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如何對公司估值
A. 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麼估出來的由誰來估
估值是股權融資的一個步驟,就如賣菜要有個菜價,估值一般是投、融雙方協商定出來的。在投資協議中的相關條款去體現。
估值的邏輯有很多,也有一些理論體系,但實踐中,一般不盲從與理論公式,而是根據融資階段、企業具體情況和投融雙方的博弈,定出一個區間,理論更多是一種佐證。
為公司估值的方法簡單分為兩種:絕對估值法和相對估值法。
估值的思路無非三,看收益、看同類、看資產,要是追求完全准確,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確預測地震一樣不靠譜,但用未來收益折現是最接近真相的思想。
第一階段,認為公司的價值等於未來利潤總和,但未來的利潤要按照一定的利息折算到今天,所以用DCF法(現金流折現法)來估值。基本的運算方法是:估值;第一年利潤+第二年利潤×折現率+第三年利潤×折現率×折現率??第二階段,發現DCF法對假設敏感性極高,被中介機構各種花式包裝。
1、500萬元上限法
這種方法要求絕對不要投資一個估值超過500萬的初創企業。由於天使投資家投資時的企業價值與退出時的企業價值決定了天使投資家的獲利,當退出時企業的價值一定的情況下,初始投資時的企業定價越高,天使投資家的收益就越低,當其超過500萬元時,就很難獲得可觀的利潤。
這種方法好處在於簡單明了,同時確定了一個評估的上限。
2、博克斯法
這種方法是由美國人博克斯首創的,對於初創期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的方法,典型做法是對所投企業根據下面的公式來估值:
一個好的創意 100萬元
一個好的盈利模式 100萬元
優秀的管理團隊 100萬-200萬元
優秀的董事會 100萬元
巨大的產品前景 100萬元
加起來,一家初創企業的價值為100萬元-600萬元。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將初創企業的價值與各種無形資產的聯系清楚的展現出來,比較簡單易行,通過這種方法得出的企業價值一般比較合理。
3、三分法
是指在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將企業的價值分成三部分:通常是創業者,管理層和投資者各1/3,將三者加起來即得到企業價值。
4、200萬-500萬標准法
許多傳統的天使投資家投資企業的價值一般為200萬-500萬,這是有合理性的。如果創業者對企業要價低於200萬,那麼或者是其經驗不夠豐富,或者企業沒有多大發展前景;如果企業要價高於500萬,那麼由500萬元上限法可知,天使投資家對其投資不劃算。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效果也不錯。但將定價限在200萬-500萬元,過於絕對。
5、200萬-1000萬網路企業評估法
網路企業發展迅速,更有可能迅速公開上市,在對網路企業進行評估時,天使投資家不能局限於傳統的評估方法,否則會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考慮到網路企業的價值起伏大的特點,即對初創期的企業價值評估范圍有傳統的200萬-500萬元,增加到200萬-1000萬元。
6、市盈率法
主要是在預測初創企業未來收益的基礎上,確定一定的市盈率來評估初創企業的價值,從而確定投資額。市盈率就是股票價格相當於每股收益的倍數,
7、實現現金流貼現法
根據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收益率,算出企業的現值作為企業的評估價值。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考慮了時間與風險因素。不足之處是天使投資家有有相應的財務知識。並且這種方法對要很晚才能產生正現金流的企業來說不夠客觀。
8、倍數法
用企業的某一關鍵項目的價值乘以一個按行業標准確定的倍數,即得到企業的價值
9、風險投資家專用評估法
這種方法綜合了倍數法與實體現金流貼現法兩者的特點。具體做法:
(1)用倍數法估算出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價值。如5年後價值2500萬。
(2)決定你的年投資收益率,算出你的投資在相應年份的價值。如你要求50%的收益率,投資了10萬,5年後的終值就是75.9萬元。
(3)現在用你投資的終值除以企業5年後的價值就得到你所應該擁有的企業的股份,75.9÷2500=3%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如果對企業未來價值估算準確,對企業的評估就很准確,但這知識如果。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比較復雜,需要較多時間。
10、經濟附加值模型
表示一個企業扣除資本成本後的資本收益,即該企業的資本收益和資本成本之間的差。站在股東的角度,一個企業只有在其資本收益超過為獲取該收益所投入的資本的全部成本時才能為企業的股東帶來收益。
這種估值方法從資本成本,收益的角度來考慮企業價值,能夠有效體現出天使投資家的資本權益受益,一次很受職業評估者的推崇。
11、實質CEO法
是指天使投資家通過為企業提供各種管理等非財務支持以獲得企業的一定股權,這種天使投資家實際_履行著企業首席執行官的智能,故稱之為實質CEO法。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天使投資家只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沒有任何財務方面的風險。而且由於持有公司的股份,天使投資家往往被視為與創業者的利益一致而得到信任。不足之處在於,由於天使投資家對企業管理介入很深,介入之前,天使投資家應對企業和創業者做更多的了解工作。
12、創業企業顧問法
