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分期和理財哪個好
⑴ 周期理財和定期理財哪個好
周期理財。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性的哪個好,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各有利弊之處,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假如按照收益率和流動性肯定是選擇周期理財好,但是要考慮資金安全性的話還是選擇銀行定期存款好。總之就是各有利弊,沒有那個絕對性的好,只有適合你的是最好的。
⑵ 理財是買長期的好,還是短期的好為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資理財,但真正懂得理財的人並不多,很多人選擇理財產品都是跟風,看到身邊的人選擇理財產品賺錢了自己也會跟著買一份。雖然知道理財投資有風險有收益,卻不知道應該如何投資更不知道什麼時間點投資最合適。那麼理財是買長期好還是短期好呢?購買理財產品還要看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要做一個評估,每一款理財產品都會有風險等級,看哪一種更適合自己,一般情況下,長期投資收益率更高,同樣風險也會更高,所以不要盲目追求利益而忽視了風險。
短期內用不到這部分資金並在降息渠道下是可以選擇中長期的理財產品,降息會導致收益下降,而中長期理財的收益在理財期間是不變的,不會因為降息而調整利率,所以提前鎖定了利率,就可以避免短期理財到期後造成的損失。其實不管是長期理財還是短期理財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的話不建議購買,投資者要慎重考慮清楚再做出選擇。
⑶ 如果選擇分期投入,是做保險理財還是基金定投好呢保險理財有什麼風險
一、建議先給所有需要的家人買有必須的保險產品,如人壽健康及基本安全險。
但是保險理財是針對生活中的保障需要的,並不是越多越好,保險公司也是將資產投入保險基金升值所以理財目標是防險不是升值。所以應該再用其他資產基金定投,但是要選擇好進入的時機及智能定投。
二、基金投資建議您選擇網上基金智能定投。智能定投能夠把投入的量與時機的主動掌握在自己手中,隨著股市波動而不會被動的在高處投入多,低處投入少。/
因為隨著股票大盤波動,當估值低的時候投資最好,但是這卻跟投資前期確定的日子沒有任何規律性相關。所以建議您根據自己每月資金的周轉進入情況來先定個合適的區間,然後選擇智能定投(每個基金網站上都有其基本定投和智能定投的規則介紹),根據股票大盤和自己基金重倉股增長的情況來具體在每月中選擇停投,增加投資或者是修改時間以及增加投資次數等。
勤選擇出效益。就像買東西,一定要求自己有頭腦積極行動並捕捉住真正的市場規律才行。
三、建議您在基金投資組合上如下:
一定要有200元的指數型基金比如興業滬深300,
之後注意定投尤其是可控制定投數量與時間調整的智能定投於股票型或者偏股型基金如南方績優或者南方價值等,這部分資金在股市較低而許多股票(你選擇的基金重倉股)經過分析發現處於歷史較低位時可以佔到比例的60%左右。
當股市指數增加,股票型或者偏股型基金估值增加到較高水平時,就要及時贖回或者轉換投資混合型平衡保本型甚至債券型以及貨幣型基金,以致贖回獲利。
資金充分的話,以及股市不穩定時,還要有15%以上或左右的比例投資與債券型基金以便享受穩定的利潤。
四、建議您在基金贖回上如下:
成本攤薄後如果已經達到10-20%之間的收益就可以賣掉,以目前的大盤還有高點所以再交錢也是可以的,但是可以逐步減少投資額並逐步停止。對於當時2007年的高點就不要在意了。今非昔比。
建議網路王群航的博客看看我寫的文章您一定會更加有自己的主見,茫茫股海,自己的主見最關鍵。切記啊。這些血汗錢不要成為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們謀求暴利的炮灰啊。
⑷ 現在做定期存款好還是做理財好些
定期存款,收益較低,風險較小。投資理財,收益較高,風險較大。
定期存款是銀行與存款人雙方在存款時事先約定期限、利率,到期後支取本息的存款。它具有存期最短3個月,最長5年,選擇餘地大,利息收益較穩定的特點。
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
短期的話肯定是理財產品劃算,保本型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5%至4%之間。如果你是在國有銀行,5年以內不用錢的話,存5年定期比較劃算,比理財產品收益高,但要確定是存定期還是買理財,前提是你長時間不用這筆錢。如果是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比定期存款收益高,理論上來說理財產品可以促使更大的收益,但無論如何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⑸ 理財和定期哪個好
這需要分情況。若投資者能承擔一定的風險,那麼可以選擇理財產品,若投資者不能承擔風險,那麼可以選擇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保本的產品。
理財根據投資標的不同分為不同的風險等級,若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小,那麼可以選擇R2及以下的理財產品,若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高,那麼可以選擇R2及以上的理財產品。
【拓展資料】
理財根據不同風險等級其投資方向和投資標的也會不同,一般來說,涵蓋投資市場所有標的,例如貨幣基金、國債以及債券等。另外,理財產品期限多樣性,短期理財有30天、60天、120天、365天等,靈活性、選擇性和預期收益都比較高。
定期存款作為存款是不能投資於上述較高風險的標的,因此安全性非常高;活期存款沒有存款門檻,但是大額存單一般需要20萬元起,門檻比較高;儲蓄一般情況下很少有虧損,但預期收益較低。上述兩種投資方式都不錯,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關於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的選擇,哪些因素有差別?
