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素養如何衡量
㈠ 學習金融需要哪些素質
學習金融需要素質如下:
具有很強抗壓力,性格沉穩,處亂不驚。
金融市場往往大起大落,沒有一定的抗壓力,不能經受挫折,將很難在這個行業生存下來,同時為人不夠踏實也不適合從事金融業。
不死讀書,要多實踐。
目前大學的金融專業教育與金融市場嚴重背離。換言之,很多金融專業學生就像在搭建空中樓閣一樣,根本不了解真正的金融市場是什麼樣。金融專業學生一定要利用各種機會到金融機構實習。
綜合素質高
它不僅包括你對各種專業知識的了解,如數學、物理、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甚至心理學等,更要有可靠的人品、良好的信譽,所謂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急功近利,不太注重職業操守,這對金融從業者來說也是很致命的,有可能釀成大錯。
金融業的入行門檻並不算高,不過要想在這一行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一些基本能力,如:要對數字敏感,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就要求專業最好與數學等理工科相關;另外要精通時事政治,並能放眼全球,有大局觀。
用幾個片語概括金融從業者的必備素質便是:榮辱不驚(無論業績如何,必須學會淡定)、不卑不亢(為客戶服務要抱持的態度)、冷眼觀看(理性看待市場、政策變化)、以不變應萬變(對於不斷變幻的市場有自己的主見,不短視,該出手時才出手)。
㈡ 農民金融素養的測度包括哪些維度
農民金融素養的測度包括金融知識、金融能力、金融意識與金融態度四個維度。
1、金融知識是農民金融素養的專業技能。
2、金融能力是農民金融素養通過實踐獲得能力。
3、金融意識是農民通過長期的思維方式學習獲得的。
4、金融態度是面對金融時保存一個公正和從容等的態度。
㈢ 金融人士必備的素養
新時代金融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必備的素養。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金融人士必備的素養,希望對你有幫助。
金融人士必備的素養之知識吸納能力
知識吸納能力是指學習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科學知識是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每個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學完,把所有的知識學到手。銀行改革這幾年時間,從過去的存款、貸款到拆借、國債交易,到現在的期貨、期權、利率互換、套期保值等新的金融知識又不斷地涌現。因此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學校或其它地方把所有的知識學完,關鍵看有沒有學習的能力。有了學習的能力,學到了新的知識,就有了底氣,“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具有滿腹經綸,氣質就自然高雅起來了。因此學習能力是高管人員首先要具備的能力。要具備學習的能力,首先要肯學習,就是要終身學習。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折舊速度太快了,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終身學習,否則就會被淘汰。
所以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一定要靜下心來讀書,學知識、學理論,靜下心來看文件、學法規,不能讀書只讀個題目,看文件只看個標題,學法規只學個大概,更不能把時間荒廢在摸牌賭博上。其次要會學習,就是要學以致用,善於把學習的新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這是檢驗學習能力高低的標准。目前金融行業有相當一部分人學習能力不夠,有的人當了高管人員後還是過去老一套,只知道下任務,沒有新思路,而思路是靠學習積累知識得來的。有人研究,到後知識經濟時代,能否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就看誰能比對手學習得更快。為此,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要學會學習,善於學習。開卷必然有益,靜坐自然有得,經過學習思考自然會產生很多新思路、新辦法,這樣知識就會轉化為生產力,如果成天功利浮躁、六神不定,就學習不下去,掌握知識的能力就不夠,工作上也就不可能有大的發展,更不用說有所創新。
金融人士必備的素養之制度設計能力
無論是整個社會還是一個行業、一個企業,都要靠兩大因素保證其運轉,一是制度,二是人。制度設計出來了,是合理的,人也按照制度框架規范運作,那麼這個體系就可以正常運轉。金融機構高管人員尤其是“一把手”,要當好“設計師”,設計好金融企業制度,包括法人結構、管理層次、內控制度。作為一個金融企業的高管人員,必須要具備制度設計能力。第一,要抓好法人結構的設計。法人治理結構是由產權制度界定並且能夠反映產權內涵外延發展變遷的一項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本質上是金融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同契約,在機構安排上表現為股東會、董事會、經理階層和監事會,在治理內容上包括激勵約束機制,要求我們構造一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科學合理、高效運轉的運行機制,切實解決在委託代理制條件下的激勵不相容、責任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合同不完全等問題。第二,要設計內控制度。
