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金融化
① 如何充分融入互聯網化金融服務領域
首先你的話題有點大:
第一你是什麼定位,你是做什麼的,是有什麼領取的資源
第二你要在哪個金融讀物領域進行切入
第三互聯網化金融服務領域是要做平台還是提供服務還是構建生態
解決以上三個問題你就可以自我清晰自己的如何融入了!
② 怎樣讓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呵呵,這問題有點大了,可以開一個專業論壇會議討論這事了。金融猶如市場的水,要讓它變為活水,滋養萬物,就得讓它有上善若水的精神,而不是嫌貧愛富,專門為少數群體服務。我反對金融業過度以利潤為目標,在中國這種國家基本壟斷的金融機構里,各企業領導人都是任期制,很容易在自己的任期內利潤最大化。 一個國家的金融機構應該像醫院一樣以保衛人的生命健康為基準,時刻以專業的知識客觀審視病人的身體狀況及可能出現的重大疾病問題,而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准則,如果醫院以利潤最大化為准則,那對整個社會將會是一個災難。
但是這個問題好像又不能那麼理想化,現在金融企業都是商業機構,有做大做強的需要,需要穩定的營收和利潤才能擴大規模成為未來的強者。那這就矛盾了,金融業是所有社會實體企業的上游服務業,如果上游利潤太大,那意味著下游的實體利潤會變少,相應得擠壓了實體生存空間,我覺得金融業保證自己的利潤同時,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先把一個國家的各個實體行業做大做強,做到世界級品牌,在全球行業領域具有穩定的市場份額,保證了企業生命力和拉動就業維持社會穩定。實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實業不強,金融業就是空中樓閣,只有實業強了才有剩餘利潤去做大金融業去開拓全球市場,金融業和實業需要有個很好的平衡及合作關系,是大家為了長久的雙贏目標服務。
③ 能較為通俗易懂的解釋下「經濟金融化,金融證券化」嗎
經濟金融化,其實是金融脫實向虛的表現,就是社會經濟都是在玩虛擬的金融交易游戲,金融業增加值占整體社會GDP比例過高,這樣的經濟現象就是:經濟金融化了。
金融證券化,就是把金融交易發生的金融資產,如銀行抵押放貸的資產,等產品通過打包成某種債券,然後債券可以通過金融機構向外一份份賣給消費者,這就是金融證券化的一個典型案例。債券也可以轉化成股票,這就是債轉股。。
④ 如何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積極穩妥地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推行專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組織的企業化、商業化,同時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進一步強化改進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職能,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使金融業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總的思路是:
①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②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③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④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
⑤ 什麼是金融化
這個問題很專業 我只有復制一下了 很長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要罵我 一、經濟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經濟的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是兩個獨立研究課題。本節先對全球化與金融化的一般發展狀況和趨勢做一簡要回顧。
(一)經濟的全球化
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始於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廣泛發展,90年代迅猛推進,備受關注。「二戰」剛剛結束的1947年世界貿易量只有450億美元,其中,美國又佔了144億美元。到1997年整整半個世紀以後,全球貿易量已達61,000億美元,外加12,億美元的服務貿易,50年增長了160多倍,美國所佔相對份額由原來的32%下降到不足10%,但絕對量增長到6,000億美元,是1947年的42俺這種「量」變的積累,必然帶來世界各國經濟、金融和政治關系的「質」的飛躍。這就是經濟金融的全球化,即相
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並作為一個整體的依存性的空前提高,以及經濟、金融波動和危機的傳導性急劇增長。這些從根本上改變各民族國家和經濟體歷史傳統關系的性質、態勢與格局,特別是根本改變了彼此間經濟、金融、政治、外交關系的性質與格局,也產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新問題。
(二)經濟金融化的進程加劇,程度加深
經濟金融化的進程,發端於70年代中後期,80年代得到發展,90年代發展加劇,異軍突起。經濟的全球化與經濟的金融化並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兩個既相互區別、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問題。首先,經濟全球化是以全球各國為一個統一體來談各經濟體相互之間的整體依賴關系,經濟全球化中當然也包括金融的全球化,所以我們常常提經濟金融全球化;其次,經濟金融化是既從各民族國家及經濟體自身,也從全球經濟整體來看而得出的結論。到90年代後期,全球證券市場的年交易量為70,000—80,000億美元,國際信貸余額為38,000~40,000億美元,年保險費收入為25,000—30,000億美元,國際游資72,000—75,000億美元,全球日外匯交易量為此,000—20,000億美元,一年交易量達幾百萬億美元之巨。20世紀50年代中期,同全球各國間的貿易相關的國際間資本流動與貿易之外的國際資本流動之比是9:1;而到90年代後期,這一比例關系迅速逆轉為1:45,急劇提高了400餘倍①。這些都突出地反映了經濟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突飛猛進的發展。
