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哪個月買理財
❶ 凈值型理財買入最佳時間
凈值型理財最佳買入時間:凈理財一般在當天買入股票,T+1日確認股票。 因此,最好避開周五、周六、周日和節假日,以便快速買入已確認的股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買入時一般選擇在15:00之前比較好,因為15:00之後的T+2日可能會確認份額。 但是,由於每個凈財富管理規則都不同,因此取決於具體的財務管理規則。 一般來說,金融產品的最新凈值僅供當時投資者參考。 水平需要結合投資風險、投資方向、收益率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呈正相關。 回報越高,產品投資者需要承擔的投資風險就越大。
注意: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本回答僅供參考。
拓展資料:
1.理財最新凈值與基金最新凈值類似。 一個最新的理財凈值高,說明之前的收益率高,不一定代表未來,但在一定程度上,當它是參考因素時,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購買理財時,要考慮很多方面,比如:過去的收益率如何,投資方向是什麼,風險有多大,承受風險的能力等等,選擇最合適的 財務管理是最好的。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是有風險的,投資者在購買時應注意其風險。
2.產品特點:1)運作透明度高
凈值型產品定期披露產品運作公告,投資者在投資期內可准確掌握凈值型產品的投資情況及產品凈值等信息,產品運作透明度高;
2) 真實反映投資資產的市場價值
凈值型產品投資資產流動性高,估值更為透明,在市值法的估值體系下,凈值型產品凈值可直接反映出投資資產的市場價值 。
3.金融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設計發行的產品,將募集資金投資於相關金融市場,按照產品合同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得投資收益後,按照合同向投資者發行的產品 . 印發《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加強理財產品銷售過程管理,明確了金融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多項禁止行為,有效 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本辦法自2021年6月27日起施行。
❷ 每年存錢利息最高的時期是幾月份
實事求是的講,一年12個月銀行每個月份都很缺錢,只不過有些月份缺錢的程度輕一些、有些月份重一些,因為銀行需要吸收大量的存款以用來發放貸款,放貸能讓銀行獲取更多的利潤!
一般來說,比較「缺錢」的月份 有8個,分別是1月、2月、4月、5月、7月、8月、10月以及11月,,在這些月份銀行都會搞一些攬存活動,但力度並不是很大,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拓展客戶以及市場上,而不是馬上就要驗收成果;極度「缺錢」的月份有兩個,分別是3月以及9月,因為這兩個月分別是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末尾,銀行在隨後就要發布當年第一季度以及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攬存情況太差的話,不但會影響到半年報以及年報的成績單,還會導致該行完不成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對於銀行的直接影響就是利潤下降;當然,銀行最「缺錢」的月份那肯定是6月以及12月了,它倆永遠都是銀行在一個會計自然年度當中最重要的兩個月份 ,因為恰好處於半年末以及年末的重要時段,在這兩個月銀行所有的工作開展都是圍繞著如何完成攬存任務這一個重心,完不成的話不但影響到銀行的各項評級,還會直接導致員工的績效以及年終獎下降。
所以,在6月和12月銀行的攬存任務極重,雖然有可能不會直接提升存款利率,但是通過加大存款送禮品或者積分的力度來變相達到提高利息的目的,個別很缺存款的銀行甚至還會直接存款返現金,那可比直接提高存款利率更實惠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可能平日里儲戶需要存10萬元以上才送一桶5L的花生油,但是6月和12月有可能存5萬就送一桶花生油或者存10萬送兩桶花生油,甚至你還可以選擇返現金,我們不要花生油,直接辦理10萬1年定期存款讓銀行返給我們1000元的現金。 也就是說,對於想去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的客戶來說,盡量在6月和12月辦理最劃算、實際利息最高!
銀行利息最高的月份往往就是一年中銀行最缺錢的時候,我們不妨想一想,一年中的什麼時間段銀行缺錢的程度最高?
