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戰是什麼戰場
❶ [原創]中美金融戰中國為何屢敗屢戰
中美金融戰,中國為何屢敗屢戰 這兩天論壇熱議金融戰。許多網友說,自己不懂得多少金融知識,所以不知對錯。筆者試圖用最簡單扼要的筆法,讓各位愛國人士了解一下當前中美金融戰的態勢。 筆者認為,中國在目前國際金融戰場上是處於攻勢而非相反。美國佬才是處於守勢。 中國在政治、外交、科技、軍事上都是世界公認的僅次美國的超級強權(當然,我們自己不承認,和平崛起、和諧世界嘛),經濟在實物生產力上也十分強大,鋼啊鐵啊之類的N項世界第一。可惜,作為經濟實力的主要表現,中國金融在世界經濟的權力位階相對十分低下,比如,人民幣目前還實施外匯管制、不能自由拍襪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人民幣不是硬通貨,是綜合國力的一大塊短板。 但也正因為中國在政治、外交、科技、軍事和實物生產力的強大,必然會促使中國金融的權力位階快速上升,與中國其他方面的實力取得平衡,成為世界公認的僅次美國的超級金融強權。當然,這種權力位階的上升,必然會瓜分走部分美國已有的金融權力。這,就是決定中國在目前的國際金融戰場上處於攻勢地位,美國處於守勢地位的基本因素。 紙幣是中國人的發明。提高中國金融在世界經濟的權力位階的方法,中國人翻翻高中歷史書就非常清楚:關鍵是中國必須掌握、控制一個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這正如中國的紙幣,是在古代中國一個覆蓋大江南北的錢庄網路形成後出現的。道理很簡單,紙幣的流通性取決於紙幣後面的網路服務的好壞,好用唄。假如你在全世界咐賀畝的每個城市都能見到幾家中國的銀行,人民幣自然就成了硬通貨。中國掌握、控制一個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後,就可以使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就可以部分控制世界資本流動並設置金融市場各種參數,從而控制實際生產的企業。因此,中國的銀行目前正通過改制、上市、合作、吞並、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各種方式,擴張中國的國際銀行系統。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如果我們要打贏中美金融戰,就必須先在全世界搶地盤,佔山頭,挖戰壕。 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握、控制一個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後,就能更好地打退國際「游資」、「熱錢」對中國股市、匯市、期市等金融市場的攻擊。道理也很簡單:首先,中國的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可以保護中國的對外貿易、海外華商不受國內金融市場動盪的沖擊;其次,國際「游資」、「熱錢」的動向能被提前偵知;第三、可以調動世界資源而不僅是國內資源對抗國際「游資」、「熱錢」;第四、可以抄國際「游資」、「熱錢」的後路,在國際市場上打擊他們。 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與重建世界秩序》一書中列舉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個戰略要點,其中第一條就是「控制國際銀行系統」。顯然,美國人也很清楚,干擾和打斷中國的國際銀行系統擴張,或獲得擴張中的中國國際銀行系統的部分控制權,是當前中美金融戰的關鍵。 好了,基本情況介紹後,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問題要問。先說大家最關心的。 戰績很大,成效顯著。中國的國際銀行系統,目前絕大多數被限制在香港,出不了國門。少量海外中國的銀行分支機構,其資產只是銀行總資產的小零頭。美國阻截的手段有幾個:先說你的銀行不符合國際標准。為了對付這招,中國幾個大銀行紛紛改制,跑到海外和香港上市。等他們都符合國際標准地上市了,美國又說中國對銀行的監管不力,行政干涉。中國反駁道,中國對銀行的監管這么差,那麼你美國的銀行為什麼要打破腦袋進入中國呢?美國佬沒詞了,但還是白眼一翻:老子流氓會武術,誰都擋得住!中國的農行、工行,在美國申請開分行十幾年了,老美至今不予批准。至於歐洲、日本,有樣學樣,對中國的銀行也是百般刁難。當然,他們沒老美這么橫,分行還是讓中國開了幾家。 還是戰績很大,成效顯著。首先,美國利用幾個大銀行紛紛改制的機會,在中國XP的協助下,大規模入股中國的銀行。如美洲銀行出資25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高盛集團和安聯保險等出資30億美元購得中國工商銀行10%的股份等等;不僅如此,對比中國的銀行無法在美國搶地盤,佔山頭,挖戰壕,美國的銀行卻能在WTO的大旗下在中國大搶地盤,狂佔山頭。這些事情網友都很清楚,筆者就不多說了。 顯然,在當前中美金融戰中,中國大敗,美國大勝。筆者認為,中國大敗的主要教訓有: 1、戰略上出現重大失誤,國際金融戰略與國家的外交戰略不匹配。 網友上網查查就可以知道,中國的海外銀行分支機構,大部集中在歐、美、日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非洲、中亞、中東、南美幾乎沒有衡森。顯然,中國的國際金融戰略搞的是「大國外交」,而不是「和諧世界」。尤其可笑的是,象中東這類石油美圓多得不得了,與中國的貿易飛速發展、且當地政府和華人華商熱切歡迎中國海外銀行分支機構進入的地區,中國的銀行卻打死不去。筆者認為,中國需要第三世界朋友的幫助,第三世界的朋友,不僅能把中國抬進聯合國常任理事會,也能把中國抬上世界金融戰場霸主的寶座。這一點,請有志氣的中國金融家深思。 2、對美國沒有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勇氣,一味退讓。 3、不能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 首先,雖然美國的銀行在中國大搶地盤,狂佔山頭,好象牛得不得了,但只要我憤青一出手,他們還不是要屁滾尿流地滾出中國?其次,海外中國人有近一個億。培養海外中國人的年輕金融才俊,扶植海外中國人的中小金融企業,發揮他們在國際金融界的力量,團結起來,深入敵後,曲線救國,中美金融戰中國必勝!