一、收益有沒有保障的問題。現實中,我們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一般都會問「能不能達到你們說的收益啊?」聽到的也多是「我們以前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按預期兌付了,沒問題。」我們也想當然地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應該沒有兌付問題。
二、時間問題。這個因素是幾乎被99.99%的投資者忽略的問題。雖然是一年期理財,但是在售理財產品從開始發行到募集結束,一般是7天。倘若是實力較弱的銀行,有時候長達半個月甚至更長的募集時間。這就意味著你的資金會被銀行無息鎖定7天。到期後,還有2天的資金到賬路途時間,因此,買在售理財產品的實際天數要加上9天。也就是說,365天的理財變成了實際的374天。倘若是短期的在售理財產品,收益比較好,投資者一期接一期買,以最短35天的在售理財產品計算,前後是44天,一年也只能買8期。
三、收益計算問題。因為收益是預期年化收益率,不管是5.3%還是更高,銀行都是按一年期365天計算的。具體計算就是平均到每一天然後乘以天數。倘若購買的不是12個月的產品是48天的產品,就是錢數×預期利率÷365×48,這個數字和你當初看中的利率相比要少。再問銀行,說:「我這是預期年化收益率。你買的是多少天的?算下來就是這么多啊。」還拿上述35天在售理財產品計算,一期加上募集期和到賬期是44天,一年最多做8期要用352天,還是拿不到預期的年化收益。要拿到一年期的利率,實際就是要用396天,等於是13。這就是投資者的在售理財產品為什麼最終收益率不如當初投資時高的主要原因。
⑹ 短期理財哪種好短期理財和定期存款哪個更好
短期理財哪種好?短期理財和定期存款哪個更好?為了鼓勵用戶將錢存入銀行,各大銀行紛紛上調了預期年化利率,但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短期投資理財,那麼和定期存款究竟哪個更好呢?
各大銀行長期存款預期年化利率上漲,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會比長期存款低,不過,資金比較靈活,支配度較大。有時候短期理財產品也會出現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如今年6月底,銀行為了緩解經濟壓力,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那期間,投資者從中獲得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小。
優點:投資時間短,資金可以挪用,比較靈活。
缺點:到期時間快,需要不斷尋找替代產品,在經濟下行周期里,替代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往往會比之前更低。
定期存款:
一般地,銀行長期存款分為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基準預期年化利率分別為、、上浮倍後則可達到、、銀行存款預期年化利率提高後,長期存款的利潤增加,具有明顯的優勢。
優點:穩健型,即保本,利息更多,且不需要親自打理,幾乎是一種無風險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投資。
缺點:長期存款的資金有封閉期,不能挪用,一旦取出就將按照活期存款預期年化利率來計息。
總結:短期理財和銀行定期存款,兩種理財方式的選擇,不是看他們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怎麼樣,更多的還是看哪種理財方式比較適合你。倘若你對理財市場的行情比較了解,並經常關注市場的動態,那你就可以選擇短期理財的方式,就算某個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斷減少,你可把資金挪到其他投資領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會因此受到大的影響;倘若你對理財市場行情不了解,那麼,建議這樣的人群最好選擇穩健型的理財方式——長期存款,不需要你去打理,就能讓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