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心中有數,過年前後銀行缺錢的現狀最為顯著。每年這個時候銀行就會花費大力氣推出各種「儲蓄送禮物」、「儲蓄返現金」的活動,而且利率相較於平時還能夠獲得較大幅度的上調,選擇這個時間段進行儲蓄,往往更為劃算。
雖然春節之前不少銀行也會推出攬儲的「殺手鐧」,但是往往年後的力度會更大。
(1)春節前大家消費需求旺盛,對於現金流的有著較大的需求量
就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春節前我們各家各戶都需要「買、買、買」,買新衣服、買年貨、准備紅包等等都是需要白花花的鈔票。在廣大農村、縣城地區,相比於使用第三方支付,大家還是更信得過現金。既然這時需要大用鈔票,自然就沒有存款的動力了。
即便是此時銀行花費大力氣搞宣傳、出活動往往攬儲的效果也不顯著。事倍功半的事情大家當然不願意去做。
(2)春節之後返程需求增大,由此衍生出存款需求
很多農民工兄弟此時需要踏上火車前往遠在天邊的工作城市,甚至不少距離都有數千公里,如此長途跋涉,攜帶太多的現金就明顯不安全,大家就會衍生出存款的需求。
普通家庭過完年後,對於收到的紅包、購置年貨結余的資金也需要進行處置,那麼銀行存款就會成為風險偏好較低人群的首選。此時銀行開展相應的「存款送禮物」、「存款返現金」、「」提高利率
的活動吸引大眾, 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所以,一般而言是每年的二、三月份銀行存款的利率最高,選擇這個時機往往會得到更多的實惠。
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完全拘泥於定期存款,不妨考慮一下大額存單(一般三年期利率 4.18%)、結構性存款(一般三年期利率 3% - 6%)以及智能存款(五年期 5% 左右),相比於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更高,但與此同時安全性也是一樣的,50萬以內都是絕對安全的。
銀行之間的利率差異主要體現在不同銀行之間,以及同一銀行不同分行或支行之間,而在時間方面利率差異較小。通常情況下,銀行的利率在一年之計中就充分體現,並不會在季度之間進行調整。
一般情況下,同一銀行的同一分行或支行在年前和年後的利率是沒有多大變化的,有變化的可能因為攬儲的需要(或者說競爭的需要),對儲戶進行額外的補貼,比如額外的獎勵50或100等,抑或贈送柴米油鹽。甚至可以說這種行為是一種變相的「賄賂」,畢竟存在債權債務的利害關系。
一般而言,年底是指會計年度終結的當月或前一個月,即陽歷的年底。而過年一般指春節,陽歷年底到春節過年通常相差一個月到兩個月。對於企業來說,一會計年度終結之後往往會展望新的一年,作為一年之計也往往會調整經營策略。
但是這種調整往往是基於前一年的表現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對銀行來說,這兩個期限的利率差距不會很大。如果是大型商業銀行,那麼在利率方面不會有任何改變,畢竟央行基準利率並未改變。
商業銀行的利率水平是根據自身的市場佔有率或資金的流動性,以及央行基準利率進行調整,而不是非得在某段時間特意迎合市場進行攬儲,特別是在年尾和年頭,畢竟企業經營開始收尾,對資金的需求並不是很大,貸款會相應的減少,那麼銀行特意迎合市場過量的攬儲可能致經營於不利之地。
因此,我們在存款的時候不應注重一年中的某個時刻,而應當注重銀行之間的利率差異,畢竟國有四大行和民營銀行或者小型城商銀行及農村信用社等,存款利率相差10%到100%不等。
與此同時,同一銀行不同分行(甚至支行)之間利率都存在較大的差異,要遠遠大於在一年之內上的時間方面帶來的差異。選一個好的分行或支行,遠要在比在時間方面糾結要強。
一般而言,越小型的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越高;而在同一家銀行中,越偏遠吸收存款越難的分行或支行存款利率越高。
現在是10月份,馬上就要進入銀行的年底沖刺階段了。銀行的沖刺就是老百姓存款的最佳時機之一。除了這個時間段以外還有一個絕佳的存款時機是每年的第一季度,俗稱開門紅。
