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理財
⑴ 中學生缺乏理財能力的原因和可採取怎樣的措施
一、中學生缺乏理財能力的原因:1、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不願意讓中學生接觸金錢的,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範導致中學生缺乏經濟意識,出現盲目消費,不會理財等現象。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中學生不可能不和錢打交道,試圖給中學生創造一個真空的消費環境是不切合實際的.2、家長的嬌慣、溺愛。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會有光明的前途。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
3、學校在開展理財教育方面存在著認識誤區。當前中學教育中,沒有開設專門的理財教育課,德育體系中也未切實納入理財教育,僅有的艱苦奮斗教育內容單調稀疏,教育方式迂腐陳舊,教育者往往對學生「訓而不導」並不能教會學生該如何做,學生隨口吟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卻很少有學生能將其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許多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了,更多的人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門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都應該慢慢來,這些錯誤的認識往往造成對錯過對中學生進行理財教育的關鍵期,使中學生得不到及時、科學、系統有效的教育引導,理財能力有怎能得到提高。
4、社會因素的負面影響。
某些媒體對社會生活中一些富翁,大款紙醉金迷生活的片面描繪和報道,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酒吧、歌舞廳、游戲廳)的存在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不少中學生養成了愛花錢,亂花錢的不良習慣。二、針對中學生缺乏理財能力可採取怎樣的措施1、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家裡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加入,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裡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2、學校要經常開展理財教育活動。例如請專家為學生開設理財教育專題講座;利用板報、校報廣播站等陣地,長期向學生宣傳科學理財知識;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及在家庭中如何實施理財教育等等。三、希望中學生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第四,獲得一些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於購買學慣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現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專家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其理財意識,而到了中學這一理財觀念的形成和定型時期,家長和學校更應積極做好引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