❷ 有人說,螞蟻是金融戰中的核彈,你怎麼看
螞蟻集團最可怕的地方是不斷通過金融工具創造出新的貸款,使它的杠桿率能夠達到100倍左右。其實很多公司都在使用杠桿,且杠桿比例也不低,但他們的體量沒有螞蟻集團那麼大。 下面講講螞蟻集團如何利用金融衍生產品擴大房貸額的。
螞蟻旗下的兩家小貸公司均注冊在重慶,前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先生在他的書中提到螞蟻將自有的30億資金擴大到3000億放貸盈利。100倍的杠桿是如何做到的呢?主要是通過資產證券化,也就是abs。
1.螞蟻先用自己的資金,也就是30億元放貸。這時,它的利潤只有靠30億元的本金帶來的利息。
2.30億元貸款放出去後,螞蟻擁有了30億元的應收賬款權利。將這30億元權利通過abs模式包裝成一種理財產品以債券的形式賣給公眾。這時,螞蟻又獲得了30億元的資金。
3.債券賣給公眾是要支付利息的,利率不低,在6%以上。利率那麼高的理財產品又是螞蟻集團那麼大的企業發行的,大家自然一搶而空。螞蟻將新獲得的30億元再一次借貸出去,完成第二輪放貸。
4.螞蟻一般的借貸利率在10—20%之間,扣掉6%理財產品的,能夠獲得4—14%的利息差,這可是30億元的利息差啊。
5.第二輪放貸完成後,螞蟻再一次擁有了30億元的應收賬款權利。繼續利用abs模式包裝成理財產品重復上面的步驟,做第三輪的放貸。螞蟻通過幾十輪的操作,把30億元變成了3000億元。
要知道,這3000億元里,螞蟻自有資金只有30億元,剩下的2970億元都是各企業和民眾的資金。不出事還好,一旦資金遭到意外是可能引起金融動盪的。
核彈其實體積不大,一架轟炸機就能攜帶。當投放到某個區域爆炸後,其輻射范圍會在極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影響到一個城市。螞蟻利用abs將本身規模不大資金擴展成海量的方式是不是和核彈的原理很類似呢?
螞蟻金服出資30億,在重慶拿30億向銀行貸了60億。然後用這90放貸,重慶要求它的貸款規模不得超過200億,但是螞蟻利用債權證券化,把債權打包反復貸了3000億。也就是說,螞蟻金服自有資金30億,卻通過各種手法放貸規模達到3000億,而這3000億是無抵押性質的小貸,其杠桿達到100倍以上。一邊無抵押大量借貸給年青人,一邊把這些債務抵押給銀行,螞蟻自己只用30億做了3000億的貸款規模,而這些借貸年化達到18%,螞蟻從銀行拿的錢利率才幾厘,完全就是當中介躺著賺差價吸 社會 的血。看明白沒有,這就是當年引起美國次貸危機的雷曼兄弟公司的玩法,典型的次級貸,利用高杠桿進行無抵押放貸,一旦壞賬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將形成一個金融核彈波及全國。現在螞蟻要上市,估值68.8,融資規模3萬億,這不明擺著要把全國人民整死嗎?上市如果成功,等股票解禁造就一大批億萬富翁,把全國股民當韭菜,金融爆雷讓全 社會 買單,螞蟻的人卻個個成為億萬富翁悠哉悠哉。螞蟻曾計劃去美國上市,被美國會議員激烈反對,未果,連美帝都害怕它這種貨色禍害美國投資者,卻要在中國股市圈錢挖坑埋葬廣大股民,可悲的是還有一堆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的人為傑克馬搖旗吶喊。
老馬攤上大事了,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實每一個公司上市的目的都是一樣,只是區別在於自己有多少能力去讓自己的公司在上市的時候,讓市場去接受和認可它存在的價值,其實就是現在這些所謂的估值,每一家企業都是一樣的操作方式,只是操作人的能力大小和被認可的程度不一樣而已,樓市其實不就是這樣嗎,只是玩得更溜大多數人接受了而已。
螞蟻上市估值超過了一些人的承受范圍,並不是說老馬違反了什麼,和做了對不起誰的事情,只是他玩的有點太大了,大到讓一些人感覺到害怕,已經超出了一些人的掌控,並不是說老馬的做法違規或者什麼,其實他的做法和其他企業的做法基本上一致,只是別人沒有他這樣的能力玩那麼大而已,現在老馬胳膊擰不過大腿,很多人就出來討伐,就有點可笑了。
當然老馬在過去做了不少讓一些人的利益受到傷害的事情,在過去老馬經常被各種吹捧,因為他在某些方面的做法的確改變了一些固有的傳統的東西,不管現實中什麼樣的事情其實都是兩面性的,有利一定會有弊,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能接受,服務改變了一些事情,當然會有人在裡面受益,但是必定也會傷害一些人的利益,所以他成為充滿爭議的一個人,而且是非常高調的人。
