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產業為本金融為器如何理解

產業為本金融為器如何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2-15 16:38:20

A. 你是如何看待金融的

這是學校的問題,你也是財大的學生吧,我把我的答案給你看看。
我認為金融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用好了它就能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繁榮,是國家實力強盛,人民生活殷實;用不好它就能使經濟一蹶不振,公司接連倒閉,人民恐慌,國家經濟停滯甚至倒退。
仔細想來,歷屆金融危機可以說金融是惡魔,也可以說是人們把它變成惡魔,是人們讓它越來越發揮著反作用。
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不可忽視的,金融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他們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如果沒有他們的炒作,就不會引起恐慌,人們生活穩定,誰會跟風,製造一系列的金融危機呢,不可避免的,這是人們的心理在作祟。同時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正是因為這個因素,我們才說金融是雙刃劍。金融活動是以高度發達為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式發展的重要原因。金融是機遇也是挑戰,只要國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揚長避短,成功的跨越過去,我相信,在國際化的驅使下,國家會越來越強盛,人民會越來越殷實。

B. 產業金融的定義


產業金融(Instrial Finance)
產業金融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主要研究產業與金融的相互融合,互動發展,共創價值。產融結合,產業為本,金融為用,產融一體化是必然大勢。產業金融是一個系統工程,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指出其商業模式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第一、產業金融是一個產業發展的金融整體解決方案;第二、產業金融的基本原理為四個資本化,即資源資本化、資產資本化、知識產權資本化、未來價值資本化;第三、產業金融的實現路徑有三個階段,即前期的資金融通,通過資源的資本化解決資金的融通;中期的資源整合,運用融通資金培育核心能力,通過核心能力整合社會資源;後期的價值增值,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創造價值,通過資本運作放大價值。發展產業金融前景廣闊。
產業金融 VS 商業金融
以滿足生產者的融資需求為主要功能的金融體系稱為「產業金融」;以滿足儲蓄者的投資效用為主要功能的金融體系稱為「商業金融」。 典型的產業金融模式是日本和德國模式。日本產業金融模式是以主辦銀行制度為特徵的,德國產業金融模式是以綜合銀行制度為特徵的。雖然產業金融在促進產業成長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一些問題。在後工業化社會中,包括日本、德國在內的產業金融體系面臨改革,向商業金融體系轉變。產業金融就是利用金融為產業服務,產業是根本,金融是工具,利潤是目的。產業金融形式多樣,應用靈活,創新無限,無處不在,對於有些企業而言只要能夠找到一兩種適合自己的模式就會產生巨大的效益,比如GE租賃,比如UPS的信貸。借鑒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對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產業金融混合集團可以界定為:「在同一控制權下,在各實體產業、以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金融服務業中至少一個行業以上大規模提供服務的由產業公司發展而成的混合經營控股集團」。產業金融混合集團的資本基礎來源於實體產業的利潤積累,採用控股公司的組織形式,其主要資產是不同子公司的股票,經營范圍橫跨含金融業的多個行業。產業金融混合集團的控股母公司為一個非金融機構的經濟實體,不具有金融許可證,但其全資或控股擁有包括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一種或多種金融性實體和其他非金融性實體。這些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獨立對外開展業務,承擔相應責任。由於控股關系,子公司的最高決策層及其重大決策都直接或間接受制於控股母公司,子公司的具體經營單元戰略服從和服務於產業金融混合集團的發展戰略。

C. 如何理解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復雜性

  • 2016年國際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的影響

2016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疲弱復甦態勢,我國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進而影響到國內經濟運行和結構調整特徵及趨勢明顯。

  • 從目前形勢和發展態勢看,今年世界經濟運行將呈現以下特徵和趨勢:

一是世界經濟貿易仍將維持低速增長態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雖然在各國大規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快速回升,但隨著刺激政策的退出和作用衰減,世界經濟貿易自2012年以來重新回落至4%以下的低增長,復甦動力明顯不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10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15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量分別增長3.1%和3.2%,預計2016年將分別增長3.6%和4.1%。但從去年4季度以來各主要經濟體的主要經濟指標情況看,今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難以明顯回升,多數研究機構和國際投行預計今年僅有0.1~0.2個百分點的微弱回升。總體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各國都在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為未來的經濟增長積蓄動能,世界經濟在短期內仍難以擺脫低速增長狀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期展望,2020年前世界經濟貿易的年均增速分別難以超過4%和5%,明顯低於金融危機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

  • 二是主要經濟體走勢將進一步分化。自去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總體回升向好,而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回落。從發達經濟體內部情況看,美國經濟增長較快,消費、投資、出口和房地產形勢明顯好轉,失業率已降至5%以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雖然有所好轉,但增速緩慢,通縮壓力較單乏廁何丿蠱搽坍敞開大,經濟持續復甦仍面臨不少制約。雖然金融危機後3大經濟體都採用大規模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支持經濟復甦,但歐元區和日本的結構性改革進展滯緩,而美國同時還實施重振製造業戰略和出口倍增計劃,加大對頁岩氣等新能源和新技術新產業的扶持力度,通過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了經濟復甦勢頭。從新興經濟體內部看,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和地緣政治動盪等因素影響,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出現衰退,同時還面臨資本外流、貨幣大幅貶值、通脹上升壓力,其他對資源出口依賴程度較高的新興經濟體也普遍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亞洲新興經濟體雖然總體情況相對較好,但由於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導致內生增長動力不足,而外需疲弱又使得傳統的出口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增速普遍持續放緩,惟有印度繼續保持7%以上的較快增長。

  • 三是國際金融市場調整波動可能加大。由於全球經濟走勢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也出現分化甚至背離。美聯儲已經啟動加息進程,預計今年仍有兩到三次加息行動,而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仍在實行量寬政策支持經濟復甦,由此導致的美元資產收益率上升和美元匯率走強將引發國際債市、匯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持續調整和波動,特別是國際資本加速迴流美國和美元資產,將使得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重創的資源出口經濟體更加雪上加霜,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有可能在債務過高的經濟體誘發償債危機,進而加大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金融市場穩定是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依然脆弱的情況下,國際金融市場調整波動加大會進一步制約世界經濟復甦。

  • 四是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可能進一步回落。在經歷了10多年的超級大牛市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陷入供大於求、價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目前,國際油價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與金融危機前高點時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達79%,鐵礦砂、銅、鋁、鋅等的價格跌幅也都高達40%以上。由於以往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攀升刺激能源資源類產品產能規模大幅擴張,而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低位徘徊,大宗商品供大於求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觀,能源資源出口大國為增加收入維持財政收支平衡又不願減產,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將繼續施壓大宗商品價格,加之美元走強會進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間。國際投行紛紛預測,今年石油價格很可能跌落至每桶20~30美元區間,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有5%以上的跌幅。雖然地緣政治動盪和市場投機有可能在短期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但難以改變價格疲軟下跌的基本走勢。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行將加劇資源出口國的經濟困難,對資源進口國雖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但也會加大通縮壓力,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以說是利弊兼有。

五是全球產業重組和產業鏈布局調整步伐加快。隨著新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加快,移動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物聯網、3D列印、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而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金融、商貿、製造、教育、醫療等更多領域普及應用和融合發展將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傳統產業將全面轉型升級。在全球產業加快重組的同時,依託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分散化、個性化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將逐漸取代分工明確、規范嚴格的標准化大工廠生產組織方式而成為主流,國際分工方式也面臨變革。另一方面,美國主導推進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協定(TPP)和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為基礎全面擴大市場准入,將勞工標准、環保標准、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競爭中立等新議題納入談判范圍,不僅為國際經貿規則標准提高設立了新標桿,抬高了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門檻,而且會逐步改變全球產業鏈布局,對其他經濟體產生貿易投資和產業轉移的負面效應。