和實質CEO法很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天使投資家對企業介入沒有那麼深,提供支持沒有那麼多,相應的天使投資家所獲得的股權也較低。
這種方法更適合於企業尚未有多大發展,風險比較大時。
B. 怎麼給公司做估值
你好,企業估值,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對自己的企業進行評估,看企業到底值多少錢。那麼在估值之前大家要明白估值的概念。
首先估值有兩個概念:
1、融資前估值2、融資後估值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舉個例子:
假設一個公司融資前的估值是1000萬,融資金額是250萬。250萬比上1250萬,融資後投資人所佔的股權比例就是20%。這就是融資前估值。
同樣的情況,我們運用融資後金額來計算,公司融資後估值1000萬,投資人出資250萬。這樣公司融資前估值就變成了750萬,融資後總計1000萬,投資人佔25%的股份。
同樣估值金額,在不同的說法下,公司可能就會白白損失5%的股份。
3、倍數計算
最後說一說,倍數是如何計算的。舉個例子:假設企業融資前是4000萬元,當年收入是500萬元,凈利潤是250萬元,未來3-5的凈利潤增長率在20%,那麼PE=4000萬/250萬,就是16倍,也就是說這家企業的融資前的市盈率是16倍。
那麼PEG呢?PEG=PE/增長率=16/20=0.8(注意!用增長率數字時要去掉百分號),當發現PEG數值低於1時,那麼企業的價值可能被低估了,相對來說這個企業是值得被投資的,反之就說明該企業的估值可能高了。當然這還需要和對行業、企業進行參照對比。
PS法也很簡單,PS=4000萬/500萬=8,那麼PS的倍數就是8,可以用這個倍數,去和同行業進行對比,如果別家企業PS倍數都是6倍,那也許你的這個估值就偏高了,那如果同行業都是10倍那也許你這個估值就偏低了,從而導致投資人出的價格就會低一些。
企業估值今天就這里,最後告訴大家的是,方法不是唯一的,也沒有最正確的,只有比較合適的估值方法。同樣一家企業,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標去估值,結果可以根據自己的理由去闡述,至於是否合適,需要多方權衡。
C. 如何對一家上市公司進行合理的估值
你好,進行上市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也即預測內在價值。估值的主要方法是從基本面出發,著眼上市公司本身,通過企業的經營數據,來做財務分析,觀察企業發展潛力和成長性,進行內在價值評估。一般說來,股票的內在價值是由上市公司的資產及獲利能力所決定。
本文所講的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有一個前提條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比如5年或10年),公司能夠持續穩定經營。根據估值邏輯,上市公司股票估值邏輯通常分為「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兩類。
一、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方法。
1.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某隻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用倍數來表示。運用市盈率指標的比例值,可以估量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在不同的公司之間進行比較。
計算公式: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總市值/凈利潤
根據凈利潤計算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市盈率分為靜態PE、動態PE、滾動PE三種。在股市中,廣泛談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這里以貴州茅台為例,進行市盈率的計算。
在優台網的貴州茅台個股頁面,可以看到,總股本為12.56億股,05月15日最新的收盤價為743.06元,每股收益為21.56元:
總市值為743.06元* 125619.78股=9334.3億。2017年的凈利潤為270.8億,那麼它的靜態PE為9334.3億/270.8億=743.06元/21.56元=34.47倍
2.市凈率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
股票凈值即:公司資本金、資本公積金、資本公益金、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未分配盈餘等項目的合計,它代表全體股東共同享有的權益,也稱凈資產。凈資產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經營狀況決定的,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越好,其資產增值越快,股票凈值就越高,因此股東所擁有的權益也越多。
計算公式: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仍以貴州茅台為例,05月15日收盤價為743.06元,2018年一季度每股凈資產為79.57元,則市凈率=743.06元/79.57元=9.34倍
3.EV/EBITDA倍數
EV/EBITDA 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上市公司估值指標。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對估值法指標的用法一樣,其倍數相對於行業平均水平或歷史水平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倍數)水平。
