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什麼是區域金融合作

什麼是區域金融合作

發布時間: 2022-02-15 08:54:52

① 什麼是區域金融協同監管啊

字面理解就是 對某個區域的金融市場進行一起或者協助監管

② 區域金融合作對泛北部灣經濟區構建的支持

詳情請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http://dqs.ndrc.gov.cn/gzdt/P02008022053787806.doc

訪郭聲琨:推動泛北部灣金融合作
記者 徐友仁

北部灣是我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是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之後的第四個重要沿海經濟區域。隨著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的發展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推進,北部灣地區正在形成一個跨省區、跨國界的經濟圈——泛北部灣經濟圈。金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要實現區域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就必須加強區域金融的更緊密合作。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前夕,記者就此話題專訪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郭聲琨。

記者:泛北部灣地區既是泛珠三角區域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交匯點,又是參與國際區域合作的前沿地帶。您認為廣西在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方面有哪些發展潛力和空間?擬採取哪些措施來促進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

郭聲琨: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東臨粵港澳,位居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地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是我國走向東盟的門戶和最便捷的出海出邊大通道。這些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為了提高泛北部灣地區金融開放程度,要實施「引進來」策略,組織「引銀入桂」,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前來設立分支機構或引進戰略投資者;同時加強與發達省份的交流與合作,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前來開設分支機構,連接泛北部灣金融市場與東盟金融市場、泛珠三角金融市場,構建區域性的經濟金融平台。另一方面,要實行「對外開放」與「內部改革」相結合。擴大金融開放程度,最終目的在於優化金融業內部結構,弱化金融業原有的行政性效用。在引進外資銀行和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同時,積極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大力支持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扶持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發展,構建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外資銀行的結構合理、競爭充分、運行有效的銀行體系。

要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金融合作,重視金融業在促進邊貿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經濟發展的戰略考慮,立足睦鄰友好關系的政治高度,加快改善對東盟國家的開放環境,促進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擴大經貿往來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繼續鼓勵金融機構在西南邊境發展結算業務,為邊境貿易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靈活創新機制,逐漸沖破以前的政策框架,在本幣結算、雙方貨幣直接兌換,甚至在貿易融資等環節,研究和創造條件進一步支持邊貿發展。

記者:在區域經濟合作和發展過程中,增進區域經貿往來需要金融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這就為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外在動力。您認為各金融機構應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這一要求,加快金融創新和改革步伐?

郭聲琨:在區域經濟合作和發展過程中,增進區域經貿往來需要金融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這就為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外在動力。各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這一要求,繼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鞏固和擴大金融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大力推廣現代化支付系統,積極發展區域票據交換系統,開發擴建本地銀行卡網路,為區域金融機構和金融業發展提供支付平台。大力發展信貸業務,鼓勵創新產品,探索開辦跨市場金融工具,積極提供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加快政策性銀行向開發性金融機構轉型,對泛北部灣的能源、交通、輸油、輸氣管道和旅遊、環保等重大項目,提供以中長期項目融資為主的開發性金融服務,更持久地支持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鼓勵跨區域收購、兼並、重組,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其重組改造,從根本上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機制,保證地方金融的健康發展,增強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

記者: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為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保障,您認為應該採取哪些具體措施?

郭聲琨:隨著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入,各地區間經濟金融交往日益密切,經濟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由於金融風險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缺乏有效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金融監管信息交流共享,將難以防範和抵禦區域金融風險。要加快建立區域金融風險的監測指標體系,客觀分析判斷區域整體金融風險,定期發布區域金融穩定評估結論,不斷完善區域金融業應急預案,引導轄區內金融機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同時,在泛北部灣區域加快推進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的建設,共同商討區域金融合作的長遠規劃,探討如何加強與泛珠三角、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金融合作,擴大金融合作平台;交流經濟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共同研究經濟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協調區域金融合作的各種矛盾,加強財政支持與金融支持的協調配合,促進泛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

