱讀:
在馬雲演講之後,演講內容就像一顆炸彈丟進了國內金融圈,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一開始還有很多不明所以的人給馬雲點贊,認為馬雲的這番演講是為了中國金融業的未來。
但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已經螞蟻的一些問題被爆料出來,大家才慢慢發現馬雲這次演講,主要目的還是要給螞蟻搶肉吃。許多人認為,誰都可以出來說這些話,就是馬雲不行。
㈩ 如何評價馬雲在峰會上的演講
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講話,真是讓人醍醐灌頂。
1.這一代人要為未來思考,雖然這個世界給我們發展的機會很多,但是關鍵性的機會也就這一兩次。現在就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
2.我們總有思維上的慣性,把填補空白當作目標,其實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和未來接軌,如何適應未來的標准,以及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否則不但會迷失現在,更會錯失未來。
3.我們在金融業上是青春少年,中國很多大銀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大動脈,我們更需要湖泊、水塘、小溪、小河、沼澤地。
4.創新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真正的創新一定是沒有人帶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擔當的。一定會犯錯誤,問題不是怎麼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以後能不能完善、修正,堅持創新。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
5.「監」和「管」是兩回事。「監」是看你發展,關注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或者預判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
6.好的創新不怕監管,就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方法去管理飛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7.專家和學者是不一樣的。「專家」是干出來的,幹得很厲害,但不一定會總結;「學者」自己不具體干,但是他能從別人實乾的經驗中總結出理論。只有專家和學者結合起來,理論和實踐才能結合起來。
8. 我們需要來自實踐的理論,不需要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9.未來社會,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要飯的也有信用,否則,要不到飯。
10.要從過去「人找錢」「企業找錢」變為「錢找人」「錢找好企業」。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普惠、包容、綠色、可持續」是其標准。
11.「數字貨幣」發展中國家需要,年輕人需要。也許將來它會重新定義貨幣。
12.這場疫情是倒逼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不亞於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