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業如何健康發展

金融業如何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2-03 06:31:09

㈠ 浙江如何做才能促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一)加強對金融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力度。
(二)優化金融產業發展的法治和信用環境。
(三)完善金融產業的投入激勵機制。
(四)強化金融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
(五)建立金融產業發展的綜合統計制度。
(六)建立與金融產業相適應的監管體制。

㈡ 金融業發展如何

前景非常的看好。

㈢ 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怎麼樣金融業在未來幾年將如何發展

題目太大了

中國金融體系目前嚴重依賴間接融資,就是銀行體系
目前在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體系。就是股市、三板、pe、vc等等。

另外幾個核心問題利率市場化,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匯率市場化;政府平台貸;體系內尋租;巴塞爾協議。

㈣ 金融業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所抬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
大趨勢。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生存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決定
著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涉及到擴大內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等諸多領域的經濟活動,每個領域的經濟活動都需要大
量資金支持。如果沒有金融業的支持,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難以想像的。
一、從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的角度出發考慮金融對經濟的作用
資本運動「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又包含循環過程的三種不同形式」。資本運動包含的三種資本循環形式:貨幣資
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任何處於正常運動中的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於這三種循環形式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是相互依存、緊密銜接的,任何一個
階段的停頓或滯緩,都會影響資本循環的實現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一個企業要創建,要進行生產,首先需要大量的資本。依靠個人的財力來籌集企業所需的資金是
很困難的,而金融業的發展為企業的創立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企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資金籌集的目標:(1)銀行通過存款業務將社會
上個人的、企業的閑置資金聚集起來,而企業則可以通過貸款的方式來籌集自己所需的資金,從而實現企業的正常運營和擴大生產。這也是最為
普通最為常見的籌集資金的方法。(2)股份制公司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主要形式,不同的個人、團體可以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進行投資,而企業則藉此獲得自己需
要的資金。(3)企業也可以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這種方法不同於發行股票。發行股票出售的是企業的所有權憑證,而發行債券則是借債的方式。在通常
情況,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的成本要低於發行股票,並且比較方便。(4)大力發展股票市場等直接融資形式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遇到
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資金。通過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採用企業上市等方式為企業籌集資金,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5)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金融
創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下面列舉兩個常見運用金融創新的例子:銀行業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系列業務:各種商業票據、匯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
緩解企業經營中短期的資金壓力;針對類似於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類資金需求量大、資本周轉周期長的項目,可以通過將其債務打包出售換取資金進行再投資的方法等
方法節約大量資金。(6)通過發展風險投資、信用擔保等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也可以解決部分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風險投資是一種將融資與投資相結合的創新型
金融活動,它是在專業投資機構風險自擔的前提下,通過對有潛力和市場價值的項目和公司的投資,以資本市場為紐帶,進行資源的優化組合。這種投資是針對存在
較高風險的高科技企業,並對高科技企業的創立與發展起著積極作用。(7)加快發展信用擔保中介機構,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金融業促進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適應中國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的要求,除了完善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之外,最重要的是企業要真正做到自主創新,並且按照產業結構調
整的要求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戰略。應該來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回報也不低,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什麼自主創新的動
力還不足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1)企業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政企部分等情況,導致企業缺乏激勵機制,最終導致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不足。(2)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和增加創新者得利益、激勵創新的重要制度。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使得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擔心創
新成果被別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寧可引進、仿製,也不願花力氣創新。(3)低生產要素成本競爭。由於中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生產要素
的價格一直都很低廉,企業依靠低生產要素成本帶來的低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它們沒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自主創新。(4)自主創新風險較大,自主
創新比技術引進難度還大。自主創新雖然有高回報的驅動,但高回報的背後往往隱含著高風險,微觀主體進行自主創新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一旦失敗,其後果對企
