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出口有什麼
㈠ 美國的金融危機會對中國哪些出口行業造成危機
首先,美國金融危機使得美國人的就經濟受到打擊而衰退,對所有產品需求都有一個負面的打擊,這是影響所有我國的對美出口的行業的。
其次,打擊的程度也不同,由於美國經濟危機嚴重對其本國尤其是低收入階層的影響更為嚴重,所以美國為了恢復經濟,增加就業,跟定會首先大力扶持這部分低收入人群比較多的行業。顯而易見的是,這部分人大多從事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少的加工行業,如紡織,製鞋等低端加工業,而這方面又恰恰是我國比較具有優勢的方面,所以美國一定會大量限制此類產品的進口,設置貿易壁壘,進行反傾銷調查等。
同時,這些產業在國內只是具備工資上相對低廉的優勢,其行業中的廠商大多是小型廠商,本身的抗風險和抗擊打能力很差,所以受到打擊很容易倒閉。
因此,美國金融危機會對我國的低端加工行業如紡織,製鞋等行業造成重大的打擊。
㈡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進出口影響》論文
影響一◆◆
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
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
影響二◆◆
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
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
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一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影響三◆◆
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是美國次債危機的延續,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
影響四◆◆
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
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
華爾街金融風暴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已然放慢,美國此次的金融風暴只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引起美國股指暴跌,而中國政府曾在華爾街購入大量股票,中國的銀行、基金公司也曾買入大量美國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機引發的貸款困難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
其實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國內經濟因素,還有一部分的確也是來自於美國,來自於外部所導致的。我們講輸入型通貨膨脹,其實經濟衰退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輸入性,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它對各個國家的商品、投資等方面的需求量都會非常大,所以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全球或者許多主要國家的經濟出現下滑或者經濟出現衰退。
就服裝行業來說
近年來,隨著內需不斷擴大,價格指數持續上升,內需切切實實成為了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原動力。國內企業成熟壯大、國際名牌蜂擁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國內中小企業在夾縫中找尋生存之道。因此可以判斷,未來的中國服裝市場新一輪「洗牌」時代已經到來。
而與「洗牌」隨行而至的將是「市場細分」。事實上,此輪市場細分不僅僅局限於品種、檔次、區域的進一步細分,更表現在以產品風格和消費群細分為特點的深度細分。因此可以判斷,本輪細分不僅僅為品牌生存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也為企業的多品牌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進程中,加工商與經銷商也將進一步分化,外銷型企業、海外品牌進軍國內,市場競爭還會進一步加劇。
需謹慎對待出口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服裝業還將面臨「調低出口退稅」影響。盡管上一輪的出口退稅下調未涉及服裝產品,但仍存在下調的可能。
國家發改委測算,通常類服裝產品出口退稅降低2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一旦出口退稅調整勢必造成一定的動盪,特別是以生產大路產品為主、議價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危機。雖然出口退稅下調,從長期來看,能夠優化產業的企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但短期內,企業和行業應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准備。
事實上,除了出口退稅影響外,專家表示,今年服務行業還要積極應對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潛伏危機。
此間專家表示,2007年是中歐備忘錄的終年,歐盟高度關注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乃至對全球的出口動向。盡管受到歐盟、美國配額限制,2006年,我國服裝出口金額增幅依然超過了2003年,創造了歷史新高。但歐盟業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國2007年設限期滿後採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國也在緊密觀察中歐動向。服裝在貿易保護中屬於高危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勢必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另外,技術壁壘也同樣不容忽視,歐盟相繼頒布相關法案提高了對進口產品的要求。2006年美國對產自我國的服裝產品實施召回頻率明顯提高,特別是以「安全性」名義對產自我國的童裝、嬰兒服裝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頻繁。
美國金融部門的動盪最終必然會在實質經濟部門加劇信貸緊縮,全球性金融機構的動盪會直接沖擊多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和實質經濟部門,包括當地的紡織工業。我國出口增長減速主要集中在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最典型的是服裝行業。
美國金融危機擴散對我國紡織業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是美國佔全球市場的比重萎縮;二是造成全球市場的萎縮。預計今年10月或者11月,中國紡織品出口將進一步放緩