前段時間他在金融方面的峰會上進行了一些演講,涉及到的內容其實的確是非常不一般的,完完全全觸動了原始的金融群體,在現實中普通人根本沒辦法真正去參與到金融當中,因為不夠格,所以金融只是有錢人玩的東西,馬雲想把金融帶到普通大眾當中,這讓過去的形勢受到沖擊,自然會得罪不少人,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至於帶到普通人當中會對普通人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其實這個不好說。
現在老馬被約談,阿里受到重創,網路上一下子就跳出非常多的人來聲討老馬,說老馬的各種不是,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樹大招風,你好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巴結,不好的時候就會反過來推你一把踩上一腳,現實中最善於做這種反應的就是這些人了,這些人直接把花唄這些說成傷害自己的一種東西,把支付寶和淘寶說成一文不值,這些其實就是跟風的做法,沒有清醒的自我判斷能力。
螞蟻上市被擋,其實你們以為真的是為了你們嗎,這樣認為的人就是自作多情想多了,因為老馬玩的 游戲 太大,超出了一些人的劃定范圍,這就等於超出了掌控,對誰影響最大,其實不是普通人,而是制定 游戲 的人,因為蛋糕就那麼大,老馬突然來一個分走很大的一份,導致那些人的份額變少,他們肯定不樂意啊,當然了撬動杠桿這種事情,相信在五年前的股市大家都記得,當時是什麼樣子的呢,不過這次老馬玩大了,經過五年前的股市風波,的確讓很多人害怕了,擔心控制不住所以這次提前出手也是以防萬一,這次的做法和速度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不想像五年前那樣讓無數股民哀嚎,這一點來說的確這次憂患意識起了作用,畢竟經歷了一兩次這種事情,再不做反應那就真的丟大發了。
這些根本就是資本之間的較量,跟我們普通人其實並沒有多少關系,不是說螞蟻傷害了市場,也不是說他的做法缺德,因為所有的其實都一樣,只是別人玩不到或者不敢玩那麼大而已,他只是玩大發了,認為跟自己有多少關系的你們想多了,所有資本其實都玩這一套的,只是玩大玩小而已,網路信貸這些東西其實並不只是老馬在做,看看那些互聯網公司誰沒有在做呢,老馬只是樹大招風,出事了所有人不滿的情緒都往他身上潑,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關系,這個時候那些人其實已經不管了,先踩上一腳再說。
螞蟻是金融戰中的核彈,太形象化了,我同意此核彈的觀點。但是,此核彈絕非是投向敵方的核彈,而是在內部爆炸的核彈,它影響的是金融資本的安全,影響的是國家經融系統的安全,乃至國民經濟根基的安全!在核彈即將形成或已形成的情況下,事先採取防範措施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對於管理層的強烈憂患意識並部署的行動,給予高度的贊賞!
螞蟻的本質是高利貸,披著的外衣是高 科技 ,分險是用戶買單,想法是逃離監管,如果成功最後是綁架青少年,綁架國家,綁架民族未來!
螞蟻30億抵押債權得到3000億,然後繼續放貸3000億,再抵押得到3000億反復操作,賺了是螞蟻的,崩了是平頭老百姓的
說實話以前對馬雲對阿里的各種創新,內心是贊譽的是支持他懟銀行的。但是自從聽了他的演講,他公開否定巴塞爾協議開始,我對馬雲就開始反感了。因為我覺得馬雲已經徹底不再是他自己宣傳的普惠創新,而是暴露了他的金融野心,他想做中國的猶太資本集團,甚至他本人可能已經是猶太資本集團在中國的代理人!他想當中國的太上皇!
放開金融監管,導致國家被猶太資本集團控制,其害處可是有前車之鑒的!美國小布希放開了美國金融監管,立即造成美國被猶太資本集團蛀空,國家持續衰落,並直接導致以色列從美國小弟,變為美國太上皇,這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因此從監管上講,馬雲和螞蟻金服確實是核彈,如果不加大監管力度,必然造成類似猶太資本集團這種全世界蛀蟲的崛起!