業而言甚至可能會是毀滅性的,如果沒有相對有效的緩解、分散風險的制度安排,微觀主體往往不敢或不願自主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從研發到試驗、到最後投產全
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功課大量技術難關,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如果沒能較好地解決融資難題和技術難題,企業很難提供前期的巨額投資,也無法承受前期投
資不能收回的巨大損失。實際上,即使是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這樣很成熟很專業的投資公司,他們所作的投資成功率也僅僅只有7%,這樣的成功率對於普通的企業
投資者來講是無法承受的。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太小、資本實力不雄厚,再加上資本市場不發達、不成熟、不完善,風險投資、創業基
金更是起步很晚,有效地緩解、分散風險的制度還沒有完全形成,因而不少中國企業「輸不起」,不敢貿然進行自主創新,而寧願採取跟隨策略,待技術和市場前景
明朗後,搭搭便車,進行模仿。這固然可以降低風險,但卻很難成為行業的領先者,效益難以提高。所以,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尤其是要完善資本市場,鼓勵諸如風
險投資、創業基金這樣新型的金融機構,破解融資難題。通過風險投資可以有效的分散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運用它們的資金,運用它們專業化的投資
經驗,來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三、金融業的發展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便利條件
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近期的目標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
業格局。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金融對處於各個階段的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撐和服務支持。(1)對於進入期和成長期產業的發展。處於這兩種時期的產
業,一般是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先導產業,現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種,這些產業生產新產品,技
術先進,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往往會受到鼓勵和支持。但同時,這類產業的各個方面還不成熟,經營的風險較大,並且這類產業需要大量的風
險投資。在這個時候,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給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2)對於成熟期產業的發展。處於成熟期的產業,一般的特點是市場需求可能達到
最大,具有較為長期和穩定的產出和收入,雖然並不都是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但只要是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必然是處於成熟期的產業。處於這類產業內的企業競
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增長的緩慢意味著市場佔有率方面更加激烈的競爭,競爭也更傾向於強調成本和服務,因此企業必須採取以下的戰略:一是努力降低成
本,獲取競爭優勢。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組建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經濟,採用更加先進的設備提高生產率。二是採取產業延伸戰略,延長產業鏈。對於成熟
期的企業來說,該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市場空間增長不大,增加市場份額很困難,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優勢,獲取更高的效益,可以通過延長產業鏈的方法,一方面
減少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自己整體的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大型的並購重組,或者是建立新的產業部門。三是採取產業轉移或多元化經營策略。處於成熟期的企
業為衰退期做准備,也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採取產業轉移策略或多元化經營戰略。在這一過程,往往涉及企業戰略的重大變化,業務、資產、資金、技術等等都
會發生變化。(3)對於衰退期產業的發展。處於衰退期的產業,一般是傳統產業、夕陽產業、衰退產業,這些產業的特點是產品老化、技術陳舊、市場需求萎縮、
增長緩慢。在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時的調整過程中,技術進步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衰退。因而,衰退產業中的企業需要早作打算:一是創造全新產
業。傳統產業之間可以結合現代的新技術進行重組,能夠產生一些新興的產業。例如商業、運輸業、倉儲業等傳統流通部門通過信息技術重組而產生的物流業,就是
一個新興的產業。二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傳統產業並不等於夕陽產業,傳統產業有可能變成夕陽產業,但如果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傳統產業也可以
重新煥發青春。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會對傳統產業產生巨大的沖擊,不少傳統產業將變成夕陽產業。傳統產業要存在和發展,必
須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這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三是選擇市場退出的戰略。衰退產業中的企業發展的另一條重要出路是市場退出。如果在原產業
繼續發展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自覺退出對於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自覺退出是指主動地撤離某個行業,而不是等到企業完全陷入困境之後被迫採取的應急措
施。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覺行為,其目的是為了盡最大可能的收回資本。
四、結語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離不開政府、市場、企業、個人的通力合作,離開任何一方的努力這一個目標都難以實現。我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在經濟發展
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要發揮市場機制調節資源配置的主導地位。政府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自發調節資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
要早作安排,為經濟結構的調整鋪好路,制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並且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財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發展金融業是完善
現代市場機制的關鍵所在。要想發揮市場機制自發調節資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體系。金融業的發展實際上強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快了資源配置的
速度,它是市場經濟的催化劑。金融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實質上是通過金融業的發展強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需
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從而也就需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㈤ 金融業對生活和社會的作用及發展前景、趨勢如何

