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姑娘怎麼理財
1. 成功人士必看兩個經典投資理財小故事
三個關進監獄的人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滿足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點評】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投資理念決定什麼樣的投資收獲,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如果你還靠死工資賺錢,終將會淘汰。21世紀是金融世紀,不懂理財知識的人永遠比別人慢一步。不要擔憂,不要顧慮,找到一個對的方面,奮力拚搏,安心休息,靜心學習,培養出新的投資習慣。
放長線釣大魚
一個8歲的女孩拿著三角錢來到瓜園買瓜,瓜農見她錢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離開,指著一個未長大的小瓜說:“三角錢只能買到那個小瓜!”,女孩欣然答應,興高采烈的把錢遞給瓜農,瓜農很驚訝:“這個瓜還沒熟,你要它怎麼吃呢?”,女孩道:“交了錢這瓜就屬於我了,等瓜長大熟了我再來取吧。”
【點評】
投資理財要把眼界放遠,不要顧慮當下,不要目光短淺的人永遠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一夜暴富之時存在在極少數人身上的奇跡而已,絕大多數人的財富還是要靠時間的積累,將目光放長遠,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能不能做到放眼長遠,預見未來,對於一個要想取得成功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明者遠見未萌”。高明的人有遠見卓識,知迂直之計,善於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捕捉機遇。
以上就是關於投資理財故事的分享,送給大家,希望對你的理財之路有所幫助!
2.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在幾個方面:一是我國的公募基金管理水平太差,讓買基金的投資者都賠了錢,投資者買基金總是賠錢,當然是不願意再買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的目的是賺錢,如果投資者買基金能賺錢,當然會買基金。明知道買基金會賠錢,誰還會買基金呢?
二是我國公募基金經理的道德風險太高,公募基金經理們為投資者管理基金賠錢的原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風險,公募基金管理基金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又都是高薪,公募基金經理們為了自己個人獲得更多的財富,就與證券市場的機構莊家合作,當莊家把股價炒高後,公募基金就當庄托,在高位買股票,引誘投資者上當,莊家機構就給公募基金經理很多好處費,這樣的做法並不違法,只是道德上有問題,這就叫做道德風險,而現在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只要能發財,才不管什麼道德不道德。這種公募基金經理當庄托在高位接盤的道德風險在公募基金行業非常普遍。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就是這樣發了大財。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只能是賠錢,反正賠了錢還照樣收取管理費。
三是我國證券市場是個投機的市場,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包裝上市的,上市公司質量都不高,這就造成了我國證券市場上能長期投資的股票太少,90%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只能是進行短線的虛假題材概念炒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想賺錢也是非常困難的。
以上幾個方面是公募基金賠錢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家不願意買基金的原因。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我認為: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出在如下:
第一:沒有賺錢效應,自然就不會買啦。大家知道,中國人的特點是什麼?哪裡人氣旺就往哪裡去,如街道兩邊同樣開的飯店,無論好與不好吃,大家都看人氣,是吧!最簡單的道理, 汽車 停得多,人多,就算排位也要等,而旁邊的,無論廣告招牌做得多好,沒車就每人氣,大家都不去。
因為大家就認這個理,既然人多,味道更定好,所以人氣很重要。
如果買基金大家都能賺,自然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不用你打廣告,都爭著買。
第二:基金不專業,據我觀察,水平還不如散戶。為什麼?因為你看基金經理有多少還是小夥子,小姑娘,剛從學校出來的,僅憑一個資格證,無實戰經驗,就殺入股市,虧了,無責任,股市有風險,是投資者的責任,你想誰敢把血汗錢交給你理財。
就好比考車牌,僅考理論,就開車上路,連路考都沒有,誰敢上你的車,其實一樣道理。
除非你通過一,二年實盤,證明你有實戰能力,起碼收益比銀行存款高,比如年利率6%吧,估計投資者會相信你了,在加上你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大家都看到2016到2018年,基金及機構的盈利水平知道了,明知熊市還投入,那有不虧的。
因此說:上述因素是導致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就出在這里……
2009年買的銀華抗通脹,十年過去了,十年又通脹了多少!然而這垃圾,通脹沒抗住,本金損失了55%。所以相信中國基金,中國股市和價值投資的人不是腦殘就是神經病!話又說回來,在中國不管投資什麼都是死路一條(萬惡的房子除外),放在銀行也是被貶死,死的慢些而已!
