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孩子自己學理財怎麼辦

孩子自己學理財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3-01 11:05:24

Ⅰ 家長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怎樣讓孩子學會理財

1、父母自己要有理財意識和科學理財方法,要有良好的節儉習慣,為孩子作出榜樣。都說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一個花錢大手大腳、不會節儉的父母親很難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地理財。

2、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家庭財務計劃。財務計劃就是有效地掌握自己手中的錢財,無論掙多少錢,都應該讓錢財為生命中的每一階段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最合適的生活方式。由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需要,所以家庭要有財務計劃。讓孩子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體會知道生活要有計劃,需要節制,不能無度揮霍。

3、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計劃,並學會記賬。讓孩子知道家裡近期、中期、長期需要的支出有哪些方面,學費要多少錢?收入多少,支出是多少,有多少剩餘?孩子手中要有一個記賬本,隨時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收入以及掙錢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和體驗掙錢的艱辛。

4、家長也可以與孩子簽訂一份「零用錢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錢60元,其中20元用於購買書籍,20元公交車費,10元自由支配,其餘10元存入銀行……,乙方若無節制地花錢造成透支,甲方有權在下一月將其零用錢減半;乙方若堅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後甲方將給予乙方與存款相同數目的獎金作為獎勵。」簽訂「零用錢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法。這是理財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但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給他自己統籌安排的鍛煉機會。 中國的父母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5、和孩子一起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給孩子提供親身體驗理財的實踐過程,正確對待金錢,形成正確的理財觀,道德觀和勞動觀。

培養孩子理財的主要原則

1、越早培養越好

九年義務教育里沒有專門的理財課程,但人的一生哪裡能跟錢分開呢?所以理財這門課越早培養越好,家長從小就要注意及時教育孩子的理財意識。比如,帶著孩子去購物、去買菜,讓兒童理解買與賣的關系,也可以讓孩子算一下該付多少錢,找多少錢,這對心算速度可有很大提升。

2、鼓勵勞動賺錢

經常有家長把家務按勞動強度分成不同的價格,如掃地是1元,洗碗是3元,晾衣服3元等,並登記在本子上,每月發一次「工資」孩子可以用這筆工資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儲蓄買個大件。但這個方法要注意,雖然是培養教育孩子,但也不能事事用錢來衡量,畢竟為家裡干一定的勞動是家庭成員的義務。

3、理解錢

孩子不懂錢的價值,也不懂多少的區別,比如上一節45分鍾的鋼琴課是100元,當不認真地上完一節鋼琴課後家長告訴孩子,剛才上鋼琴課的100元,可以給你,100次搖搖車,,30瓶酸奶,讓孩子通過物化的對比了解錢的多寡。

4、兒童記賬

給孩子准備一個記錄收支情況的理財賬本,讓孩子記錄和管理自己的收支,學會平衡在那麼多自己希望獲取的東西中最終哪些值得買,並定期評價理財計劃的結果。

5、分析理財原因

外出需要買礦泉水,便利店農夫山泉2元,恆大冰泉4元,買這個品牌還是買那個品牌?買這個型號還是買那個型號?並把它們不同品牌或不同型號的優點、缺點列出來進行分析,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這樣不但可以建立孩子的金錢觀,還會讓他們知道錢怎樣使用才得當。

後期也可以在孩子面前算經濟賬,跟孩子聊聊一個月自己掙了多少,打算做一個怎樣的收支預算,然後告訴孩子每月為買日用品、其他生活必需品、衣服、孝敬父母等一共需要使用多少錢。

6、旅行計劃

帶比較大的孩子去旅行,讓孩子參與整個旅行計劃的的制定,然後旅遊回來再總結為什麼舉得好或不好,理由是什麼。經常進行理財經驗的交流,孩子長大了對單項的理財方案或活動執行就會比較容易理解與掌握。

7、壓歲錢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為孩子開設一個壓歲錢賬戶,並會親自教孩子怎樣把錢存入銀行內,也會帶孩子上銀行存取錢。這個時候也可以教育孩子,存哪一種期限意味著什麼,自動轉存是什麼概念,不同的利率時期下要選擇存哪一種存款期限等等理財小知識。

父母教孩子理財的誤區

1、不談錢

理財顧問表示,一個最大的理財錯誤就是父母們對錢的話題退避三舍。每次外出,父母可能會反復叮囑孩子過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但就是從來不和他們談錢的話題。在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不告訴他們錢到底有什麼用。有些家長甚至告訴孩子談錢是一件很粗俗的事。