概括地講,經濟金融化的涵義與表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經濟與金融相互滲透融合,密不可分,成為一個整體,故人們常稱今日之市場經濟為金融經濟。
2.經濟關系日益金融關系化。社會上的經濟關系越來越表現為債權、債務關系、股權、股利關系和風險與保險關系等金融關系。以美國為例,80年代中期美國人口的1/4直接有股票與債券,3/4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待有股票與債券,包括醫療保險基金、社會保障保險基金和各種投資基金。
3.社會資產日益金融化。一般以金融相關率,即以金融資產總量/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來表示。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在90年代初最高曾達3.26一3.62之間,90年代後期有所下降;同期發展中國家一般在0.3—1.5之間,少數發展中國家,例如韓國曾高達4.36中國最高曾達2.34.90年代後期的東亞金融危機反映這一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個世紀前,美國的金融相關率是0.07,英國是0.03一0.35,德國是0.12—0.15,法國是0.16—0.20,義大利是0.20,日本是0.021.1913—1935年間,上述幾國家大體在0.7一0.8之間,只有日本例外,為0.32一0.40之間。以上的統計數字表明:(1)在一個世紀之前,由於相關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差異而使這些國家間的金融相關率存在相當大的差異,特別是美國和日本非常之低;(2)一百年之後這一比率提高到3.2以上,差距也大大縮小,這既表明社會資產金融化程度的極大提高,也表明彼此間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3)少數發展中國家,例如韓國和中國,有許多特殊情況,值得注意。中國的相關統計說明,我國助改革開放的迅猛發展,經濟金融化的迅猛提高,且發展速度比發達國家快得多,發展進程短得多。
4.融資非中介化、證券化和金融傾斜逆轉。在人類金融發展史上,一般是間接金融發展在前、直接金融發展在後,先有短期金融業務、後有長期金融業務,而且在間接金融與短期金融之間,直接金融與長期金融之間,有一種大體的對應關系。這兩組對應因素,不僅在產生發展的時間上明顯地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遠不是平行的而且在總的業務量或市場佔有率方面,也遠不是均衡的,即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間接金融所佔比重大大超過直接金融,即使是直接金融比較發達的國家也是如此。我們將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問的這種不平行發展和不均衡發展稱之為金融傾斜,實質是金融大幅度向間接金融傾斜,社會融資體制以間接金融為主。顯然,這種金融傾斜井不是任何人為設計或構造的結果,而是商品經濟、貨幣信用、銀行制度、金融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國民儲蓄量、收入分配結構和方式不斷變化發展的產物。自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全球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歷史性巨大變化的結果,產生了非銀行金融的迅猛發展,融資非中介化、證券化的發展,這一切最終導致原有金融傾斜的「逆轉」,即直接金融的發展速度大大地高手間接金融,直接金融所佔的比例日益加大,迅速趕上乃至接近或超過門接金融所佔比例。這種歷史性的逆轉,是經濟金融化、社會資產金融化、融資非中介化和證券化的反映。
總之,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金融經濟時代,拋開經濟的金融化來觀察經濟的全球化已不可能。
(三)以全新的戰略高度觀察與處理金融問題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條件下,「金融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一個產業性的、行業性的、專業性的局部問題,而成為影響全球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穩定的,具有極端戰略重要性的、全局性、全球性戰略問題,金融安全與主權已成為各國國家安全與主權的重要構成部分」②。
90年代以來,頻繁發生的大規模金融危機,尤其是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表明,當代經濟學顯然缺乏應有的預見性和全面解釋、解決現實經濟和金融問題的能力,提醒人們重新審視當代經濟學理論在新形勢下的有效性問題的同時,對當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深刻的反思。
可以預言,未來世界還會以這樣或那樣的金融波動或危機的方式,以其自身通過強行調整的方武,不聽證明和提醒人們金融問題的極端重要性,而且金融問題將會隨經濟金融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而變得更為突出,全面變革的壓力將更為強大。
二、經濟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的十大挑戰
以下我們從十個方面分析闡述經濟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帶來的重大挑戰。對此我們既需要從各民族國家或經濟體的角度,更應該從全球性的角度,從戰略的高度進行分析研究,並相應提出某些前瞻性對策。
(一)全球各經濟體經濟金融發展穩定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空前增強
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的發展,使各民族國家或經濟體發展穩守的整體性以及彼此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合作、相互競爭和共同發展的依存性空前增強。不管各民族國家各經濟體之間社會意識形態、民族宗教信仰、社會發展與科技水平有怎樣的差異,它們之間發展的整體性與依存性已經大到足以超越這些差別,而且它們必須在相互依存並實現共同的可持續性整體繁榮發展的過程中,來尋求實現它們各自的不同利益及不同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這也表明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與經濟體可以在閉關鎖國的條件下孤立地單獨生存與發展,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國家或經濟體可以採取某種措施,單獨損害別人而不同時損害自己。它們之間的整體依存性當然不可能是絕對均衡對等的,但這種發展的差異性並不能改變它們彼此之間發展的整體性與依存性。這是各國為什麼必須改革開放的理論根據和時代特徵,也是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證和各國必須和平共處,必須相互尊重、協調、合作和妥協的最深刻根源。