在這兩個時間里,銀行不一定會把存款的利率提高,但一定會拿出很多費用來營銷存款。要麼是通過激勵客戶經理的方式間接激勵客戶,要麼是直接將費用給到客戶。總之在這兩個時間段內存款,是一定會獲得銀行的實惠的。
在最後一個季度的沖刺過程中,營銷力度是由低到高再回落的,一般在11月底12月底達到高點,進入12月後,營銷力度會慢慢回落。到了12月的最後兩天各家銀行對於來存款的客戶就會區別對待。
到了年底主要有三類銀行:
出現這樣的策略在於年前拉的存款就會變成第二年的考核基數。
銀行的考核任務主要是新增存款,也就是較去年的存款增量。銀行最不願看到的就是年底沒完成任務還給第二年完成任務增添很多阻力。無論今年任務完成的好與不好,行長們都需要考慮明年的任務如何完成的問題。
開門紅的力度就不一樣了,它承接了去年的年底沖刺,好的銀行會再接再厲,不好的銀行會一雪前恥,總之這個時候的力度一定是一年中最強的。
開門紅的力度走勢是一條向下傾斜幅度比較小的直線。一月的力度肯定是最強的,二月其次,三月再次。可由於是年初,所以力度的降低不會很明顯。
為什麼年初的營銷力度會是最強的呢?
這主要是銀行的另一項考核指標,年日均存款。評判一家銀行的存款規模,主要看這家銀行一年中平均存款量有多少。
以一年期存款為例,1月1日存款一萬元,日均存款就是1萬*365/365=1萬。如果是12月31日存款一萬元,日均存款就只有1萬*1/365=27元。
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存款越早日均存款越高。這也是為什麼銀行都會在年初搞各種活動來營銷存款。
一年中存款活動最大的兩個季度就是第一季度和最後一個季度。在這兩個季度中,力度最大的我認為還是第一季度。在第一季度中力度最大的還是第一個月。
一般來說,一年中有幾個時段利息可能會好些。
每年的6月與12月,銀行要面臨年中與年終的大考,會有吸收存款的壓力.此外,每年春節前的1月與2月,也可能因為資金需求量大,銀行因此有吸收存款的動力。這些時段節點,有可能是一年中的好利息時光。
當然利息高點時間最有可能的是,每年的年終歲末,也就是12月啦。
每年的年終歲末,基本上都是銀行資金最緊張的時候。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銀行的年末盤點,體現業績的時候。每一個年度,總要有一個總結吧,銀行在年終的總結報告上,總要體現以下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個很重要。
其次,每年的一季度,都是銀行的放貸高峰。因為銀行安排全年貸款,基本上第一季度都要放出去相當比例,很多錢,這時候就需要12月份有一個良好的進賬,保證一季度的放貸所需。所以12月就要開始加利率攬儲。
第三,年終歲末,企業要發很多獎金,居民要花很多錢。因為過年期間,就是每年都總結會,企業要能發年終獎等,需求比較大;同時,居民也是在過年期間,有大消費的沖動,包括各種送禮,包括日常購買支出,還有流行幾千年的過年紅包,壓歲錢等等,這都需要銀行要有足夠充足的儲備。這就需要在12月期間,提高利率,大量攬儲來應對需求。
所以,每年都12月份到2月份之間,是銀行存錢利息最高的時間段。
銀行的核心業務之一就在於,有足夠的儲蓄,然後才能將這些錢,轉化為貸款,供應給更多的貸款客戶,賺取的得利息。能夠大額存款的客戶,更能在特殊的時段享受到特殊的利息。
每年存錢理財,根據不同的月份,收益率會有一定的波動特性,12月份收益率通常是年度最高時間點,6月份次之,其他時間點不會特別明顯。
傳統存錢理財好時機是每年的年末,因為各大銀行理財機構都會在年底沖業績,直接反應就是提高收益率,這是一年最佳時間點。其次,年中6月末也是收益高的時間點,原因類似年末,但一般不會有年末那麼高。
除了傳統時間點的影響,市場整體資金情況也會對利率高低有影響,例如資金面緊張的時候理財產品收益率可以到近6%。在這種時候,如果有錢,就盡可能選擇周期長的投,因為可遇不可求。
不少朋友有個誤區,喜歡等所謂的最佳存款理財時間點,例如故意等到年末再存款。這是非常不正確的一種方式,因為在等待的這段時間會損失很多收益,也許都抵不過高的那麼一點點利率。有錢,立即行動才是正確的。
每年存錢利息最高的時期當然是春節前後了!