六是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上升。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際力量對比顯著改變,世界多極化更趨明朗,全球治理體系和結構繼續發生改變。面對新興大國的加速崛起,美國等發達國家竭力維護其全球主導地位和既有利益,各國都在調整發展戰略和對外關系,各種矛盾凸顯,競爭摩擦加劇。由此引發的地緣政治沖突更加頻繁,非經濟因素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也在上升。從目前情況看,中東局勢、美俄關系、極端勢力的恐怖襲擊、歐洲難民問題、朝核問題、伊朗導彈問題等,都有可能出現難以預見的新變化,世界經濟復甦也因此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總體看,我國的外部發展環境依然復雜多變。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外部發展環境有望保持和平穩定,有利於我國繼續發展。但是,由於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和變革期,地緣政治關系復雜變化帶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的狀況短期難以改觀,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的挑戰也在增多。

對中國經濟五大影響

從目前情況看,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世界經濟貿易增長低迷既導致外需拉動作用減弱,也為我國深化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帶來新契機。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去年甚至出現負增長,已連續4年未完成預期目標。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今年外貿出口穩增長仍面臨不少困難。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寄希望於擴大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而是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要適應國際國內需求結構變化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外貿優進優出,更好發揮外貿進出口對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

二在科技產業大變革背景下,我國既面臨迎頭趕上的機遇,也不排除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傳統產業面臨被技術性淘汰的風險。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紛紛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的研發投入力度,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新興經濟體也在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更加重視發展製造業。我國在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領域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在製造業領域的傳統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弱化,產業發展進步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若不能有效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就有可能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在傳統製造業領域也會面臨來自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激烈競爭。

三是大宗商品供求格局變化和價格回落,既有利於我國降低進口成本和增加能源資源進口,但也會加劇上遊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無論是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還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會增加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供求關系寬松和價格低位運行,總體上有利於保障能源資源供應安全和降低發展成本。但另一方面,在經濟換檔減速、需求擴張放緩、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供應增多和價格大幅下跌也對我國能源資源開采加工等上遊行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生產者價格的持續回落也會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困難,去產能、降成本壓力增大。

四是國際經貿規則主導權之爭,既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帶來難得機遇,也對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市場開放帶來挑戰。去年10月,美國主導的有12個亞太經濟體參加的TPP談判最終達成協議,不僅在市場開放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而且在環境保護、勞工標准、競爭中立、電子商務、金融等服務業開放等領域設立了新標准,對未來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的演進具有引領示範作用。我國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為維護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就必須主動參與推動多邊經貿規則制定和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積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提升制度性話語權,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貿體系變革的新形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五是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多變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構成潛在威脅,也擴大了我國在大國關系動態博弈中的迴旋餘地。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從經濟、金融、科技、產業等領域向社會、政治、軍事、安全和國際治理等更廣泛領域傳導,全球利益格局的戰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緣政治和大國關系深刻調整,全球恐怖主義出現新回潮,熱點敏感問題頻發。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既要堅持原則,妥善處理大國關系,有效應對和管控風險,主動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更要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贏得發展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 如何理解產業為本,戰略為勢,創新為魂,金融為器

產業為本指的是要以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和出發點,
戰略為勢指的是有合適的發展戰略,明確方向並產生動力,
創新為魂指的是戰略的核心是圍繞著創新,
金融為器指的是用資金作為發展的重要手段。

E. 如何理解現代經濟中金融的地位與作用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其次,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現代經濟是由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其顯著特徵之一是宏觀調控的間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它能夠比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同時,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最後,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現代一切經濟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貨幣資金運動。從國內看,金融連接著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的生產經營,聯系每個社會成員和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管理、監督和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和手段;從國際看,金融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實現國際貿易、引進外資、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

F. 如何為企業做好戰略規劃

如何為企業做好戰略規劃?這里介紹企業戰略規劃的七步法。如有幫助,建議採納~

一、識別戰略命題

通常而言,企業的戰略命題有三類:一是穩增長,如何提質增效;二是促改革,如何業務升級;三是調結構,如何實現轉型。也可以用五個關鍵詞來總結:歸核、升級、轉型、突圍、退出。企業家本身的思想理念也決定著企業的方向:是做強做大還是做長做久?根據不同的戰略命題,戰略選擇的方向大相徑庭。