知道什麼是秋後的螞蚱吧,也許就是秋後螞蟻呢。跟老百姓玩套路,我們有些傻,但不蠢。跟國家玩套路,那你是活夠了。
社會 毒瘤!過度金融會是走向危機!金融本是美國最先發明的一種戰爭手段,他的代表曾洗劫了蘇聯,日本,泰國,……等等。可其他國家不明白,覺得會使自己強盛,但你要去和別的國家打金融戰,才會發財,但大多國家都是在自己窩里橫!搞得自己焦頭爛額!我國古代秦朝曾以士,農,工,商來排名,就是首先要有好官,再就是要重農,這是飯碗。再後就是工人,然後才是商業。秦有了清醒認識才統一了六國!
馬雲就是割韭菜鼻祖,以前趙薇100倍杠杠萬家文化就是馬雲的傑作,以戲子趙薇的智商應該操作不了,出事了別的一干二凈。看看以前跟王林大師的合照,一丘之貉。
❸ 什麼是金融戰
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金融戰 拋售本幣 買進美元 怙空股市 重倉看空期權 逼著政府買進本幣拋售美元維持幣值 當資金斷裂 金融泡沫破滅 銀行形成一些列的呆壞賬 金融市場大幅下挫 惡性循環 最後這個國家只能讓本幣貶值 這樣子 做空的資金就大賺一把 同時股市 樓市等等一路大跌
❹ 西漢時吳國是最富有的,漢文帝是如何與吳國打金融戰的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國家跟朝代,這些國家跟朝代都各有各的特點跟優勢。如果說起吳國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戰國的吳國,但是今天我們劍走偏鋒說一下西漢的吳國。西漢吳國只是劉邦隨手給的一處封地,但是沒想到在封王的帶領下,一躍成為西漢最富有的一個地方。但是這么富裕的地方卻被漢文帝擊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是漢文帝削藩。
吳國滅亡友睜
其實真正讓各地諸侯不滿的一個點就是漢文帝削弱他們的實力,所以各地諸侯才會想到要聯合起來反抗漢文帝,但是這場戰爭也沒有持續幾個月劉備大漢全部擊敗,包括吳國君主也在逃跑中被人殺死。所以如果不想被諸侯牽著鼻子走,只能削弱他們的實力,讓他們滅了造反的心思。
❺ 簡述信息化戰爭的主要特徵
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戰爭形態,更有其獨特的特徵。信息化戰爭將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徵:
一、雙方至少有一方是信息化軍隊,機械化軍隊或者半信息化軍隊打不了信息化戰爭。
二、信息化兵器成為戰場主導,各作戰單元形成網路化、一體化。
信息化兵器主要由信息化彈葯和信息化作戰平台構成。信息化彈葯主要指精確制導武器。信息化作戰平台主要指各種武器裝備系統,襲慧亮包括偵察、預警、通信衛星、具有高技術水平的裝甲戰車等。
三、信息能成為信息戰爭能量釋放的主要方式。
信息在物質、能量、信息等構成作戰力量的諸多要素中起主導碧裂作用。信息能即是各種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戰場探測預警、情報偵察拍寬、精確制導、火力打擊、作戰指揮與控制、通信聯絡等綜合能力。
四、戰場識別系統、戰場信息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要作戰目標。
它們是構成信息化戰場的「眼睛」、「耳朵」、「神經」和「大腦」,主導和支配著戰場所有力量和打擊行動。對三大系統的攻防作戰,已經成為雙方戰場較量制勝的關鍵。
五、信息戰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
信息戰作為新興的作戰形式,具有嶄新的思想內涵。它與以往作戰形式相比,主要有三個方面不同:
1、是信息戰是敵對雙方在信息領域內的對抗活動。對抗的主要關節點是決策對抗和指揮對抗。
2、是信息作戰目標不是以殲敵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團為主,也不是單純地只為信息獲取、處理與利用而進行的技術較量,而是以破壞、摧毀對方的信息化戰場支柱為主。
3、是信息戰以奪取戰場信息優勢為目的。信息優勢主要體現在三種作戰能力上:
(1)、實時有效地感知戰場情況能力。
(2)、及時有效地使用部隊和打擊兵器的能力。
(3)、通暢可靠的網路通信能力。
六、制信息權成為信息化戰爭中戰場爭奪的制高點。
制信息權是指運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戰場認識系統、信息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在有效地阻止敵方了解、掌握己方主要情況的同時,能夠實時准確地掌握敵方情況,具有戰場上信息的獲取權、使用權和控制權。