一般元旦過後,各大銀行就會推出開門紅的活動。有的銀行會推出存5000元送拉桿箱的活動。雖然這並沒有直接把利息弄得很高,但是,卻變相地提高了利息。
還有的銀行為了獲取存款,會推出存1萬返20元現金等這樣的活動。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加大存款力度。現在基本上每個銀行都會缺存款,對於貸款,他們根本都不擔心貸不出去。只有存款,才能貸出去更多。這個道理非常明顯!
因此,每年存錢利息最高的時期一般都在1月和2月份左右。2月份一般是春節前後,為了搏取好彩頭,春節前後也會給出不少的福利!
當然,想要提高存錢的利息不僅要選擇較好的月份,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同的銀行存款利率水平是不一樣的。四大行的存款利息會比其他的中小銀行要少一些。目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利率水平相比其他的商業銀行的利息要高一些。
2、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定期存款,存三個月的利率水平最少。存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水平最高!
因此,如果不是急用的話,可以存一年期或是三年期的,這樣利息水平會高一些。有了這個計劃之後,在一二月份這個時間點來存款最劃算!
一般是年中和年終利率會高一些,這兩個階段錢緊張,所以利率都會相應高一些。
年中還不太明顯 ,一般年中的時候貨幣基金收益率會漲上去,反應市場錢荒,不會太明顯,對銀行存款利率的影響不算太明顯,一般都會以短期幾天的活動形式來提高存款利率,時間非常短。
年底拉存款利率提高就非常明顯了 ,年底會是各種應付賬款的最後期限,也是各種獎金發放時間,個人賬戶中的錢變多了,銀行存款變少了,所以銀行急需把這部分錢再以存款的形式拉回去,才能在來年好開展更多的業務,所以年底會是拉儲蓄混戰,各大銀行都會用加息送禮品等形式來吸引用戶,尤其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吸引不少資金過去,比如貨幣基金規模屢創新高,所以銀行拉存款難度更大了,優惠力度也就更多了,對儲戶是個好事。
在年底選個高息銀行存款安置好一年的勞動收獲,來年到期又是年底,還能趕上銀行攬儲大戰抬高利率,節奏踩對了,省心!
每年存款利息的高低,不能單獨地看月份,還要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
這個主要是因為:一是,過年前後,各大銀行都有年終考核任務,為了業績考核,許多銀行通常會提高利率來攬存,二是,過年前後,各個行業的用錢需求大增、資金緊張,所以,老百姓在存錢的時候利息就會有很大的議價空間,三是,過年前後,市場上的資金流動頻繁而且非常巨大,銀行為了保住已有的存量資金、吸引新的存款,大都會採取提高利率的辦法留住儲戶!