這個問題是個大方向,金融對生活是積極的影響,人們常說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就是物物交換,就沒有這么多選擇的多彩社會了,金融可以推動社會的不斷完善不斷進步,是社會的一個中介紐帶,是經濟的集中管理分派統計的必要,金融前景還是很好的,現在工作一族的人還是很多的,不存在銀行多過工廠,所以,無論是地域分布還是指定分派,都是有限的,社會的發展現在是高速的,人們的素質是越來越高,就業崗位就會越來越多,工種多樣,社會就會繁榮,經濟上升就需要金融對社會流通的資源進行管理和整合,所以,金融體制改革金融體系的變更,對金融業要起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促進金融業的繁榮發展

㈥ 銀企關系如何健康發展

銀企關系,是指商業銀行與工商企業這兩個市場化運行主體交易行為的一種融合。它包含著經濟發展過程中銀企之間實質性的關系,即債權關系、股權關系、中介關系等內涵關系。銀行與企業的關系是由經濟、金融體制決定的,是經濟、金融運行狀態的直接反映。
一、銀企關系不和諧的主要表現
1、企業在融資上存在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全國乃至世界性的制約瓶頸。作為山區貧困縣,國題離鄉 由於企業流動資金短缺,我縣有多家成長性好、有市場、效益優的企業,長期不能滿負荷生產,有的甚至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
2、銀行在金融服務上力不從心。金融是經營貨幣的特殊行業。主觀上講,銀行有責任和義務通過自身的服務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受多方面的制約,金融服務難以到位。就我縣而言,一是機構萎縮網點少。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於1999年和2001年退出縣域市場,農行相繼撤並全縣15家鄉鎮分理處,農村信用社也幾乎把信用分社、信用站全部撤完。截止目前,全縣金融 網點由原來的470多家縮減到現在的不足40家,造成客觀上金融服務的主體缺位。二是服務產品單一。竹溪縣除了傳統的信貸產品如中長期貸款、短期貸款外,其他金融創新產品嚴重不足,包括商業票據、企業債券、創業投資風險基金、產業基金、財產顧問與咨詢等業務呈空白狀態。面對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僅靠單一的信貸投放,根本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
二、銀企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原因
1、金融生態環境不優。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可給地方經濟帶來極大的融資便利。我縣有的中小企業仍然信用觀念不強,銀行貸款不能到期償還,少數企業惡意逃廢債務行為時有發生。有些企業的土地和廠房均屬租賃,貸款時無抵押或抵押手續不齊,按照規定,銀行不能發放貸款。還有個別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不規范,銀行掌握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的難度大,貸款風險大,不願發放貸款。因為信用問題,銀行有錢貸不出,效益欠優;企業缺錢貸不著,發展困難。這一對矛盾制約著我縣經濟的發展步伐。
2、金融信貸投放渠道不暢。一是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實行了嚴格的貸款審批制度,上收了貸款審批許可權,縣級支行只有申報權和發起權,有的僅能發放低額度質押貸款,信貸支持作用明顯弱化。同時,銀行實行嚴格的信貸責任追究制度,信貸人員為規避風險,產生「慎貸」和「惜貸」心理,甚至於為了保飯碗,寧肯不放貸。二是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以後信貸策略發生了根本變化,服務對象轉向於大中城市、大中企業、優勢企業和優勢行業,大量資金流向外地。商業銀行重點支持大企業、大項目,忽略了對中小企業及個體企業的信貸服務。
3、銀企合作不緊。我縣金融部門與企業的合作不夠密切,缺乏良好的協作機制和有效的對接措施。主要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如企業改製造成銀行信貸資產流失、不良資產較多等,致使銀行與企業心存隔閡,缺乏信任。這些問題直接損害了銀企關系,不但影響銀行的放貸信心,同時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構建和諧銀企關系的對策和建議
目前,銀行有錢貸不出,企業缺錢貸不著的情況存在,制約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打破這個瓶頸,有效的辦法就是政、銀、企等多方合作,積極構建和諧銀企關系。