3、百依百順

第三大錯誤就是父母對子女的任何需求都來者不拒。他們會滿足子女的所有心願,即使在違背自己的消費原則或打亂預算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如此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願望必須瞬間滿足的.人。理財顧問建議,如果子女提出的要求不在預算之列,就應該向他們解釋「想要」和「需要」的區別,告訴他們應該量入為出,並且學會為特殊的事情攢錢。

3、在錢的問題上撒謊

有調查發現,有31%的成年人會在錢的問題上對伴侶撒謊。當母親對孩子說:「這是我們之間的小秘密」或者「不要告訴爸爸」,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在錢的問題上也不必全部誠實。多數人的金錢觀都學自父母,如果子女們在錢的問題上沒有學會誠實,也一定會影響到到他們未來的兩性關系。

4、言行不一

孩子幾乎事事都在效仿家長,如果做父母的總是說一套做一套,例如做了預算卻不執行;教孩子存錢自己卻從來不存;說孩子將來必須上大學卻不肯為其贊學費等,就會使孩子認為預算不重要。因此,父母的行動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5、在玩上面花錢太多

在外出遊玩和聚會方面花錢大手大腳的父母無形中會向子女灌輸「消費主義」的理念。如果一個家庭的歡樂都是建立在電影、晚餐、度假和主題公園上的,子女就會將快樂和消費等同起來。因此理財顧問建議,應該舉辦一些不花錢或花錢少的家庭聚會,讓孩子意識到家人共度開心時光比花多少錢更重要。

6、不存錢

不為未來的急需存錢,是子女會效仿另一大理財錯誤。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在子女4歲時就應該教給他們存錢和花錢的道理,並且做到言傳身教。

7、夫妻間因財政緊張狀況發生爭執

孩子會敏感地捕捉到父母之間有關錢的非語言和情緒信號的。關系緊張、吵鬧甚至動手,都會讓他們認為錢是一件不好的東西。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日後會對金錢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因此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對於家庭的財政緊張狀況向子女作出合理清楚的解釋,使他們不會產生誤解,不會對錢產生恐懼。

8、在子女零花錢問題上不立規矩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零花錢問題上很寬松,無條件,要就給。如此一來,子女就會認為零花錢的權力全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不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很多父母在零花錢問題上根本不立規矩,對於子女在午飯、服裝和娛樂方面的花銷從來沒有規定。

Ⅱ 教孩子理財,什麼方法比較好

很多的寶媽都希望孩子能夠養成一個理財的好習慣,現在很多的家庭都已經步入到了小康家庭,所以說對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的。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一種情況,孩子對金錢是沒有一個認識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如何教會孩子理財?

三、總結。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周就只有20塊錢的花銷,如果說這20塊錢你花完了的話,就沒有其他的錢了。那麼這樣的話,孩子也會養成一個精打細算的好習慣。不用給孩子太多自由支配的錢,如果說給孩子太多自由支配的錢的話,孩子也不會選擇珍惜的。家長可以在十塊或者是20塊中間選擇一個數字來給孩子當做零花錢。

Ⅲ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理財好習慣有什麼辦法呢

引言: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小孩子的手上也會有一些錢,可能來自於日常的零花錢,也可能是來自於壓歲錢。孩子手上有了錢之後,家長也非常的擔心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以前的好習慣呢?有哪些方法呢?

Ⅳ 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理財

作為家長,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積極引導孩子認識、管理和規劃金錢,並使孩子從小體驗收獲和付出的樂趣。那麼,如何才能教孩子學會理財呢?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會孩子學會理財的方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理財

一、理財教育的理想時間和地點

不少家長可能已經注意到,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的孩子早就對錢幣和銀行等事物產生了興趣,眨巴著雙眼問這問那,這就是理財教育的最好時機。

1、當孩子按ATM自動取款機上的按鍵時,我們可以告訴他錢是怎麼放進去的。

2、當孩子拿著錢幣細細觀察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簡單地解釋錢幣的面值和作用。

3、在超市裡購物時,我們可以教教孩子挑選的方式,告訴他哪些好、哪些不太合適,哪些貴、哪些便宜,什麼是打折、什麼是拍賣,解釋購買這些商品的理由,說明商品之間的價值關系,讓興致盎然的他愉快、自然而然地建立金錢和理財的概念。

