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我為什麼要理財
1. 你知道啊我們為什麼要進行理財嗎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很多人也就開始明白了理財的重要性,所謂理財,就是怎麼講自己手上的全部資金通過合理的管理方式,讓其最大利益化,以前的生活比較窮苦,人們自然沒有這種精力和條件去理財,但現在就不同了。
至於為什麼要理財,我覺得有兩點,第一,理財能夠讓你知道錢財的重要性,能夠通過理財的過程中體會錢財的來之不易,更好的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些人總是花錢大手大腳,以為自己很有錢似的,但其實他們是沒有自己的理財方案的,完全不為自己的未來積攢錢財,管理自己來之不易的勞動錢財,沒有一點點的理財之道,會讓他們在以後遇到經濟危機是手足無措,沒有一點的抵抗經濟危機的能力和手段。第二,通過理財,能夠將你的資金利益最大化,理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儲存,投保險,炒股票,炒房地產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一些生活常見的理財手段,通過這些手段,人們可以將自己手中的空閑資金用來投資一些有比較高的收益的理財渠道,類似炒股,炒房地產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的存在,所以要有一定的風險把控機制,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范圍內去進行這些理財產品。
我覺得不管是男還是女,都要有一定的理財之道,這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體會自己勞動成果的不易性,同時通過一定的理財為自己增加一些經濟上的收入。
2. 寫10個我為什麼要學理財增加收入的理由
1、獲得資產增值。
2、保證資產安全。
3、防禦意外及疾病事故。
3、保證老有所養。
4、給子女提供教育基金。
5、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6、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7、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8、有效的、合理的處理和運用錢財,讓自己的錢財花費發揮最大的效果,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
9、用余錢投資,使之產生最佳的財務收益,也就是錢生錢的層次。
10、從財務的角度進行人生規劃,利用現有的經濟財務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源價值,為以後發展做准備。
(2)10個我為什麼要理財擴展閱讀
1、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
包括存量資產和未來收入的預期,知道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2、設定理財目標
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3、明確風險類型
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比如說很多客戶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裡,沒有考慮到父母、子女,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范圍。
3.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首先,我們來說下「什麼是理財」,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及債務的減少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家庭理財、個人投資(理財)等。
(1)、公司理財。公司理財主要是根據資金的運動規律,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資金運用效果,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財的一般步驟:
a、科學的投資決策。確定最佳投資方向和流量,以期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籌資決策的基礎。
b、科學的籌資決策。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模和結構,對比分析預期籌資效益與籌資成本,以期最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又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c、科學的收益分配決策,正確確定企業利潤留存與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時間就是財富」,合理使用時間,其實也是一種理財。 魯迅說:「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奧斯特洛夫斯基借保爾的說:「當我們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說:「凡是較為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網路知道的我說「理好時間財,實現人生夢!」。所以說,人人共有的時間,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財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錢不值,你就一事無成。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就因為他在24小時當中跟我們做了不一樣的事情(會理「時間」財)。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把時間管理做得更好,必須提升做事的效率。時間管理是一門縝密嚴謹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實現快樂而現實的成功人生。理好「時間財」不是讓我們去應付時間,而是讓我們去親近時間,熱愛時間。時間是人生存在的資本。對於搶占陣地的戰士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對於精明能乾的商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辛勤勞作的農民來說,時間就是財富;對於運籌帷幄的軍師來說,時間就是勝利。
對於正在看問題的您來說,「理好時間財」就是做一個「搶占陣地的戰士、精明能乾的商家、辛勤勞作的農民、運籌帷幄的軍師」!
4. 為什麼要學理財
有很多的人說年輕人,剛開始工作,不要把精力浪費在理財上,理來理去也沒幾個錢。花錢提升自己才是關鍵!
這些言論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也符合社會主流認知。因為投資自己嘛,永遠政治正確。
但是理財也是一種能力。當機會擺在你面前,但是你並不具備把握他的能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掙錢,那會是多麼的痛苦。
因此,學習理財是越早越好。因為剛剛步入社會手裡的資金不會太多,即使投資虧了也不會虧太多,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呢,又積累了大量的投資實戰經驗,等到以後收入提高了,或者錢多了以後,就可以運用這種經驗來實現高收益。
相反你收入提高了以後,有了大量的資金,第一次進入投資市場,經驗不足,一旦虧損的話就會虧損的非常多,這個時候再去積累投資經驗,成本就會非常的高了。
投資就像游泳,是一項技能,站在岸上是學不會的,需要通過實戰來積累經驗。小時候不學,長大後又想成為一名游泳高手是做不到的。
你知道理財是為了什麼嗎?