由於各大商業銀行的利率都是在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上上浮一定的比例,基準利率就像一根線,商業銀行的利率能上調多高,取決於基準利率這條線的長度,所以,我們除了要考慮市場需求的節假日因素,還必須考慮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的變化,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央行在2019年將會實行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年內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能會降息或降准,因此,在年初存錢應該說是比較劃算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一般情況下,對於普通人而言,銀行的利息在哪個月份都是一樣,除非你的金額足夠大,可以協議利率。因為即使是缺存款,銀行攬儲更常使用的也是存款贈送禮品而不是直接提高利率,所以說在大部分情況下,銀行每個月存款的利息是一樣的。
那麼一定要扯出一個月份出來呢?只能是每年的12月份,因為這個月是銀行最缺錢的時候( 可以從同業拆借利率對比看出),最缺錢的情況下,也是最有可能給出高息的時候,所以要選擇存款最好的時間就在這個月,其次為各季度的季度末。
每年的12月份是銀行的年終考核時間點,這個時點一方面銀行面臨監管部門的MPA考核(涉及到銀行的分類評級),另一方面年底是銀行沖刺業績的關鍵時間點,任務的完成與否直接關繫到員工年終獎的多少,所以每年年底都是銀行資金需求比較旺盛的時候,做活動贈送禮品最頻繁的也是在這個時候。
存款利率高低的關鍵不在於月份,月份的影響微乎其微,最多就是差點小禮品, 存款利率高低最關鍵的因素在於選擇銀行。 我國目前有4000多家銀行,而自2015年10月起起,各家銀行均有利率的自主定價權,從而導致了各家銀行的利率差距非常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 :目前四大行一年期的官網掛牌利率僅有1.75%(即使是櫃面執行的利率也僅有1.95%),而與京東合作的幾家民營銀行一年的存款利率卻可以達到4.1%以上。你在四大行不管哪個月,再怎麼變花樣,最終的存款利率都不可能高於民營銀行,所以選擇銀行的重要性遠遠高於選擇月份。
❸ 幾月份買銀行理財劃算年底理財產品會漲嗎
理財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一直是個人投資者接受程度較高的一種理財方式,畢竟有銀行口碑做背書,而且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普遍不高。理財產品在不同時期的預期收益率也是有差異的,那麼幾月份買銀行理財劃算呢?1、年中
年中時銀行面臨年中考核,部分攬儲壓力較大的銀行會在年中增加理財產品的發行量,理財預期收益也會有所提高。投資者可在五六月份時重點關注銀行新發售的理財產品。
2、年末
年末時,銀行也面臨著拉存款的壓力。部分銀行在年末時還未達到業績考核標准,會選擇在年底沖刺一下。也有部分銀行已經達到了業績考核標准,但會提前為下一年度的攬儲任務而發力。
所以年底時銀行通常會有一波攬儲熱潮,攬儲手段通常包括提高理財和存款預期收益。例如2019年年底,就有媒體報道稱某地農商行「存一萬送一斤豬肉」的活動。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2019年年末攬儲的熱度就明顯不如往年
,一方面是銀行理財產品都在往凈值型轉型,不再提供預期預期收益率。
另一方面,銀行績效考評體系也有所調整,業績考核更側重「日均量」,在年中、年末等特殊節點沖刺的作用也被弱化了。
此外,2019年央行多次降准釋放流動性,銀行負債壓力有所緩解,這也抑制了銀行的攬儲需求。
銀行攬儲壓力與銀行類型也有直接聯系,一般中小銀行攬儲難度較大,為了吸引客戶,給出的存款利率和理財預期收益也會相對更高。
以上關於幾月份買銀行理財劃算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❹ 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好時機在月末季末
馬上就要進入6月下旬了,急於出手銀行理財產品的菜友們不妨再等等,先把錢放在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里熱熱身,待月末一到,看準時機,果斷出手。為什麼這么說呢?
自從央行大媽跟她的行子行孫們說,如果你們每個月末尤其是季末,貸款除以存款的比率超過75%,你們就統統去「思過崖」面壁,於是銀行每到月末尤其是季末就開始莫名的緊張。
當然做慣了高富帥的銀行是不會裝孫子的,他們會咬著牙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讓自己的錢袋子看起來鼓一點,而這恰恰是我等屁民褥羊毛的好機會。所以說月末、尤其是季末、年末都是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好時機,逮著高的,期限長的,先買為上,咱千萬別客氣。
一下子面對那麼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相上下的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又該如何抉擇呢?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到期日。
你選擇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日最好是在月末,如果能在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就更好了,因為這4個關鍵節點是一年之中最容易出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產品的時間節點,也就是說在這一款產品到期後,你可以順勢再投資一款新的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銀行理財產品。
舉個例子:
A、B兩個銀行在6月末各發行了一款產品:
A銀行:183天,5萬起投,預期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發售時間6月20日-6月25日;
B銀行:194天,5萬起投,預期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發售時間6月20日-6月25日。
該選擇哪一款產品?