二、逐步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在學齡前這個階段,有一個現實而又重要的理財課題,即是讓孩子了解: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家長要對孩子過分的要求說「不」。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了誘惑的商品經濟社會里,商場貨櫃或是電視廣告里琳琅滿目的各種玩具、食品都吸引著孩子的眼球,剋制能力差的他難免會嚷嚷著要。這讓不少家長頭疼不已,但這也是我們培養孩子價值觀的良好時機。

1、家長可以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場所看一看,讓他們了解支付家庭賬單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知道爸爸媽媽工作辛苦,掙錢不易,同時也讓他們懂得,只有勞動才有收獲。

2、爸爸媽媽自己要做好榜樣,勤儉節約,我們的消費意識和經濟行為是孩子的現實教材,如果家長總是用錢去評價一切,那麼又如何教育孩子「錢並不是一切」,「錢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所有東西」呢?

3、如果孩子要事實上不必要、帶有奢侈意味的東西,即使買得起,也應該對孩子說「不」,並耐心向他解釋不買的原因,告訴他買了用不上的東西就是浪費。當然,由於年齡和思維發展的限制,可能我們費盡了口舌,孩子仍堅持想要那個東西,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習慣聽到你說「不」,並耐心聽你解釋原因。

三、零花錢里的大學問

在孩子五六歲時,我們可以考慮給予孩子一定量的零用錢,幫助孩子從真正的消費行為中學習理財。家長必須認識到,零用錢是孩子學習理財的一個綜合性的大課題,如果我們能處理好給予、消費、反思這些環節,孩子將會從中受益匪淺。

1、爸爸媽媽還要關注孩子花錢的過程。原則上,由孩子自己決定零用錢的用途,不要過多干涉。

2、爸爸媽媽可以建議孩子買一本屬於自己的記賬簿,用以制定自己的消費計劃,在花費過程中記錄支出和結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記賬),並鼓勵他在每周的家庭會議時分享。

3、爸爸媽媽可以把理財當成游戲與孩子一起分享。比如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記賬簿,讓孩子記錄一天內家裡和他有關的開銷情況,比如今天買書花了10元,買鉛筆花了2元,把這些都記錄在小賬簿上。

4、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准備一個儲蓄罐,引導孩子在得到零用錢後有意識地將一部分拿去「喂小豬」,再用儲蓄的錢去做更大、更有意義的事情。孩子會覺得「喂小豬」的形式十分有趣,同時可以享受到累積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自然就養成了儲蓄的好習慣。

5、爸爸媽媽在對孩子的計劃和消費賬目提建議的時候,還應特別注意讓孩子懂得不僅僅要滿足當下的需要,還要意識到更大的夢想會需要長時間的金錢儲蓄才能完成。

6、爸爸媽媽也可以引導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做些公益,如捐助災區小朋友、捐助瀕危動物、領養一棵小樹,這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愛心、社會公德心和責任感。

7、在孩子購買東西時,爸爸媽媽要及時給孩子提些建議,「這個好不好用,是不是最需要的?」,並及時鼓勵和肯定孩子好的做法和想法。

四、孩子的「掙錢」教育

對孩子的「掙錢」教育要謹慎。現在有些年輕家長很西化,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他們會模仿西方的做法,讓孩子以家務勞動來換取報酬,認為這就是理想的理財教育了。

誠然,體驗通過勞動得到報酬的過程確實可以使孩子產生成就感,這比光從家長手裡要錢也更有積極意義和教育價值,但在具體做法上還是要仔細斟酌,不是所有的家務勞動都應給予金錢作為報酬。

1、如果孩子給生病的爺爺奶奶端水送葯,及時的鼓勵和贊揚就是最好的獎勵。

2、當孩子因為要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而額外付出了勞動時,如孩子想通過收集、變賣自己的廢舊玩具,來換得一些錢去捐助或購買有用的圖書、玩具時,家長要給予支持,包括以錢的形式收購孩子的玩具,幫助孩子達成自己的心願。

3、不是所有的自我服務都要給報酬,因為這涉及到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家庭責任感以及愛的培養等問題。五六歲的孩子完全可以,也應該在生活上自我服務,比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圖書和卧室,家長如果覺得孩子做得很好,很自覺,為了表示肯定,可以用帶孩子外出遊玩的方式作為獎勵。

