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底線是什麼
㈠ 金融風險底線該怎樣守住
不選擇金融就不會有風險。
要不然找一些比較正規的企業。
各行各業都會有風險,只要不接觸就好。
㈡ 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做好當前金融工作,必須著眼國家安全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主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准確研判形勢,全面綜合施策,確保我國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堅定必勝信心。我國有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豐富經驗,經過多年發展,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監管、金融法治和金融調控體系也日趨完善,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高,財政赤字和負債率低,可動用的工具手段多,我們有足夠的智慧、能力和底氣築牢風險防線。要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經濟基本面好的有利條件,堅持預防為先、標本兼治、穩妥有序、守住底線。我們要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防控格局,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讓金融更好地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嚴加監管,嚴格執行,守住底線,讓金融市場正常運行。
㈢ 銀行風險主要包括哪八大類風險
銀行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與戰略風險。
1、信用風險,也稱違約風險。指借款者不能按合同要求償還貸款本息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它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
2、市場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投資或者買賣動產,不動產時,由於市場價值的波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主要取決於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等多種市場行情的變動。
3、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本身掌握的流動資產不能滿足即時支付到期負債的需要,從而使銀行喪失清償能力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4、操作風險:是指由於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者運行失當,以及因為外部事件的沖擊等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町能性的風險。
5、法律風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操作風險,它包括但不限於因監管措施和解決民商事爭議而支付的罰款、罰金或者懲罰性賠償所導致的風險敞口。
6、國別風險:是指由於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事件,導致該國家或地區借款人或債務人沒有能力或者拒絕償付商業銀行債務,或使商業銀行在該國家或地區的商業存在遭受損失,或使商業銀行遭受其他損失的風險。
7、聲譽風險:是指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商業銀行負面評價的風險。
8、戰略風險:理解為企業整體損失的不確定性。戰略風險是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業效益的因素。戰略風險因素也就是對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資源、競爭力或核心競爭力、企業效益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
(3)金融風險底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銀行業對於中國金融業具有系統重要性,銀行穩則金融穩,金融穩則經濟穩,守住銀行業風險底線,是防控金融風險的主要抓手。
中國銀行業曾經因為不重視風險防控,走到了技術性破產的邊緣,也曾經為了剝離不良資產、建立現代公司治理制度付出巨大成本。只有吸取歷史教訓,切實防控風險,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保住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金融業具有很強的外部性,防範金融風險不能僅靠行業自律,還必須有功能完備、切實有效的外部監管。中國金融行業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監管體系,但在監管機構職能定位方面,一直存在身份沖突的問題。有的金融監管機構具有強烈的「地盤意識」,將做大做強行業作為重要職責。
㈣ 為何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根據報道,第四十次集體學習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㈤ 靠什麼抵禦金融風險:築牢守住風險底線的信心
致力於防範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一方面要加大銀行業自身的改革,包括公司治理改革,內部機制改革,加強自我風險約束。同時要更加有效、嚴格地執行審慎的監管標准。
㈥ 為啥都在說金融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防範金融風險是我們今後三年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它的任務非常艱巨。我們現在經濟穩中向好,去年GDP增長速度比前年還高了0.2個百分點,但是在前期積累的各種各樣的風險,正在逐步地顯露。「我們如果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金融風險這個底線是必須要守住。」
全國政協委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接受政知見,采訪時表示,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監管部門的首要任務,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有一些具體要求。下一步要落實中央要求,同時制定一些具體的措施和辦法,針對風險的種類進行分類,加強監管。
㈦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什麼金融風險的底線
央廣網北京10月29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經濟之聲推出系列專題《權威專家讀報告》,著名經濟學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今日解讀: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只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才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守住底線?下一步要著力做好哪些工作?
李稻葵認為,我們一定要保持經濟的穩定性,尤其是金融方面絕對不能讓它給我們帶來對實體經濟任何沖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出來危機,絕對不能讓它在中國發生。
強大的、時效性強的金融監管和調整制度
我們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時效性非常強的金融監管和調整制度,要有一套體系,堅決消滅任何金融危機的可能。國際經驗告訴我們,金融危機是最有可能對不斷成長的經濟體帶來最大傷害的沖擊,所以必須要完善。
國內方面避免恐慌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首先從國內開始,在允許一部分不良的資產重組過程中,要避免恐慌,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性的情緒蔓延。比如某一個地區,如果有若乾的企業資產要重組,那麼這個時候,可能需要馬上跟進,注入一定的流動性,這個地區銀行要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不能讓這個地區其他的良性資產被波及。
國際角度嚴格管理國際市場
第二,從國際角度來看,由於中國貨幣存量非常高,按照目前的匯率折算成美元,是23萬億美元,處於世界最高的水位。所以,要嚴格管理國際市場,國際投資界、也包括國內投資界,對我們中國經濟形勢和金融形勢的預期,包括匯率的預期。堅決不能夠讓市場上形成人民幣會大幅度貶值這樣一個不合理的預期,一旦這個預期形成,就會帶來資金的外流,對中國經濟本身會帶來一個比較大的沖擊。
所以,管好資金的流動,境內境外的資金流動;管好境內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的預期,也是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工作
㈧ 什麼是銀監會提出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
1、三違反:違反金融法律、違反監管規則、違反內部規章;
2、三套利: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
3、四不當: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
所謂「三三四」專項治理是銀監會2017年提出的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的簡稱。專項治理,同時實施治亂象、防風險的綜合治理方案,堅決整治市場亂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督導金融機構嚴守市場秩序、依法合規經營。
(8)金融風險底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2017年8月18日,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在「銀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通氣會上表示,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三三四」專項治理已經完成自查,將對屢查屢犯的機構依法從嚴、從重採取監管措施。
銀監會現場檢查局副局長李琳介紹稱,下一步,銀監會將按照工作部署,從多方面推進專項治理工作:首先是開展問題整改。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立查立改、邊查邊改、舉一反三,深挖問題根源,全方位「查漏補缺」,切實增強遵紀守法意識,著力構建內控合規文化。
其次依法從嚴監管。堅持違法必究、糾查必嚴,堅持沒收違法所得與罰款並重,堅持機構處罰與人員處罰並舉,重拳整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治理各種銀行業亂象。
同時還要彌補監管短板。針對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加強頂層設計,缺什麼補什麼,完善法規制度。同時,進一步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全面提升監管有效性,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㈨ 什麼是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理論上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它一般存在於下列情況:由於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 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後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導致不存在均衡狀態的結果,或者,均衡狀態即使存在,也是沒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如果從委託——代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出發,「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契約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採取契約的乙方(通常是委託人)所無法觀測和監督的隱藏性行動或不行動,從而導致的(委託人)損失或(代理人)獲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