1、政府要著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環境具有吸引力,環境也是生產力,良好的信用環境可以助推銀企雙興共贏。一是切實改善金融信用環境。政府、司法以及相關部門,要為金融機構壯膽撐腰,支持銀行按期收貸收息,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從根本上消除金融機構「恐貸、懼貸」心理。同時,積極爭創「最佳金融信用單位」,廣泛開展「信用鄉鎮」、「信用社區」、「信用企業」的評定工作,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真正使「信用」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通行證」。二是積極引導,創造條件,鼓勵開辦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黨的十七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精神,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創辦地方金融機構,可以增強企業融資實力,緩解投入不足造成的資金短缺壓力。三是構建銀企合作平台。加強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增加擔保基金額度,放大擔保倍數,發揮信貸雙方的中介和橋梁作用,幫助企業解決抵押難問題。同時,切實發揮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作用,定期召開相關部門參加的銀企座談會、項目懇談會等,形成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企業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態勢。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對金融機構從信貸投放增量、重點項目支持、信用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目標考評,對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有突出貢獻的予以獎勵,提高金融部門的積極性。
2、金融部門要努力提高金融服務的水平。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經濟決定金融出路。為應對當前的國際國內金融和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採取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特別是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為基層金融機構,要搶抓國家宏觀政策的良好機遇,正確處理促進經濟發展與防範風險的關系,牢固樹立在服務和支持中謀求自身更大發展的理念。對中小企業要制定具體的支持措施,千方百計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主動深入企業、鄉鎮、部門宣傳國家金融政策,推薦信貸產品,積極投身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靈活運用貨物抵押、土地儲備抵押、企業聯保等多種擔保方式,為企業發展開辟一條綠色的融資通道。
3、企業要不斷增強誠信的意識。人無信不立。企業要發展,目光不能短淺。首先,要增強競爭能力,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依法合規經營,努力做大做強,積極創造條件,達到金融信貸支持的條件。其次,切實加強企業的信用建設,樹立誠信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以良好的信譽贏得銀行的認可。三是主動與金融部門溝通,加強與金融部門的聯系,變銀企互相指責為主動溝通,真正建立長期、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

㈦ 怎樣理解金融行業金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金融業定義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金融業特點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指標性
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壟斷性
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
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高風險性
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效益依賴性
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
高負債經營性
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范,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鴉片戰爭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 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 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 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㈧ 如何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規范發展