培養孩子理財能力

現在的`寶貝,每個都是小財主。平時零用錢不斷,逢年過節,又會收到不少的紅包。對於寶貝的這些錢,家長大多採取兩種方法:採取完全的民主,不幹預寶貝這些錢的使用,另一種就是沒收大部分代為管理。其實,家長可以採取第三種辦法:鼓勵寶貝定期地有規律的儲蓄。這樣既能防止寶貝盲目亂花,又能使儲蓄成為良好的習慣,學會理財。

如果你想讓寶貝養成這種習慣,就要把儲蓄這件事變得有趣。並且使它成為一種例行事項。華爾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經歷,會給今天的爸爸媽媽一些啟迪。

現在的家長大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智商、情商的培養,卻忽視了孩子的財商教育。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教會他如何管理金錢很重要。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努力工作,生活上盡量做到節儉,並能經常地給孩子講大人怎麼掙錢,又如何來花這些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會了愛惜金錢。

其次,讓孩子學會理財,要從小做起。在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了解什麼是金錢,金錢可以用來干什麼,幫助他建立對錢的基本概念。以及讓孩子認識錢,了解錢的不同面額,物品價格的高低等。

再次,教孩子獨立掌管金錢的權力。等孩子到5、6歲的時候,有了數的概念以後,家長就可以把小額的錢交給孩子獨立掌管了。家長可以給孩子少量的錢,告訴他這些錢可以買什麼東西,然後讓他自己去買,這樣能讓孩子初步意識到錢的價值,及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

還有,讓孩子明白掙錢的不易。兒子的幼兒園曾做過這樣一個活動:讓孩子推銷報紙,剛開始兒子躲在我的後面,怎麼說也不肯跟陌生人打招呼。

股票大王從小理財

●儲蓄的好習慣締造股票神童

被稱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歲便揚名華爾街。9歲時在他媽媽的生日時,司徒炎恩送了一個生日卡給媽媽,寫道:「我沒有錢買禮物,但我可以教你如何投資。」另外寫了一封信,說如果有幾十元錢可以買股票,有4000多元錢便應該買房子出租。他十二三歲就想自己買股票,結果,股票行不讓兒童買股票,到14歲那年,司徒炎恩用儲蓄下來的100美元買了一家電腦軟體公司的股票,股票票價大漲,3個月之後,他把股票賣掉,凈賺800美元。1993年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向家人、親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錢,共集資2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歲的司徒炎恩成為這家基金公司的經理。3年之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三成多增長,1996年達到4成增長。後來,他父親把自己十多萬美元的退休金交給他管理,這位年輕的基金經理正管理著20萬美元,他打算積極吸納投資者,5年賺到2000萬美元。

●金錢觀與環境成就股票神童

從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可以看到西方有些孩子有較強的金錢觀,甚至高過上輩子。司徒炎恩生在著名國際大都市的香港,長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擁有佔全國人口40%的股民的美國對司徒炎恩有巨大的影響和熏陶,紐約金融中心——曼哈頓,以及全球最大的證券公司——美林公司是他成長的土壤。司徒炎恩經常出入曼哈頓,在美林證券公司打工,為他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儲蓄需要3個罐子

美國有一本暢銷書叫做《錢不是長在樹上的》,這本書的作者戈弗雷在談到儲蓄原則時指出: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放在3個罐子里。

第一個罐子里用於日常開銷,購買在超級市場和商店裡看到的「必需品」;

第二個罐子里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芭比娃娃」等較貴重物品積攢資金;

第三個罐子里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里。

教孩子理財的方法

對於孩子來說,在支配零用錢的過程中,他們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明智的父母不會排斥孩子用錢,而會教孩子如何花錢。現在人都知道理財的重要性,那麼理財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起呢?當然是要從小就開始學起了,越早越好!

