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理財銀行定期哪個劃算
『壹』 買保險和定期存款哪個劃算
保險公司的產品和銀行存款完全是兩種形態的金融產品,他們有一些相同的共性,也有彼此完全不能替代的作用,一句那個劃算,是說不清楚的。 但是如果僅僅從收益上來看,有以下幾點,你要先明白: 1、銀行吸納存款是為放貸,保險公司收取保費,是用來風險公擔,即收取100個人的風險保費,來承擔其中部分人員的風險,利用其中的偶然發生率,來實現風險公擔。只因為是在保險公司的經營過程中,發現有盈餘的部分,這部分盈餘慢慢演變成基金(只是舉個例子),保險公司有專門的投資部,利用這部分的盈餘去做投資,去的更大的收益。這里的投資,國家有相關規定,規范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 2、銀行只對你的存款負責保管,並支付相應利息。而你所買的保險具有多從功能,一是保險責任中所列明的保險事故,賠償你保險金,二是兼具理財功能。 所以你要分開來看你的銀保產品,說的簡單點,保險公司的投資部門的收益肯定要比銀行的利息高,但是這個收益要分成好幾塊,一是保險公司的經營費用,二是你購買保險的相應費用,去除以上兩部分,才是你能獲得的收益。 如果僅僅是從收益來看,一般來說,銀保產品跟銀行存款差不太多。但是它多一塊保障責任。但是它又許多的限制條件,比例提前退保要收取相應的費用。 說的再直白點,保險公司是打開門做生意的,虧本的事他是不會做的,銀保產品只能最為您投資理財產品中的渠道之一,單千萬不能是唯一。 每個產品都用其側重點,不能簡單的只看他是否具有收益,或者收益的高低。 普通老百姓,還是把雞蛋不要全放在一個籃子里,多幾種渠道,盡量將風險和收益維持一個合理的范圍。過高的收益往往具有更大的風險性,這完全取決你個人的價值觀念。 穩鑽不賠的東西,往往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
『貳』 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更好究竟哪個收益更高
現如今存銀行的利息年年降,很多朋友把目光轉向了保險理財。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更好?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下:
銀行5年定期收益不如3年期,對我們有何影響?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更好?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哪個更好?
一、銀行5年定期收益不如3年期,對我們有何影響?
一般情況下,在銀行存定期,利率會比活期高。時間越長的定期,利率也就越高。
但從今年 4 月份開始,國有四大行就開始帶頭調整存款利率。有的 5 年期定存利率和 3 年期一致,有的 5 年期定存利率比 3 年期低。
針對這個現象,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對未來長期利率走勢的預判。”
說簡單點,就是各大銀行不想讓大家存那麼久了。
因為對銀行來說,存款實際上是負債——我們把錢存進銀行,銀行支付固定利息。
之後銀行把錢拿去投資、借貸,從中賺取收益,減去支付給我們的利息,剩下的錢才是利潤。
比如小明存了一筆錢,5 年定期,銀行每年付五千塊利息,這是銀行的成本。接著銀行把小明的錢拿去借貸、投資,第一年收入兩萬元,扣去五千成本,利潤有一萬五。
但第二年經濟形勢一般,投資和貸款的收益有所下降。銀行覺得可能無法再用這筆錢獲得兩萬收入,卻仍要付給小明五千塊利息,且還要持續四年,成本會變高。
銀行希望大家的存款時間短一些,它們不用長期支付固定利息,成本也能降下來。
這樣的影響就是,我們以往把錢在銀行放久一點,從而獲得更高利息的想法,沒有那麼適用了。
除此以外,各大銀行這次的調整,也給我們發出了一個信號——利率很可能長期下行,能夠鎖定利率且收益不錯的產品,會越來越稀有。
二、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更好?
家庭資產配置強調“進可攻,退可守”,既有高風險的進攻型資產博取高收益,也會搭配低風險的防守型資產保障“錢袋子”。
當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收益”,“無風險”利率又不斷下行,安全有收益的“錢袋子”目前還剩下三種類型:
銀行存款、國債、長期儲蓄型保險,而它們在投資收益、投資期限、門檻上各有特點。
1、銀行存款
“錢袋子”首先要安全,銀行存款很穩定,但是我們存款的銀行,萬一像 2020 年的包商銀行一樣破產怎麼辦呢?
原來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第五條,在同一家銀行里本息和?50 萬元以內的銀行存款都是受到全額保障的,超過的部分會等到破產清算後按相應的比例進行賠付。
銀行會在各網點入口的顯著位置上展示存款保險標識,方便我們識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存款保險,僅僅覆蓋我們的銀行存款。
我們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或者銀行代銷的其他理財產品,都是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
所以我們去銀行辦理相關業務時,一定要搞清楚買的是什麼。
三種“錢袋子”里,銀行存款的流動性是比較強的,不過利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2、長期儲蓄型保險
長期儲蓄型保險,包括年金險和增額壽險,從投保開始起未來每年的現金價值,都白紙黑字寫在合同里了。
好處就是所見即所得,鎖定未來的終身收益,不用擔心利率下行和市場波動的風險。
並且它們都是人壽保險合同,安全性是極高的。
根據保險法第 92 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即使破產,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也會有其他家接手,不用擔心拿不到錢。
綜上,如果有五年以上長期儲蓄需求,增額終身壽或許更合適,畢竟它能真正做到終身收益率不變。
當然,如果是三、五年的短期儲蓄,還是選擇銀行定存與國債更合適。
三、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哪個更好?
很多銀行理財經理認為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具備理財功能,有穩健的增值性。
其實,它們的核心功能是用作孩子的教育金,或者家人的養老金,用來保障家庭里不能虧損的那筆錢。
那什麼情況下選擇年金險,什麼情況下選擇增額終身壽險呢?
1、專款專用,買年金險
年金險適合專款專用。
為孩子做教育金,或者為了應對中短期財務需求風險,從資產配置的角度選擇高預定利率的定期年金:
比如某教育金年金險,可以達到每年接近4%的復利收益。
如果是長期儲蓄或者為養老做准備,終身年金險會更合適:
比如某款終身年金險,30 歲男士投 10 萬交 3 年,可以 60 歲起每年領 5.07 萬。
可以說終身年金險是對沖長壽風險最好的產品,活多久,領多久,提供一輩子的現金流。
需要注意的是去世比較早的話,比如七十多歲前身故,收益性大多不如投保現有的增額終身壽險。
2、靈活多變,買增額終身壽險
相比於年金險通常在固定的年份領取固定的錢,增額終身壽險更加靈活:
在領取時間和領取金額上都沒有過多的限制,如果突發意外需要用錢,或者遇到更好的投資機會,可以通過減保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境界;
不少產品還支持加保,後期有閑錢了可以再追加投進去;
如果用不到這筆錢,或者在將來的低利率環境下找不到比 3.5% 更高的產品,這筆錢還可以放在裡面繼續增值……
而且增額終身壽險收益達到上限的速度快,前期保單現金價值高,是一種百搭的儲蓄險產品。
有些是年輕人,想強制自己儲蓄,克服消費主義傾向;
有些是生意人,希望資金穩定增值,但是急用時也能拿得出來;
有些是選擇困難症,既想這筆錢用作自己養老,又想留筆錢給孩子;
有些是父母想作“嫁妝”,又希望避免子女遇人不淑,資產被“渣男”分走……
以上這類情況,都更適合選擇增額終身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