二、遵循邏輯框架

規劃企業戰略必須遵循戰略思考的邏輯體系。企業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共同影響著發展戰略,首先看外部環境,包括宏觀、區域、產業和資本市場等維度,其中核心在於產業,畫產業地圖、看產業機會、察核心要素;其次看內部環境,包括過往發展歷程、當前的資源與能力和制約因素等,核心是分析戰略條件,看清自身資源、能力和團隊。結合內外部環境,抓住企業的核心能力,從而明確經營哲學、戰略定位、方向、目標和模式,再進一步制定業務規劃、管理保障。

規劃企業戰略,就是通過以上系統的邏輯和方法,幫助企業將戰略意願轉化為立意高遠、邏輯貫通、現實可行的戰略。因此,第二步也體現出專業戰略咨詢機構與企業自己做規劃的差異。

三、用好分析工具

在專業的戰略分析與規劃中,有一系列的專業工具和模型,幫助企業更好地制定戰略。通常使用的工具和模型如下:

波特五力競爭模型:競爭對手、新進入者、購買者、替代產品和供應商。

SWOT分析模型: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挑戰。

SPACE矩陣:進取、保守、防禦和競爭。

SCP分析模型:外部沖擊、行業結構、企業行為和經營結果。

波士頓矩陣:金牛、明星、問題和瘦狗。

GE矩陣:競爭地位與市場吸引力,建立、保持和退出。

ECIRM模型:從企業家團隊、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五個維度對一個企業進行分析,尋找優勢與短板,判定企業類型,從理論到實際尋找企業發展的邏輯和路徑。

四、扎實調查研究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企業戰略分析、戰略規劃必須建立在充分、扎實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外部研究的重點包括周期大勢、區域、產業、市場和競爭對手、標桿企業等,內部研究涵蓋業務、組織管理、人員、財務、資源等各個方面,重點是資源、條件、人才和能力。通常可採用的方式包括資料研究、內外部訪談、實地走訪、問卷統計、戰略研討等。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不斷梳理信息,層層抽絲剝繭,為制定戰略奠定基礎。

五、建立戰略思維

在匯集梳理信息、形成戰略判斷的過程中,對於專業咨詢師或者企業的戰略部門而言,核心是建立一系列的戰略思維。是否能形成全面、多維度的戰略思維,是判斷一個戰略規劃工作者專業度的最重要因素。譬如以下思維模式:

價值觀思維:作為人,何為正確?企業的善惡是非標准對於事業選擇、競爭方式的影響。

歷史觀思維:溫故知新,企業的基因決定了成長為什麼樣的物種,明確約束條件及對關鍵戰略命題的細節處理。

發展觀思維:思考已經發生的事對未來的影響,動態看待企業成長、變化的過程。

全局觀思維:系統、多維度思考,跳出問題本身在更高一個層面看問題。

生態觀思維:各部分相互依存,互相影響,不孤立或隔絕看問題。

產業鏈思維: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趨勢,從產品競爭走向產業鏈競爭。

競爭性思維:尋找核心競爭要素、對手弱點,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如小企業以速度和靈活抗擊巨頭規模。

歸核化思維:在一個階段企業只圍繞一個核心,要麼市場導向,要麼技術導向。

投行思維:投行運用的法則:無中生有、虛實相生、時空轉換。

資本思維:產融互動,產業與資本相生互動良性循環,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兩個維度不可偏廢。

價值思維:企業價值=利潤×市盈率,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思考影響利潤、估值的各項因素配置,尋找最佳突破點。

……

六、明確戰略體系

這一步是將前述各項戰略研究、分析判斷進行成果化的過程,最終將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呈現在決策者面前。戰略的最終成果是有清晰完整的體系的。如戰略三層次:發展戰略依據公司的使命自上而下逐層展開,低層級服務於高層級的發展內容和方向,自上而下分別是事業戰略(使命願景、定位、目標)、競爭戰略(商業模式、發展路徑、行動計劃)、職能戰略(各項職能的配套,人財物信息等資源支持,戰略如何分解實施)。在企業使命願景之下,也可以按照橫向劃分為業務戰略、資本戰略、組織與人才戰略。