朋友們好!
現在國內確實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主要是基金沒有賺錢的動力,可以說是旱澇保收,而且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還有就是基金名聲也不太好。下面來分析一下。
基金公司現在實行的是提成制,不論是否賺錢,每年都會提取固定的管理費,好多虧損的基金公司也是提取管理費,維持著高工資。
這樣的機制之下,可以說基金公司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動力去盈利,反正是按時按點提取管理費,因此,可以說基金公司的危機感不強,更是沒有上進的動力了。
曾經見一個朋友買過幾次基金,後來幾乎沒有一次賺錢的,後來朋友氣憤了,再也不投資基金了。
因此,基金公司旱澇保收,雖然是保證了基金公司人員的高工資,但是慢慢也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現在的很多基金公司可以說管理水平太差。現在的基金是很多的,但是能夠盈利的基金可以說只能是靠碰,能夠穩定盈利的基金可以說是比較少的,感覺上好像基金公司也是靠天吃飯一樣的水平。好多基金公司並沒有體現出非常專業的管理水平。
曾經有一個朋友在2008年購買了兩款QDII海外投資基金,據說是投資美國股市的基金,結果倒霉了,過了將近10年,美國股市大盤都漲到08年指數的幾倍了,結果這兩款基金還不到1元錢,沒辦法虧著賣了。
這樣的基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買的股票,到底是怎麼管理的,以後誰還敢買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比較低,盈利率不穩定,這個可能是制約大家購買基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好多基金公司不僅在大盤不好的情況下虧算,而且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有些基金也是虧損。這樣的基金肯定是口碑不好了,而且這些基金即使虧損,也不影響基金管理人員的高工資。
而且有些基金公司還存在著老鼠倉,還存在盲目投資,故意虧損的風險,可以說這樣的基金怎麼能夠讓大家放心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也是大家不買基金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現在大家不願意買基金,主要是有些基金公司口碑不好,管理水平有點差,而且基金公司旱澇保收提取管理費,可以說是毫無盈利的動力。
感謝閱讀!
國內是不是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我沒有調查過,也沒看到過相應的資料,不敢亂說。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購買基金的,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在通過基金進行理財。
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指數的構成是相對穩定的,且不由基金經理操控。指數基金經理在投資上的自由度是很低的,這種基金和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
我不太喜歡購買主動型基金,因為選擇這類基金和自己選擇股票去投資沒有多大的差別,還是要去花很大的精力進行研究。提問的朋友說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估計指的是主動型基金。
在選擇主動型基金上,的確比較困難,就像我剛才說的難度不亞於選股票。與其花大量時間研究後,把錢交給他人打理,還不如自己直接去投資。
另外,主動型基金被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操縱的幾率會很大,容易出現老鼠倉等違規操作,導致投資者損失。
以前買基金的人很多,現在買基金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吧: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買基金不能取得正收益,或者收益還不如存定期或者其他理財產品,那作為投資者為什麼要去買基金呢?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我們以2018年公募基金的收益排名為例,2018年股票型基金居然沒有一個取得正收益,排名第一的上投摩根醫療 健康 股票基金全年虧損4.34%,排名第十的股票型基金虧損則將近13%,看到這種業績,你還願意去買基金嗎?
基金行業魚目混雜,許多基金公司沒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老鼠倉現象非常嚴重,有些基金公司為了捧紅旗下的某隻基金,不惜通過老鼠倉抬拉該基金重倉的某隻股票,進行利益輸送,做高這只基金的凈值,而使旗下的其他基金出現虧損,最終買單的還是廣大基民,所以,很多人對基金公司都不信任,如其把錢給他們管理,還不如自己玩股票,即便是虧錢了至少虧得明明白白!
一方面是基金行業的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相關立法和監管有些缺失,違規現象比較頻繁,投資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投資基金!
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國內人民都比較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操作的比機構更好,只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先說一個大家都聽膩了的數字, 美國股市中90%的資金來自於共同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中國A股中90%的資金是來自於個人散戶的,機構投資者市值僅佔10%左右。
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覺得, 主要是國內A股機構投資者從來都沒有拿出過什麼亮麗的成績來 ,國內大多數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往往是跑輸市場平均收益的,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為什麼要把錢交給這些機構呢?