(二)各民族回家或經濟體及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不穩定性增強,金融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世界各國在過去20年,特別是90年代以來的發展實踐表明,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的後果具有相互依存、促進共同發展的正效應,同時也具有蕭條、波動與危機聯動、互動的負效應。這種雙重的效應,是一柄「雙刃劍」,人們不能只要前者,不要後者。尤其是後者;對國別和全球的震盪與影響有時還非常之強烈,甚至是驚心動魄的。
全球化負效應時時存在,金融波動已成常態,絕非偶發事件。人們必須逐步習慣於在這種波動或危機中生活,他們的經濟金融也只能在這種動態的狀態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國際經濟金融化 一、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概念及其特徵
國際經濟金融化主要是指國際經濟活動日益以金融活動為中心,以金融關系為紐帶,以金融政策為協調工具,從而把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來推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的過程與趨勢。國際經濟金融化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國際金融活動在國際經濟中日益趨重,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資產在社會財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自由化的影響下金融活動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表現為金融聯系;三是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出現,防範金融風險已經成世界各國的共識,國際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成為國際經濟協調重要組成部分。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日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國際經濟金融化的實質就是指金融這種經濟資源在世界各國日益被優化配置、被充分利用的過程與趨勢。在國際經濟金融化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以下特徵:1、金融虛擬經濟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日益突出。所謂虛擬經濟就是相對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實物經濟而言的,主要指由虛擬金融資產如有價證券、存款、外匯等運動而形成的一種經濟活動,也稱金融虛擬經濟。金融虛擬經濟在國際經濟活動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虛擬經濟規模日益擴大。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全球外匯市場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為5900億美元,1992年為8200億美元,1995年為11900億美元,1998年上升到15000億美元,目前,全球的外匯日交易量已接近2萬億美元;國際債券1999年為1900億美元,預計2000年為2000億美元;證券市場到1998年11月,全球證券市場總值達25.2萬億美元,成交23萬億美元,其中,十大證券市場證券市值22.3萬億美元,成交20萬億美元。目前由於資本的流動和外匯交易日益脫離實體經濟,因此,國際經濟的金融虛擬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進一步加強。第二,金融資產在各國社會財富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社會財富中,如存款、股票、國債和保險單位等多種虛擬金融資產的比重日益增大,以金融資產為主取代了以實物形態為主或以貨幣存款為主的財富持有形式。可以用金融相關率即金融資產占國民生產總值這一指標來表示社會財富金融資產化的進程(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一個世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相關率都在逐步提高,社會財富以金融資產形態存在的比重日益加大。目前,國際金融交易僅有2%的同生產、貿易等直接投資有關,其餘的均在自我循環,進行錢生錢的游戲。據統計,全球股市市值約25萬多億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價值就達100多萬億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再如1997年全球僅養老金總額就達到9.7萬億美元,估計到2002年將達到13.7萬億美元,並且這些國家的虛擬金融資產總額都超過了實物資產的總額,在未來的時間內金融資產的相關率還在繼續增長。2、國際金融關系在國際經濟聯系中日益突出。金融關系主要是指各國在國際金融活動中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股權股利關系和風險與保險關系等金融關系。