記者:區域金融生態建設狀況,不僅影響貨幣政策傳導、資源配置效率、金融穩定發展,而且決定著該地區對經濟金融資源的吸引力,這些問題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經濟管理部門的共識,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郭聲琨:如果泛北部灣區域的金融生態建設領先於其他地區,無疑將獲得吸引經濟金融資源的比較優勢。改善泛北部灣區域的金融生態,除了要建立健全良好的會計、法律和司法體系外,地方政府有必要將金融生態建設放在與投資環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引導和協調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地方金融生態建設。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程,培養企業和公民的信用意識,全面改善區域信用環境;重視建立有利於金融發展的規章制度,吸引區域外資金的大量流入,為本地區的產業發展、結構調整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切實優化執法環境,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積極維護金融機構的權益,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打造和諧互動的地方金融生態環境。

③ 什麼叫地區性合作經濟組織

區域性經濟合作是指某一個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維護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實現專業化分工和進行產品羚羊掛角而採取共同的經濟政策,實行某種形式的經濟聯合或組成區域性經濟團體。區域性經濟合作是世界經濟生活越來越國際化的產物和表現。它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發展的歷史趨勢,有其深刻的現實基礎和客觀必然性。 區域經濟合作的形式 區域經濟一體化按關稅壁壘和商品及及服務自由化程度,以及在產業、財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聯系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部門一體化。 部門一體化是指區域內各成員國的一種或幾種產業實行一體化,如歐洲煤鋼聯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容包括逐步取消成員國之間煤鋼產品進出口關稅和限額,成立煤鋼共同市場,通過控制投資、產品價格、原料分配、企業的興辦與合並等調節共同體成員國的煤鋼生產,並建立有超國家性質的「協調機構」,對各成員國、企業和個人實行約束。這種形式的部門一體化還有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AEC)。 (2)優惠貿易安排。 這是市場經濟一體化最低級最鬆散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減少成員國之間的進口關稅。即對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規定特別的關稅優惠。如東盟和非洲優惠貿易區等就屬此類。 (3)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指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的貿易區,在成員國之間取消工業品貿易限額,減免或廢除關稅,使商品在區域內各成員國之間逐步自由移動,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關稅和共同貿易政策,不建立超國家的機構。例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等。 (4)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簽訂協定,相互間免徵關稅和取消其它壁壘,並對非同盟國家實行統一的關稅率而締結的同盟。它在一體化程度上高於自由貿易區,它除了包括自由貿易區的基本內容外,成員國之間對外還建立統一的關稅率。結盟的目的在於使參加國的商品在統一關稅之內的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國商品的競爭,它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實行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就是關稅同盟。 (5)共同市場。 所謂共同市場,就是在共同市場成員國內完全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並建立對非成員國的統一關稅,同時也允許成員國間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86年就已經實現農業共同市場。 (6)經濟同盟。 所謂經濟同盟,就是各成員國之間不但商品和生產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對外建立統一關稅,而且要求成員國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使一體化的程度從商品交換擴展到生產、分配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集團。 (7)完全經濟一體化。 這是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區域內各國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上完全統一化。在各成員國內完全消除商品、資本、勞動力及服務貿易等自由流通的人為障礙。進而在政治、經濟上結成更緊密的聯盟,統一對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務政策及經濟政策,建立統一的金融機構,發行統一的貨幣。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91年12月n日召開的首腦會議正式通過了政治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即《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確定了建立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的期限,而且還計劃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以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聯邦。這不僅包括了貨幣在內的經濟的完全一體化,而且是一種政治、外交與防務的一體化。 區域經濟合作的特點 區域經濟合作呈現以下特點: 1.區域經濟合作近年呈加速發展趨勢。 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大大加快.據WTO統計,截至2004年1月,在向WTO通報的293個區域經濟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後通報的佔58%;在運作的197個區域經濟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後的佔1/4。WTO成立之前,世界上每年大約成立約三、四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而Wr0成立後,平均每年成立15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近年來區域經濟合作的加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密不可分。