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細節如何把握
㈠ 投資理財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大家都知道銀行理財相對會是安全穩健一些,但隨著銀行的一次次降息,對於許多人來說,投資理財可能是對抗通貨膨脹的最佳手段了。但是可能許多人並不太注意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下面跟著我分析投資理財要注意的細節:
1、看理財書籍,記錄下你的學習感悟
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可以選擇看理財專家視頻、教程以及書籍等,學習的同時還要學會做好筆記,記錄下你的學習感悟,把重點理財知識記錄下來,平時拿出來溫習,這樣能有助於自己提高。另外,筆者表示,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最好能再適當進行一些投資實踐,理論結合實際,這樣會進步的更快。
2、理財賬本時時翻看
記賬是次要,總結才是關鍵。筆者建議每個人都要建立一個個人理財賬本,記錄下你個人的收支情況,並分析出哪些錢該花,哪些錢可以省下,哪些錢可以短期投資,哪些錢可以長期投資。努力讓自己做到合理消費。並建議對賬本上過度消費的地方進行標紅,經常拿出賬本來看看,用來提醒自己。
3、每月進行強制儲蓄,積少成多
不要忽視「積少成多」的力量,每月計劃進行儲蓄。比如每月工資5000元,3000元儲蓄,剩餘的2000元使用。筆者表示,你可以選擇零存整取,貨幣基金或者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等方式,一來進行強制儲蓄,二來獲得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4、選購理財產品,項目要看清
投資理財,選一個好的項目很有必要。但是在選購理財產品時,不能忽視一些小細節,理財周期都要看清楚,時間越長,實際收益率會被攤薄。因此,筆者建議大家盡量選擇較短的理財產品,估算好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當然也不能過於追求短期高收益,項目真實性也需要仔細考量。像車貸寶平台就是國內高度合規化且項目資金走向真實可查的平台,用戶可以看到項目的真實情況。
5、根據不同階段,時時調整理財計劃
投資理財計劃一一旦制定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執行時還需要根據個人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以及理財需求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而更加有助於合理支配資金,獲得更有效的保障。
㈡ 銀行理財暗藏玄機 六招教你避開風險
銀行理財現成為不少朋友資產投資的常見方式。對於眾多理財方式來說,銀行理財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但是許多投資者並不知道的是銀行理財也不靠譜。銀行理財的玄機多得很,諸位投資者要注意避開其中的貓膩。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銀率網
銀行理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然而投資者有所不知的是,銀行理財經理也並不靠譜,出於自身的利於,會把投資者引入誤區,誤導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認識,今天我們就為投資者開其中的貓膩。
一、理財風險等級要認清
根據產品風險特性,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R5共5個等級:
R1(謹慎型或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風險很低;
R2(穩健型或較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或中等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適中;
R4(進取型或較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大;
R5(激進型或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極大。所以投資在購買理財產品是應注意產品說明書中所標示的產品風險等級,不能簡單的聽信理財經理口頭所說的,投資者應該以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產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二、風險評測不能馬虎
在銀行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首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前要進行風險評估測試。根據銀監會的規定,投資者只能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應或更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比如你的風險評估結果是穩健型,那麼你就只能購買PR1和PR2兩類產品。然而,為了提高銷售業績,很多銀行理財經理會引導客戶,甚至代替客戶填寫風險評估測試,以達到可以購買更高風險級別理財產品的客戶評級,這樣能確保買產品時不受限制。然而對於客戶來說,買到「風險超標」的產品,本金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可能面臨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測試一定要自己認真做,不能走過場。不要輕信理財經理的一面之詞,以免買到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之上的產品,從而超出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要弄清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投資者在購買時最為關注的指標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指,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時對產品的最終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一個估值,並不代表銀行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為了吸引投資人,銀行經理在銷售時往往會避重就輕,一味的強調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卻不做足夠的風險提示。以結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例,這類產品雖然都有一個較高的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波動卻很大,而且不確定,到期時達到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四、避開「募集期」漏洞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兩個期限,一是募集期,二是投資期。通常情況下,銀行一般會聲稱,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的。如果募集期太長、投資期太短,產品的實際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會被拉低很多。比如一款期限為30天的理財產品,從5月16日開始銷售,5月20日才結束募集,5月2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說,購買的這款產品,空檔期是6天。而這6天里是沒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只能按照的活期預期年化利率計算。盡量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或募集期較短的產品,減少資金時間漏洞。同時在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更要算好時間賬,避免募集期帶來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折損。
五、小心「飛單」
不要以為只要是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發行的,實際上,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的產品還會幫一些第三方機構代銷產品,比如信託、保險、基金等公司發行理財產品,業內通常成之「飛單」。為了賺取更高的傭金提成,理財經理往往會以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誘餌,向客戶兜售這些代銷產品。這些產品往往很不靠譜,需要認真的甄別,因為一旦第三方機構出現問題,投資人很可能會血本無歸,飛單事件也屢見不鮮。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該重點看合同上是否有銀行公章,以此鑒別是否為代銷產品。另外,對理財經理介紹的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產品要保持理性,問清楚產品屬性和發行方。
六、記得要「雙錄」
今年5月13日,銀監會印發了《關於規范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其中有一條要求,商業銀行通過營業網點開展代銷業務,應根據相關規定實施錄音錄像,並妥善保管錄音錄像文件等代銷業務文檔。這應該算雙向保護吧,銀行不用擔心「碰瓷」,投資人也不用害怕被理財經理忽悠。總之,以後大家到銀行買產品時,記得主動要求雙錄。在購買銀行理財時要記得多留個心眼,對細節要仔細甄別,最好通過銀行的官方網站或者官方客服電話查詢核對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並非銀行存款,因此建議投資者合理的分散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