回顧美國機構投資者的崛起 歷史 ,可以發現,機構投資者之所以能夠佔大90%的比例,原因是因為在上世紀50-60年代期間美股一輪長達10年的牛市, 在這輪牛市中很多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遠遠跑贏大市 ,而很多美國家庭個人投資者卻業績平平。
這個時候, 這些家庭個人投資者開始注意到共同基金、社保、401K等投資計劃 ,並且很多人都將大部分資金投資於這一類機構投資,從而導致了美股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上升。
有數據統計,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時候,美股機構投資者佔比僅為30%左右,而到了60年代初的時候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60%-70%。
同時,也是因為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不斷提升,促成了美國牛長熊短的特點。而A股的特點恰恰是牛短熊長,原因也恰恰相反,機構投資者佔比太小。
所以,A股就成了,因為散戶太多,投機性太強,牛短熊長;又因為牛短熊長,機構投資者業績總是不理想,散戶不願意把錢交給機構打理,更願意自己進行投資;但個人投資者的天性就是追求暴富,這就不可能產生長期牛市。
這就像那隻咬著自己尾巴的狗,一直轉圈圈。
機構投資者自己不突破,真正做出點業績出來,是不能吸引太多個人投資者的,所以,筆者認為, A股投資者機構的改變還得看機構投資者有沒有突破 。
基金有很多類別:封閉式基金、對沖基金、QDII基金、ETF基金、認股權證基金、契約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保險基金、信託基金、投資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其他類型基金。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基金不受到廣大投資者熱愛,只有一些基金對比其他類型的基金時,會選擇其他類型投資。那麼,我們再來看問題: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市場常見的基金有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信託基金、保險基金、ETF基金等,最為常見的則為股票基金、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我們先來了解了解這幾類基金的不同:
股票基金,又稱之為股票型基金,主要是投資於股票市場的近。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0%的資金總比例,常分為了三類型基金:1、價值型股票基金,投資的渠道多為公共事業、金融、工業原料等穩定性強的行業,市盈率倍數較低,偏向於價值投資;2、成長型股票基金,就如其字面,偏向於成長型高的上市公司投資,多數會投資 科技 類、新興、互聯網行業;3、平衡型股票型基金,也就是將價值與成長進行了綜合,投資的渠道有價值公司也有成長型公司。
貨幣基金,是聚集了市場中傾向於投資的閑散資金,由基金託管人保管資金的開放基金。靈活、安全系數高、流動性強、收益穩定性好。投資的渠道有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債券、同業存款等有價證券。日常常見到的貨幣基金有餘額寶、零錢通等,均是貨幣基金的模式。
債券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的資金需要投資債券,一小部分的資金可以用來投資可轉債、股票以及打新市場。主要投資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安全系數高,收益穩定。
三類基金有不同的風險系數,也有不同的年化可能收益率,是不同的。雖然統稱之為基金,但細分下來的區別很大。
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貨幣基金現階段的年化收益率約為2.5%-4%之間,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債券基金現階段的年化收益率約在3%-4.5%之間,不同方向的債券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當然,如果扣除基金的運營費用,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約在2.1%-3.5%之間,債券基金約在2.5%-3.8%之間。當然,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特別是貨幣基金能達到「靈存靈取」的程度,並且沒有門檻。
那麼,再來看銀行理財。銀行理財的年化利率要比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的年化利率高一些。銀行理財有五類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常見的有兩類:低風險以及中低風險。這兩類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呢?一般低風險等級銀行理財為2.5%-3.5%水平,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為3%-5.5%之間。當然,銀行理財的年化利率高於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卻是固定期限,靈活度要弱於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