對中國製造的影響要看幾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看美國的救市政策,美國救市主要是通過政府央行出錢,借錢給金融體系維持他們的生存,這樣會引起貨幣供應量大幅度上升,美元貶值,也就引起了油價大幅度上升,我們亞洲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第二方面就是看需求方面,美國、日本或者是歐洲,它的需求都會有所下降,我們是以出口帶動的經濟,雖然說出口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是有滯後的,暫時不一定感受到,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一定會感受到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經濟的下滑,對全世界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美元在銀行業衰退形勢下會弱勢,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景氣發展中的巨大掣肘因素。因為美元走跌,美國居民購買力大幅度下跌,對來自中國的產品,需求疲軟,這是第一層的影響。這個影響足以打擊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勢頭。同時,人民幣走強,勢必提高中國對美國這個市場出口的整體價格水平,這也會雪上加霜地波及中國的經濟形勢。
我不希望這次金融風暴對中國造成傷害,很清楚的是這次風暴對中國貿易的影響不會太大。如果全世界每個家庭呈現一種緩慢或消極的收入增長,但他們仍想購買服裝、玩具、工具或廚房小電器,他們就要去買更便宜的產品,這些產品很可能來自中國。
點,就是美國經濟減速對中國經濟出口和增長的影響。美國GDP增速下降不僅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還會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尤其是現在全球經濟放緩,歐洲、日本的經濟也比想像中的差,這都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出口的下降可能導致GDP、投資和進口的下降,並通過這些變化,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初步測算的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是: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0.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0.94個百分點;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1.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2.28個百分點。
對進出口的影響是間接的,影響了對前景的預期和信心之後,可能就比較悲觀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將會逆轉。一旦流動性出現短缺問題就嚴重了,很多企業拿不到貸款就影響到出口。」
可以從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來理解這次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出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同時製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麼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
㈢ 急求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論文
先來報名,我們最近也寫,嘿嘿~~改天給您更新吧
㈣ 美國應對後金融危機的哪些政策限制了中國的出口
主要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就是美國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其次美國在國內對中國採取反傾銷措施,在就是提高進口關稅,某些產品的關稅達到50%以上,比如中國鋼鐵和中國輪胎,最後就是到美國的產品必須要獲得UL或CSA證書,反正這些證書對中國企業來說申請太難了,有時候美國還派官方人員前來調查!
㈤ 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服裝出口的影響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的中國服裝市場新一輪「洗牌」時代已經到來,市場細分也將隨行而至。中國服裝市場必然好戲連台,對於眾多廠商而言,機遇和挑戰並存。
「洗牌」帶來市場分化
近年來,隨著內需不斷擴大,價格指數持續上升,內需切切實實成為了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原動力。國內企業成熟壯大、國際名牌蜂擁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國內中小企業在夾縫中找尋生存之道。因此可以判斷,未來的中國服裝市場新一輪「洗牌」時代已經到來。
而與「洗牌」隨行而至的將是「市場細分」。事實上,此輪市場細分不僅僅局限於品種、檔次、區域的進一步細分,更表現在以產品風格和消費群細分為特點的深度細分。因此可以判斷,本輪細分不僅僅為品牌生存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也為企業的多品牌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進程中,加工商與經銷商也將進一步分化,外銷型企業、海外品牌進軍國內,市場競爭還會進一步加劇。
需謹慎對待出口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服裝業還將面臨「調低出口退稅」影響。盡管上一輪的出口退稅下調未涉及服裝產品,但仍存在下調的可能。
國家發改委測算,通常類服裝產品出口退稅降低2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一旦出口退稅調整勢必造成一定的動盪,特別是以生產大路產品為主、議價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危機。雖然出口退稅下調,從長期來看,能夠優化產業的企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但短期內,企業和行業應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准備。
事實上,除了出口退稅影響外,專家表示,今年服務行業還要積極應對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潛伏危機。
此間專家表示,2007年是中歐備忘錄的終年,歐盟高度關注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乃至對全球的出口動向。盡管受到歐盟、美國配額限制,2006年,我國服裝出口金額增幅依然超過了2003年,創造了歷史新高。但歐盟業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國2007年設限期滿後採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國也在緊密觀察中歐動向。服裝在貿易保護中屬於高危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勢必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另外,技術壁壘也同樣不容忽視,歐盟相繼頒布相關法案提高了對進口產品的要求。2006年美國對產自我國的服裝產品實施召回頻率明顯提高,特別是以「安全性」名義對產自我國的童裝、嬰兒服裝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頻繁。