隨著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自由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金融關系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國際經濟關系金融化世界對經濟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它便利了全球金融的往來和全球融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目前,全球證券投資正在急劇的膨脹,意味著金融中介的快速運轉,全球證券業內50家最大的證券商都是銀行集團和金融集團下屬的部門,銀行與證券業的合並,方便了國際資本的國際轉移,大量而迅速的全球資金流動,將各國的經濟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促進了資金在國際范圍內有效的分配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如國際貨幣組織的總裁康德蘇在1995年5月美洲國家第25屆理事會上所說,「在過去10年到15年內,國際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一體化為眾帶來了許多好處,它促進了全球儲蓄的有效分配,而且促進了許多國家的投資與經濟增長。」二是金融債權債務增加顯著。國際清算銀行統計,僅跨國銀行債權總額,1992年僅為1885億美元,1997年已增加到90383億美元;國際融資總額,1992年為3149億美元,1997年底便增加到88272億美元。三是金融關系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更加緊密。3、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日益成為國際經濟協調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國經濟安全關注的重心。90年代頻繁的金融危機,特別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俄羅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機,使得各國都認識到金融風險的巨大破壞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風暴導致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各國的共識,因此,金融安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安全首要關注的問題。
二、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成因
1、金融全球化促進了金融虛擬經濟的發展。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金融的全球化對虛擬經濟的擴張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形成,極大提高了國際資本流動的速度和效率。據統計,世界金融市場一年的交易量達400多萬億美元,是國際貿易的幾十倍,使虛擬經濟規模得到極大的擴張;二是金融業務全球化、多樣化,使得金融業的服務對象突破國界的地理限制,服務對象出現國際化,這對開拓國際金融市場,擴大虛擬經濟提供了前提條件;三是貨幣國際化,即許多國家在積極推進貨幣的可自由兌換,全球性可流動和交易的貨幣將增加,國際貨幣結構的多極化為金融業務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性;四是世界各國金融政策趨向一體化。
2、世界經濟信息化促進了世界各國金融關系的緊密聯系。以計算機、現代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信息革命使得金融全球化得到極大的發展,特別是網上金融交易的快速發展,突破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地理限制,打破了金融交易中時間阻離,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各地的商業銀行和外匯部門通過網路技術可以全天進行交易,信息技術的普遍使用使得全球資金的調撥在瞬間便可以完成,全球性全天性的國際金融市場得以形成。全球性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有利於國際資本的移動,有利於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債券、證券業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金融關系進一步加強,各國之間的金融依賴也就更加緊密。
3、金融自由化使世界各國對金融風險的防範有了新認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資本國際性轉移愈加頻繁,而且規模日益擴大,迫使西方國家不得不放鬆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特別是90年代以來金融資產的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經濟貿易的增長速度。國際金融交易的基礎原本是國際貿易,但以投機牟利的貨幣資本可以不依附於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運動,同樣可以獲得增值機會,有時候利潤比商品生產和流通領域要高得多,成為一種特殊的牟利資本。這些數以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活躍在股票、債券、外匯和黃金市場上追逐投機,它有時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牟利資本往往受非經濟的因素、短期投機因素、心理預期因素的影響,使得貨幣資本嚴重脫離商品生產的基礎,虛擬經濟的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潛在的金融風險隨時都會發生,特別是年代以來世界金融風暴頻繁發生,金融安全已經成為各國尋求經濟安全的首要目標。因此,金融安全問題在經濟活動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國彼此也加強國際金融關系的相互協調。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金融經濟學的性質及其構成 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從學術上講,金融學與經濟學的交叉仍是微不足道的。金融學的研究大多依賴於經驗分析而非理論上的、合乎規范的探討。但在短短的30年之後,金融經濟學儼然出落為經濟學家族中的一個新生貴族,該領域研究所獲得的諸多成果不僅有效地指引了經濟金融化的進程,而且對傳統經濟學產生了重大挑戰,使得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學在金融經濟學的令人驚異的活力面前黯然失色,以至於引發了人們對傳統經濟學的懷疑和批評。更有人預測,21世紀將是金融經濟學的時代。