制信息權作為主導和溝通陸、海、空、天、電戰場的上一層的戰場主動權,具有制空、制海、制天、制電的系統功能,因而成為現代戰場爭奪的「第一制高點」。
(5)金融戰是什麼戰場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
②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
③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
④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
⑤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
⑥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❻ 2022年10月金融戰,中國輸了嗎
輸了。本來,我以為這次美國打不了我們的主意了;或者說就是打,也註定徒勞無功。畢竟我們的經濟底盤相對穩健,政策儲備又無比充分,檔臘埋內部輿論方面,精美和公知也淪為喪家之犬,內部的組織力和凝聚力都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情況下,我完全想不到美國有什麼辦法對我們收割。最好的情況,它也只能收割歐日韓,玩一把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美系內卷。而我們只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待美國經濟崩盤,然後再憑著充分的准備出去分美國的蛋糕。但我好像還是小看了美帝的狡猾。正面戰場沒機會,不代表其他戰場沒有。堡壘最容易的就是從內部攻破。而輿論引導和意識形態滲透,從來行螞就是燈塔國的看家本領。中國是製造業立國,製造業創造的原始財富,是中國經濟的底盤局虛和基礎。而製造業的運行,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穩定的社會秩序。只要能打破動態清零下的疫情防控體系,那無論是現實中的醫療擠兌,和心理上的極度恐慌,足以讓一直被保護的很好的中國民眾,在短期內迅速陷入集體性恐慌,秩序的失控也就在所難免。
❼ 細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香港金融保衛戰
一切都還要從這個鬼神一般的男人說起,他的名字叫做索羅斯,他是匈牙利出生的猶太人,二戰期間的顛沛流離,讓他在童年時期便掌握了生存的技巧,在生死危難中,他掌握了讓他收益一生的兩條人生規則:不要害怕冒險和冒險時不要壓上全部家當。
1949年他考入倫敦經濟學院,26歲開始在美國金融聖地華爾街工作,在全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金融行業自然也是蓬勃發展,借著時代的優勢,索羅斯漸漸變得富有起來,但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還是接下來的這件事:
1992年,是蘇聯的解體第二年,全球經濟都因此受到了波及,索羅斯把他的第一個目標放在了英國,敏銳的洞察力讓他發現了英國央行的漏洞,開始大量做空英鎊,最終迫使英國退出歐洲匯率體系;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經濟發展迅速,吸引了很多國際資本進入亞洲市場,但敏銳的索羅斯再次發現了漏洞,當時亞洲貨幣價格遠配不上其GDP,也就是有通貨膨脹的趨勢,他當機立斷殺入泰國市場,開始做空泰銖,因為當時泰國固定匯率這一致命缺陷,最終導致泰銖大量貶值,不敵索羅斯金融閃電戰。
那麼什麼是做空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假設我身上有10美元,當時1美元等於20泰銖,我把身上的十美元換成了200泰銖,此外,我還從泰國貸款了500泰銖,這樣,從一開始的10美元就變成了現在的700泰銖,因為我買了很多泰銖,此時泰銖漲價,1美元等於15泰銖,我開始大量拋售泰銖,按理說我應該獲得46.7美元,但我拋售的同時,引起泰銖下跌,我一共獲得了40美元,我大量拋售泰銖以及泰銖下跌的行為,引起大眾的恐慌,大家一起用泰銖換美元,泰國外匯儲備不夠,泰銖就只能狂跌,導致現在1美元等於100泰銖,於是,我用6美元換了600泰銖還銀行本息,那麼現在我手上就還有34美元,減去成本10美元,空手套白狼,我凈賺了24美元,換成索羅斯,數字後面加個億就行。此後幾年間,索羅斯憑借一手金融閃電戰,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等多個國家掠奪了上百億美金,索羅斯從此便聲名顯赫。
1997年底,索羅斯將目光投向了亞洲最後一片陣地:香港,可是他尚且不知道,在這里,上演了人類歷史上一場史詩般地金融大戰。