在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家長們不願對孩子談錢的問題,認為談錢不好。會玷污孩子的靈魂。即使是成人之間也會有所隱晦。傳統就是這樣。然而國外卻不以為恥。早早的向孩子傳輸理財觀念。讓孩子提早接觸,不至於到了成人對貨幣存有恐懼。那麼他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精明消費學格價

家長會鼓勵孩子建立消費、儲蓄、分享等概念。專譬如說,孩子每月零用錢為20元,若父母與子女雙方同意1個月內消費5元,那麼,父母便不應干涉孩子買什麼東西,而余錢15元便可儲蓄起來。或者寶寶有時候想從儲蓄里動用一點錢,購買小禮物送給家人、好友或同學。他們應先問准父母,一起商討消費用途和所用金額。

體驗金錢功用

假如寶寶想要什麼東西,便由父母付款,會令小孩誤以為唾手可得,如改為讓孩子付錢,有助教育他們一個概念:買東西要付款,藉此體驗和明白金錢的功用,要是父母太遲才灌輸金錢概念,只怕下一代容易養成不懂珍惜金錢,而習慣伸手拿錢買東西的陋習。

不能代替陪伴時間

在管教寶寶時,父母亦要以身作則,包括購物時格價,讓小孩知道父母於消費外,同樣有儲蓄習慣。另外,家長不要在寶寶面前炫耀名牌,以免令子女變得貪慕虛榮。更重要一點,就是父母不要用金錢或物質,代替陪伴小孩的時間。

處理紅包錢

紅包錢一般比零用錢數額要大,這個更應該重點把握。若把每年的紅包錢交還給孩子運用,他們可能轉眼便花費掉,因此,父母應先跟他們說清楚那筆錢的用法,若遇上用錢不節制的寶寶,便應由父母保管紅包錢,每當寶寶要動用,就要向父母拿取,而家長更須從旁監察他們用錢的方法。

當然不僅僅應關注花錢的環節。平時在給孩子零用錢的時候也要注意,給靈用錢的原則,給予需要的金額,多也不好,少也不好。另外鍛煉孩子的理財。應從每天一次到每月一次的給發,讓孩子梳理理財觀念。當然給的時候要教育好用法,說好再給,不然誰還會在拿到錢之後管你說什麼呢。

學習按需消費

有了錢,並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父母要幫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

學會比較與選擇

父母不妨帶孩子逛超市時,在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架前,比較各種貨品的質量與價格,學會綜合權衡。

學習心算口算

簡單的運算可以讓孩子完成,讓孩子替大人跑腿買東西時,要求他匯報價格與余額,這些都是訓練孩子找零核對的實戰機會。給孩子開設銀行賬戶,讓孩子熟悉金融機構辦理手續的程序,知道賬戶里的錢屬自己所有。

學會計劃開支

可以讓孩子擬一個本周開支的清單計劃,為自己的各項開支作一個大致預算。

學會記賬與核算

讓孩子用小賬本記錄自己的開支項目。

讓孩子體驗積攢與借貸的意義

比如,孩子想買一雙輪滑鞋要100元。父母可提議孩子通過勞動報酬與表現獎勵爭取額外的收入,同時每周積攢5元,攢足3個月,湊滿60元,再向父母借貸40元,2月還清,付息2元。在這些半真半假的金融活動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領會到儲蓄與借貸的意義與價值。

小貼士

從生活細節入手

兒童財商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強調內容的實用性和故事性,從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導兒童親身體驗、觀察和認識金錢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各種作用,喚起兒童的好奇心以激發他們對理財的興趣和熱情,以小見大、由淺及深。

同時,也要大膽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讓他們在家庭財務中擁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學會解決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中國人來說,開發兒童的理財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壓歲錢和零用錢為切入點,逐步在實踐中擴充理財知識。

雖然我們說要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但家長們對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孩子一定的理財意識和能力,絕不是讓孩子變為金錢的奴隸。

教孩子理財的方法介紹

金錢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孩子還小,但孩子的零花錢、衣食住行都要和錢扯上關系,現在的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不再從舊時代的孩子那樣,因為生活條件艱苦而懂得珍惜,現在的孩子衣來申手、飯來張口,對金錢的理解比較差,不懂得珍惜錢財。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正確認識,能為以後在理財方面有更多的智慧和善於理財。

學會「錢生錢」

少兒理財是銀行目前正在開發的新業務,很多銀行針對兒童開發相應的理財產品,讓孩子從小學會利用金融理財產品,靈活運用資金,學會「錢生錢」的道理,這樣從小培養孩子的賺錢意識和能力。父母可以給孩子開設獨立的銀行戶頭,資金累積到一定數目以後,還可以購買人民幣理財品,進行基金定,慢慢積累金錢。另外父母還可以採用定期發放零用錢的方法,鼓勵孩子記小賬本等日常理財方法訓練孩子的用錢能力,檢驗消費導向,能及時糾正不好的理財觀念。