高管人員把內控制度設計好了,員工自然會去執行,再由監督部門去監督執行,檢查執行效果,金融機構就會按內控制度的要求安全運行。第三,要設計用人制度和分配製度。用人制度的設計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使每個人都能找到發揮自己特長的職位。人是最大的資源,也是第一資源,一把手一定要抓第一資源,抓人的優化配置。分配製度的設計就是要使每一名員工能根據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計算自己的勞動收入。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是要推行績效工資制,根據不同的212種和崗位,設計一個計算公式,這個公式裡面有兩個變數和一個不變數,兩個變數就是員212的工作業績和實際收入,不變數就是收入系數。
金融人士必備的素養之風險規避能力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充滿了風險,風險是絕對的,無風險是相對的,零風險是沒有的。金融業本來就是高風險行業,再加上很多法律法規和責任追究制約,作為金融高管人員就必須具備規避風險的能力。規避風險就是要求高管人員運用自己的才智,運用自己的市場分析能力,運用自己的規范操作避開風險,使風險不降臨到金融機構業務上,不降臨到高管人員自己頭上,因為有了風險要追究責任。因此,規避風險既是對金融機構發展負責,對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高管人員自己負責。那麼如何規避風險呢?第一,必須熟悉市場,了解市場;第二,必須講究職業道德。
道德風險是無形的,但它是最大的風險。目前銀行很多貸款發放、審批都是按照法律規定和文件規定的步驟審查,而沒有用心去審查,用道德去審查,用品質去審查,只有當每筆貸款都用人格化審查時,貸款風險才真正得到有效防範;第三,必須迴避裙帶關系。比如目前農村信用社最大的問題就是裙帶關系,父子社、夫妻社、兄弟社一大堆,這些裙帶關系是構成農村信用社人為風險的一個重要源頭;在其他金融機構中“金融世家”、“子承父業”以及“父子兵、夫妻店”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高管人員如果過不了人情關,跳不出裙帶網,就不可能規避風險。
㈣ 現代大學生身上應具備哪些金融素養
懂得節約,注重性價比,思考問題從實際出發,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能規劃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多聽少說,誠實守信,辦事沉穩。
㈤ 數字金融主要由哪些方面組成
數字金融主要由以技術和平台為核心的新經濟新興產業組成。
1.呈現出巨大的活力。 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和TMD在中國(標題、美團、滴滴)的發展活力證明了這一點。 我國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植根於巨大的市場需求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監管機構包容的態度也在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存在的問題不構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可以逐步解決。
2.數字金融不會改變金融的本質。 它不會取代金融中介,而是會加強金融中介。 數字金融在中國擁有肥沃的生長土壤,並將在整合後繼續發展。 未來,金融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積累將決定數字金融企業的競爭優勢。 自2013年以來,數字金融(也被稱為互聯網金融,本文的兩項術語都是非法使用的)在中國取得了蓬勃發展,成為一件大事。 因此,2013年已成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第一年」,第三方支付、P2P貸款平台、眾籌、在線金融等各種形式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受到高度關注。
拓展資料
1.在學術領域,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也在增加。 特別是隨著P2P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風險的爆發,文獻關注著這一新興產業。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三個方面的基本情況。 首先,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巨大發展是中國金融壓制的產物,因為傳統金融行業並沒有有效滿足企業和家庭的金融服務需求。 其次,信息技術的發展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三,初始監管的包容性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和風險積累的重要原因。
2. 互聯網和大數據已經改變了金融的形式,甚至金融的生態,但它們並沒有改變金融服務的本質。 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仍然是金融的核心問題,風險控制仍然是金融的核心技術。 信息、數據和演算法等科技進步改變了金融的形式和商業模式,但不會改變金融的本質。 此外,雖然金融技術帶來了方便,但它也帶來了許多虛假和無用的信息。 傳統的金融機構和風險控制技術不會被取代,而是需要進一步升級,通過迭代數據技術過濾無用的信息。
㈥ 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三個維度分別代表什麼
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包括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支持服務程度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