從到期日這點來看,可以排除B銀行的產品,因為它的到期日是2015年的1月5日,這個時候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比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了。
而反觀A銀行的產品,到期日是2014年的12月25日,既是季末也是年末,是最容易出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雖然A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會比B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略低,菜導還是建議選擇A。
❺ 理財產品幾月份買好
1、銀行類理財產品一般在季度末、年度末的時間節點是收益率最高的時段,特別是半年度和年度節點,可重點關注。因為這段時間是銀行吸納存款進行季度考核的關鍵節點,為了保證存貸比,銀行都會在這些時候發布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分別是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
2、基金股票類理財都會跟隨股市行情的波動有所變化,可選擇在大盤走勢較低的點位買入;
3、信託類理財產品除了私募、固定收益類,基本都是項目類的,沒有固定的購買時段;
4、短期投資類產品如余額寶一類跟基金類產品相似,都受到股票或者貨幣市場波動影響;
❻ 各種理財產品什麼時候購買最合適
1、購買理財產品什麼時候變現最劃算
一般理財產品購買的時候會有一個猶豫期,過去了猶豫期就會比罩悄此較劃算。比如招財寶,如果是買6個月的理財產品,可能過了2個月後才不需要繳納手續費。如果在需要繳納手續費的期間內退保,可能收益還不夠抵扣手續費。
2、理財產品買的時間長合算還是短的合算?
建議你以1年為一個周期購買,為什麼這么操作主要是現在理財類市場混亂,同時產品過多,競爭激烈,1年的購買可以在來年的時候有重新選擇的機會,畢竟理財是為了賺錢,同時保本也是硬道理。現在不管任何理財機構,也包括銀行和保險,都是瞬息萬變,所以安全購買才是良策。
3、理財產品買多久最合算
理財產品期限最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太短年收益率低,太長的話年收益率波動太大,未來的年收益率誰也說不準的。當然具體你也可以運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4、怎樣買理財產品最劃算
理財產品購買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流動性等綜合考慮,您可打開在售產品查看我行目前發行的理財產品信息:cmbchina/cfweb/Personal/Default.aspx,如需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請到招行網點或直接聯系客戶經理嘗試了解。
5、怎樣購買理財產品才正確
許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一貫的印象是:低風險、收益率高於定期存款。但銀行理財產品絕不是俯首可摘的玫瑰,一不小心也可能會被尖刺弄傷。前段時間,一系列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負收益」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那呢? 首先,了解自己的理財目標。你希望通過購買理財產品,達到的僅是短期收益還是中長期的持續回報,這就決定了你購買不同種類的理財產品。短期理財產品流動性好,但收益率低,適合短線投資人群;中長期的理財產品,比如分紅型壽險等,流動性較差,但收益率相對較高,適合中長期或有養老計劃的人群。 其次,了解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底線。如果你是保守型的人,不想要不確定的收益或希望本金安全性高,就選擇一些預期收益比較固定的理財產品,因為適合自己性格的產品才能讓自己最安心。 再次,了解自己資金的最長閑置時間。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錢最長所能閑置的時間後,才能正確選擇各種時間長短不一的理財產品,因為一般的理財產品銀行都有權在提前終止日單方面主動決定提前終止,但是投資者一般沒有這樣的權利,所以當你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清楚你的錢所能閑置的最長時間,如果用自己日常生活支出所必需的錢去購買兩年以上的理財產品,盡管該產品收益較高,但顯然是不合適的。另外,你還可以分購不同時間長短的理財產品,以達到合適的配置和較好的流動性。 還有,當你決定購買一款理財產品時,一定要了解該產品的投資期限、是否設置最低收益、其預期收益是多少、是否保本、與何種產品掛鉤等。一般而言各種理財產品在宣傳上都會設置是否保本和預期收益達到多少,但當你了解其與何種產品掛鉤時,就可看出其實現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是與某隻或幾只高風險的股票掛鉤,而預期收益率又很高,那投資者就要重新思量是否真的要購買了。如果有人吹噓這個世界上有穩賺不賠的事情,那就要在心裡打個問號,任何一個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很多的產品,都要打個問號想想,是以往業績做到了,還是有更好的理由可以支撐。 買理財產品也有小竅門。一般理財產品所示的預期收益率都是年收益。還有理財產品在銷售時一般會有一個銷售時段,比如一款產品銷售時間有20天,當你在第一天就購買該款產品時,那麼,在起息日前的20天里物迅你所投資的錢沒有一分利息,這不如先存銀行7天通知存款,等到接近銷售結束時再進行購買,這樣可以為你帶來一定的利息收益。當合同到期後,銀行一般都會自動將本息打回投資者的活期帳戶,所以當你購買以後,要記住合同到期日,等到期後要及時重新轉存或重新購買另外的理財產品,否則利息又將有所損失。 最後,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定要對各類理財資訊有所了解,特別是要了解與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有關的產品信息。比如外匯走勢、人民幣走勢、黃金走勢、石油等原財料的走勢及波動情況等,你所購產品的銀行、各家投資公司的實力、信用、以往業績都是你參考的信息。