一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使得區域內各個成員國應對和抵禦全球化風險的能力增強,能夠有效緩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另_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也是在國際多邊協作下難以取得進展的一種變通辦法。由於WTO成員眾多,其經濟發展階段、貿易政策不盡﹁致,達成一項共識需要兼顧各方利益,難度很大,而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則可以自由選擇成員、確定合作領域、合作范圍和合作方式。其合作內容早已經超過了關稅減讓,廣泛包括投資、競爭政策、服務貿易、環境、勞動力等多邊框架無法包括的內容。一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不僅是自由貿易區,而且向關稅同盟乃至向貨幣聯盟發展,歐盟甚至強調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 2.跨區域合作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 區域經濟合作開始主要發生於有地緣優勢的相鄰國家和地區之間。如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盟(EU)、東盟 (ASEAN)等。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周邊可用的資源逐漸較少,再加上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跨洲的經濟交流趨於便利。據WTO統計,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約有1/3的區域貿易安排發生在跨洲國家之間。如歐盟與墨西哥與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與南非簽署了《南非與歐盟貿易、發展與合作協定》,與拉美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雙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正在進行中;美國和約旦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2003年底,已運作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約佔全部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 5%,但已經簽署協議或正在進行談判的跨區域經濟合作佔1/3,提出進行跨區域合作的佔40%以上,顯示出強大的發展後勁。目前,WTO的146個成員中,已有65個加入或正在商簽跨區域的經濟合作組織。 3.雙邊經濟合作成為熱點,但多邊的區域經濟合作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WTO統計,2003年,正在運行的雙邊區域經濟合作佔全部的80%,正在談判的90%均在雙邊之間進行。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雖數量不多,但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出現不斷擴張的趨勢。2004年5月,歐盟迎來第6次擴張,愛沙尼亞等10國正式加入歐盟,EU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擁有4.5億人,比美國大了一倍,對外貿易額佔世界貿易額的20%,GDP佔世界的1/4。NAFTA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美國的推動下,34個美洲國家計劃2005年1月 1日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東盟從最初的5國擴大到10國,而且擴大後的東盟集體或單個成員還在與日本、中國、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談判。除兩個或幾個國家間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以外,區域經濟合作也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組織形式。一是單個或幾個經濟體加入已有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如歐盟東擴。二是單個經濟體與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一個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新組織的經濟合作安排與原組織並不一致,如中國與東盟的「10+1」。三是單獨的兩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一個更大的組織。如歐盟—南方共同市場、加勒比共同體—中美洲共同市場等。 4.亞洲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 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受經濟發展程度、開放程度和文化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在各個大洲之間、各個經濟區域之間的發展很不均衡。如西歐、北美起步較早,發展較快,而亞洲則起步較晚,亞洲最大的3個經濟體一日、中、韓自2000年才開始啟動這項工作,因而區域內優惠貿易的比重在各大洲之間最小。據WTO統計,200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貿易的56.5%和61.6%是通過區內貿易實現的,而亞洲這一比例不足10%,潛力巨大。由於近幾年亞洲特別是東亞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許多國家越來越認識到與亞洲合作的重要性;再加上亞洲國家對區域經濟合作重要性的認識也日益增強,亞洲迅速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亞洲內部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及與其他洲的國家和地區之間,正在啟動若干個區域經濟合作談判。 5.區域經濟合作促使區內貿易和投資出現「內斂」的趨勢。
由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安排,區域性集團內部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優於區域外,導致區域內出現產業結構的優化重組,促成了相對封閉的區域性國際市場的出現。加之貿易、投資創造和轉移效應,使得區域內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迅速增長,並超過區域間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而呈現一種排他性的「內斂」趨勢。如歐盟對外投資的1/3是在成員國之間進行的;就北美而言,美國和加拿大都互為最大的投資對象國和產業轉移國,據統計,美國對外投資的1/5集中於加拿大,加拿大對外投資的1/3則集中於美國。在區內貿易方面,除歐盟近10年來區內貿易所佔比重基本穩定外,其他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區內貿易所佔比重均呈上升趨勢。未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國家和地區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的競爭中有可能陷入被邊緣化的危險。

④ 什麼是金融區域化

大學學的:根據不同地區的的經濟環境,金融體系,經濟狀況等等採取的區域化的不相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等。簡而言之就是就是將某一區域人為的劃分成一塊金融區域,比如歐元區。