「小錢成大錢」

日常生活中,父母都會給孩子零用錢,過年時,孩子還會收到不少的壓歲錢,將這些零散的錢學會系統運用,是教會孩子理財的重要一步。父母可以利用一些銀行產品讓孩子學會儲蓄錢財,如零存整取+整存整取,進行教育儲蓄等方法都可以。

樹立正確理財觀

正確健康的金錢觀能使孩子更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懂得金錢的價值,對以後享受、開創人生更加有利。正確的理財教育,既要教會孩子良好的金錢觀念,用理財方法來管理金錢,培養正確判斷和合理選擇的智慧。更是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恩、自信等良好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父母可以從日常生活教育下手,進行孩子的理財教育及觀念培養,建立儲蓄觀念,明白金錢是用來為人生服務而非人生目的,不做金錢的奴隸等。

金錢對還未成熟的孩子來是個敏感的字眼,如果父母教育運用得好,就可以使孩子以後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財富觀念,如果平時讓孩子想買什麼就無限滿足,沒有理財的教育,導致孩子長大後錯誤的理財觀念。

教孩子理財的方法

1、父母自己要有理財意識和科學理財方法,要有良好的節儉習慣,為孩子作出榜樣。都說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一個花錢大手大腳、不會節儉的父母親很難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地理財。

2、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家庭財務計劃。財務計劃就是有效地掌握自己手中的錢財,無論掙多少錢,都應該讓錢財為生命中的每一階段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最合適的生活方式。由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需要,所以家庭要有財務計劃。讓孩子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體會知道生活要有計劃,需要節制,不能無度揮霍。

3、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計劃,並學會記賬。讓孩子知道家裡近期、中期、長期需要的支出有哪些方面,學費要多少錢?收入多少,支出是多少,有多少剩餘?孩子手中要有一個記賬本,隨時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收入以及掙錢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和體驗掙錢的艱辛。

4、家長也可以與孩子簽訂一份「零用錢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錢60元,其中20元用於購買書籍,20元公交車費,10元自由支配,其餘10元存入銀行……,乙方若無節制地花錢造成透支,甲方有權在下一月將其零用錢減半;乙方若堅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後甲方將給予乙方與存款相同數目的獎金作為獎勵。」簽訂「零用錢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法。這是理財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但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給他自己統籌安排的鍛煉機會。中國的父母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5、和孩子一起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給孩子提供親身體驗理財的實踐過程,正確對待金錢,形成正確的理財觀,道德觀和勞動觀。

Ⅳ 如何教孩子理財 五個小技巧

1、首先,父母自己要有理財意識和科學理財方法,要有良好的節儉習慣,為孩子作出榜樣。
2、其次,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家庭財務計劃。讓孩子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體會知道生活要有計劃,需要節制,不能無度揮霍。
3、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計劃,並學會記賬。孩子手中要有一個記賬本,隨時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收入以及掙錢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和體驗掙錢的艱辛。
4、家長也可以與孩子簽訂一份"零用錢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錢60元,其中20元用於購買書籍,20元公交車費,10元自由支配,其餘10元存入銀行……,乙方若無節制地花錢造成透支,甲方有權在下一月將其零用錢減半;乙方若堅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後甲方將給予乙方與存款相同數目的獎金作為獎勵。"簽訂"零用錢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法。這是理財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但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給他自己統籌安排的鍛煉機會。
5、最後,和孩子一起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
應答時間:2021-01-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Ⅵ 如何幫助孩子理財

你好,該怎麼選擇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其實也就是做好日常投資理財規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理財的知識和能力,這樣才能分辨出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自己要主動學習理財知識。通過閱讀相關理財的書籍,或者網路渠道了解銀行存款、基金、股票等不同理財產品的不同特點。積累理財知識,培養理財的意識。

二.學會自己來記賬。可以用筆記本或者是電子記賬方式,記錄自己每月的收入開銷和結余情況。以便於制定更好的理財計劃。

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不沖動,不跟風,不盲目,更不能攀比,不做月光族。



四.正確認識收益和風險的關系。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五.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如果手頭有不用的閑置資金可以存到銀行定期存款里,剩下的部分活動資金,可放入各類貨幣基金里,使用方便還能有收益。

六.在工作或者學習之餘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嘗試各種副業或者兼職來提高收入,以便於更好的投資理財。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Ⅶ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理財觀念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小孩的理財觀念,更需要家長從小培養,才能杜絕孩子的亂花錢的行為,下面分享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相關內容,一起跟隨我來看看吧。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1

