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理財子和母行資管哪個好

理財子和母行資管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3-24 01:46:21

A. 最近銀行開始設立理財子公司,這個部分和市場上現有資管公司業務有什麼異同,將來的發展業內看好嗎

理財子公司算是個比較新鮮的東西,拿的是全牌照,目前更接近公募的形態。
將來的發展自然很好的,你求職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

價值立方

B. 理財子公司投研崗怎麼樣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備受關注。到目前為止,包括全部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內,超過40家銀行提出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所以理財子公司投研崗還是有就歷桐碼業前途的。
2019年開始,銀行便成立了銀行理財子公司,專門用來開發和管理銀肢哪行理財產品,然後將銀行現有的理財業務剝離到理財子公司,主要就是為了打破銀行的剛性兌付。
在新的資產管理條例和新的財務管理條例的政策要求下,理財子公司承擔著整頓和轉變銀行理財業務的重任,而保本型理財也已經不適用於現行的資產管理條輪運例。
成立了子公司後需要了解的就是理財子公司與母行之間微妙的關系變化——理財業務過去作為總行的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對全行前中後台業務部門資源的整合,是典型的「買方部門」。
而公司化運營後,理財子公司與母行之間將會以更市場化的方式展開合作,逐步演化為「賣房部門」。
機構未立,人才先行。最近這一年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廣撒英雄帖,這些以市場化方式選聘而來的人才,和原有銀行資管部門劃轉過來的人員,一道構成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人才隊伍。對於從母行遷徙至理財子公司的人員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轉型,所以子公司的壓力也還是有的。
但是子公司的能力也還是可以體現到的。理財這類專業的資產管理業務交由專門的理財子公司來操盤,可以將理財業務更加規范化,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更加有利於理財業務的發展。
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那麼理財子公司就是一個獨立法人,以前只是銀行的一個部門。那麼之前在銀行體系內,理財產品是不能投資股票市場的。
而現在的理財子公司,理財業務可以允許投資公募股票型基金,從而間接的投資股市,這也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渠道更加寬泛,替客戶多元化理財的渠道也會越來越多樣性。所以投研崗作為其中的一個崗位,在子公司發展前景好的情況下也還是能夠發展好的。

C. 五個銀行財富管理方向選哪個發展機遇和未來布局

國有大行中,工、農、中、建、交的理財子公司均已獲批開業。劉興華提到,建信理財公司6月3號在深圳開業,至今大概發行的產品有80億左右,從11月開始,約有8支新產品在陸續發行,建信理財的產品框架和產品的貨架越來越豐富,貫徹資管新規、理財新規探索的步伐越來越加快。
光大理財公司9月26號在青島開業。張旭陽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籌備准備,光大理財公司在人員招聘、系統構造方面取得了較快進展,會在下個月發行理財子公司第一款養老主題的理財產品。
自5月29日公告獲准籌建理財子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步艷紅透露,郵儲銀行也在積極地籌備開業,預計年內會正式掛牌成立。
唐凌雲:面臨五大機遇 將從六方面布局迎接挑戰
站在理財子公司成立元年這一新的歷史起點,唐凌雲認為銀行理財面臨著五大機遇。
第一,把握資本市場趨勢,提升多元化投資能力。從海外的經驗來看,國外銀行系資管機構在權益類自查的配置上遠遠超過國內銀行水平。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更廣泛、更多元化的投資者基礎。另一方面,我國銀行理財在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上,還有著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第二,把握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趨勢,提升銀行理財的國際競爭力。未來外資資管機構將加速進入中國,銀行理財應該抓住金融擴大開放的歷史機遇,一方面主動走出去,加快投資端的國際化、多元化布局。另一方面,也應該積極地引進來,通過並購、合資等多種方式,探索與外資合作的模式,努力成長為國際領先的資管機構。
第三,把握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探索科技賦能,助力銀行理財快速發展。
四,把握商業化養老市場崛起的趨勢,推動銀行理財更好地服務養老需求。當前,我國養老金的三大支柱呈現基本養老保障不足,比例較低。企業年金參差不齊,差異懸殊。第三支柱養老金尚屬起步階段,潛力巨大。第三支柱可自願參保,由市場主體運營,具有激勵性強,透明度高,靈活性好等優點。
第三支柱將成為我國養老金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銀行渠道也是養老理財最重要的流量入口,銀行可以依託各經營業務積累的大量的代發養老金,代發工資之類的客戶資源,為客戶定製一站式綜合養老服務,提供良好的運營基礎。
銀行理財公司也應該抓住養老保險市場的發展機遇,推動銀行理財產品納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有報道說是我們基本養老這塊大概是佔20%左右,也就是說考慮到部分的企業年金,可能第三支柱的養老的市場潛力,應該是有70%-80%的空間。
第五,把握資管市場發展趨勢,發揮銀行理財的優勢稟賦。
工銀理財作為首家獲批成立的銀行理財公司。將主要從組織架構、投研體系、金融科技、風友輪險管理、產品設計、營銷渠道6個方面積極進取,迎接挑戰。
第一,在組織架構上,工銀理財主要定位於工商銀行的全行產品中心,輕資本運作中心以及客服經營的穩定器,集中發行空戚和管理全行新規理財產品與集團其他公司和資管機構,利用牌照的特色實現差異化定位。
第二,在投研體系方面,工銀理財的目標打造全能的投研能力和統一的風險管控能力。
第三,在金融科技方面,我們將秉承子公司萬億級資產斗告陵業務處理投研及風控處理的中心,探索數字化技術,尋求智能化發展。
第四,在風險管理方面,在總體思路上,理財子公司與母行風險管理框架統一,傳承母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優勢,同時實行獨立的風險管理。
第五,在產品設計方面。將依託母行豐富的客戶資源,綜合化經營優勢和全球化的布局。
第六,在營銷渠道方面,要聯動母行全渠道、全條線拓展機構互聯網和三方銷售