⑤ 什麼是區域金融調控,區域金融調控的意義

由於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的客觀存在,必然會產生區域間的金融差距,通過實施適度區域差別的金融政策是各國為控制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過大而普遍採用的政策措施,為此而建立區域經濟發展基金,加快不發達區域經濟發展,實行金融政策區域化,賦予區域中央銀行一定的地方金融政策制定權和調控權,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金融保障是區域金融調控較好的選擇。
這就是區域金融調控。
意義:區域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個國家在金融政策方面實施區域傾斜對區域經濟發展是會產生重要影響的。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資金作為經濟活動的血液和潤滑劑,對提供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⑥ 什麼是(9+2)區域合作

(9+2)區域合作是泛珠三角發展戰略的構想,是該區域9省區及2個特別行政區的合作!

話題緣起 自去年7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首次提出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戰略構想後,立即引起相關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積極響應,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一構想已在「9+2」區域內達成共識並已進入實施階段,一系列的聯絡機制形成,一個個高層代表團互訪,一批涉及經貿、文化科技和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項目簽訂。「9+2」區域內的合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並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值此「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舉行之際,南方日報特邀廣東省社科聯主席顏澤賢等專家撰文,從理論層面談對泛珠三角發展戰略的認識。

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局性要求

珠三角:到更大空間范圍中尋求發展天地,從更長時間跨度去延續發展後勁

不必諱言,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首先是廣東提出的,它必然與廣東的發展密切相關。從當代經濟發展趨勢來看,不論是經濟全球化,還是經濟區域化,都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市場作用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沖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向經濟關聯度較大的地區延伸。改革開放25年,廣東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珠三角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發展。但是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主要是:

(1)原來主要依靠外資和外來勞動力,發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空間越來越小,比較利益也越來越低。

(2)25年來所形成的外向型經濟格局使珠三角經濟對境外市場過度依賴,其經濟發展受國際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為分散經濟風險,今後應該實行「內外雙向拓展」戰略。

(3)珠三角地理局限明顯,空間狹小,資源相對匱乏;市場腹地狹小,輻射半徑較短,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

(4)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交易成本、資源耗費成本等不斷上升,投資「報酬遞減」,產業比較優勢下降。

因此,用「泛珠三角」概念重構珠三角與周邊區域的經濟關系,以點狀獨進向帶狀、面狀發展,走向更大區域空間的經濟一體化,到更大范圍中尋求發展天地,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去延續發展後勁,是珠三角經濟高速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珠三角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南、西南各省區:縮小差距,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單方的利益追求都無法達成合作。對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呼喚,除了來自「珠三角」、廣東之外,也來自國家全面協調發展的要求,還來自中南、西南各省區的要求,而且是十分強烈、緊迫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西部省區由於區位條件限制和政策體制等原因,發展一直滯後於沿海地區,目前大多數處於次發展或後發展階段。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化的加快,廣東等東部沿海省區仍然保持高速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同時,它們與內陸、西部省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加劇,距離進一步擴大。面對這種情況,內陸和西部省區都認識到,要盡快從後發地區向發達地區靠攏,實施追趕型戰略,明智的選擇就是加大向沿海發達地區拓進力度,努力在經濟地理空間上拉近區位,藉助外力,迎接輻射,才能發揮出自身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等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該區域9省區及2個特別行政區的合作基礎良好並日益加強。泛珠三角「9+2」的合作互動,是為了進一步把這種合作從粗放型提高到更集約、更具合目的性的自覺的層次。

各省區都把這一合作看作是一次新的重大的發展機遇,反應敏捷,行動快速。目前已經推出了許多積極可行的呼應措施,部分省區之間已邁開了實質性合作步伐。如2003年10月以來,多個省區政府互派考察團,洽談合作事宜。各省區已先後召開了發改委主任聯席會議、科技廳長聯席會議、交通廳長會議等,分別形成了對口合作的協議。特別是今年4月,粵桂簽訂了《粵桂兩省區經貿合作協議》,一次簽訂了100項合作項目,總投資達486.31億元,超過了1997年—2003年7年兩廣合作項目投資的總額;同月,粵湘兩省也簽訂了《經貿合作協議》,簽訂了98項合作項目共358.34億元。這充分顯示了各省區官方、企業和民間對推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一致認同以及發展前景的良好預期。