從客觀需要來看,是經濟金融化的進程不斷推動著金融經濟學的發展,但反過來,金融經濟學也有效地指引著經濟金融化的進程。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事例便是期權定價理論的發展對期權市場的產生與高效運行均產生了直接的、積極的作用。布萊克等有關期權定價的文章是1971年寫出來的,當時期權市場還沒有產生。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可以說是自經濟學產生以來唯一的一次領先於經濟事實的理論發現。
經濟的金融化可定義為金融工具或金融資產與國民財富的比率即金融相關比率。由於金融運行的相對獨立性,即使在理論數值上這個比率也完全可能大於1。事實上,在發達國家,這個比值早已超過了1,並且仍然呈迅猛上升的趨勢。經濟金融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徵。在目前,發達國家的金融業產值已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5%-20%。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一方面加大了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經濟運行的風險程度。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企業——金融市場(主要是資本市場)——投資者的三位一體。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通過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等融集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通過買賣股票、公司債券等獲得要求的報酬水平。資本市場實現了融資活動與投資活動的有機統一。如何通過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實現融資活動與投資活動的期望化與科學化,從而實現經濟資源有效地金融化配置,便構成了金融經濟學研究的主體。換言之,對金融市場、投資者、企業三者行為的性質與特證及其三者之間關聯度的研究形成了金融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由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和公司理財學等三部分所構成。在構成金融經濟學的三個從屬學科之間有著明顯的概念及方法方面的血緣關系。例如,有效市場假說、證券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是金融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它們在資本市場理論、投資理論以及公司理財理論中都有著不可缺少的學術價值。
金融市場學是宏觀的金融經濟學,它主要以資本市場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形成、運行的機理以及對整個經濟系統的影響。投資學與公司理財學是微觀的金融經濟學,它們研究的是企業或者投資者的經濟行為及其效果。
根據金融經濟學的發展和演變可以看出,金融經濟學所面對並試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大致有三:
(一)風險與報酬的性質、計量和二者之間的權衡問題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一方面極大地加快了經濟資源配置的速度,加快了人類財富增加的速度,但與此同時,也加大了經濟系統中潛在的風險,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有兩大特點,一是廣泛的潛藏性,二是風險一旦成為事實,擴散速度極快,破壞程度極大。所謂廣泛的潛藏性,是指在經濟金融化形勢下,任何機構(包括政府),任何企業乃至於任何人,每時每刻,在每一個經濟活動中,都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流動性問題。這一問題或者比較外露,或者埋得較深,但它卻是一個客觀的存在。金融經濟學家、理財人員必須關注流動性問題。流動性問題一旦發展成真實的償債不足,或是政府償債不足,或是銀行償債不足,或是企業償債不足,其所造成的危害將是及其驚人的。一些研究表明,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深層原因便是由於貨幣政策的失誤,造成貨幣供應大量減少,銀行流動性嚴重受損,緊接著便是整個金融體系的瓦解,經濟體系的崩潰。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他所關注的自然是獲得比較理想的報酬率,但不幸的是,高報酬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在資本市場上,如何解決風險和收益的計量與權衡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一個世紀難題。因為這一問題不解決,市場的有序化與投資的理性化均沒有理論上的支持。眾多學者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獲得了一些卓絕研究成果。馬科威茨、夏普、布萊克等是這些學人中的突出代表。
面對經濟系統中大量存在的不確定性,從理論上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這或許是金融經濟學有別於傳統經濟學的根本之處。而面對風險,就觸及到了經濟生活中頗具普遍性的一面,這也正是金融經濟學很具實用性的原因所在。
(二)市場反應問題
在直接融資中,投資者通過資本市場對獲取企業收益的權利進行投資,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從投資者那裡籌集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價值在資本市場上反應出來,由投資者對此作出判斷。這時,市場反應便成為一個關繫到投資者、企業各方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有效的市場上,證券價格能夠反應企業全部的信息,它所體現的企業價值是企業真實的經濟價值;但在一個無序的、低效的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在反應企業信息的同時,受到的干擾太大,以至於市場已經無力真實地反應企業的價值。
近數年來,市場反應問題(換個角度講即是信息問題)吸引著眾多學者去研究它。有效市場假說可以說是在這方面所獲得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三)估價問題
