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如何神話金融體系改革

如何神話金融體系改革

發布時間: 2025-01-05 17:46:19

Ⅰ 簡析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及改革思路。

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危害及應對
2008年,金融風暴席捲而來,全球正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由於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長期失衡,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波及范圍之廣、沖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可以預見,危機的演變以及各國的應對將對全球金融、經濟乃至於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這場金融危機的成因,涉及美國的消費模式、金融監管政策、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以及美國和世界的經濟結構等各方面因素,盡管各方的說法還不盡一致,但以下幾點已為多數人所認同。
一、房地產泡沫是危機的源頭禍水。
次貸危機說到底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危機,而房地產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國社會的「消費文化」有關,也和美國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松貨幣環境有直接關系。
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有高負債、低儲蓄的特徵,不但居民大手大腳地借債消費,而且國家也鼓勵大規模借貸和超前消費。近年來,個人消費支出佔美國GDP的比重達到了70%的歷史新高。從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國個人積累的債務更是達到過去40年的總和。可以說,美國政府和社會近年來一直是在債台高築的危險狀態下運行的。
美國人近年來不斷增強的消費勇氣主要來自於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為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事件的沖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打開了貨幣閘門,試圖人為改變經濟運行的軌跡,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
貨幣的擴張和低利率的環境降低了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蜂擁進入房地產領域。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又使銀行千方百計向信用度極低的借款者推銷住房貸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了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國自有住房者每年從出售房屋、房屋凈值貸款、抵押貸款再融資等套現活動中平均提取了近1萬億美元的「收益」。當經濟開始周期性下滑,貨幣政策出現調整,利率提升,房價暴跌,泡沫也隨之破滅,整個鏈條便出現斷裂,首先是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大幅上升,從而引發了次貸危機。
二、金融衍生品過多掩蓋了巨大風險。
傳統上,放貸銀行應該把貸款記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並相應地把信用風險留在銀行內部。但是,美國的大批放貸機構卻在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級住房貸款轉換成證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各類投資機構購買;而投資機構則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這樣一來,提供次貸的銀行變魔術般地銷掉了賬上的抵押貸款這類資產。表面上看,這是皆大歡喜的「金融煉金術」:購房者能以極低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獲得房產;提供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不必坐等貸款到期,通過打包出售債權方式便提前回籠了資金;提供資產證券化服務的金融中介可以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賺取服務費;由抵押貸款演變成的各種新型金融產品,又滿足了市場上眾多投資者的投資牟利需求……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調查,美國次貸總額為1.5萬億美元,但在其基礎上發行了近2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進而衍生出超萬億美元的擔保債務憑證(CDO)和數十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CDS)。
資產證券化所創造的金融衍生產品本來可以起到分散風險、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效率的作用,但是,資產證券化一旦過度,就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使美國金融衍生品越變越復雜,金融市場也就變得越來越缺乏透明度,以至於最後沒有人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是什麼,也不知道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
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相脫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騰倒騰那些五花八門的證券,財源就可滾滾而來。通常,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一旦虛擬經濟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就會逐漸演變成投機經濟。起初1元錢的貸款可以被逐級放大為幾元、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風險也隨之被急劇放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就猶如空中樓閣,轟然坍塌下來。
三、美國金融監管機制滯後,致使「金融創新」猶如脫韁之馬。