東中西互動戰略的一步「活棋」

前幾年,國家制定西部大開發戰略時,就包含著對東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進行必要調整的意圖。這一戰略實施四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出現了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這幾年西部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中央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這種支持畢竟只是一方面的力量,有限而且可持續的難度較大。因此,有必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兩種機制的作用,實行東、中、西互動戰略。進一步調動東部發達地區的力量,充分利用東南沿海既有的體制、資本、信息、市場四大優勢,大力推進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實行產業轉移、市場擴張、體制和信息輻射,對中西部發展而言,這無疑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東南沿海地區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西部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增強發展後勁,實現可持續發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所貫徹的正是東、中、西互動的戰略意圖。它的目標指向是十分明確的,就是通過發達地區帶動次發達、不發達地區,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以東、中、西互動互惠,攜手共進為主旨的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對西部和東部以至全國都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1)從經濟規模聚合上看,內地9省區地域面積佔全國的1/5,總人口佔全國1/3,2003年GDP總量約佔全國的33.3%,加上港、澳1.39萬億(港、澳元)GDP,總量約佔全國的47%;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50%以上。這對整個西部大開發無疑會形成超強的推動力,對全國的影響和推動也將是十分巨大的。

(2)從其現有的基礎條件及產業能力上看,「泛珠三角」的現有實力和基礎已初步具備了有利於整合的條件。它包括了2個特別行政區、5個經濟特區、7個沿海開放城市和至少6-7個已經形成並發展強勁的區域經濟帶或產業帶。加上「9+2」各省區在地理、環境、自然條件、資源分布等方面差異較大,各具特色和優長,將會形成很強的互補性,聚合之後的資源無論在貯量上、品類上還是在開發前景上,都是國內其他經濟區域所難以比擬的。

(3)從政策措施效用上看,通過區域合作互動,有利於調動市場力量。它將與財政轉移支付、國債項目支持、社會「扶貧」支持三者形成合力,「四管齊下」推進西部省區的發展,並使東、中、西部經濟的「二元結構」逐步走向一體化。

(4)從未來的發展前景看,「9+2」區域市場廣闊,潛力巨大,兼具內外雙向發展、西拓南進並舉的優勢;尤其是具有香港和「珠三角」這兩個「龍頭」核心區,對區域內其他地區的牽引動力強大,不僅有可能用較短的時間牽動整個「9+2」經濟區的快速啟動,而且發展的可持續性也較強。

綜上所述,在實施東、中、西互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這盤棋局中,推動泛珠三角合作與發展是一步「活棋」、「高棋」。隨著它的步步推進,其拉動與帶活南中國發展全局的關鍵性意義必然日益凸顯。

聯手應對激烈競爭的積極對策

首先,從國際經濟格局看。今後相當長時期內,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是通過經濟區域一體化實現經濟全球化。歐盟、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區域聯盟就是這種時代潮流的產物。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自由貿易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我國要更好地通過WTO,融入世界經濟,很難避過經濟區域一體化這個歷程。

根據《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到2010年將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貿易區擁有17億的消費者,並極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將和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現有的「珠三角」、「大珠三角」經濟區恰好處在東南亞中心區位,要使它在未來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發揮重要作用,只靠其自身目前的規模和實力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大珠三角」經濟區必須擴大自己的經濟輻射半徑,和周邊省區抱成緊密的區域經貿集群,做大板塊,做強實力。這樣,它在地域上就成了一個東臨東南海、台、港、澳,南接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等東盟國家的地理大板塊;在功能上就成了臨海、臨邊,直接與港澳、東盟國際市場連接的內外雙向開放拓展的經濟大板塊。在未來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0+1)框架內,這個大板塊將有可能形成一個強大的競合力量,在核心區位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其次,從國內經濟發展格局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領先的珠三角近幾年正面臨著來自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快速發展的嚴峻挑戰和巨大壓力。目前,國內公認的三大經濟圈各具特色、各具優勢,形成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比較而言,長三角經濟圈在競爭中有五方面的明顯優勢:(1)內外拓展空間巨大,經濟基礎厚實,為國際資本高度青睞,區位優勢尤為明顯;(2)城市群密集,城市體系較齊全,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較合理;(3)人力資本雄厚;(4)長江流域廣闊、延暢,通航力大,腹地深廣;(5)以長三角為龍頭的長江經濟帶迄今為止具有內地三大經濟圈中最大的經濟總量,GDP、財政收入、人均收入水平等均居首位。