估價問題可以說是金融經濟學的核心,只有真正了解了估價理論,才能說真正了解了金融經濟學。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諾貝爾經濟學獎多次授予了與估價理論研究有關的學者。例如,1990年馬科威茨由於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獲獎,夏普由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獲獎,米勒由於資本結構理論和股利理論獲獎,1997年默頓與斯科爾斯由於期權定價理論獲獎。這充分證明了估價理論在金融經濟學中的核心位置。
估價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估價是進行一切金融決策的前提和依據。比如,投資者是作出證券的買入決策還是賣出決策,他的依據便是對該證券進行科學地估價,然後將他估價所得證券的內在價值與資本市場上的價格相比較,如果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格,即買進;反之,則賣出。再比如,理財人員在進行投資決策與融資決策之前,同樣也要對企業價值進行估價,從而採納那些可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財務決策,否決那些無助於企業價值增加的財務決策。只有建立在估價基礎上的決策才是理性的決策。估價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包括企業價值估價理論、證券估價理論。
二、金融經濟學:幾個基本學說
羅徹斯特大學理財學教授史密斯(CliffordW.Smith,Jr)將有效市場理論、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和代理理論列為現代金融經濟學的五大基本學說。本文仍依此說,對金融經濟學中的一些基本學說予以簡要說明。
(一)有效市場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是對市場反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說。所謂有效市場,是指這樣的一種市場,價格能夠同步地、完全地反映全部有關的和可用的信息。1956年,薩繆爾森等人提供了支持有效市場假說的現代理論基礎,即:如果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則在投機市場上的不可預計的價格變動趨向必然表現為互不相關的、隨機的圖象,且經濟交易利潤為零。
1970年,為了便於進行分析和理論上的驗證,法瑪(Fama)將有效市場劃分為程度不等的三類,即弱式有效市場、次強式有效市場和強式有效市場。多年來,人們就實際運行中的資本市場到底屬於哪類市場進行了多方面的驗證和分析。比如,鮑爾和布郎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結論:證券市場確定屬於次強式有效市場。
(二)組合理論
馬科威茨分析了組合選擇的規范理論,即在以下情況下,投資者期望效用最大化問題:投資者可用方差和組合收益來度量預期的組合收益和組合風險,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合選擇,從而實現效用最大。考慮到多樣化投資減少風險的可能性,用方差來評價證券組合的風險,不僅依整於各個資產報酬的方差,而且也依賴於一切資產之間的協方差。屬於一項資產的風險分析的主要問題,不是單獨一項資產的風險,而且每項資產對總的證券組合的貢獻。他將在給定方差下最高的期望效益和給定期望收益下最低的方差,定義為組合的有效集。他的均值/方差分析提供了:(1)關於多樣化的正規的含義;(2)組合分析中協方差分布的計量和;(3)構成一個有效組合的法則。
⑥ 如何使民間金融正規化
金融體系抑制不斷放鬆,金融發展不斷深化的今天,越發顯得有生命力,與正規金融之間形成共生關系,隨著正規金融發展,民間金融不斷發展壯大。民間金融非常規化心態,也在不斷的發展、創新,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合理定位。
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成本差別不大,但民間金融利率高,正規金融利率低,如果把時間、收益機會考慮進去,民間金融成本優勢會發揮更好。民間金融具有風險,也是有危害的,民間金融能夠滿足借貸需求。
民間金融作為內生的金融制度,不可能被正規金融完全代替,融資的靈活性、成本信息優勢不可比擬。如何讓其運作更加規范、更加合理性、更合規,才可有效降低風險,真正認識民間金融創新發展規律、動力。
盤活民間資本,擴寬融資渠道,企業融資渠道從金融機構擴大到了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形成了新的民間貸款力量,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起到積極作用。民間金融,還沒有統一認識,根據資金不同研究需要進行界定,民間金融還要增強可操作性。
從現實情況來看,民間金融的存在彌補了正規金融不足,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從而提升金融體系效率、完善信用體系,在諸多方面發揮了作用。
⑦ 如何做好金融行業商業化
——原標題: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市場分析:驅動金融智能化變革 未來存在兩大發展風口
1、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首個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發布
「AI+金融」是剛剛閉幕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熱門議題之一。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不僅吸引了華為、騰訊、微軟、IBM、商湯科技等科技公司,還吸引了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平安、螞蟻金服等金融公司。
金融科技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被熱議,是中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2019年8月下旬,央行頒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首個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
與會的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規劃》的頒發,中國金融科技將迎來長足的發展,「人工智慧下一個風口是金融科技的2B業務」。