對比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與銀行理財,這三類是勢均力敵,投資者都有選擇,不同的需求,選擇的不同。
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所以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後者,個人認為有三點:1、對於投資,更多的投資者是「零認知」,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專業不專業、理論不理論的知識,甚至根本不知道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間的區別,也全然不知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間的風險孰輕孰重。
2、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公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不管基金盈虧都是需要從基金里拿酬薪,並且基金如果效益好,是具有一定比例份額的提成,普遍來說是20%業績提成。這對於很多的投資者而言,是不能接受的。2018年有這樣的一項數據,A股共計有1.5億戶投資者,但資金體量小於50萬的投資者佔比高達95%。而基金經理的年薪通常就能超過50萬,從心理的角度講,更多的投資者無法從心理上接受,進而自己進入股市投資,放棄選擇股票型基金。
3、從心理上看,投資基金與投資股票沒有太大的區別,資金掌握在自己手裡會更加「踏實」。下面兩圖分別是最近三個月基金的盈虧情況,有的基金能實現正盈利,有的基金一樣是虧損:
而股票市場呢?一樣是有盈利,也有虧損,並且可能發生的盈利幅度會特別大,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撞擊。
那麼,在這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直接進入到股市,而不是選擇基金投資。
總結:並不是所有的基金對比其他理財產品會遜色,只有股票與股票型基金之間的選擇下,更多的投資者並不願意去購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認知、知識的欠缺以及心理的偏向。
對於一個不了解的事物,人的本能反應是避而遠之。雖然大學學了四年金融,我對基金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先是相信媒體上各種基民虧錢的負面報道,後是自己找數據研究,學習基金的投資方式。
即便是花了這么多功夫,買基金也要忍受浮虧的過程,每一步都是門檻,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投資方法,大部分人買的基金都將以失敗告終。
從我個人經歷出發,我終於理解大部分人對基金的認知水平,是很低的。這不是挖苦和嘲笑,而是基於大量數據的事實。請看各類理財平台上,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基金種類都分不清,更遑論投資方法和風險控制了。
即使具備了一些金融知識,沒有真實的投資經歷,在市場上,就好比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全憑本能反應,平時的訓練早忘了。市場每天都在波動,都在考驗人脆弱的神經,很多人連100塊錢的波動都難以忍受,更不用說基金投資百分之二三十的波動了。
很多人對投資的定義就是「快速致富」、「不勞而獲」,帶著這樣的思想,不論投資什麼都不會長遠。
其實買基金的人不少,只是賺錢的人少,虧錢的人罵罵咧咧,認為是基金害了他,殊不知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無知和貪婪。
隨著智能投顧的興起和投資者認知水平的提高,基金會成為主流的資產配置之一,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國的基金市場就目前來看還處於一片藍海之中,無論是證券公司的基金平台還是幾個主流的基金頭部平台,比如天天基金網,支付寶螞蟻財富等,總體的基金用戶量級還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為什麼這么少的用戶願意主動購買基金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以下兩方面:
在我國A股開市的時間也還不到30年,而基金投資的時間就更短。A股市場從經歷過去幾十年的坎坎坷坷,歷來牛短熊長的特點,中國股民能夠最終賺到錢的沒有多少。所有的散戶在股市中虧錢的效應更高,據統計有80%的用戶在A股市場上處於虧損的一個狀態。
