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台灣金融發生了什麼
❶ 97年亞洲金融大風暴的前因後果
管理咨詢顧問王金福談金融風暴根源
幕後黑手運用孫子兵法
拖緩亞洲經濟增長速度
「發動金融風暴的『幕後黑手』運用孫子兵法「上兵伐謀」的上
上策,為的是拖緩亞洲的經濟增長速度,使亞洲較遲接過「經濟的主
導棒子。」
在管理咨詢顧問王金福看來,游說亞細安不讓緬甸加入失敗,自
居「國際警察」的美國毅然殺雞儆猴,發動經濟戰爭,這就是金融風
暴的起因。雖然亞洲是美國三分之一的市場,美國經濟難免受到波及
,但美國權衡輕重後,還是覺得政治動機較為重要。
不過,在目前金融監控機制下,王金福認為火頭一引發,「火勢
」可能失控,進而引發世界經濟危機。
「單憑索羅斯是不能下這盤大棋的。他曾公開反對緬甸加入亞細
安,跟美國的立場一致。因此,當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指責索羅斯為
幕後狙擊手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嘗試為索羅斯辯護,兩者之間的關
系呼之欲出。否則,美國是不必為一個商人辯護的。」
王金福在日前的一項講座上,分析金融風暴的根源時,以三國演
義的格局為目前國際大趨勢定位。他把北美自由貿易區、15國歐盟和
亞細安分別比喻成魏吳蜀,而中國則是龍頭。
他在受訪時說:「歐洲國家的失業率高,卻風平浪靜。蜀國是最
遲出現的,因為它找不到立足點,而美國想腰斬它的形成。原本在
2020至2030年間,世界經濟的主導權就會轉移到亞洲,但現在這個接
棒過程會被挪後。」
我國在「風雨交加」時,能屹立不倒,他覺得我國高瞻遠矚的廉
潔政府居功最大。
他說:「泰國在數年內換了幾個首相,川呂沛甚至兩次忘了他已
升作首相!」他繼續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美國選擇向經濟
和政治基礎最弱的泰國下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泰國教育與科
技的步伐跟不上經濟的腳步。
當勞工成本增加時,許多公司把勞工密集的業務遷移到他處,但
資本密集的業務沒隨後遷移到泰國。同時,泰國把資金投入房地產界
,而不是生產性高的工業。
鄰國救火的時間多,少做防火工作是王金福在這場金融風暴看到
的弊病。金融風暴的大贏家就是美國、索羅斯等抓緊時機的大炒家。
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他說,設立亞洲基金是適時的,畢竟遠水
救不了近火。
不過,他說:「國際貨幣基金擔心它為泰國的拯救配套所設下的
條件苛刻,而亞洲基金則可能在成員的要求下,要錢就給。」
他認為,其實兩個基金是可互相輔助,但美國擔心經濟主導權落
入他國之手,所以反對亞洲基金的設立。
在王金福看來,日本不會對韓國的經濟危機坐視不理,因為日本
銀行貸款給韓國企業的款項可觀。日本持有大量美國債券,所以美國
則不會讓日本受到韓國的拖累。
《透視亞洲金融風暴》講座是由新加坡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會主
辦的。
對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反思
作者:張鵬
時間:2001-12-23 20:32:18
出處:山東大學國際經濟系95級
前言:
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似乎在接連不斷地受到「金融愛滋病」的侵襲。墨西哥金融體系因比索崩潰而瓦解,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法國里昂信貸銀行的方空,巴西銀行危機、日元危機、歐元危機……正所謂風起雲涌,愈演愈烈。當人們還在周旋於應接不暇的危機時,殊不知97年7月,一場金融風暴從泰國驟起,橫掃菲律賓、印尼、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涉及台灣,遠達巴西,連美國華爾街、英國倫敦及東京股票市場也頻頻告急。金融危機震盪全球。
中國是幸運的,8%以上的經濟發展速度,維持著6.5%的通貨膨脹率——令人矚目的奇跡。中國市場經濟「軟著陸」的成功,不但貨幣動盪引發的連鎖反映未涉及中國,而且自身作為強大後盾支持香港捍衛港元。
現實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深刻的。中國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是如何使步入快車道的經濟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活力。所謂「前也不忘,後事之師」,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警示是什麼?中國經濟前景是否樂觀,本人僅談談自由一些粗淺的看法,起拋轉引玉之用。
提綱:
概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概況
東南亞金融危機成因探折
東南亞金融危機給我國的重要啟示
對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反思
1997年7月份以來的一場金融風暴從高經濟增長的泰國旋起,席捲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台灣、香港……。金融風暴象每年這個時候襲擊這個地區的台風一樣猛烈,不斷沖擊泰國銖、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和新加坡元、港元。這種金融市場脆弱的影響一步步呈「多米諾骨牌」效應:捷克克朗、波蘭茲羅提已受影響,南非蘭特、巴西雷亞爾都未倖免。日本貶值幅度在30%—50%,加劇了持續六七年的銀行危機。
以上這些給我們許多深刻的啟示。雖然我們現在的總是還沒有東南亞那麼嚴重,因為外匯市場開放有度,政府行政手段支持銀行流動,但要回憶發展和擴大開放,問題須得到根本解決。
東南亞金融危機成因分析
一、東南亞各國經濟結構失衡,泡沫經濟崩潰。近十年來亞洲各國經濟增長迅速。極譽為「亞洲四小虎」的新興工業國年經濟增長率高達9%—10%,但從96年以來經濟長期普遍放慢,不同程度出現結構性失衡,表現為:
1.投資過熱,引起進口過度增長和國內工資上漲過快,出口商品競爭力削弱,形成龐大的經常項目逆差和財政赤字。泰國工資長幅大大高於鄰近國家,出口增長率由95年的22.5%猛降到3%,結果導致96年經常帳戶逆差增至162億美元,外債增至857億美元。加之受國際電子產品需求下降影響,東亞國家96年出口均出現下滑,勞動成本年均增長率達7%左右。
2.房地產過熱導致金融風險增大。近年來,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存在房地產供大於求的嚴重問題,大量住宅、辦公樓被閑置。地產商資金周轉不靈,銀行壞賬、呆帳激增。僅96年投向泰國房地產的外國直接投資達188.1億泰銖,占外國在泰國直接投資的1/3。96年泰國銀行呆帳達155億美元,97年預計增至200億美元。房地產的泡沫被吹破了,外資對泰國金融的信心產生了懷疑,人們擔心墨西哥式的危機將在亞洲重演,所以大量拋售泰銖,出現危機端倪。
二、東南亞各國匯率機制缺乏彈性,難以適應經濟開放和國際化需要。泰國等國十幾年來一直實行與美元持鉤的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美元在泰銖匯率制定中的權重為80%,泰銖基本盯住美元浮動。這種匯率嚴重束縛了匯率作為經濟杠桿對進出口量和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95年美、日兩國為減少貿易磨擦達成協議,形成美元堅挺,日元疲軟之勢。所以實行固定匯率制的泰銖也不斷開值,嚴重削弱了出口競爭力,出口不景氣使經常項目逆差進一步增加,加劇了原有經濟失衡。
總而言之,與正處於全面上升時期的美元掛鉤,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引爆制,它一方面使上述的宏觀經濟失衡變得無法忍受,另一方面也使匯率過高變得難以忍受。從這個角度看,此次危機與92年歐洲貨幣危機有相似之處:匯率的大幅調整是結束經濟失衡的最後一招。
三、國際游資的沖擊導致金融市場動盪。據國際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流動的短期存款和其它短期證券至少有7.2萬億美元。各大市場交易電腦化普及可瞬間完成交易,當某一地區資本收益率可觀時,便蜂擁而至,引發通貨膨脹,而當這一地區出現問題時,或另有別的經濟熱點地區時,便又風卷殘雲般消失得不影無蹤,造成該地區經濟衰退。所以極可能直接引起一國或一地區乃至全球金融大動盪,危害經濟穩定。
巨額游資投機者最著名的是喬治·索羅斯(GEDRGE SOROS)。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7月底東盟部長會議上指責他是摧毀國家經濟的罪魁禍首。當然這一論斷有失偏頗,但也不能排除使泰銖貶值20%或更多百分點的可能性。根據「大起大落理論」,他所管理的量子基金在以往的歐洲貨幣危機和墨西哥金融風險中扮演了興風作浪的主角。面對泰國經濟的惡化,造勢者早已窺探已久,5月份集資60億美元,大肆進出,獲取差價,牟得暴利。6至7月,「量子基金」雷利從14%急增至27.1%。相對而言,以具有較強投機性的游資結構,猶如給東南亞經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實質上,國際游資的追利性一方面給被沖擊國造成混亂,另一方面從反面對出現嚴重經濟結構的國家提出警告,起糾正錯誤經濟政策的作用。
四.金融有效監管乏力,從東南亞國家金融的脆弱性,我們可以看到:
1.第三世界國家,由於其金融體系本來比較脆弱,加之金融監管經驗不足,如果對國際金融活動的風險 認識不夠,缺乏周密的防範措施,更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
2.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和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風險已呈國際化趨勢。隨金融創新、金融自由化的進展,在一些新的金融領域里,與巨額收益並存著巨大風險。
3.巴寒爾委員會新近調查表明,80%的國家對其所監管的國際銀行集團全球業務均遇各式麻煩與困難。濫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劇金融市場動盪,衍生工具在傳統的股票、債券等基礎上衍生出包括外匯、證券等期貨、期權交易。目前這些衍生工具達1200種,競爭白熱化,交易額逐年上升,一方面滿足經濟發展及客戶投資保值需要,另一方面也對過度投機、金融動盪創造了交易手段與條件。
❷ 請列舉20世紀90年代一些重大國際金融事件,並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2)90年代台灣金融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影響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如同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一是對貿易品價格的影響;二是對非貿易品價格的影響。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本幣對外貶值後,單位外幣能摺合更多的本幣,
這樣就會促使外國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本流出減少;二是如果出現本幣對外價值將貶未貶、外匯匯價將升未升的情況,則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進而引起本國資本外逃。
(四)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影響儲備貨幣的地位。
❸ 台灣金融業發展概況