這場金融大戰被稱作香港金融保衛戰,240天的生死對決,668萬的香港人與他身後的12億中國同胞共同書寫了這段捍衛家國的歷史往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索羅斯做空了亞洲多個國家,為了狙擊香港,索羅斯調集了千億資金,加之當時索羅斯名聲傳遍亞洲,聽說索羅斯要來香港,百姓們人心惶惶,紛紛開始拋售港幣,導致大戰尚未開始,便自己亂了陣腳。一方面,索羅斯在媒體上大力造勢,加劇市民們恐慌情緒,使其繼續拋售港幣;另一方面,97年10月份索羅斯正式率領國際做空大軍,開始全面圍剿香港,大肆做空港幣。香港政府的第一反擊是抽緊銀根,香港方面減少對各個銀行的港幣供應,引起香港銀行的港幣短缺,從而導致索羅斯無法借到足夠多的港幣,也就無法大量拋售港幣了,此計一出,確確實實見到了成效,港股在短暫的下跌之後,便開始大面積反彈。
可索羅斯終究是索羅斯,他早就料到香港方面會緊縮銀根,特地留有後手。因為銀行港幣短缺,沒有錢怎麼辦銀行,於是香港各大銀行開始提高利率,吸引大家來銀行存錢,導致銀行利率開始大幅飆升,最誇張時,銀行拆息率從6%漲到300%,這就導致百姓們紛紛把放在股市裡的錢拿出來放進了銀行里,其結果就是香港股市一路大跌,然而,索羅斯等的就是這一刻,他在做空港幣的同時,留了一大筆錢用來做空港股,這種做空完港幣,再做空港股的手術刀式金融打擊,威力極其巨大,如果香港想要保衛港股,那就做空港幣,反言之,如果要保衛港幣,那就做空港股,此時的香港可謂是腹背受敵,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如果此種困境持續僵持下次,香港百姓們手裡的積蓄將會被索羅斯等人洗劫一空,時間來到1998年,此時的香港可謂是來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香港的第二季度GDP居然是負增長,房價在幾個月之內暴跌了50%,股市是全面暴跌,居民失業率一路飆升,而索羅斯等人繼續加大力度,發起了新一輪攻勢,香港方面只得繼續迎難而上,不管索羅斯等人拋售多少港幣,香港方面都花美元全部再買回去,照單全收,就在雙方僵持不定,難分勝負的時刻,索羅斯又再次發動了輿論戰,頃刻間,各大媒體都開始為索羅斯搖旗吶喊,百姓們的恐懼也來到了極點,紛紛拋售手中的港幣,致使香港金融防線幾近崩潰,香港股市一路狂跌,8月10日,香港恆生指數跌破7000點大關,隨後第二天,更是跌破了6800點大關,第三天更是跌到了6500點生死線,恆生指數美跌破1000點,國際空頭就能從香港百姓們手中掠奪近40億財富。
就在香港即將淪陷,亞洲即將淪陷的千鈞一發之時,香港背後的祖國,站了出來。8月13日,香港股市已然是一片死寂,在所有人幾近絕望的時候,國家親自出面表態:將不惜一切代價,確保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堅決不動搖,次日,有了祖國的支持,香港方面再度調集了精銳之師,開始了絕地反擊。香港金管局帶領著多家券商巨頭,閃電襲擊香港股市,大量購買香港股票,硬是推高了香港港股股價,香港方面也立下嚴令,誰都不許向索羅斯提供股票、港幣,在香港政府的嚴厲打擊之下,當日,恆生指數便重回7000點,同時,香港方面又調集各方力量,准備與索羅斯等人,決戰紫禁之巔。
反觀索羅斯這邊,依然不肯善罷甘休,他調集了更多資金更多空頭,不惜一切代價,瘋狂做空港幣做空港股,勢必要打敗香港,從8月14日到8月22日這八天的時間里,香港股市每天都經歷著巨大的波動,雙方幾乎是把成噸成噸的鈔票燒進股市,22日這天,戰局已然進入白熱化階段,祖國方面再度表示,只要香港要求,祖國無條件支持,當668萬香港人和12億中國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時,他們用不屈的信念築起了鐵血長城,香港人民認識到,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香港的百姓們也紛紛停止拋售手中的港幣,致使戰局發生扭轉。
此時的國際空頭手中已經是彈盡糧絕了,加之當時國際空頭在做空俄羅斯的盧布時也遭到了狙擊,元氣大傷,急於從香港的戰場上撤退,休養生息,然而,固執的索羅斯依然不肯就此撤退,他不敢相信,自己征戰沙場多年,最終會敗在香港這里,於是,他旗下的基金,量子基金,向香港發出了最後的決戰書。
8月28日,港股開盤前夕,香港方面人馬每個人都將心提到了嗓子眼,港股開盤,香港方面迅速帶領大批券商占據了防守制高點,批量買入港股提升股價,索羅斯方面也集結最後力量,瘋狂拋售港股,然而,你索羅斯拋多少,我香港就買多少,有了祖國的支持,香港的外匯儲備已然不是原來的數字了,當日的香港港股交易量達到了驚人的790億,是平日的20倍,直到當天收盤,恆生指數漲到了7892點,香港交易所內在經歷了短暫的沉默後,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狂歡,我們,贏了!