基金市場大多數由基金經理進行打理,然而基金經理卻也沒能逃過A股牛短熊長的這個怪圈,在A股的牛市中,大部分的股票的漲幅通常在100%~300%之間,而基金的漲幅大多數在100~200%之間。當一種投資品類賺錢效應沒那麼高時,自然不會成為投資者心中首選的投資產品。散戶最大特點是追高,那麼投機的重心放在A股的股票上,買基金的人自然就少,因為畢竟沒有那麼多人願意慢慢變富,都夢想著一夜暴富。
基金交易相對於股票來講,它的收費項目會更多,因為是基金是有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專業打理,包括了購買手續費、基金管理費、基金託管費、甚至還包括基金經理投顧咨詢費等。這些費用其實長期累積起來,並不比我們購買股票時的印花稅要低,因此股票中的印花稅則變成了較為低廉的費用支出,因此大多數用戶可能不願意去支付基金中的各項管理費用,然後轉而投向購買股票。
綜上所述,我們從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交易機制去分析,我國基金用戶我國的投資用戶選擇股票而不是基金的主要原因。
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國內投資者的認知也在隨之提升,這幾年基金的規模和基金的用戶群體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中國基金業協會昨日發布8月底公募基金市場數據,繼續7月份實現接近2600億增長後,8月份總規模增長再超1200億,至此總規模達到13.84萬億元,逼近14萬億大關。
因為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基金的穩健投資的特點,相對於股票來講會更加的穩定。
同時隨著投資市場以及投資者教育的逐漸普及,基金投資市場被逐漸認可,投資者越來越成熟。我相信未來基金市場一定是會占據更高市場的份額,因為基金的投資特點就已經證明了穩健投資才是投資中最最重要的一種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及更多的人。
我是杜耶,價值投資的佈道者
3. 美國10歲孩子就會炒股原來孩子的財商啟蒙,這么早就得開始了
最近看到了一則這樣的新聞: 美國10歲 孩子持有GameStop股票,兩年內爆升50倍。很多家長看到之後震驚不已,自家10歲的孩子看動畫片,這個孩子已經會買股票了?就算是自己,買股票都是還沒接觸過的事情。
其實, 美國家長從小就開始給他們進行財商啟蒙 了。這個小男孩在8歲的時候,媽媽給他買了10支這個股票,小男孩預判出股票會漲,持有到一支股票320美元的時候賣了。他將3200美元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2200美元保存起來,剩下的1000美金繼續投資。
財商的本意是指金融智商,指的是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 。這是由《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最先在書中提出的。 其實對於孩子的財商啟蒙,越早越好。
美國 的家長從孩子3歲就開始讓他們了解金錢及正確的金錢觀了。美國的財商教育不僅得到家庭的重視,美聯儲專門引進財商宣傳教育,《聯邦中小學教育法案》將其列為中小學教育的必修課之一。
英國 設立金融服務管理局,專門進行財商教育。學校也要明確財商教育的內容,並會設置多種多樣的活動。
財商教育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教育,還包括了做人的教育,是一個全面、重要的過程。財商、智商和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了 青少年「三商教育」 之一。
《小狗錢錢》是一本寫給孩子們的財商啟蒙書,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學習理財知識,是風靡全球的啟蒙讀物。這本書講了一名小姑娘吉婭與會說話的小狗錢錢開啟理財之路,並以多個有趣的冒險故事講述理財的方法、步驟,教會孩子們從小就學會支配金錢,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
作者是博多·舍費爾,是德國的投資家、企業家、演說家及圖書作家。他從小就目睹了貧窮給人們帶來的各種傷害。從6歲就決定要在30歲時成為百萬富翁,26歲時卻陷入了嚴重的個人財務危機。但 憑借正確的投資理念 ,在30歲時擺脫了債務,並實現了財務自由。
書中的吉婭本是一位無憂無慮的小姑娘,但因為父母買了房子,還不會打理錢財,每個月還貸款之後,生活捉襟見肘。而她向小狗錢錢學習理財知識,沒幾個月就賺取了幾千歐元,是她原來零花錢幾歐元的數百倍。
而吉婭和博多一步步的成功,離不開她樹立的正確金錢觀。 首先就是金錢是中性的 ,也就是金錢本身不會給人帶來幸福感或者不幸,只有當它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感時,才能具備好或壞的意義。而錢財可以讓每個人成為快樂和向上的生活幫手。
另外, 富有是一件好事 。有人覺得談錢會俗,但金錢多了確實會帶給我們更廣闊的視野。吉婭原本為購買筆記本電腦發愁,當她將這個作為夢想目標,並實現的同時,她還學會了去銀行開戶,成立了投資俱樂部,受邀給小朋友們演講理財知識,讓她了解除了零花錢之外的生活有多豐富。
吉婭是一名12歲的小姑娘,沒有其他富足家庭孩子的條件,每個月只有幾歐元的零花錢,但想直接將一個月的零花錢全部來買唱片。但後來,她每個月有幾百歐元的收入,也為去美國旅行存了很多錢,一年之後就可實現目標。源自於她清晰的目標和強大的行動力。