20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是台灣金融業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稱為台灣金融業封閉期。這一階段政策目標重心是金融穩定,金融效率被放在次要位置上。因此,政府對金融業採取高度管制的措施,金融機構以公營為主。與此同時,政府也小幅度開放民營金融業。六七十年代,華僑投資的幾個銀行和一些民營的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票券公司相繼成立。盡管如此,台灣金融服務的供給仍明顯不足,既無法滿足貿易自由化和產業發展的需求,也無法滿足日益富裕的消費者對金融保險的需求。20世紀九十年代是台灣地區金融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稱為台灣金融業的開放期。在這一時期,台灣的GDP增長率、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都處於高位。由於經濟的自由化、對美貿易失衡的壓力和政治上的解禁,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台灣一系列的金融保險業得到開放,比如1986年成立的美商保險公司台灣分公司和1988年開放的證券公司。但是1992年商業銀行開放才是台灣金融業開放期真正起點。從1992年到1999年,除商業銀行外,投資信託公司、人壽保險、財產保險、票券金融、期貨公司和工業銀行等領域相繼開放。金融業的開放,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品質,加速了金融產品的創新,並吸引了大量國際人才的加入。
2000年以後,台灣地區金融業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即整並期。為了解決開放期所導致的過度競爭、利潤下滑等問題,也為了迎接金融競爭全球化和混業經營趨勢等外在挑戰,台灣進行了第一次金融改革,通過了一系列金融法案。最重要的法案是2001年6月通過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它標志著台灣金融政策的重心由「自由化」轉向「整並」。金融改革和金融法案催生了十四家金控公司,帶動起台灣金融業的並購風潮。當時,全球金融業的規模化擴張和混業化擴張,創造了許多金融業的巨人。
❹ 詳細介紹一下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謝謝了!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
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4)90年代台灣金融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❺ 98金融風暴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場金融風暴起源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制定的對策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1998年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
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5)90年代台灣金融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年夏,亞洲爆發了罕見的金融危機。在素有「金融強盜」之稱的美國金融投機商索羅斯等一幫國際炒家的持續猛攻之下,自泰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匯市和股市一路狂瀉,一蹶不振。在東南亞得手後,索羅斯決定移師香港。
香港慶祝回歸的喜慶氣氛尚未消散,亞洲金融風暴便已黑雲壓城。在請示中央政府後,特區政府果斷決策,入市干預。經過幾輪「肉搏戰」,國際炒家彈盡糧絕,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終勝利,保住了幾十年的發展成果。
❻ 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始末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❼ 我想知道關於90年代香港的那次金融危機
我現在給你講講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其實那是被一個金融集團弄的,其集團的馬前卒叫羅傑斯,就是這個人搞了一個金融風暴,
整個金融集團有大量的資金,它們把大量現金湧入,香港, 然後他們用各種辦法買通港幣,(就是囤積大量港幣)
香港畢竟是香港,生產生活 處處都離不開港幣,可是在社會中已經沒有港幣流通了,造成了人為的通貨緊縮,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此時銀行為了恢復生產,就將利率大副提高,
你猜提到了多少?268%
就在這時,他們又將港幣涌如銀行,大賺特賺, 羅傑斯的做法,跟賣空股票差不多,
就是今天我借了你10隻股票,每股市植50塊錢,我50賣了出去,可到了第2天卻跌倒了40,這時我40又買進,就這么一轉手每股我賺了10塊,我又將股票還給你,
經濟一年是不能恢復過來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經濟還沒有到最糟糕的時候
大概今年8,9月應該能達到高潮,
因此經濟的恢復起碼也要等到2年以後,
我說你請不要想當然,什麼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中國是一個二元經濟社會,跟美國不同,他們是一元經濟社會,
因此對於預測美國經濟發展的方法,再中國是不適用的,經濟到底多長時間能恢復,這...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要是恢復了中國就得救了,因為中國是一個出口製造的大國,GDP35%是出口
2年以後物價會有所回升,你很想幫你爸爸,我也很想,我今年讀高2,我甚至不想上學了,因為那些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我每天都在鑽研經濟學,營銷學,還有股票,我家人很是贊同,他們鼓勵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如果很想理解,金融方面,還有經濟方面的書你看看郎咸平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