短短數月之後,香港方面再次投入大量資金,重整股市,收復失地,到了1998年底的時候,恆生指數已經重新打破一萬點。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金融保衛戰中,香港人民是勇敢的,當時香港的外匯儲備有928億,索羅斯有上千億,雙方可謂是伯仲之間,即使香港最後取得了勝利,但也註定是慘勝,日後,盡管索羅斯依舊在國際金融市場風生水起,但他從未在踏足香港半步。
❽ 戰爭對戰爭國的金融有何影響
2008年爆發的新一輪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美國智囊蘭德公司向國防部提交了一份「戰爭救市」的報告,認為與其用7000億美元救市,還不如用這7000億來發動一次戰爭更有成效。一時,全球嘩然,如果被採納,金融危機的最壞後果――戰爭就爆發了。
一、世界大戰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關系
(一)金融危機不一定會引發世界大戰
經濟危機是私有制生產體系貿易競爭的必然產物。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各國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導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新技術新發明在生產中的應用,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騰飛等等。二戰後的四次重大經濟危機的安全著陸,都說明了經濟具有自我調節功能。
(二)世界大戰的爆發總是由金融危機引起
回顧歷史,世界上所有現代戰爭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美各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國內矛盾的尖銳,各列強以發動對外侵略戰爭轉嫁國內危機。由於利益的不均衡,發展成波及全球的戰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整個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產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萬家企業破產,3000多萬人失業。各列強在危機中若無法找到新的經濟突破點,就想方設法挑起戰爭,藉此把國內的危機轉嫁到其它的國家,結果爆發了世界大戰。
二、戰火紛飛中的金融推手
(一)軍火生意風生水起
軍火集團和金融集團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體味到發戰爭財的巨大好處。交戰雙方想在戰爭中處於優勢,裝備的先進性是一個很關鍵的要素。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自身的地緣政治、防務需要、甚至是軍備競賽均需要大量軍火。軍火大國通過軍售獲得了高額的利潤,美國的軍火商甚至已經「綁架」了GDP。此外,軍火生產也能拉動經濟,促進就業,緩解經濟危機的壓力。有統計表明,美國的軍工廠每生產1300億美元的產品,就能拉動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每增加10億美元的軍工生產,就能新增上萬個就業機會。
(二)金融戰---無硝煙的戰場
戰爭中,巧用金融戰術也可以為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石。1937年中日戰爭正式爆發,羅斯福總統立即聯合英國,意圖用封鎖切斷日本貿易線的手段迫使日本屈服,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移駐夏威夷的同時,抵制日貨,禁止美國石油輸入日本,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存款,這兩項金融措施足以瓦解日本的承受力。
與資源匱乏的日本相比,在前蘇聯的「和平」解體中,金融戰更占據半壁江山,1960年蘇聯重工業佔到GDP的72.5%,在嚴重畸形化的重工輕農下,前蘇聯經濟嚴重依賴進口。而當黃金儲備最緊缺的時候,美國又悄悄地利用石油的定價權使蘇聯的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如此內憂外患的經濟危局,使得克里姆林宮上空的蘇聯國旗黯然落幕。
三、驚心動魂的後現代金融戰爭
(一)運用軍事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資本流
因為互聯網,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網上交易已是家常便飯,數萬億的資金通過互聯網可以快速完成轉移或抽逃,怎樣才能牢牢地控制住全球的資本流速和流向?美國為此動用了軍事手段,建立了一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號稱28分鍾可以打遍全球。這就意味著當一個地區受遠程導彈的威脅時,該地區的資產擁有者會以最快的速度,把資本撤離到安全區,這個安全區當然是軍事最強國,由此,軍事手段成為資本流的控制核心。整個資本流運作的過程,也大約需要28分鍾,可想而知,憑借這個打擊系統,一旦發生戰爭,華爾街振臂一呼,便可以爭得全世界的資本流。
(二)利用局部戰爭和金融手段掠奪各國財富
美國利用局部戰爭力挺金融業的發展,高舉正義之旗,不惜代價去攻打伊拉克,攻打利比亞。致使全球油價飆升。因為石油交易用美元來結算,油價上漲也就是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美元。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從而再一次名正言順地加印美元。就是說,美國向世界提供紙質美元,世界為美國提供實體產品,財富就這樣以不動聲色的方式流入美國口袋。同時,為了穩定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心,美國人又向全世界發行國債,這無疑讓美元又上了一道保險,美元變成「世元」。
9・11事件後,出於對美國這個最安全的投資環境的疑慮,大量的資金撤離美國,為了找回全世界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在9・11事件兩個月後,美國打響了阿富汗的戰爭。當巡航導彈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瓊斯股指暴漲,華爾街一片叫好聲,隨著戰況的持續進行,大量撤離的資金又陸續回到了美國。目前,美國70%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和金融服務業――金融已經成為美國的命脈行業。