6、怎麼購買理財產品比較好?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債券型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信託型投資於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掛鉤型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購等。QDII型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電子現貨新型的投資理財產品投資渠道理財產品一般通過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購買傳統渠道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新興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財機構、綜合理財服務機構
7、最佳理財產品!如何購買最佳理財產品?
一般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收益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如果你想購買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個人建議你做好風險控制是最為關鍵的,你可以找一家第三方投資理財公司幫你找合適你要求的理財產品而且還可以幫你做風險控制,我購買理財產品一直都是在新湖財富的理財師建議下購買的。新湖財富在投資理財這塊我感覺挺專業的。
❼ 一年中有哪幾個點是投資理財的好時機
每年都有那麼幾個時間點,無論身家有幾百萬的土豪還是身上只有幾千元的草民都可以出來搶些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利息。
1 提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時間點
一般來講,每年12月底和6月底由於央行考核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企業年度結算導致資金回籠,市場缺錢,銀行和企業這時就需要付出更高的利息來借到資金,同樣的情況也會在每個月的月底和十·一、春節這樣的大假期前出現,只是飆高的幅度比年底低。
在金融產品豐富的今天,1年期的定期存款已經毫無意義。自己稍費些時間和心神來安排資金運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此外,你還可以按計劃在1年中靈活安排資金使用時間,做好資金的周轉安排。
在月底、季末、年中、年末、十·一前、春節前這些時間點把閑錢用來購買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產品,積少成多,每年你的整體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比銀行定期存款會有1%至3%的提升。
在年末、年中、季末、月末、十·一前、春節前這些時間節點中,年末和年中,也就是12月底和6月底的資金最緊張,融資類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最高,再下來是春節、十·一這樣的大假期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次之,而季末和月末的時間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也會比平時的月初和月中高。
規模超過1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是這些時間節點中購買量最大的產品。銀行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理財產品的門檻多為5萬元以上,資金門檻越高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越高。而余錢不多的公司人們也不必灰心,余額寶類的貨幣基金產品,無門檻,隨時可贖回,在這些時間節點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同樣飆高。余額寶的7日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從2013年雙12當天的一路飆升,2013年12月31日達到了年第一天繼續飆升到短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不比土豪的銀行理財產品低多少。
2 技術派,自己動手
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從你手中募集去的錢,基金或產品操盤手要麼借給別人收利息(余額寶就是把你的錢借給銀行收大額存款協議的利息),要麼買債券、票據等固定類產品,到期付給你本金和利息,產品發行方留下用你的錢賺來的部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作為管理費和利潤。