我們投資理財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賺錢只是理財的一部分,更不能把理財當發財的工具。
1、理財是為了抵禦通貨膨脹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通貨膨脹數據是5%,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你手裡的100元,到了年底購買力就變成了95塊,而你得用105塊錢才能買到年初10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
大家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越來越不值錢,所以需要通過理財來打敗通貨膨脹這頭小怪獸。
2、理財是為了提升自己
很多人因為不懂理財,所以很容易被心懷不軌的人糊弄,面對高息的誘惑總會有把持不住的時候,而一旦被騙了以後,就再也不敢相信任何金融產品,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其實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想要不進入騙子的圈套,就要自己學點理財知識,不斷地去學習,去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知識水平,成為更優秀的自己,也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3、理財是為了更好的規劃未來
理財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但絕對不會讓我們一貧如洗。
理財要趁早,假如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做好理財規劃,不管收入多少,都拿出收入的30%來強制儲蓄,並且做好子女教育金規劃、養老規劃。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配置好相應的保險。
等到3-5年以後再回頭看時,你會驚喜的發現自己比那些每個月掙多少花多的人還要富有,而那些沒有理財規劃的人說不定現在還是月月光,甚至負債累累,當意外風險來臨時,連抵禦風險的能力都沒有。
結語:磨練心態、入市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都知道間接經驗無法替代直接經驗,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哪怕是小額的,也會讓我們去關心這筆投資,去反思和總結這次投資實踐。再多的間接經驗,終究是無法替代直接經驗。從他人那裡得來的「魚」再美味,也不如自己掌握打漁和烹飪的技藝。
寫在最後,自己的內心感悟,寫給自己,也是送給大家:
給自己一段時間積極努力,可以是5年,也可以是10年。
在此期間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為自己的夢想強制儲蓄,積極學習更多知識。
在時間的伴隨下,很可能在未來就給自己送上一個不可思議的財富禮包。
不要懼怕計劃的龐大身軀,更不要低估聚沙成塔的力量。
總有一天,時間會給你答案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我們一起成長。
5. 寫10個我為什麼要學理財增加收入的理由
1、認識自己,把握生活。
理財,不是簡簡單單的投資,也不是一味的節省,而是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的進行規劃,即理財規劃。
有一份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什麼時候能實現目標?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的現在和未來,有條不紊的為目標而努力,最後一一實現,讓生活過的有意義。
2、抵抗通脹,保值資產。
通貨膨脹,一直存在的事情,你沒有讓現有資產增值,那就是在貶值。比如說2002年100元可以購買111.12斤大米,2017年100元則只能購買31.25斤大米【粳米2002年1.80元/千克(數據來源於農業部),2017年6.40元/千克(數據來源於統計局)】。
購買力嚴重下降。通過理財,年化收益率按9%計算(近15年GDP平均增長率),則2002年的100元為現在的364元,可以購買113.75斤大米,成功實現資產保值。
3、規劃消費,聰明省錢(節流)
拿日常消費規劃來說,如果我們有消費記賬的習慣,你會發現,日常消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沒必要的開支(回頭看看消費賬單,看看家裡廢棄的衣服、玩具等)。
合理規劃開支,砍掉不必要消費,長久下去,我們也能積累很大一筆資金。如今年省1萬,按年化收益率10%計算,五年後就是16105.1元。
4、學會投資,聰明增收(開源)
說到投資理財,理財師都會問客戶,你的收入來源有哪些?這也是我想問大家的。一般來說,增收有兩種方式,一是投資自己,讓自己更能掙錢;二是聰明投資,讓錢生錢。如果你的收入來源只有一種,而且還難於實現自己的需求,那麼,你就應該認真思考,我該如何增加收入來源?
5、有條有理,幸福生活
理財,在於規劃;生活,在於理財。如果我們有一定收入水平,能完成一定需求,是不是就代表著我們不需要理財了呢?非也,越是有錢的人,越懂得理財,當然,暴發戶不算。進行理財,我們不僅能合理規劃開支,而且還能科學規劃生活。
有效結合自己的目標、時間、財力,來實現更多的目標,讓生活過的更有聲有色,比如說購買自己期望房子車子,找自己心儀的對象,盡情發展興趣愛好,讓父母、孩子和自己過幸福的生活。
6、防範風險,保障生活
我們對輕松籌應該不陌生吧,我還算熟悉。輕松籌是一個很好的網路求助平台,但未必及時,因此我們不該把希望寄託於此,而應該自助為主,其他為輔,這樣才是最好的生活風險保障方法。
從理財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有購買財產保險、大病保險、意外保險、准備子女教育基金、自己的養老金等,即使不幸發生風險,我們還可以維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