以負有維護美國經濟整體穩定重責的美聯儲為例,它只負責監督商業銀行,無權監管投資銀行;而負責投資銀行的監管方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只是在2004年經過艱難談判後才獲得監管權的。這就使得像美國國際集團(AIG)這樣涉及多領域的「巨無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處於根本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金融創新」。
金融評級機制在此次危機中,也出現了嚴重失誤。那麼多金融機構的貸款出現了問題,它們發行的金融產品有那麼多漏洞,金融評級機構居然「視而不見」,使很多問題債券、問題銀行能夠長期被評估為「優等」。一位在某評級機構的結構性金融產品部門工作的業內人士形象地說,什麼都可以評級,我們甚至可以評估一頭被結構化的母牛。這無異於在鼓勵華爾街大施「金融煉金術」,肆無忌憚地四處「圈錢」。
由於國際金融體系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而美國又無視一些國家多次提出的加強監管的建議,因此,整個國際層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在監管滯後的整體氣氛下,金融機構的貪婪性迅速膨脹。
(二)此次金融風暴,本質上是美國模式市場經濟治理思想的嚴重危機。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大衛·科茲指出,目前的美國金融風暴,是資本主義一種特殊制度形式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形式作用的結果。由於金融管制的解除,沒有了國家的密切監管,資本主義的金融部門就會出現內在的不穩定。
冷戰結束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新自由主義不僅僅只是美國經濟政策的基礎,也成為美國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工具。新自由主義雖然對治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的滯脹起到了一定的療效,但它不是萬能的。
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以盡量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一些學者稱之為「完全不幹預主義」,因其在里根時代勃興,因此又稱其為「里根主義」。而「金融大鱷」索羅斯把這種相信市場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理念稱為「市場原教旨主義」。索羅斯在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時表示,「(華爾街的危機)是我所說的市場原教旨主義這一放任市場和讓其自動調節理論的結果。危機並非因為一些外來因素,也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是體制給自己造成了損失。它發生了內破裂。」
新自由主義的模式,突出強調「最少的政府幹預,最大化的市場競爭,金融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由於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對這個體系也形成了極大影響。包括會計制度、市場評級體系、風險控製程序,乃至金融政策,甚至市場適用的語言、計價貨幣等,統統採用的是美國規則,國際金融體系實際上成了美國金融體系。很顯然,這不符合平等、公平、協商的國際原則,無視各國發展階段、管理水平、經濟和社會體制的差異。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已經認識到,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與調整要想取得成果,就必然要觸動這一思想基礎。
(三)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發生的金融風暴,必然會產生比以往更強烈的沖擊。
首先,這個全球性的影響來自於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主導下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但是,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元仍然是當今國際儲備和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直到目前,美元在國際結算和全球各央行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60%以上。「領頭羊」一出問題,必然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全球金融市場迅速陷於極度恐慌之中。
其次,金融全球化讓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由於金融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開放之中,大筆「熱錢」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動,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將全球金融機構盤根錯節地聯系在一起,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又占據著最為有利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美國一些金融機構把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打包後,出售給了很多國家。正因為如此,發源於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發達金融體系的金融風暴,才會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
隨著全球金融動盪的加劇,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流動性短缺、股市大跌、匯率震盪、出口下降、失業率上升等現象,全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正面臨嚴峻考驗。
金融風暴首先重創了美國的銀行體系,粉碎了這個「世界最完備體系」的神話。美國商業銀行的市場集中度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美國有大量的州立銀行與中小銀行。這些銀行在過去幾年內投資了大量的次級抵押貸款金融產品以及其他證券化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它們出現了大面積的資產減記與虧損。這些中小銀行抵禦危機的能力很差,也很難得到美國政府的救助,因此在未來破產倒閉的概率很高。
在世界范圍內,歐洲銀行業受殃及最深,因為歐洲銀行過分依賴於短期借貸市場,而不是通常的客戶儲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很難獨善其身。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經濟體撤離,一些自身經濟結構比較脆弱、對外資依賴程度比較高的國家正面臨嚴峻考驗。