從國內實踐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表現形式為網路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網路銷售、第三方電子支付、網路保險銷售,以及網路小額信貸等,例如P2P網貸平台、阿里「余額寶」、和訊「放心保」等。互聯網金融具有的獨特優勢,將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銀行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發揮鯰魚效應,包括改變銀行傳統盈利模式、調整業務結構、改變客戶基礎、改善服務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統等。但在互聯網金融井噴的同時,也暴露出監管缺位、信息泄露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規范,預防可能出現的風險,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加快互聯網金融立法。目前,我國金融法律體系對互聯網金融這種新的金融業態普遍關注不夠,尚不存在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法律,只有銀監會於2011年發布的《關於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已遠超預期,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滋生了不少風險隱患,如果不加快對其進行立法規范,就可能會引起更大的風險。因此,建議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加快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一是要加快互聯網金融發展基礎性法律立法。梳理完善現行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制度,從法律層面界定互聯網金融問題,釐定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方向,包括界定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建立較高行業准入門檻、規范市場主體交易行為等問題。二是要修正和完善互聯網金融配套法律體系。修正和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等互聯網金融配套法律體系,對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配套法律制度。三是要制定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部門規章和國家標准。制定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部門規章,發布網路金融行為指引文件和國家標准,為網路金融平台運營商、出借人、借款人等相關參與者提供具體化的規范引導。 強化互聯網金融監管。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金融模式,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尚無法完全覆蓋,存在一定的監管缺位,例如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服從銀監會的相關監管,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小貸公司由地方政府監管,以宜信為代表的人人貸業務、以支付寶為代表的電子支付業務則無明確的監管部門,主要依靠行業自律。因此,必須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機制,以保證既能充分包容創新又能確保監管到位。一是要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建議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情況,重新梳理各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在此基礎上,明確相應互聯網金融企業、互聯網金融業務監管部門。二是要強調互聯網金融非現場監管。隨著互聯網金融深化,以及金融交易虛擬化,交易對象變得難以明確,同時交易時間縮短、交易頻率加大,使得現場檢查很難有更多用武之地。因此,必須重視非現場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監管中的廣泛運用。三是要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同時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行業具有技術相對密集、參與人員眾多、跨區域發展等特點,一旦陷入非法集資,可能會引發事關穩定的社會問題,所以應當加強對該行業的研究和監測,形成一定的預警機制,並制定好應急處理預案。四是要加強國際監管協調。由於互聯網金融對地域的模糊,對於跨國性互聯網金融交易行為,就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合作,實施統一監管。 完善互聯網金融配套徵信系統。由於與互聯網金融相關聯的徵信體系不健全,也讓整個互聯網金融平台蘊含著大量金融風險,特別是對於P2P行業,徵信信息的獲取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目前,徵信來源往往從央行的徵信中心、工商局的中小企業中心等獲取,但這些傳統的徵信系統,一般難以涵蓋企業完整具體的經營活動,發揮作用也有限。因此,應當完善徵信系統建設。一是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並且對有債權債務關系的相關利益人提供這類准公共產品,就能既有效降低審核成本和壞賬率,又保護個人隱私。建議央行契入互聯網數據來創新徵信手段,將互聯網金融平台產生的信用信息納入企業和居民信用信息資料庫的採集范圍,為互聯網金融提供積極服務。二是在徵信上還需要形成行業內部的徵信體系,並與整個外部徵信系統對接,開放與共享相關信用數據。針對中小企業信用,一些電商平台的企業實時運營數據是信用的最好憑證;而針對個人信用,可接入個人信用卡使用信息。 重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但是金融交易內在的復雜多樣和專業性仍然存在。再與高技術的互聯網行業結合在一起,金融消費者准確理解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服務的難度在加大,使得交易安全、個人信息泄露、資金虧損等風險也日益暴露。因此,要更加關注和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一是建立消費者保護的協調合作機制。

㈨ 怎樣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作為近年來新興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迅猛,對普通百姓理財、小微企業融資及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互聯網金融以其低成本、非抵押和便捷
的融資模式,豐富了金融市場的層次和產品,有助於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然而,互聯網金融在帶來便捷和
效率的同時,也蘊含著更為復雜多變的風險,對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帶來了挑戰。因此,應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監管法律法規缺失滯後、機構運營不規范、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等方面。