美國金融部門的動盪最終必然會在實質經濟部門加劇信貸緊縮,全球性金融機構的動盪會直接沖擊多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和實質經濟部門,包括當地的紡織工業。我國出口增長減速主要集中在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最典型的是服裝行業。
美國金融危機擴散對我國紡織業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是美國佔全球市場的比重萎縮;二是造成全球市場的萎縮。預計今年10月或者11月,中國紡織品出口將進一步放緩
對中國製造的影響要看幾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看美國的救市政策,美國救市主要是通過政府央行出錢,借錢給金融體系維持他們的生存,這樣會引起貨幣供應量大幅度上升,美元貶值,也就引起了油價大幅度上升,我們亞洲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第二方面就是看需求方面,美國、日本或者是歐洲,它的需求都會有所下降,我們是以出口帶動的經濟,雖然說出口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是有滯後的,暫時不一定感受到,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一定會感受到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經濟的下滑,對全世界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美元在銀行業衰退形勢下會弱勢,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景氣發展中的巨大掣肘因素。因為美元走跌,美國居民購買力大幅度下跌,對來自中國的產品,需求疲軟,這是第一層的影響。這個影響足以打擊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勢頭。同時,人民幣走強,勢必提高中國對美國這個市場出口的整體價格水平,這也會雪上加霜地波及中國的經濟形勢。
我不希望這次金融風暴對中國造成傷害,很清楚的是這次風暴對中國貿易的影響不會太大。如果全世界每個家庭呈現一種緩慢或消極的收入增長,但他們仍想購買服裝、玩具、工具或廚房小電器,他們就要去買更便宜的產品,這些產品很可能來自中國。
點,就是美國經濟減速對中國經濟出口和增長的影響。美國GDP增速下降不僅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還會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尤其是現在全球經濟放緩,歐洲、日本的經濟也比想像中的差,這都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出口的下降可能導致GDP、投資和進口的下降,並通過這些變化,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初步測算的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是: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0.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0.94個百分點;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1.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2.28個百分點。
對進出口的影響是間接的,影響了對前景的預期和信心之後,可能就比較悲觀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將會逆轉。一旦流動性出現短缺問題就嚴重了,很多企業拿不到貸款就影響到出口。」
可以從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來理解這次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出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同時製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麼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
在進口上,短期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一來,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㈥ 美國金融危機
美國的金融危機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簡單來說就是超前消費,美國人基本是不儲蓄的,這個和中國人的習慣是完全截然相反的;
二、美國的超前消費和銀行監管機制的漏洞,導致了很低的門檻就可以住是一套看上去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有力的刺激了房地產的消費,迅速的推高了房價,並導致了房地產的泡沫不斷的變大;
在21世紀初,我就聽很多人說這樣一個經典的說法: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去世的時候還清了她買房的所有貸款,一個中國老太太去世的時候說了一句,我終於買上了房子,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到了一個類似的說法,連買菜的老太太都知道買股票能賺錢了的時候,那麼股市離暴跌就不遠了。
我認為現在中國的問題,並不比美國好多少,但是中國有一個好處就是中國人傳統的儲蓄習慣,這個可以讓中國比美國好過點,但是,中國的出口現在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個對中國是非常非常不利的,我不是學經濟的,不清楚中國的GDP有多少是來自出口,但是在我看來,中國內需的增長是依附於出口增長,
出口帶動了就業,就業將相當一部分的農民轉變為城裡人並增加的收入,中國的企業增加了中國稅收就增加,中國的稅收增加造就了公務人員的增加和公務人員收入的增加,農民工進城和大學生就業造就了需要買房的人的增加,推動的房地產的需求的增加,買了房子就要裝修,買傢具家電等等,
而中國現在出口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也在與房地產的問題,房地產的大量需求導致了所有與房地產有關的產品的需求增加,比如鋼材、水泥、木材等等,而過量的需求又導致了中國進口部分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產品成本的增加,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員工的工資的上漲,房子貴到這么個程度,不加工資老百姓怎麼過,就只能要漲工資了,漲了工資人力成本增加,這兩種成本的增加,直接導致了出口的競爭優勢的降低。