最令人擔憂的是,全球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要傳導至實體經濟領域,拖累甚至阻滯全球經濟增長。目前,美國房地產投資已經持續縮減。而在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價格交替下挫的負向財富效應的拖累下,美國居民消費日益疲軟。由於自身股價下跌,美國企業投資的意願和能力均有所下降。而由於能夠提供的抵押品價值下跌,美國企業能夠獲得的銀行信貸數量也大幅下降。美國經濟在2009年陷入衰退幾乎已成定局。歐元區經濟、日本經濟等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在2009年的增長前景也不容樂觀。
由於美國經濟佔全球比重近30%,其進口佔世界貿易的15%,美國經濟衰退將導致全球商品貿易量下降,進而影響一些外貿依存度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和經濟增長。而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嚴重影響,很有可能帶來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形成經濟復甦的新障礙。大規模救市措施,也會使本來就有巨大財政赤字的美國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現大肆發行債券、印發鈔票,勢必會導致美元信用下跌,並推高全球通脹率。
規模空前的金融風暴是對世界各國經濟治理能力的考驗,是對世界各國加強國際合作的誠意與決心的考驗。目前,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著這場危機的走勢,關注著全球各國的應對舉措及其所產生的效應。一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席捲各國的金融風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呼喚整個世界採取共同的行動。規模空前的國際救市行動,迅即在全世界展開。世界各國在密切關注初步救市效果的同時,正積極謀求下一步的舉措,深入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消除深層隱患,積極探索未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調整的方向。
(四)次貸危機首先是信用危機,救市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恢復金融市場信心。美國的救市方案主要是通過政府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注入資金以增加流動性等方式來救活金融業;而歐盟國家一開始就採取了向金融機構注資,並確保儲戶不受損失的方式;還有不少國家通過減息、免稅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另外一些國家則採取了向市場拋售美元以支持本國貨幣的做法;有的還運用國家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本國股市挽救金融企業。
由政府向金融機構注資,換取部分股權,以解決資本不足的救市方法,通常被稱為「暫時的國有化」。這種從穩定金融市場入手、阻止危機向實體經濟延燒的傳統手段,雖然在歷史上曾經奏效,但在本次史無前例的世界性危機中能否再顯神威,誰也還說不清。至少在五個方面,人們還「心中無底」:
一、危機尚未看到盡頭。目前美國金融機構減記的資產,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總虧空額的一部分,其中還不知道埋藏著多少「定時炸彈」。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風暴僅僅是開始,目前市場流動性仍未完全恢復,一旦未來引發更多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倒閉,甚至是國家「破產」,現有的救援計劃,只能是杯水車薪。
二、現在的救援措施只是短期的、初步的,盡管已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金融危機的瘟疫向實體經濟傳染,目前尚很難斷定。雖然各方對衰退程度的評估不盡相同,但大多認為,此次衰退的時間可能會較長,短期救市之後必須有中長期的「後招」緊跟。
三、很多國家仍然是根據本國利益出手救市,全球缺少更為緊密的合作和協調。最典型的是歐洲的「三步曲」:先是「隔岸觀火」,斷言危機與歐洲「相距甚遠」;幾天後就變為「緊急救火」,但還是各自為戰;最後歐盟才呼籲各成員聯手「全力滅火」。經濟整合程度最高的歐盟尚且如此,其他就可想而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已呼籲各方協調政策,共同應對,在英法領導人的呼籲下,美國開始著手籌備國際金融峰會。但從歐美的立場看,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分歧,美國試圖確保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但歐盟顯然更希望借這次危機對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四、救市如何逐步轉向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有效和全面的改革,尚不明朗。救市只是治標,只有將救市與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與調整這一治本之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於信心的全面恢復,並對全球經濟真正起到有效的拉動作用。因此,救市的根本問題不僅僅在於穩定市場,更在於怎樣才能有助於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
五、救市能否成功,仍主要取決於發達國家的政策力度,因為它們在全球經濟中仍占著大比例的份額。雖然發達國家在此次危機中受損較重,但發達國家處於國際金融體系、貿易體系的上游,它們顯然有著更多的手段來避險或轉移風險,甚至轉嫁危機。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將會給全球經濟造成極大傷害,使復甦變得更為遙遠。
當然,大難當前,人們不僅看到了危機的嚴重性,也看到了戰勝危機的可能性。危機是史無前例的,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時國際社會所具有的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也是史無前例的,手段比過去更充足,經驗比以往更豐富,力量比以往更強大,合作的願望也比以往更強烈。