第一步就是確定夢想 。寫下自己必須變有錢的10個理由,或者自己的夢想。無論多遙遠,都可以寫下來。比如想要攢錢買輛自行車,或者想出去 旅遊 一次,甚至是屬於自己的手機或筆記本。
然後從中選擇最重要的3個,製作成夢想相冊,也就是具體可視化的圖片。並擁有自己的一個夢想儲蓄罐,儲蓄罐裡面放為了實現夢想放置的金錢。
第二步就是建立自信 。每天記錄成功日記,最好一次5條,這樣做是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並在遇到困難時翻閱,給自己帶來鼓舞。這樣做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擅長的地方。
第三步就是從擅長的事情入手 。很多人在想要達成一件事情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拖延完成。而起點往往是一件小事即可。書中的吉婭喜歡小動物,就去幫助不方便遛狗的人,給它們洗刷,教它們指令等等。完成這件事的同時,會獲得一定的報酬。
第四步就是堅持 。如果實施過程順利,大家肯定容易堅持下去。但當遇到困難時,也不能輕言放棄。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夢想相冊里的樣子,面對困難也要堅持實施定製的計劃。
這本《小狗錢錢》雖然是寫給小朋友的書,但對大朋友的理財,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個就是72這個數字 ,一是72小時法則。是說當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在72小時內做出行動,否則可能會一直拖延下去。
另外就是72公式,不用看報表,就能快速計算出利息和復利。投資何時能翻一倍,用72除以投資的年收益率,就可計算出大約需要多久能讓投資翻倍。
第二個就是學會分配金錢 。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很多人有錢了就會立馬花光,其實可以把金錢分配好,這樣才能讓我們錢生錢。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設置分配金錢的比例。比如50%的收益用來理財,放到銀行或者購買穩定的基金。40%的錢可以實現短期目標,比如短期的旅行、一台筆記本等。10%的錢用來零花,滿足自己的日常開銷。
第三個就是投資的三個要點 。一是把錢放到安全的地方,不要貪圖太高的收益。之前暴雷的各種投資產品,高收益率,就不是安全的投資方式。二是我們的錢要生錢,才是好的理財方式。三是我們的投資應該簡單易懂。
想要變得富足並不可恥,需要我們明確目標,並為之奮斗。 財商不只是孩子學會存錢,還是影響他們未來的能力,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一生是否寬裕。
4. 美國10歲孩子就會炒股原來孩子的財商啟蒙,這么早就得開始了
美國有10歲的孩子持有GameStop股票,而且這些股票在兩年內暴漲了50倍。這個消息讓許多家長感到震驚,因為他們自己都沒有接觸過股票。然而,實際上,美國家長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財商。例如,一個8歲的小男孩在母親的幫助下購買了10支GameStop的股票。當這些股票的價格上漲到每支320美元時,他將其中一支賣出,獲得了3200美元的收益。他將這筆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儲蓄,另一部分繼續投資。
財商是指理解和運用財富管理的能力,這個概念由《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首次提出。實際上,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應該盡早開始。在美國,家長從孩子3歲起就開始讓他們了解金錢和正確的金錢觀。此外,美國聯邦儲備系統還專門推出了財商宣傳教育,將其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必修課程。
英國則設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負責進行財商教育,學校也需要明確財商教育的內容,並設置各種相關活動。財商教育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教育,還包括了做人的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狗錢錢》是一本適合孩子們閱讀的財商啟蒙書籍,它幫助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學習理財知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和一隻會說話的小狗錢錢一起學習理財的故事,通過一系列有趣的冒險,向孩子們傳授了理財的方法和步驟。
作者博多·舍費爾是一位德國的投資家、企業家、演說家和作家。他在6歲時就決定要在30歲時成為百萬富翁,雖然26歲時遭遇了嚴重的財務危機,但他憑借正確的投資理念,在30歲時擺脫了債務,實現了財務自由。
在《小狗錢錢》這本書中,主人公吉婭通過學習理財知識,幾個月內就賺取了幾千歐元,這是她原來零花錢的幾百倍。吉婭的成功離不開她正確的金錢觀,她認為金錢是中性的,只有當金錢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感時,它才具備好或壞的意義。