我想不僅僅是中國,我認為全世界都應該把房價控制下來,讓全世界的老百姓住的起房買的起房,才是最正常的經濟運行方式。
㈦ 金融危機對出口的影響
中國出口大幅下滑、私營部門投資萎縮
把出口商品稅率降為零,同時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財務支持,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從貿易大國轉向貿易強國,努力實現產業升級,有效擴大內需,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就應對危機而言,「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㈧ 美國這次金融危機會對國內出口企業有什麼影響
只要議付行的信用評級沒有被降低,就不會有擠兌現象,償付能力就沒問題.
㈨ 誰能說說目前美國金融危機的後的全球戰略
戰略收縮,維持現狀。尋找冤大頭,輸出本國危機,用時間換空間,以求度過最困難的階段。
簡單點吧
㈩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該怎麼寫啊
一)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1、對美出口金額大幅下降
2008年1-6月,中國對美出口金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88%,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低於2007年同期對美出口增長速度。但從出口數量看,2008年1-6月比去年同期增長16.62%,遠遠高於全國8.84%的水平。可見,2008前半年,我國對美出口數量的增長大大高於出口金額的增長,這可從次貸危機發生後,尤其是美元大幅貶值,使得美國國民財富收縮,增加了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減少了對高檔次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使得中國對美在價值較低的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出口增長較快,而價值較高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出口增長動力不足。
2、全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
2007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出口增長開始減速,2008年1-6月延續了這種趨勢。從出口金額看,2008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長21.87%,雖然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有所降低,但仍與2007年全年20.39%的增長速度持平。隨著這種趨勢的進一步發展,預計中國2008年的出口增長速度將回落到15%-20%的水平。從出口數量看,2008年1-6月,中國比上年同期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導致中國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貸危機產生的綜合效應,導致外部市場需求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3、對發展中國家市場出口增長仍然強勁
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市場,相反,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出口增長仍然十分強勁。2008年1-6月,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但對大洋洲的出口增長也保持了30%的較高速度,而對亞洲的出口增長21.12%,與全國出口總體增長速度持平。
從出口數量的增長看,除北美地區以外,中國對其他各大區域的出口數量增長都低於出口金額的增長,表明我國出口產品的單位價值在增加,這種發展趨勢符合我國國內貿易政策調整的預期,即加快外貿結構的優化,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質量與效益,這有利於促進我國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但對美國的出口數量增長卻超過了出口金額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國民財富下降,使得對中國低價值產品的生活必需品消費相對增多所致。
(二)次貸危機影響中國出口的未來趨勢判斷
雖然影響中國出口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政策和環境變化的因素,但在對其他地區出口增速回落並不明顯,甚至仍然強勁的情況下,對美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表明次貸危機的確對中國出口構成了較大影響。隨著次貸危機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與國內政策調整和環境變化產生「疊加效應」後,中國出口未來增長前景令人擔憂。另外,隨著次貸危機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目前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而對歐盟和大洋洲(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卻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但未來如果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擴散,導致其他地區經濟和金融動盪,將會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四、應對次貸危機的策略建議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還在不斷發展,必須密切關注最新進展,充分認識此次危機對我國經濟貿易影響的嚴重性,結合國內經濟貿易發展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外經貿發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議之一:利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加強國際經濟政策協調,防止次貸危機向中國過度傳導
美國為應對次貸危機而不斷調低利率,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已經影響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和貿易的穩定發展。為此,必須加強世界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世界經濟大國要擔負起穩定世界經濟的責任,構建世界或區域性的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的合作機制。為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應對次貸危機的政策應充分考慮世界經濟的承受能力,加強與歐盟、日本經濟政策協作,防止危機進一步擴大或惡化。對中國來說,可考慮充分利用中美高層對話機制,將次貸危機作為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議題,就利率、匯率政策、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進行溝通與協調,敦促美國肩負起穩定世界經濟和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責任。