計算公式: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企業價值EV=市值+總負債-總現金=市值+凈負債
EBITDA(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折舊費用+攤銷費用
其中,EBIT=經營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或=凈利潤+所得稅+利息)。
EV/EBITDA倍數和P/E同屬於可比法,在使用的方法和原則上大同小異,只是選取的指標口徑有所不同。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上市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不具有可比性且其差異可能會很大。
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通過行業內不同上市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上市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上市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上市公司一定的溢價。因此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上市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另外,在實踐中運用相對估值模型時,尤其需注意可比上市公司的選擇是否恰當,可比上市公司本身是否定價合理等問題。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上市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周期性行業的市盈率、市凈率等相對估值模型的變動幅度也可能比較大,有可能對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在這種情況下,相對與絕對估值模型的結合運用,可有效減小估值結論的偏差。
2.絕對估值方法
絕對估值法是一種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估值法,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估值法;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估值法(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
1.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估值法
貼現現金流模型是運用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來決定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按照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任何資產的內在價值都是由擁有這種資產的投資者在未來時期中所接受的現金流所決定的。
由於現金流是未來時期的預期值,必須按照一定的貼現率返還成現值,也就是說,一種資產的內在價值等於預期現金流的貼現值。對於股票來說,這種預期的現金流即在未來預期支付的股利,因此,貼現現金流模型的公式為:
V=D1(1+k)1+D2(1+k)2+D3(1+k)3+…=∑∞t=1Dt(1+k)t
式中:Dt為在時間T內與某一特定普通股相聯系的預期的現金流,即在未來時期以現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為在一定風險程度下現金流的合適的貼現率;V為股票的內在價值。
2.B—S期權定價模型估值法
期權是一種金融衍生證券,它賦予其持有者在未來某一時期或者這一時刻之前以合同規定價格購買或出售特定標的資產的權利。本文所指的期權標的是上市公司股票。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期權分為不同的種類:按買賣方向劃分,期權可分為看漲期權、看跌期權、雙向期權;按執行方式劃分,期權可分為美式期權、歐式期權;按結算方式劃分,期權可分為證券結算和現金結算;按復雜性劃分,期權可分為標准期權和奇異期權。
B—S模型是Black和Scholes合作完成的。該模型為包括期權在內的金融衍生工具定價問題的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該模型不僅在理論上有重大創新,而且也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
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普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多採用相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通常採用市盈率(市價與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凈率(市價與每股凈資產比率)等指標,而計算市盈率或市凈率指標時,所依據的財務指標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
由於核算方法的變化,新准則能顯著改變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投資者根據這些指標做出買進或賣出決策,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投資者必須重點關注新准則下核算方法有哪些重要變動。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