富有是一件好事,它能夠帶給我們更廣闊的視野。吉婭通過將購買筆記本電腦作為夢想目標,並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學會了銀行開戶、成立投資俱樂部,並受邀給小朋友們講解理財知識,這使她了解到了零花錢之外豐富多彩的生活。
吉婭的成功還在於她清晰的目標和強大的行動力。她首先確定了夢想,寫下了自己為什麼要變得有錢的10個理由,然後選擇了其中最重要的3個,製作了夢想相冊,並為自己設立了夢想儲蓄罐。
為了建立自信,吉婭每天記錄成功日記,這樣做可以幫助她建立自信心,並在遇到困難時給自己帶來鼓舞。她通過幫助不方便遛狗的人,給它們洗澡,教它們指令等方式,獲得了報酬。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吉婭學會了堅持。即使遇到困難,她也沒有放棄,而是堅持實施定製的計劃,最終實現了夢想。
《小狗錢錢》這本書不僅適合小朋友閱讀,對於大人來說,學習理財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書中提到的72這個數字,一是72小時法則,即決定做某事時,要在72小時內採取行動,否則可能會一直拖延。二是72公式,可以快速計算出利息和復利。
此外,學會分配金錢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置金錢分配的比例,比如50%用於理財,40%用於實現短期目標,10%用於日常開銷。
投資的三個要點是:將錢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讓錢生錢,才是好的理財方式;投資應該簡單易懂。
最後,想要變得富足並不可恥,我們需要明確目標,並為之努力。財商教育不僅是對孩子的教育,也影響著他們的未來,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生的財富狀況。
5. 如果有100萬,40歲開始不上班,能生活下去嗎
這是前幾天一個朋友問我的問題,我嘗試著解答下
先不說90後00後這代人,就說我們70後80後,我們如果有了100w,40歲開始不上班,你會過怎樣的生活?(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1、我們肯定不會像我們的爺爺奶奶輩那樣,整天坐在屋子裡看電視、還不開燈,活動范圍就是小區吧?
2、我們肯定也不會像我們的父母輩那樣(60-70歲),每天廣場舞吧?
我們有了100w、每天不工作,是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每天只有流出、沒有流入
這里引用一個家庭蓄水池的概念:你想像一下家庭的財富就是一個蓄水池,如果一直在漏水,但是水龍頭進水流速慢,或者只有1個水龍頭流水,那麼這個蓄水池乾涸只是時間問題。
最理想的狀態是:水流出沒問題,但是要有多個水龍頭流入,保證現金流不斷
看看這兩張圖:如果不工作,有100w在手裡,錢夠不夠花吧
請注意,這還是從55歲(60歲)算起,,女性算30年、男性算20年的結論。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77.3歲。你如果40歲開始不工作,活到80歲,40年時間,你覺得100w夠嗎?
前提還得是你單身、未婚、沒家庭沒孩子。
有XX萬,40歲開始不上班,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了解一下fire生活
fire生活方式,是一次性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然後找到一個可以每年收益4%的投資方式,這樣每年的收益能夠覆蓋一年的生活成本,本金不動,就可以不用工作來賺取生活費用了。
FIRE生活在國外流行了很久,國內最近也開始越來越多人關注。 想要FIRE?你得有錢去支撐你的夢想,存錢就很重要了。而且還得是快速實現財富積累的方式
FIRE生活本質上是賺回自己的時間。
當你學到了如何用錢生錢的時候,你就再也不會拿時間去換金錢了
ok,let's get the point
怎麼錢生錢?靠存工資?靠余額寶?靠銀行那可憐的幾乎負利率?
投資房產能緩解我們的焦慮嗎?
我認為,投資房產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地產圈有句箴言:短期看政策,長期看人口。中國人口增速下降,將來一定會出現日本那樣的人口負增長。 95後甚至00後都不想結婚,父母輩也給他們准備了好幾套房子,老齡人口又那麼多,將來誰買房子?
沒人買!
即便你100w投資一套房子,誰有信心可以說10年後能賣200w?何況「賺」的這100w還要交高昂的稅費甚至還有以後的房產稅、遺產稅。 請問,你賺到手的有多少?
一個家庭,最多留2套房在手裡。房子越多,越是負資產
買銀行理財呢?
對不起,大家又要失望了。
2018-2020年10月20日,共有1618款銀行理財產品強行提前終止(打破剛兌)。
剛剛過去的2022.1.1,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各位可以去搜一下資管新規)
股票基金呢?
股票基金本身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可能今天你富可敵國、明天就虧到底褲都沒有。它們在家庭資產配置里屬於【進攻型資產】。各位可以問問自己,去年是賺了還是虧了?如果賺了,能一直賺嗎?這就回到本題的提問:股票基金進進出出,你覺得能穩定賺足夠的錢讓你fire嗎?