(二)建議之二: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匯率傳導因素
自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到2008年7月25日,人民幣累計對美元升值達18%。這很大原因在於美國次貸危機加速了美元貶值,使得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貶值和人民幣的升值給中國企業的出口帶來了壓力,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無法消化匯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原材料價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漲,以及國內信貸緊縮等因素,使得中國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發展,美國經濟將繼續走弱,從近期看,美元貶值還將持續。然而,從目前的情勢看,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過了生產率的提高,而且與其他國內政策疊加後,出口企業已經很難承受。為此,建議穩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
(三)建議之三:高度重視美方激進的貿易保護行為,有效化解中美貿易摩擦,防止次貸危機的貿易政策傳導
次貸危機引發的綜合效應使得經濟增長下滑、國內消費不振,企業投資減少、利潤下降,這必然會反映到美國的貿易政策上,即美國的貿易政策會在利益集團的游說下趨緊,甚至出現比較激進的貿易保護行為,對此,中國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2007年,美國對中美貿易採取了很多行動,開征中國銅版紙反補貼稅,將知識產權保護爭議提交WTO,以及美國國議員提交逼迫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否則就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提案等等。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加之國外出口商的競爭,美國企業的經營將更加困難,這很有可能會激起一股新的貿易保護浪潮,以轉嫁國內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可以預見,美國未來的貿易壁壘會更多,貿易保護措施會更加頻繁使用,中美貿易摩擦也會進一步增加。為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措施,務實、有效化解中美貿易可能出現的糾紛。如有必要,還可聯合其他相關國家,在WTO框架下聯合抵制美國可能出現的通過貿易保護向國家社會轉嫁危機的做法。
(四)建議之四:深化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大力開拓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轉換美國市場的進口需求
中國出口高度依賴美、歐的風險早已存在,當前的次貸危機使這一風險變為了現實,這使我國加大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力度顯得尤為緊迫。從目前來看,中國對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速加快,這是我國過去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成果,也增強了進一步開拓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市場的信心。結合十七大提出的自由貿易戰略,我們認為,當前加大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自由貿易區談判,是開拓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拓展出口市場渠道的重要手段。2008年前半年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場消化了,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彌補了對美國出口的下降。目前,中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貿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國外貿總額的1/4。相信隨著我國自由貿易區網路的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分散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五)建議之五:加強內外經濟和貿易政策的協調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提高開放型經濟條件下應對外部危機的能力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經濟結構以及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宏觀經濟調控難度也在加大。宏觀經濟中的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內部因素與外部環境相互制約,如何選擇和搭配各種經濟和貿易調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就成為了開放宏觀經濟條件下的一門難以把握的藝術。從化解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來看,短期內,要綜合考慮外貿政策(出口退稅、加工貿易政策等)與匯率政策、貨幣政策、資源價格、勞工和環境政策的協調與配合,增強協調性,使國內改革與政策調整要充分考慮出口產業和企業的承受能力。如貨幣政策在對投機性大的房地產行業繼續從緊的同時,可以對關系國計民生的,有助於穩定物價、擴大就業和技術進步的農業和相關製造業實行區別性靈活政策。還可考慮將出口退稅政策回歸到「出口貨物零稅率進入國際市場」的制度設計中,將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出口質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務由國內的資源價格、勞工和環境政策來承擔。另外,從長期來看,轉變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把外部的壓力轉換成出口產品升級的動力,以及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減少對外部市場依賴,這應是化解外部危機對我國經濟貿易影響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