同時,對於戰略管理的體系,需要明確一個完整的戰略管理體系包括了戰略分析、戰略規劃、戰略實施和戰略評價。是一個根據實施情況不斷進行反饋、總結和調整並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遵循了系統的戰略體系,才能保證戰略不是空中樓閣、不會半途而廢,能夠切實落地及自我調整,避免出現很多企業家理解的戰略太虛、無法落地的情況。

七、把握戰略心訣

戰略的邏輯、理論、方法、模型和工具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事實、全面准確理解、基於價值觀和實情做出選擇和安排。這一過程中往往常識比模型工具更重要,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分析和判斷一個企業,很多時候,並不需要高深的認識,而是需要人情事理的把握,需要悟識和尊重事之常理、人之常情。

面對各行各業、各類企業,情況和問題千差萬別,如何准確地感知戰略方向、識別戰略命題、明確戰略要點,迅速構建起戰略邏輯,其秘訣就是把握和君十六字戰略心訣:產業為本、戰略為勢、創新為魂、金融為器!

G. 如何理解產業為本,戰略為勢,創新為魂,金融為器

產業為本指的是要以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和出發點,戰略為勢指的是有合適的發展戰略,明確方向並產生動力,創新為魂指的是戰略的核心是圍繞著創新,金融為器指的是用資金作為發展的重要手段。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H. 產業經濟學如何理解新經濟

摘 要:21世紀初我國產業發展已進入了以數量擴張為主轉為以素質提高為主的新階段,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轉為相對過剩,由解決比例失調轉為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壓力。經濟發展趨勢對產業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對此,應確定未來產業結構政策的目標方向,選擇適宜的政策,以促進21世紀產業發展。

關鍵詞;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發展趨勢

一、21世紀初的產業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產業發展實現了從少到多的轉變。從「十五」開始我國將實施第三步戰略目標,我國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實現從低到高的轉變,在整體素質和效率方面,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一)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新特點

1.產業發展己進入以數量擴張為主轉為以素質提高為主的新階段。我國產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除少數行業外,已主要不是在生產能力和產量方面的差距,而是在生產技術水平、產品品種和結構、單位產品物質消耗、勞動生產率方面的差距。今後我國產業發展的任務已不再是追求數量擴張,而是要在產業發展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上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此,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以數量擴張為主轉向以提高產業素質和產業增長質量為主。

2.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轉為相對過剩.目前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生產能力已超出了市場需求而出現相對過剩,這是導致我國加工工業過度競爭,企業效益大幅下滑並造成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造成相對過剩的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適應。2l世紀初我國將全面邁進小康階段,人們不僅要求商品數量的滿足,更要求質量檔次的提高,花色品種的增加,服務水平的上升。所以,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的步伐,使之與需求結構的變化相適應是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問題的根本途徑,

3.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點由解決比例失調轉為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從目前我國產業運行實際來看,各個產業之間比例失調的狀況已不明顯,結構性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當前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發展水平上的矛盾。表現在: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產業的比重低;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市場集中度低,規模效益差;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低,產品結構落後。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一方面必須加大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的力度,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必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的結構升級。在21世紀初,我國的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將進入以高技術化、高加工度化的新階段。

熱點內容
金服消費金融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00:11:54 瀏覽:456
港股歷史上漲幅最大的股票 發布:2025-01-16 00:11:01 瀏覽:176
辰安科技股票虛高 發布:2025-01-16 00:08:48 瀏覽:481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23:33:05 瀏覽:250
炒股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23:32:08 瀏覽:80
數字貨幣手機怎麼下載 發布:2025-01-15 23:30:04 瀏覽:657
002621基金到底怎麼樣 發布:2025-01-15 23:25:52 瀏覽:840
股票軟體怎麼看黃金td 發布:2025-01-15 23:24:00 瀏覽:470
601899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1-15 23:20:04 瀏覽:158
貴州茅台股市怎麼看 發布:2025-01-15 23:14:39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