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為什麼賣保險理財
㈠ 銀行為什麼會不斷地推薦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之所以每次去銀行,工作人員都拚命的推薦我們購買理財產品,主要原因還是以下幾點。
01.銀行的大力推廣及要求。
銀行為了自身的發展,發展路線越來越向國外銀行看齊,除了存款業務以外,其餘中間業務也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曾經的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收入,將近占據了銀行收入的90% 現在的佔比依舊很高。但銀行發現,發達國家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總收入將近50%
最後總結
銀行之所以不斷地推薦理財產品,也是業務所迫,但是大家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如果不需要的話,可以明確拒絕,明確拒絕以後,工作人員就不會上前打擾了。但大家如果想購買的話,也記得了解清楚產品內容,自己是否需要以後再簽合同。
㈡ 銀行為何推薦你買保險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去到銀行存款的時候,銀行總是推薦你買理財產品,你知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以前銀行經常推薦的理財產品是保本型超短期債券或者推薦貨幣市場基金,因為當時這類理財產品在當時享有較高的收益率。自從2013年p2p開始暴雷後,我國就開始對野蠻式增長的理財產品進行整頓,將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打破剛兌就意味著以前購買的理財產品不一定是保本的了,而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大部分沒有什麼理財經驗的,這類人群是風險厭惡型的,因此他們一聽到理財產品不是保本的,就寧願存定期也不願購買理財產品。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化改革及近幾年來頻繁地降准降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甚至還不如存定期,而理財產品是銀行招攬大客戶的重要手段,因此,對理財產品的改革也就孕育而生了,於是,銀行和保險機構合作推廣理財保險就成為了銀行理財的重要手段。
保險理財對於銀行來說有什麼優勢?首先,保險理財基本上是保本型的,只要你超過一定時間後再贖回,本金基本可以保障;其次,因為保險理財不像以前理財產品那樣是躉交的,而是分幾年、分幾次繳費的,因此,可以幫助銀行留住大客戶;再次,所有的理財產品均屬於表外業務,無論虧損與否都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無關,可以幫助銀行進行風險轉移。
那麼這類理財產品有什麼問題嗎?有的。首先,你如果認真算一下收益率,它的年化收益率甚至比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還低;其次,剛才也提到了,保本需要超過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至少兩三年,有的甚至要五六年,如果你陷入流動性風險,坦缺孝就只讓稿能用這些扮慧保險貸款或者強制贖回了。但是貸款要被保險公司收手續費,強制贖回又不能保證本金。再次,這類保險最坑的地方就是關於保障的部分。銀行經常忽悠說購買理財保險既能保證收益,又能有保障。你仔細想一下就知道了,高收益的產品勢必伴隨著高風險,哪有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的事情。不僅如此,你仔細看一下保險條款,保險條款明確表明要死亡或者全身殘疾才能得到保障,這樣的保障誰想要?
因此,你只要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先要弄清楚,對方銷售給你的產品是什麼,然後再考慮你能否承受相應的風險,最後再考慮收益性。這樣才是購買理財產品的正確方法。
㈢ 銀行為什麼要賣保險
為什麼銀行都開始賣保險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賺錢了吧,保險公司開發出來的產品一般有幾個渠道銷售,銀保是其中之一,但是銀保產品相對於個險、經代產品來說,產品力稍微有點弱勢,所以現在銀保產品好多都是採取模稜兩可的銷售方式,好多人買了銀保產品其實自己並不知道,以下是銀行為什麼要賣保險的兩大點總結:
最後想說的是,因為銀行沒生產保險的資質,它只是代銷。代銷屬於銀行幾大業務中的中間業務,在銀行中的利潤佔比挺高的。直白一點說,銀行就是圖這個利潤而代銷保險。在銀行里向你推銷保險的也不是銀行職員,而是保險公司的員工入駐銀行而已。
㈣ 每個銀行都有業務經理在售保險,銀行為什麼要賣保險
這是因為銀行和保險公司一般都會有合作,並且通過這種方式來互通有無。
對於多數銀行來說,銀行所辦理的不僅僅只有用戶的存取款業務,同時也包括保險業務和各種理財業務。有些銀行會推出各種理財產品,有些銀行會選擇跟基金公司合作。不管是通過何種方式,因為不同行業的用戶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銀行可以和這些公司交換客戶,這個方式也可以幫助銀行發展自己的業務。
總的來說,市面上的銀行基本上都會選擇銷售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但因為銀行本身不是保險公司,所以銀行能夠提供的保險產品的種類其實並不全。對於用戶來說,用戶可以選擇在銀行負擔辦理相關保險產品或其他業務,你可以選擇到指定的保險公司辦理指定業務,前者的方式會更為便捷一些。
㈤ 銀行為什麼要代理保險產品 主要有這些原因
如果某天你去銀行存錢,最後發現自己的存款變成了保險保單,而且要到你100歲後才返還給你,你會不會很郁悶?這種事情看起來或許不太可能,但現實中卻時有發生。如果這種事情真讓你遇到,你要怎麼辦?前段時間,內蒙古某地的王某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棗喊王某去銀行存錢,結果被駐扎在銀行的保險銷售人員忽悠,把要存的錢全都買了保險產品,而且要百歲後才能返還。最終王某以命維權,才得以拿回自己的錢,同時也對這家銀行失去了信任。
無獨有偶,家住西安的一位老人也是在去銀行存錢時,被銷售人員忽悠買了保險理財,而且要到105歲才返還本金和利息。在發現被騙後老人要求退保,卻被告知只能退一半,簡直讓人慾哭無淚。
早在2010年,銀監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顯然,上述兩個示例中,可以說是變著法的賣保險,銀行都涉嫌違規,而且令自己的信譽受損。那麼,為什麼銀行寧願冒著損害信譽的風險,也要代理保險產品呢?
銀行為什麼要代理保險產品?
1、獲得額外收入來源
銀行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靠存貸差。但由於吸收存款的難度越來越大,僅靠存貸差很難維持收入的增長,因此需要拓展其他業務來增加銀行收入。很顯然,銀行代理保險產品肯定不是無償的,每賣出一份保險,銀行必然有一定的提成費用,而且提成比例應該不會很低,否則怎麼會那麼熱心去推銷保險?
2、變相吸收存款
銀行代理保險產品,一個可能難以讓人理解的問題是,銀行自己攬儲都不容易,還要讓錢流進保險公司的口袋,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其實不然,因為就算儲戶的錢拿去買了保險,這錢凳改野也未必會從銀行流走。因為能在銀行賣保險的保險公司,多半都是與銀行有業務往來的。就算儲戶的錢流入保險公司的口袋,最終還是會存進銀行。對銀行來說,保險公司的存款也一樣是存款,並沒什麼損失。而且,保險公司因業務關系也願意把錢存銀行,這反倒有利於防止銀行存款的流失。因為如果是換成儲殲掘戶的話,就可能會把銀行存款挪走換作它用。
只不過,銀行代理保險產品得到的也並不全是好處,其最大的壞處就是可能失去儲戶的信任。如果儲戶連銀行都不去了,別說想買保險,就是拿再高的利息吸引儲戶存錢,恐怕也無濟於事了。所以,錢要賺,但在維護儲戶的利益上,銀行是不是也要多考慮考慮呢?
既然在銀行有可能買到保險產品,那麼對於儲戶來說,在銀行存款或買理財時,就要擦亮眼睛了,一款產品是否值得買,要再看清相關條款後自行判斷,不能盲目信任銷售人員。(作者:龍小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