雖然大多僅被收走百分之零點幾的利潤,但對於不喜歡被薅羊毛的人來講,可以自己做個零風險的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小私募,成為一個技術派其實沒有那麼難。
你所要做的是:1.開通股票賬戶的債券逆回購和交易所債券功能。2.存入大於1000元的資金。3.學習一下債券逆回購和交易所債券知識。
3 自己做「貸款」的零風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用股票賬戶做的交易所債券逆回購交易,其實就是你有錢,別人要借錢,約定好到期利息後,借款方獲得你的資金使用權,同時借款方的債券質押給第三方(即中國結算公司),到期歸還你本息,從第三方拿回所質押的債券,可以說是零風險的。並且好處是,交易達成的同時,就確定了到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歷史預期年化利率,你就可以立刻計算出這筆交易你可以賺多少錢。
滬深交易所每天的債券逆回購交易金額達到了百億元的級別,所以不管你余錢幾何,如果是個技術派,都可以通過債券逆回購做自己的零風險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產品。如果要求僅比銀行定期存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高些,但支取時間更靈活,用債券逆回購來替代5年期以下定期存款是很好的選擇。
債券逆回購同時有滬市國債逆回購和深市債券逆回購兩個類別,滬市國債逆回購的門檻是10萬元,深市債券逆回購的門檻是1000元,並且在股市開市的時候就可以交易。
買股票時,需要在股票交易界面輸入股票代碼、預期成交股價、成交股票數量,買五到賣五欄顯示的是股票買賣方希望成交的價格,賣出時在股票賣出界面再次操作。與買賣股票不同,債券逆回購交易是先在交易軟體的股票賣出界面依次輸入交易代碼、預期成交歷史預期年化利率和借出資金張數(每張100元,每10張是最小成交單位),成交後到期自動本息到賬無需操作。
還需要注意的是,債券逆回購本息到賬日和債券賣出日資金都不可提出,都是在之後一個交易日才可提交到銀行卡,即所謂T+1交收。
每年資金最緊張的幾天,與市場預期年化利率掛鉤最緊密的1天期限的滬市國債逆回購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甚至可以達到30%至40%,其他任何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理財產品,這個1天期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是無法達到。2013年12月30日,1天期限的滬市國債逆回購歷史預期年化利率飆升到了37%,當天28天期限國債逆回購的歷史預期年化利率也飆升到7%,一點也不比銀行理財產品遜色。但普通投資者仍然要傷心的是,起點為10萬元的滬市國債逆回購交易,通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要比起點1000元的深市債券逆回購交易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要低。2013年12月30日,深市債券逆回購1天期限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只飆升到25%,28天期限產品也只飆升到了 6.3%。
4 抄底交易所債券
在資金緊張的時間段,很多機構會賣出交易所債券來套現資金,造成這些時間段交易所債券價格的下跌(也可以理解為到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上漲),成為逢低購買交易所債券的好時機。12月底1月初,交易所企業債的平均到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達到了7%,超過8%到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債券有40多隻。去年普遍100多元的債券,價格都跌到了90多元。
交易所債券實行T+0交易,手續費不超過2‰,門檻1000元(債券發行價格為100元/張,最小單位為1手,1手10張)。交易所債券期限一般最短也是3年期,長的達到5年、8年,分為國債和企業債,國債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低,企業債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高。與債券逆回購的零風險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同,交易所債券價格買入後是有漲跌的,遇到下跌期中途賣出可能會虧本。但如果買入後持有到期兌付本息,則買入時就可以確定到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一般來講,資質好的企業發行的企業債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低,資質差的企業發行的企業債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高。雖然中國交易所債券市場從來沒有出現過到期無法兌付本息的事件,但已經多次出現兌付危機,所以安全起見,最好分散資金購買多隻交易所債券來降低風險。
中長期資金購買交易所債券,中短期資金做債券逆回購交易,根據資金的時間規劃來安排,就可以自己動手做個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小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