環渤海經濟圈也是優勢明顯:(1)它有「首都經濟區」這個無可比擬的政治、經濟、文化強勢;(2)其周邊地區的資源和基礎產業優勢明顯,結構層次較為合理,科技、人力資源和交通也極具優勢。(3)東臨東北亞日、韓等經濟強國,北接大東北,西靠華北大腹地,南向華東大市場,「左右逢源」的延伸空間較大。(4)目前「奧運經濟」這一超級引擎,正在為環渤海經濟圈注入強大發展動力。

相比之下,「珠三角」、「大珠三角」需要通過構建「泛珠三角」與周邊省區進行經濟上的戰略整合,使華南、西南「9+2」區域以新的整體姿態,進一步發揮優勢,克服不足,聚合起更大的要素規模、更強的功能優勢和綜合實力,增強競爭力,才能和前兩者一道充當中國經濟騰飛的引擎。

為科學發展觀提供新經驗

泛珠三角發展戰略的構想,是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的產物,是中央精神與地方實際相結合的大膽嘗試。它的謀劃和構想過程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領會和貫徹過程。它從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層面上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模式和戰略。它的實行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同時,這一實踐也必然會為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提供新的經驗和理論。

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對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具有積極的理論啟示意義。

一種破解發展難題的對策模式

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從實踐與理論結合上詮釋了發展的本質、目的是什麼,應以什麼方法和途徑促進協調發展問題;回答了怎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實際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問題,為破解當前我們在發展中所面臨的「難題」提供了一種對策模式。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所出現的突出矛盾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不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發展不協調;經濟發展中區域進程、產業結構、數量與質量等不協調;當前發展與長遠可持續發展不協調。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正是著眼於破解「難題」、解決矛盾而提出的,通過合作互動、統籌協調,將有利於逐步找到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同時,提高我們破解「難題」的能力。

一種觀念創新:發展權力平等

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體現了當代「發展權力平等」的基本思想。

發展權是當今各國、各區域普遍關注的基本權力,也是國際公認的一種廣義的「人權」。WTO以及其他各種國際經貿合作組織和協定,無一例外都要把照顧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列為一個基本的原則,以避免合作中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新殖民化狀況。發展權平等問題在我國各區域間也同樣存在。改革開放初期對部分地區實行的許多「特殊政策」措施,本質上是發展權的傾斜。盡管在當時是必要的,但它在地區發展權力上畢竟是一種「不平等」。當然,「權力平等」是相對的,「公平」與「效率」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但是,通過積極的政府幹預和制度安排,主要是通過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的完善,是有可能達到各地區在發展權力、發展機會上的相對平等的。

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意圖之一就是把各地區「圈到」同一條起跑線上,攜手共進,特別是讓落後地區能在合作框架中提升發展的起點,增加發展的機會,由此來體現「發展權力平等」的思想,因此是具有重要的觀念創新意義的。

一個鮮明原則:利益兼顧、利益分享

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貫穿著一個鮮明的原則:利益兼顧、利益分享。它以兼顧區域各成員利益為合作起點,把正確處理區內各省區自身利益與共同利益關系作為根本原則。區域合作根本上說是由利益所驅動,區域合作的過程是利益不斷沖突和不斷調整的過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不僅突出了機會公平,而且還突出了利益分享,不是平均主義的分享,也不是「扶貧」式的恩惠,而是通過地區間的差異互補機制,讓地區間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地區間按比較成本和比較利益原則分工合作的關系新格局。最終,一方面使區域整體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使各省區既能分享到區域合作的整體成果,又都能從中更多地得到各自的比較利益。