(三)金融殖民帝國顯現輪廊
1944年,美國憑借著全世界80%的黃金儲量,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即美元作為全世界的通用貨幣,美元鎖定黃金,每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一舉確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此後的27年,美國是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好、最富裕、最穩定的國家。
但用戰爭解決金融問題會有許多不可控的風險。美國在持續17年的越南戰爭中就打掉了8000億美元,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日漸減少。1971年,尼克松總統失信於世界,公然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意味著美元不受黃金儲量的限制,可以甩開手濫印。為了防止美元貶值,確保其的霸主地位,美國除了依靠其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外,還充分利用中東戰爭讓美元與世界上大宗商品――石油掛上了鉤。這樣,美元在脫離黃金後,依然可以作為硬通貨在全世界暢通無阻。此後的40多年,人類帝國史上的新物種――金融殖民帝國顯現出輪廊。1985年的廣島協議,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都是金融殖民帝國的「傑作」―― 把各國多年經濟發展成果洗劫一空。
金融戰、軍事手段都是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服務的。單純的金融戰爭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目的。而軍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巨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國家的方方面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僅是金融戰爭,網路信息戰、輿論戰等等,無時不在進行中。我們務必清醒的是:時刻都在備戰中。
❾ 求歷史上經典的金融戰爭
我只想說,這都不是絕對的,寫貨幣戰爭的作者,並非能預知未來!這單方面可以說是作者的片面觀點! 1.貨幣穩定和貨幣主權,不能完全理解為只能二選一,不能一棒摧死!現在看來,或許這個定理是正確的,因為他是以美國的觀點來反映中國貨幣!美國是沒做到,二者結合!美國貨幣是得到了主權貨幣的稱號,但是他們的貨幣並不穩定!可是中國呢!不一定,這和很多方面有有關系!國家,文化,人民!這只能說,在中國貨幣走向主權的路上才能反映出這個定理是否正確!中國在其他金融學者的以前對中國的判斷上,和定理上,有很多都超越了!都是超呼預期的!所以我覺得貨幣戰爭這書的想法是新奇的,作者也有很多理論和預期正確的,但是也有很多觀點是片面的,或許現在認為是對的,但是等時間的推移,或許這個判斷並不正確!因為未來是一個不可預料的時間! 2.對於任何外匯長期看了都會對黃金貶值!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這也並不是一定的! 這可以人為干預!我為什麼這么說,只叫一個國家能做試驗,我保證,這個國家的外匯對黃金長期看是升值的!呵呵!那麼我闡述下這句話的意思! 為什麼說外匯長期看了都會對黃金貶值呢,那麼我們就要看這兩個的本質!首先外匯,就是別國貨幣,只是一張紙頭,他們想多發就多發!自然,每個國家的貨幣流動性肯定是越來越多的,不會越來越少~那麼黃金的本質呢,是礦物,是稀缺資源!這也可以用到,供需問題!黃金的世界需求量,永遠是越來越需求的,供應會越來越少~所以黃金必定漲!(長期看~)而貨幣呢,由於世界各國經濟的增長,世界上貨幣的流通量也大大加大!這里我們還要分析很多問題,這就先說個別問題,理解就可以了,首先一個國家發行過多貨幣,會使其過貨幣超過需求,貨幣貶值!那麼對於不管黃金還是什麼物品都是升值的,這只是其中一點~另一點是,黃金的開采和世界貨幣的增長,黃金的開采永遠跟不上世界貨幣的增長量的,因為一個是實體,而貨幣說難聽只是發行紙頭而已!所以這就有區別了! 那麼你要問,為什麼我剛說,這不一定呢,而且我那麼肯定的說,如果只叫讓一個國家做實驗,那麼就可以讓這個國家的貨幣永遠對黃金升值呢!原因很簡單,這個國家每年都對本國貨幣做緊縮狀態,就是回籠本國貨幣!那麼貨幣流通量減少,而他們的經濟在增長,貨幣自然升值,因為跟不上市場經濟的需求了,那麼這時候來說,貨幣比黃金要值錢,貨幣自然升值,這都是供需問題! 不知道你明白不明白!哪裡不明白,請補充問題!
❿ 什麼叫「超限戰」
超限戰是一種戰爭理論,真正的理論是沒有敵人的,計劃和方案才有敵人,超限戰不是戰爭計劃、戰爭方案,包括敵人和潛在的對手都可以使用。
超限戰是基於兩種考慮,搏拍敗一種是人類發展到今天基顫,技術上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可以尋找到戰爭的替代品,人類在幾千年的利益搏殺中一旦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都是求助於暴力戰爭。
在21世紀到來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就是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替代戰爭。如果用金融手段能打跨你的對手,如果能用黑客的攻擊使一個國家陷入癱瘓,為什麼一定要用暴力手段呢?"五一"前後的中美黑客大戰雖然還只是一場表演、一場網路戰爭的預演,但已經呈現了一種跡象。
超限戰的網路戰不是口號和在對方網站上的塗抹,它必須要有實戰效果。
超限戰里一個重要的戰法思想是錯位戰,而現在的中美黑客大戰還是對位戰。
(10)金融戰是什麼戰場擴展閱讀:
超限戰的相關出版物內容:
「超限戰」、「不對稱戰爭」即是以小規模重點式對敵方堡壘進行內爆攻堅,達到戰略性效果,類似以小搏大「老鼠對貓」非均衡、不對稱打擊重心手法,達到全向度調控目標。
未來可能衍生發展出破壞臭氧層的「生態戰」(如東京發生奧姆真理教徒毒氣事件)、「貿易戰」、「金融戰」、「新恐怖戰」,完全顛覆傳統軍人對軍人或國與國戰爭思維,引發的心理恐慌和負面效應難以預料。
對超限戰來說,不存在戰場與非戰場的區別賀襲。戰爭可以是軍事性的,也可以是准軍事或非軍事性的;可以是職業軍人之間的對抗,也可以是以平民或專家為主體的新生戰力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