D. 資管產品和理財的區別

資管產品和理財的區別:
1、發行機構有所不同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因此其發行機構一般為銀行。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版,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因此其發行機構一般為由證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
2、收益不同
資管產品的收益一般比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一些。

拓展資料
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買的人不同去銀行無論我們有多少錢就算是我有一塊錢,在理論上來說我也是可以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因為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的銷售客戶就是普通的投資者也可以這樣理解。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的什麼人都可以買,只要是手頭有點零花錢都可以過一過買理財產品的人。
但是資管計劃可不是普通人能夠買的,你想購買資管計劃你就必須是證券公司和相關機構承認的合格的投資人,也就是說你必須是有錢人購買資管計劃的人大多數都是手握千萬或者上億資產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讓證券公司為他們寫詳細的理財計劃,所以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最大的區別就是買的人不同。
賣的機構不同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銀行理財就是銀行賣自家的產品或者是代售其他家的產品,也就是說銀行理財主要是由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或者是銀行作為第三方代售的理財產品。而資管計劃銀行是沒有權利也沒有本事更沒有這個平台去賣的資管計劃的賣方是證券公司,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是券商。
因為買的人不同自然賣的機構也就不同,承擔的風險也是有著千差萬別的。還有一點大家也要清楚,資管計劃除了證券公司可以賣,現在很多獲得資格的基金公司也是可以進行銷售的。

E. 理財子公司的資管計劃能否託管在母行

理財子公司的資管計劃可以選擇託管在母行或其他銀行的資產局皮託管公司。一般來說,託管方需要具備完善的風險管理和資產保管能力,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合規。如果母行具備這些能謹臘老力,可以考慮選擇託管在母行,這樣可以更好地協調和管理資產。但需要注意的是,託管在母行也可能存在利益沖突等祥升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風險控制措施。

F. 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銀行理財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就是銀行所出售的理財產品,而這些理財產品其中包括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和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所謂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債券,貨幣外匯以及股票保險等等,那麼什麼叫做資管計劃呢?這個名詞聽上去就是非常的高大上我們就來具體的給大家講解一下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持有時間收益以及風險

在銀行買理財如果不是買新基金或者有固定時效的保險的話,我們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買賣的,也就是說銀行理財產品的持有時間是由我們自己掌握的。而資管計劃的持有時間一般都是由發行方在發行之前跟投資人約定好的時間段定在3~5年之內,當然也有的資管計劃是一年之內有一個固定的開放期是可以進行買賣的。

還有就是資管計劃的收益以及風險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資管計劃的風險相當高要是賠錢的話會賠很多錢。當然要是賺錢的話,賺的也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G. 資產管理計劃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資管計劃和理財業務最大的區別是:

(1)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會給定預期收益率,而且通過銀行的管理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漸漸地在儲戶或者投資者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保本保證收益的,雖然銀行理財的銷售人員在給客戶的風險警示書上明示「理財非存款,投資須謹慎」,但在客戶的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保本保收益存款。

而從銀行自身的理財投資運作來看,由於所投資的債券資產可通過折溢攤收益率來計提理財產品收益並鎖定;非標資產的話,並不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交易,凈價沒有波動,只需按照持有的時間來計提收益率,因此理財產品的單位凈值1元是恆定不變的,隨著理財期限的延續,單位凈值均是往上升的。

在理財產品到期兌付的時候,可以通過續發理財或者轉回自營賬戶來實現本金和收益的兌付,收益其實是可以鎖定的。在管理費的收取上,銀行傳統理財產品除了扣除一定的託管費和應分配給客戶的收益外,餘下部分均計入管理費,這也是銀行理財產品遭到最多詬病的地方,因為很多學者、專家認為作為代客理財,本質上應當是為客戶進行財富管理,銀行應當是收取固定的管理費,餘下收益應分配給客戶。

(2)新近推出的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則不設定預期收益率。像工行所發行的資管計劃則是設定一個收益率臨界值,超出該臨界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若未達到該臨界值設定了管理費回撥補償客戶投資收益的機制。從而在管理費的收取上與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本質的不同。