別說「我們買不起」

可不要小瞧了寶寶們的經濟頭腦,其實從3歲起,他就可以支配金錢了。《錢不是長在樹上的》一書的作者尼爾古德弗雷說,家長一定不要對孩子,在金錢問題上說謊。比如,你不想給孩子買他們想要的東西時,可以說「這個月我沒為這樣東西做預算」,或者直接告訴他「我不準備買這東西」,而不要用「我們買不起」作為搪塞的理由。因為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你在控制金錢,以幫助他樹立起對金錢的健康態度。

建議:孩子3歲時,你可以給些錢供其自由支配,讓他明白應該如何用錢。每周給孩子1元零用錢(對於一個4歲大的孩子來說,可以每周給2元),並幫助他作個簡單的`計劃:6角放進儲錢罐;3角自由支配;1角捐給慈善機構。

不要擔心孩子沒有領會如何省錢和花錢。「孩子們開始時通常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定要這么做,但是你得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今後的人生至關重要。」古德弗雷說。

把錢展示出來給孩子看

當你不斷從錢包中取出信用卡付賬的時候,你的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建議:當孩子和你在一起外出購物時,盡量都用現金消費。當然,你也不一定刻意不用信用卡,只是在你簽消費單時,讓孩子看清你是如何做的;讓他知道,每次購物時,你是如何從原來的錢中減去了已經花掉的錢。畢竟他們早晚要學會如何使用它。這種做法特別適合7―9歲的孩子,因為這時的孩子很擅長做加減法。

同樣,在你從ATM取款機中取錢時也要這樣做,即便是和3歲大的孩子在一起。你要告訴他,「我從銀行賬戶上取了100元,這就是取出來的錢。」告訴他們花錢要有計劃,而取錢出來並不僅僅是為了花掉它。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2

告訴孩子買每件東西花了多少錢

楊百翰大學家庭金融學教授克雷格伊雷爾森博士提醒父母們,應該讓孩子對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有個概念,不管買的是玩具,還是T恤衫。而且,家庭經濟狀況是一個很好的聊天話題。

建議:你可以在孩子面前算經濟賬,跟孩子聊聊自己掙了多少,打算做一個怎樣的預算。然後告訴孩子,為買日用品和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一共花了多少錢。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談論孩子身上所花的錢,比如「在你校服上的花費超過了預算」。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你可以採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處理:只計算當天的賬目,即將每天中的開銷從預算中減去。

告訴他為什麼會買不在預算中的東西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不在你預算的東西,會因為孩子的執意要求而臨時列上購物單;或者你自己食言給自己買了雙靴子,因為剛好趕上打折?事實上,這是人之常情,但關鍵在於你要給孩子解釋自己消費的決策過程,讓孩子看到你能夠靈活地使用你所掙到的錢。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家庭經濟學專家馬莎吉奧廷博士說,最聰明的做法是,不光要指導孩子如何做預算和省錢,還要知道如何聰明地花錢。

Ⅷ 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學會理財

先說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

我們有句古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漸長大,會接觸到壓歲錢、會需要零花錢、會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這都或多或少地和錢有一點兒關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錢甩給孩子、壓歲錢全部「充公」、或者給錢讓孩子與同學應酬攀比,其實都是不正確、更不負責任的做法。早早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學習財富積累的方法,才是學習之外,當代父母應該給與孩子的必要教育。

還有,要教孩子樹立財富管理,和適當的理財方法,要怎樣做?

1. 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財富目標,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把家庭資產在各類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中進行均衡配置,讓家庭財務處於良性運轉,必然能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

2. 帶孩子閱讀適合年齡段的書籍,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比如出版近20年的歐洲著名理財童話《小狗錢錢》,這本書10年前就買來,一直躺在書櫃里。最近讀書的時候翻出來,發現其中關於制定財富目標、執行財富目標、處理負債和正確投資的觀點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淺出,孩子也能看懂,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Ⅸ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理財