法律風險:相關監管法律法規缺失滯後。我國互聯網金融立法已開始起步,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
確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職責分工、監管責任、業務邊界等。但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健全,互聯網金融企業准入和退出標准、運作方式、交易者身份認證等方
面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缺乏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大數據時代客戶隱私權沒有相應保護條款,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建設明顯滯後於互聯網金融發展實
際。同時,金融監管體制如何適應跨時空、跨地域和混業經營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業務風險:互聯網金融機構運營不規范。目前,互聯網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經營管理不規范問題。比如,點對點技術(P2P)借貸行業還沒有運營牌照、注冊資本等
硬性准入門檻,許多P2P借貸平台創業者風險識別能力低、管理能力不足、風險控制機制缺失、資金調配不當:有的出於利益驅動,採用「資金池」運作模式,私
自對借款進行拆標,導致借貸資金期限錯配,甚至出現合同欺詐;有的開發高風險借款標的,甚至虛構借款人,挪用投資人資金等。同時,對用戶注冊把關不嚴、客
戶借貸關系缺乏必要擔保等現象在網路借貸平台普遍存在,很容易產生信用風險;互聯網理財資金通常承諾T+0的及時贖回,
但缺乏應對流動性風險的機制與資金,一旦投資者集中贖回,就可能產生流動性風險,甚至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社會風險: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與傳統金融具有獨立性很強的封閉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處於一個開放的網路世界,存在諸如密鑰管理以及加密技術
不完善、相關協議安全性差、黑客攻擊等信息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用戶信息數據泄露或損壞,對金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還可能誘發贖回擠
兌風潮。互聯網理財產品在運營管理中存在誇大金融產品收益、風險提示不充分、收益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4月中旬,我
國有118家P2P借貸平台陷入困境或倒閉,給金融消費者造成較大財產損失。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影響金融秩序穩定和社會和諧。


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必須進一步強化監管,著力防範和化解風險。當前,應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進行探索實踐:



完善監管規制,構建高效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在修訂、完善現有金融法規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互聯網金融模式,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立法,推動相關部門規章和國
家標準的制定,以明晰各交易主體法律地位、准入和退出條件、業務邊界、權利和義務等。構建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科學選擇適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實際
的監管模式,考慮成立專門監管機構,全面統籌監管工作。可借鑒發達國家「監管前置」的管理經驗,重新梳理各類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實施市場准入和退
出制度,取締不符合要求、甚至存在欺詐和非法集資嫌疑的金融平台,切實防範金融風險。



強化行業自律,規范互聯網金融機構經營行為。可以借鑒國際上管理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先行、監管隨後跟進」的經驗,研究成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充分發揮
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特別是制定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推動形成統一的行業服務標准,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樹立合法合規經營意識,規范經營行為,加強風險
管控能力建設,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積極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徵信系統,夯實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及業務開展的社會信用基礎。



加強風險教育,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消費者保護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點。由於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尚處於發展初期,有關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法規嚴重
缺失,需要加快制定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和責任承擔、金融機構信息披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資金第三方託管等作出明確
規定,確保互聯網金融參與各方的信息和財產安全。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教育,提高其網路信息安全意識、風險防範意識,了解和掌握風險防範工
具和技術手段。還應盡快建立科學、便捷的賠償機制與訴訟機制,成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負責受理投訴、解決糾紛,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後連續小陽線 發布:2025-01-13 09:50:18 瀏覽:7
匯豐科技股票 發布:2025-01-13 09:49:21 瀏覽:739
取得股權發生的評估審計計入什麼 發布:2025-01-13 09:47:58 瀏覽:953
股票軟體加密方法 發布:2025-01-13 09:42:59 瀏覽:770
炒股用什麼鐵粉 發布:2025-01-13 09:42:59 瀏覽:396
蘇寧金融任性付年利率是多少 發布:2025-01-13 09:38:42 瀏覽:634
股市的內盤外盤用什麼表示 發布:2025-01-13 09:28:17 瀏覽:900
什麼階段的公司適合股權激勵 發布:2025-01-13 09:28:05 瀏覽:926
買四五萬基金每月能賺多少錢 發布:2025-01-13 09:24:13 瀏覽:495
創歷史新高的股票有哪幾支 發布:2025-01-13 09:20:47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