至於在具體的操作上,我個人認為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資產的投向也應該沒有很大變化、除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引入。 其實,資產管理計劃的首批試點規模區區200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120億(印象中好像是),對10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其實只是杯水車薪,理財直接融資工資相較於理財賬戶資產投向中的信貸類資產也是很小量的,對於券商等通道業務的壓縮效果很小。但是銀行資產管理計劃的推出政策意義更大吧,一個很好的政策導向,路漫漫吧。

資料拓展

資管不設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之前銀行的(自銷)理財業務收入除了託管費和銷售手續費,銀行會以投資管理費的名義獲取對於理財投資到期後超過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超額部分。資管業務也收取託管費和銷售手續費,但管理費不是以投資收益的超額部分收取,而是以規模比例和(或)收益比例收取。

說白了,理財的超額收益全歸銀行,資管的超額收益大部分歸投資者。網上有人提到資管相比理財取消了「剛性兌付」,其實這不能算兩者區別,因為之前理財達不到預期收益的現象也有發生,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依然無法理解理財非存款的觀念,所以這屬於金融普及程度的問題。

H. 光大理財和招銀理財的產品哪個好

前段時間正好我也有個朋友問了類似的問題,只不過不是這兩個理財子公司罷了。從越來越多的人問這一類問題也能看出來,從資管新規發布以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理財子公司。關於這兩個公司,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是可靠專業的理財公司,屬於那種不僅母行發展的好,自身也特別有實力的。拿我比較了解的光大理財來說吧,我之前買過他們家的產品,陽光金增利天天購,也是他們主打的「七彩陽光」系列中,主要投資固收類資產的一款產品,整體下來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就是風險等級還不算高,最後收益也挺可觀的產品,我個人感覺這也是銀行理財的強項。我個人建議是你多看看不同的產品,然後去做一個風險等級測試,也能幫你篩選出來適合的產品。

I. 證券理財產品是怎麼樣跟銀行的比起來哪個好

答:一,總體來說,證券公司和銀行的理財都是一樣的,都有種類的區別,要看投資什麼的,分別是貨幣型、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等。銀行有一種是保本型,明文保本,證券公司不能出保本的理財。貨幣型其實也是無風險的,一般都是每個工作日開放,銀行很少有,證券公司比較多,我知道的是國泰君安的貨幣型和債券型做的不錯。如果是股票型,說實話,哪裡也一樣。大多銀行的理財都是多少天起的,這些天不能動錢,所以相對來說還是證券公司的貨幣型理財靈活性高一些。不管是什麼理財,說的收益率都是年化的,一定不要上當,誤以為是91天或者180天就能拿到5%什麼的。


二,從收益來說證券公司的好,產品全,從保本到高風險都有,但保本的認購起點比較高銀行的起點比較低,但證券公司的產品收益要比銀行的高,從短期到長期銀行收益都不如證券公司。中信證券是全國最大的券商,業務種類齊全,交易品種多樣。
A、B股,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貨幣基金(保本)、帶杠桿的分級基金、指數基金、國債、地方債、公司債、金融債、可轉債、國債回購交易(保本)、三板、融資融券、轉融通、商品期貨、股指期貨、私募、PE、增發、券商集合理財計劃、交易所債券交易業務、中信證券發的信託(保本),如果您的資金量比較大中信證券還可為您提供屬於您自己的專項理財


以下是較為全面的分析。銀行理財的收益與證券公司的相比,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一、銀行的理財產品,通常是保本加固定收益的,優點是不用操心,鐵定有收益,期限也不會很長。缺點是收益可能僅比定期利率高,不及證券公司其他理財產品,一般在4.14%~5.53%。
二、銀保產品(保險公司在銀行推出的產品),以「保本+浮動」居多,就是它的收益不固定,要看它的投資收益了,有可能在期限到的時候就拿了個成本無收益(這種情況有但不多),也有可能它的收益非常的高,遠非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比擬。優點就是有免費保障的贈送,預期收益(看好是「預期」)較高;缺點就是它的費用較多(初始費、贖回費、管理費等,不過如果它的收益很高的話,費用就可以忽略不計了),還有就是它的收益是預期的,不固定。通常預期7%~8%,而且年限較長通常都是兩三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
三、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通常都是不保本不保收益的,就是高風險高收益。

熱點內容
大慶有哪些基金公司 發布:2025-02-09 12:53:02 瀏覽:449
中軟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大跌 發布:2025-02-09 12:50:33 瀏覽:560
多氟多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2-09 12:41:03 瀏覽:107
股權證的股權依據是什麼 發布:2025-02-09 12:35:09 瀏覽:783
股票交易心裡分析 發布:2025-02-09 12:18:38 瀏覽:845
青島金融分析師月薪多少 發布:2025-02-09 12:18:37 瀏覽:310
收購股權屬於什麼類別項目 發布:2025-02-09 12:16:00 瀏覽:325
四十歲的女人如何理財 發布:2025-02-09 11:49:33 瀏覽:576
EFT什麼貨幣 發布:2025-02-09 11:47:20 瀏覽:592
貨幣寬松股票買什麼 發布:2025-02-09 11:47:14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