教育孩子理財,看似復雜,然而,只要抓好「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這項原則,子女學習理財則會變得十分自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出關於理財的人性
任何人做亊,心中總會有自己的一盤賬,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都會自然去衡量效益與利害。以下四句金句,就很清晰的把人們心中的"小算盤"破解
一個人,
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
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
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
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
以上金句是出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
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是父母的錯
我們現在從生活案例,去理解弗里德曼這4句話的意義:
2016年,我國某報刊做了一次關於青少年消費觀念的調查。調查中發現,有6成受訪中學生,在買東西時,並不怎樣考慮價格,喜歡就會買。
這就是典型的「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
4 句中,最糟的情況是"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各位家長思考一下,在哪些場景下,你的孩子會變成"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
典型案例:強逼孩子去學習。孩子覺得學習是在花父母的錢,辦父母想做的事。
讓孩子」花自己的錢「的神奇效果
唯有做到讓孩子覺得"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才可能事半功倍。
有一位家長,上過我們的《零花錢管理課程》後,增加了孩子的零花錢,並與孩子定下了《零花錢管理協議》。協議其中一條規則是,以後買早餐孩子要自己付錢。
結果,孩子由原來每天都到街上買早餐吃,現在每天主動要求父母煮早餐給她吃,還說,"原來爸爸媽媽煮癿早餐是那麼好吃的啊!"
由花父母的錢變花自己的錢,理財的態度就會自然得調整了。
"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亊"在猶太式教育的「有償生活機制」上發揮到極致。猶太父母鼓勵子女靠勞動與經商去賺生活費:
錢自已賺的,肯定是在"花自己的錢";
餐費住宿費學費都要用自己賺的錢支付,"辦自己的事"的意識也會建立起來。
要讓孩子"花自己的錢",首先得讓孩子擁有歸屬於他的錢
要讓孩子擁有歸屬於自己的錢,不一定得讓他自己去賺,錢的來源可以來自於父母的給予,但"明確所有權"才是關鍵問題。
中國家庭普遍對"明確所有權"做得不到位,這是財商培養難以有效進行的原因之一。"明確所有權"是財商教育的根,沒做好"明確所有權"而想透過其他方式去實施所謂的財商教育,那就等於蓋房子不打地基。
要做到"明確所有權",第一個標志性的行動,就是到銀行幫孩子開辦一個屬於他的銀行賬號。
順從人性,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
在那四句金句中的這個"錢"字,我們可以用更寬廣的含 意去理解,把"錢"換成"資源","時間","智慧"等有價值的東西,同樣適用。
例如,很多父母都會為孩子做事情拖拉而感到煩惱。但是,如果你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呢,孩子是在"花自己的時間,辦自己的事",那拖拉情況是否就有所改善了呢?
所以,各位父母反思一下,很多時,並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懂事,而是我們不理解人性。
富豪們是這樣教孩子們理財的,你做到了嗎?
在我國,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與錢打交道,只要學習好、身體好就行,殊不知,這樣會導致孩子對於金錢完全沒有概念,更別提說理財了。
正是由於很多家長在兒童理財方面存在教育誤區,才容易造成孩子們虛榮、攀比的心態,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很不利。今天我們來看看各路富豪是怎樣教育孩子理財的吧!我相信總有一款get到你!

Ⅹ 該如何培養小孩擁有良好的理財方法呢

該如何才能夠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能有很多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平時花錢總是大手大腳的,而且也不明白一些精彩的重要性。小編覺得這可能是因為家長平時並沒有讓孩子認識到錢的重要,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給孩子一些金錢,讓他們自由的去進行分配。

三、總結。

我們要告訴孩子可以去買一些東西,但是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記賬的好習慣,我們可以選擇把這個錢給存起來,等到以後買更加重要的東西,這樣的話,孩子也是能夠明白一些道理的。就比如說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非常的貴,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平時你不隨便花錢的話,是不是就能夠買得起這個玩具了呢?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詩 發布:2025-02-13 15:07:16 瀏覽:664
雲海金屬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2-13 15:04:17 瀏覽:106
怎麼看懂基金是否可以入場 發布:2025-02-13 15:01:53 瀏覽:674
交銀養老穩健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2-13 14:40:56 瀏覽:853
上海新陽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13 14:12:37 瀏覽:551
成都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股票 發布:2025-02-13 14:12:37 瀏覽:639
股票軟體代碼錯誤 發布:2025-02-13 14:09:35 瀏覽:675
股票一般漲停是幾個點 發布:2025-02-13 14:06:04 瀏覽:448
股票交易續費怎麼算 發布:2025-02-13 14:02:45 瀏覽:739
錢多的期貨怎麼做 發布:2025-02-13 13:59:49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