(五)雖然人們對本次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還在不斷思索之中,但在如何處理開放與管制、創新與監管的關系方面,一種明確的共識已經形成。這就是在減少金融管制,促進金融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必須把握適度的原則,處理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之間的平衡,處理好金融業與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關系,否則,過度的自由化和缺乏有效監管的創新必然帶來巨大的風險,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金融業具有內在的脆弱性,監管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必要手段。從國家層面看,有效的金融監管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構成全球金融體系第一道防線的基礎。伴隨著全球金融業關聯性與互動性的增強,各國和各經濟體應當從管理系統性風險的角度實施監管,並通過加強協調來逐步完善監管體系。當然,加強監管並不意味著因噎廢食,不是片面追求金融業穩定而拒絕開放和創新。不同國家由於金融業發展程度的不同,對待金融業的開放與創新的態度也應有所差異,關鍵在於把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之間的平衡。一方面要通過金融創新來為經濟服務,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強金融監管,保證金融安全。
從國際層面看,最緊迫的問題是原有的治理方式已嚴重滯後,國際金融組織是在用過時的管理方式來應對全新的全球市場。管理缺位、乏力,直接導致了漏洞的出現。正如法國總統薩科齊所說,世界將不能再繼續用20世紀經濟的工具來運營21世紀的經濟。因此,如何加強管理,特別是加強對國際主要貨幣發行和大型銀行的監管是未來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目前,國際社會就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正在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隨著市場規則和監控的不斷加強,特別是一些制度性措施的落實,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互信將會逐步恢復。
(六)目前的全球金融體系基本上是發達國家建立起來的,主要體現了發達國家的利益,也更有利於維護發達國家的利益。特別是國際經濟舊秩序使少數發達國家控制國際經濟調節機制,使國際生產體系、國際貿易體系、國際金融體系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從各方面限制和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隨著冷戰結束、發展中國家的興起,整個國際經濟格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自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在不斷增長。1990至2006年,發展中國家佔全球GDP的比重從15.9%上升到25%,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上升到30%,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超過50%。在此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對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呼聲日益加大。
國際金融體系應該怎樣改革,還有待國際社會的進一步對話、協商與探索,但有一條重要原則是必須明確的,這就是新體系應該充分體現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盡快改變發展中國家始終處於國際金融體系的邊緣,淪為發達國家危機轉嫁對象的現狀。
改革的具體切口,首先要從對全球金融和經濟運行具有重要作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開始,增大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進而朝著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方向努力。
發達國家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傳統的優勢地位。此次金融危機發生後,個別西方學者就提出,沒有中國等國的「過度儲蓄」所助長的超低利率,美國等發達國家就無法長期維持「瘋狂放縱的金融創新行為和借貸消費」,這場危機也就不會出現。這種本末倒置的論調,表面上看是在為那些金融投機商、失職的監管者開脫罪責,實質上是在維護西方在現有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既得利益。這種顛倒黑白的謬論,只是一種偏激的噪音,連多數西方經濟學家都對此難以認同。但可以預料,在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中,這樣的聲音還會出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會有激烈交鋒。
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新背景下發生的。它用事實再次警示人們: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它不會自動確保全球經濟健康發展,需要以新的思維、新的方式謹慎把握與應對,否則就會產生破壞性的沖擊,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災難。
全球各國的救市行動目前正趨向於更加主動,在第一階段各國政府通過注資銀行確保流動性之後,近期又加大力度,普遍採取了降息的做法。這些措施雖然未必能徹底解決問題,但對於恢復市場信心和融資渠道來說,已經產生了一些積極的作用。
全球性危機也在呼喚著全球性應對。前不久在北京閉幕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向全世界發出了呼籲,當此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應繼續加強協調合作,堅定、果斷、負責、及時地採取有效措施,綜合運用有效可行的經濟和金融手段,以達到恢復市場信心、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目標。
目前,世界各國正密切關注即將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金融峰會。人們期望,此次會議既能務實高效地解決當前和今後的問題,又能體現平等、互利、共贏的全球發展夥伴關系,為穩定金融市場、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紅字和綠字代表什麼 發布:2025-01-05 18:01:14 瀏覽:214
基金公司收盤價後如何買股票 發布:2025-01-05 17:57:36 瀏覽:874
有個70多天的定投基金叫什麼 發布:2025-01-05 17:57:28 瀏覽:174
天相小市值指數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05 17:46:56 瀏覽:693
如何神話金融體系改革 發布:2025-01-05 17:46:19 瀏覽:67
非貨幣財產注意什麼 發布:2025-01-05 17:45:38 瀏覽:308
老三板北大科技股票 發布:2025-01-05 16:36:42 瀏覽:424
儲備金占基金比例由什麼規定 發布:2025-01-05 16:35:57 瀏覽:671
可觀市值多少 發布:2025-01-05 16:35:54 瀏覽:777
股票追漲停學院 發布:2025-01-05 16:35:13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