咨詢公司KPMG預測,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融資額,將在2020年超越美國。
2、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據悉,美國金融科技起步較早。原因是金融危機後,次級客群徵信需求、監管科技需求日益受到關注;另外,21世紀以來,AI、大數據的發展讓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投研、區塊鏈等技術在美國呈現跨越式發展。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金融科技起步較晚,但以2013年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為起點,金融科技已經廣泛應用於支付、財富管理、消費金融、保險科技、監控科技等領域。
2019年被業內譽為「金融科技的變革之年」,這一年,依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從「數字化」、「智能化金融」、「網路化」打造科技金融新生態,助力金融行業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推動金融行業轉型升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行業發展景氣高,行業投資規模顯著提升。具體來看,在投資規模上,2013-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行業投資規模波動上升。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創下歷史紀錄,投資金額達1118億美元,是2013年的近6倍。
2013-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第一財經總經理陳思劼表示,在金融和商業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已經在發生。一批新型的金融機構從一開始就依靠技術革新、金融科技來開辟市場,而傳統的金融機構也開始意識到必須要積極地布局智能金融的業務,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才能擁有自己的未來。新技術不斷催生金融科技新物種、新模式、新產業。可預見的是更富有獲利效率的金融科技新生態正在形成。
政策的支持也為行業的新一輪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2019年8月下旬,央行頒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這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首個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對金融科技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也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根據《規劃》目標,未來的三年將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期。度小滿金融CEO朱光此前表示,未來3至5年中國金融科技將進入最好的時代,同時趕上人工智慧科技的高速發展期,人工智慧落地的場景非常多。
度小滿金融副總裁許冬亮在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呈現爆發性的上升態勢,按照這個趨勢的發展,3年之後我們在這個層面有機會超越美國。中國有非常強的優勢,第一,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爆發的消費需求孕育大量的發展機會;第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給金融科技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3、中國金融科技快速發展驅動金融智能化變革
中國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驅動金融智能化變革。「事實上,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產業的數字化和數據化,目前在金融、互聯網等領域,人工智慧應用較為深入,根本原因是這兩個產業的數字化進程最為徹底。」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偉東表示。
許冬亮認為,金融科技將在獲客、風控及服務三方面對金融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在智能獲客方面,許冬亮認為平台需要三個重要的能力,第一是用戶的多維度實時觸達能力;第二是用戶畫像構建能力,「光觸達用戶不夠,還要了解用戶」;第三是演算法,「能夠把(用戶)需求及時匹配」。
在風控及服務方面,許冬亮表示,度小滿金融在金融雲、金融大腦的「技術底座」的基礎上,利用反欺詐、多頭防控、信用風控等技術,幫機構有效應對風險;依託智能經營、智能投研、智能機器人(14.650,
0.24, 1.67%)客服等技術,幫助機構降本提效。
上海新顏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向前重點介紹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風控方面對金融的改造。黃向前表示,「從我們掌握的數據情況來看,目前在國內智能金融應用投融資市場裡面,智能風控佔比約三分之一。從整個應用的效果來看,智能風控最活躍、市場規模佔比最大。」
黃向前指出,人工智慧助力打破傳統金融風控技術壁壘,「人工智慧技術賦能風控後,能夠通過大量數據運算之後進行風險定價,從獲客到信貸的授信、放款、催收,能夠實現全流程化的處理。人工智慧技術在提高效率、放貸的精準度、降低風險這一塊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此外,黃向前認為,隨著計算機視覺大規模的使用,圖像的處理、檢索、重構都能極大地提高整個智能風控的效率、效果。「在支付過程中,已經開始大規模地通過人臉識別實時地做一些風險的控制。此外,利用虹膜和聲紋等生物特徵進行風控的嘗試,也能提升反欺詐的效果。」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5G技術大規模應用,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技術將使整個金融行業的業務運營、風控、貸後相關的管理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黃向前稱。
4、未來中國金融科技風口在哪?