這里我要說一下股基的飯圈化,這是很可怕的事。
很多人看到知乎、X音等平台上的各種美女、帥哥財經博主, 就開始粉他們了,投資失去理智。這跟娛樂圈追星的應援有什麼區別?那邊是花錢養明星,這邊是拿自己的血汗錢養基金經理而已
不要盲目相信薦股薦基的了,大家去搜搜看看國家怎麼發聲的吧, 你們都是韭菜。
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美女博主在說自己的「股基經驗」,她只說日賺5000,放大收益,基金大跌時血本無歸的風險隻字未提?去年不少薦股機構都被抄了。我不認同該博主說的「基金的普遍高回報,火出了圈」,基金的高風險、一夜回到解放前呢?大家不會蒙蔽了雙眼吧? 現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想一夜暴富,怕就怕變成了一夜暴負
另外,該博主自詡是專業基金經理,我也想說:中國的基金經理普遍「稚嫩」,從業時間達到15年的,已經算是「資深」了,比如富國基金的朱少醒,其餘的普遍10年以下
華爾街操盤大規模基金的,普遍擁有數十年投資經驗,穿越過無數個熊市牛市。如果以5-10年為一個牛熊周期,我國的基金經理普遍只經歷過1-2個,更多年輕的基金經理,甚至沒嘗過熊牛的滋味。
該博主說她在美國留學,有很多年投資經驗。這么年輕,有多豐富的經驗?上面我說了,朱少醒15年算是很資深了,有點名氣,也有操盤案例,這位博主作為資深投資人士,請問叫什麼?按15年的經驗算+22歲大學畢業+美國留學,這位姑娘看起來也沒有40+(跟化妝無關,就是年輕)
大家看看替馬雲管理雲鋒基金的李穎,她總比網路上的各種博主知名吧,有能力吧?她有時間為基民做科普嗎?
如果博主們真是「多年投資經驗」,他們有時間在這里混?
大家的留言請教的專業問題,她都沒來答復,大家想想就知道為什麼了。
我無意撕逼,只陳述事實。那些留言說「干貨滿滿」的韭菜們,你們想過沒,如果虧了,博主和薦股機構們不用擔一分錢責任,但損失割肉的是你們。
你們不會不知道,很多營銷號就是找個花瓶對著 提詞器 念吧?需要專業知識嗎?包括講述的內容、配的圖,都有專人做好,她們只負責念就好了
韭菜們清醒些。那些看見美女就走不動道的,希望你們血本無歸時還能愛這些博主
言歸正傳
如果想早早退休躺平,手裡有足夠的錢支撐自己的餘生, 是需要有足夠的判斷力和相信力的。
我們必須認清一點:中國人的財富增長體系最近這兩年開始轉變了。以前是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增長體系:不管什麼家庭,6個錢包拚命往上懟,指望靠房產變富。
現在大家逐漸意識到了投資房產的風險,也經歷了股基的毒打,開始意識到想要財富增長,需要打破自己的認知邊界,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風險教育。
很多人開始把房產變為「金融房產」,甚至把多餘的房產賣掉換」金融房產」:年金和增額壽。這兩種金融產品大家一定耳熟能詳。
我不需要闡述什麼,我只告訴大家(噴子們不用噴,絕無廣告的意思,有判斷力和相信力的人,一定兼聽則明):
1、年金和增額壽(儲蓄險),是資管新規里明確規定保本保息的金融產品
2、那些買大額保單(年交10w、幾十萬甚至百萬)的人,一定不是傻子
3、我自己對儲蓄險對於老百姓的影響,是這么總結的: 它是財富再次分配的一個過程, 那些買了大額保單的人,10年20年後,賬戶里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現金價值,讓他們的家庭財富發生了質的飛躍(當然,對於本來就很有錢年交幾十萬甚至百萬的高凈值家庭來說,飛躍不了,更多的意義在於自己的錢被保住和傳承下來了)
20年後,
有人優哉游哉開始靠賬戶里的錢FIRE了,提前退休了,這個人可能是你我他;
有人還在苦哈哈的一把年紀打工,不敢退休,這個人也可能是你他(反正不是我哈哈)
中國人的心理很奇怪:人人想發財,卻大多數受制於自己的認知局限,不肯相信。直到看見別人都在搞,才一窩蜂的跟上,但窗口期已經過了
這也是為什麼發財的人永遠都只是少數
寫完了,好累。。。。
祝大家早日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