一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思路

建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一個長期合作構想,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思路,有利於正確處理區域發展中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的關系。在發展問題上,由於各自的條件不同,區域內各省區都有從本省區實際出發的地方性的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目的是要在各區域成員之間搭建一個溝通協商、統籌規劃的平台,通過經常性的洽商對話,使區內各成員的當前和長遠安排得到兼顧,使局部和全局關系得到協調,避免惡性競爭造成不必要的耗費和失誤。在這點上,它的功能與國際國內的各種「經濟區」、「貿易聯盟」、「共同體」是相似的。

經濟合作必然導致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一個區域緊密合作圈,它首先是「經濟合作圈」,同時又是社會、文化合作圈。構建這種合作圈有利於各成員間區位空間上進一步緊密化,各種要素流動更加自由化。因此,它所帶來的效應就不可能僅僅是經濟合作成果,也必定有利於區域社會、人口、環境、科技、信息、文化諸方面發展趨於全面融合;有利於沖破區域各成員之間存在的相互的封閉性,代之以各省區之間共同構築的內外大開放社會系統。由此,它啟示我們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注意社會各方面的全面發展,應從單純追求「增長」的桎梏之中解脫出來,代之以「全面發展」的理念,從而保證現代化建設不脫離「以人為本」的健康軌道。

區域合作新模式:大跨度多圈層區域協同推進

當代區域經濟合作的模式是多樣的,各種模式各具功能特色,又都有共同的特點即要素聚合的高密度化、區域市場一體化和區域利益的共同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也不例外,必須借鑒各種模式,為我所用,形成上述功能特色。

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包含了如下功能整合趨向:(1)聚合要素,形成規模較大的競合功能,形成區域規模經濟功能;(2)在區域分工和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形成優勢互補功能;(3)統籌規劃,形成布局結構合理的產業結構優化功能,這是生產力空間結構理論的要求;(4)通過貿易自由化形成共同市場,強化市場機制功能;(5)機會均等與利益共享基礎上形成利益共同體,強化利益驅動功能。

各類合作區經濟板塊都是通過各自的不同途徑形成:(1)由區域自由化貿易市場推動形成;(2)由龍頭核心區向周邊「技術低度區」輻射,通過「技術梯度轉移」、「產業梯度擴散」逐步形成;(3)由各地區培育本地區經濟「增長極」或中心城市,通過多極點相互間的多向度擴散_—連接—_聚合而形成;(4)通過政府政策干預以高密集的制度供給,包括統一關稅、統一貨幣、統一法規體制甚至調整行政區劃等手段強力整合而成;(5)地緣因素、自然稟賦或歷史文化因素長期積累而自然形成。

現階段,泛珠三角在基本類型上屬於由地緣空間連接的經濟合作區域,但也還具有其他模式的特點:它不僅沿海、沿江、省際接壤,且兼含跨地緣聯系的四川省。它的形成首先是靠市場推動,包括通過「梯度轉移」、「增長極擴散」、「自由化貿易」、「經濟區位空間結構整合」等作用推動;還應由政府通過政策協調推動。因此,我們認為,解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不宜用教科書上講過的某種模式去「套」,它是借鑒吸取了多種區域經濟功能模式,從本地實際出發而選擇的一種新模式。我們把這種新模式稱之為「大跨度、多圈層區域協同推進」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主要有:(1)它是地域時空跨度較大、合作領域廣闊的巨型經濟圈;(2)它的聚合和擴散呈多向度開放;(3)它的結構是多級次、多層次復合結構;(4)它的推進動力多元,進程是多極多向度分步推進。

構建這樣一種復合型的區域合作,不可能在短期內成型或見效,它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中國現階段市場體制還不夠完善、力量還比較弱的情況下,前期應由政府主導、市場推動,逐步走向市場主導,民間和企業推動。