金融智能化變革成為趨勢,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李偉東堅定地認為,人工智慧下一個風口是金融科技的2B業務。
德意志銀行環球金融交易業務部中國創新及金融科技產品主管祝一也認為發展方向是2B的業務。「其實外資銀行大部分在中國國內都不是以網點取勝,我們關注的主要業務還是2B的業務」。
「我們是希望把客戶和我們的金融科技合作夥伴打包在一個圈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讓銀行不再像傳統銀行,金融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的金融科技公司,客戶也會變得更加數字化和智能化。」祝一表示。
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周軍則認為,金融風口在銀行業務,將銀行的理財產品植入民眾生活各個場景里去,讓金融和民眾生活場景密不可分,這是金融企業應該做的事情。
1)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金融科技發揮作用可以從兩個角度衡量:
一個是金融科技的角色,激活了傳統金融科技里的活力;
第二個是在科技金融融合的過程當中,科技本身慢慢獨立化,獨立的解決方案對外輸出和賦能,科技開始成為金融業的生產要素。
2)薛洪言認為,未來金融科技的風口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金融業內部從C端到B端的轉移帶來整個金融科技進一步的發展風口。
二是從金融到產業的拓展。其實金融科技不僅可以用於金融行業,還可以運用到產業領域、智慧城市的建設等,這也是未來一個大的風口。從場景的拓展來看,整個金融科技未來的風口在於場景不斷地深化和拓展。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⑧ 如何讓產品金融化
金融產品創新是指金融資源的分配形式與金融交易載體發生的變革與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是金融資源供給與需求各方金融要求多樣化、金融交易制度與金融技術創新的必然結果。一方面,金融產品的創新活動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分配了可支配的金融資源,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源的需要;另一方面,金融產品創新適應了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金融投資者對投資產品的多樣化需要和投資風險管理的各種要求。
貸款類金融創新工具: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貸款類金融創新工具有可調整利率的抵押貸款、浮動利率貸款、背靠背貸款、可轉讓貸款合同等。債券類金融創新工具:國際流行的浮動利率債券、零息債券、垃圾債券、可轉換債券等。資產管理類創新工具:目前國際上已有股權化資產、債務一股權互換、資產證券化、無追索權之資產銷售等多種形式。表外業務創新工具:國際上已存有期貨、期權、互換、遠期利率協定、信用證、各種票據發行工具、對各種證券增強信用的擔保等名目繁多的表外業務創新工具。
⑨ 有恆科技如何讓金融智能化的
有恆l科技以卓越的科技實力為依託,憑借多年的行業服務經驗,結合對我國金融市場多年的深入研究,開展以金融智能化為主的科技服務,旨在幫助更多的金融機l構藉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基於有恆l科技團隊持續不斷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公司產l品和服務涵蓋交易系統研發、金融營銷、大數據應用以及智能化整合解決方案四大類業務,有恆l科技致力於深度挖掘智能化的商業價值,成功為多家金融機l構提供了端到端的滿意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