對CEPA的積極呼應和延伸

在CEPA實施之後,粵、港、澳經貿關系開始發生質的變化。香港將在新的戰略定位中推進經濟轉型,其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將朝著與內地更加緊密依靠、互補互動的方向發展,雙邊貿易自由化、經濟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關三方的共識已經達成,粵、港、澳經濟一體化的「大珠三角」已成雛形。這個強大的「大珠三角」經濟總量約是原有「珠三角」的3倍。珠三角原有的大規模高密集出口加工業的優勢,再加上港、澳與國際市場高度一體化的體制、金融、物流和服務優勢,已經使「大珠三角」成為南中國最具國際化、現代化的核心區域。這個區域的形成,必然要求有更廣大的腹地為依託,需要更大的資源和市場。如果說,改革開放催生了「珠三角」,CEPA成就了「大珠三角」,那麼,CEPA必然進一步呼喚「泛珠三角」的出現。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對於充分擴大CEPA的效應,進一步促進港澳在新一輪經濟調整轉型中保持繁榮穩定,並繼續對內地全方位開放發揮獨特的積極作用,無疑具有延伸性、擴張性意義。

⑦ 什麼叫做區域金融服務貿易區域是什麼意思

沒別的意思?地方性的~意思!!~例如 (深圳)經濟特區。(香港)行政區《經濟開發區》

⑧ 誰知道「區域金融模式」相關解釋

區域金融模式是指一種適應經濟區域化發展特點的貨幣金融特點的貨幣金融政策區,是形成資金的市場配置效率的最大化達到經濟經濟與社會效益一致的融資機制,以促進效益型經濟的發展。

⑨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是什麼意思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 (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又稱貨幣集團化,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是指一定地區內的有關國家和地區在貨幣金融領域實行協調與結合,形成一個統一體,最終實現統一的貨幣體系。在經濟競爭日益全球化、區域化、集團化的大趨勢中,統一貨幣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歐盟從1979年建立歐洲貨幣體系以來,一直是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集團,但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沖擊仍然缺乏抵禦能力。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是在戰後國際金融權力日益分散化、國際貨幣關系趨向區域化的背景下,一定地區的國家為建立相對穩定的貨幣區域而進行的貨幣協調與合作,其最終目標是組建一個由統一的貨幣管理機構發行單一貨幣、執行單一貨幣政策的緊密的區域性貨幣聯盟。

⑩ 就經濟全球化含義中的貿易、金融、區域性合作方面各舉一例說明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從貿易和金融兩個方面評價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這一區域經濟的重要性。他說,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間形成深入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化框架,可以避免多邊貿易不同國家因發展差距、經濟機制不同引發的利益沖突。雖然一個國家捲入太多的區域性或雙邊貿易框架會引發復雜的問題,但在多邊貿易受阻的情況下,採取區域性合作是一種現實的選擇。他認為中國與絕大部分東盟國家發展水平相當,固然有競爭,但面臨共同的機會,各國會對形成這樣一個共同市場給予更多關注。

而從金融方面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以美元為本位的金融貨幣體系存在的缺乏監管、流動性過剩的問題:美元不斷貶值,赤字越來越大,貨幣發行越來越多,世界各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債券。大量國際游資流動,導致石油和食品價格高漲,這種游資的流動給發展中國家帶來風險,越南最近發生的貨幣危機,與游資流入流出有直接關系。「這表明世界金融貨幣體系需要改革,」他說,「而在這種改革一時半刻難以

推進的情況下,區域性的金融合作,如外匯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的合作有特殊的現實意義,比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成立共同的外匯基金,在地區內某個國家發生危機時有一個共同的合作機制提供幫助。」

熱點內容
金融資本的含義是什麼 發布:2024-11-15 15:28:17 瀏覽:336
馬上消費金融多少歲申請 發布:2024-11-15 15:27:34 瀏覽:427
湖南農業大學金融卓越班怎麼樣 發布:2024-11-15 15:06:02 瀏覽:759
2020年股票軟體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4-11-15 15:04:19 瀏覽:823
杭州高新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4-11-15 14:52:25 瀏覽:938
最近醫療類基金代號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14:13:58 瀏覽:437
花生金融app哪個好 發布:2024-11-15 14:13:16 瀏覽:102
如何辨別理財產品真偽 發布:2024-11-15 13:37:25 瀏覽:244
同有科技股票牛叉 發布:2024-11-15 13:25:47 瀏覽:457
如何融入股市 發布:2024-11-15 13:25:40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