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智能金融機構如何管錢

智能金融機構如何管錢

發布時間: 2024-11-16 06:46:40

❶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有什麼區別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主要區別如下:

一、核心部分組成不同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術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業等特點,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顛覆性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與場景的疊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數據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四個核心部分。

科技金融由向科學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融資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運營方式不同

金融科技主要借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領域的問題,包括股票價格預測、評估消費者行為和支付意願、信用評分、智能投顧與聊天機器人、保險業的承保與理賠、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金融監管與識別監測等。

科技金融傳統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資金建立基金或者母基金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技企業,二是多樣化的科技企業股權融資渠道。具體包括政府扶持、科技貸款、科技擔保、股權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保險以及科技租賃等。

(1)智能金融機構如何管錢擴展閱讀

金融科技的基本組成: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術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業等特點,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顛覆性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與場景的疊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數據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四個核心部分。

大數據金融重點關注金融大數據的獲取、儲存、處理分析與可視化。一般而言,金融大數據和核心技術包括基礎底層、數據存儲與管理層、計算處理層、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層。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層主要負責簡單數據分析、高級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有若乾重合)以及對相應的分析結果的可視化展示。大數據金融往往還致力於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探索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的研發。

人工智慧金融主要借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領域的問題,包括股票價格預測、評估消費者行為和支付意願、信用評分、智能投顧與聊天機器人、保險業的承保與理賠、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金融監管與識別監測等。

❷ 銀行是靠什麼賺錢的

銀行的盈利渠道分別是貸款、銀行類保險、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金融機具的銷售、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對沖業務、票據業務等。

它是銀行業務經營的財務成果,是銀行本身經濟效益的綜合性指標,也是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各項收入包括營業收入、金融機構往來收入、營業外收入;各項支出包括營業支出、金融機構往來支出、企業管理費用、業務費支出等

中國的大部分銀行的盈利比例為:

貸款30%,銀行類保險10%、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0%、金融機具的銷售5%、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0%、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10%等。

國外銀行的盈利比例為:

貸款15%,銀行類保險15%、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5%、金融機具的銷售10%、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5%、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5%等。

(2)智能金融機構如何管錢擴展閱讀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指資本家投資經營銀行業而獲得的利潤。其來源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餘價值。

資本家投資經營銀行業,主要是從事貨幣資本的借貸,充當信用的中介人,並從事有關貨幣收付、結算、保管等業務。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

銀行資本家把貨幣資本貸放給職能資本家。職能資本家利用貸款經營生產或商業獲得平均利潤以後,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把平均利潤分割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作為企業主收入,一部分作為利息支付給銀行資本家。由於銀行資本家貸出的貨幣資本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以存款形式吸收的職能資本中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儲蓄,銀行資本家也須對這些存款支付一定的利息。

在一般情況下,存款利息率低於放款利息率。其差額便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部分。具體說來,銀行的全部利潤由下列各項構成:

①銀行用自有資本放款與投資所得的利息和股息;

②銀行用借入資本放款所得的利息與這些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

③銀行用借入資本投資所得的股息與這些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

④銀行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所得的利潤;

⑤銀行經營匯兌、信用證等中間業務所得的手續費。從銀行總利潤中,扣除銀行經營業務方面的支出,如職工工資、房屋修繕費、文具費、郵電費等等之後,便是銀行的純利潤。

銀行利潤的源泉同產業利潤、商業利潤一樣,也來自僱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剩餘價值一部分的轉化形式。它體現著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關系。

❸ 一文讀懂金融雲:59%的金融機構如何抓住升級末班車

著名經濟學家周金濤曾經表達過過一句流傳甚廣的觀點:人生發財靠康波。康波就是康波周期。康波理論的核心是說,無論是個人,還是行業,都有一個發展的周期,有波峰,有低谷,一浪接一浪,如果把握好了這個周期,跟上了行業上升的浪潮,那麼就事半功倍。反之,就會有很多的徒勞。



金融雲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要爭搶這方面的業務?它將如何影響到金融機構、企業與用戶?未來將會呈現怎麼樣的競爭格局?這一篇我們將從技術、業務、市場等方面進行詳盡的解讀。


① 技術分解:基礎設施+雲平台、雲應用解決方案

【雲計算:生發於谷歌,做強於金融】 雲計算概念是谷歌2006年提出,雲服務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軟體即服務(SaaS)和平台即服務(PaaS)三部分。

應用在金融領域的雲計算服務(金融雲),是專門為金融機構定製的專有雲服務,集合了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和彈性的雲計算空間,可以完美的契合金融機構的業務需求。

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是金融雲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面向金融行業的雲平台、雲應用解決方案。利用雲計算的技術,金融雲將金融機構的數據分散到雲,並且可以完成對於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② 業務分解: 金融雲的業務范疇如銀行的業務場景、手機應用操作

【世界是金融的,而金融是雲計算的】 相比較傳統產品,雲計算在運算和分發更加容易操作,對於金融機構業務的擴展更有利。比如通過金融雲提供的技術支持,可以加快產品研發速度,提供業務快速迭代開發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支持手機銀行業務的推進。同時客戶在體驗端的感受也會更流暢。

隨著金融機構的快速轉型,以及國際化進程加快,加上龐大的市場需求,對銀行 IT 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雲計算技術使得銀行不需要再去購買多餘的數據中心,通過統一管理,就能實現節約運營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標。


① 從興起到群雄逐鹿,金融雲的發展只用了十數年。

1.0階段 初始階段(2013、2014年興起) 2013年,阿里率先入局。在之後的2016年,騰訊與網路同樣布局金融雲。2017年末,京東也加入戰場,互聯網巨頭們的入局,讓金融雲成為了冉冉升起的新興行業。

2.0階段 蓬勃發展(2017年爆發式增長) 2017年,金融雲開始爆發,大型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開始推出自己的金融方案,開始瓜分外部市場。2018年,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開始跨界合作,行業開始蓬勃發展。

3.0階段 格局漸成(2020年及以後) 到了2019年之後,行業格局逐漸形成:2019年上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場,前10大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2020年8月,中國金融 科技 行業發布了首個《金融 科技 (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重點發展高新 科技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為金融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


分析顯示, 金融雲市場的發展可能三個因素驅動增長


有利政策 :雲計算作為互聯網數據的最佳存儲地址,已經受到銀監會和央行的認可,銀監會要求將基於互聯網的數據遷移到雲平台;同時央行也針對雲計算平台的安全和標准提出要求,並且規劃了金融 科技 的發展方向,從而讓金融機構可以放心使用雲平台。

產業挑戰 :金融 科技 正在面臨著一種業務和需求倒逼產品的階段,在金融機構的日常運營中,對於雲計算和金融 科技 的需求日益增加,雲計算和分布式架構成為了解決業務需求和管理優化的主要工具。

技術創新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助力下,金融雲逐漸具備了在金融機構落地應用的條件,成為未來金融業態和服務的新力量。


① 200億的大盤,但市場仍在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中國金融雲市場在2016年時,整體規模為43.4 億元,並且在2017年提升到80多億元,而2020年整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多億元。

IDC於近日發布《IDC FutureScape: 2020年全球金融行業十大預測——中國啟示》:

2022年,40%的銀行將會完善雲計算服務能力,實現業務的變革;

2024年,80%的中國銀行將會使用金融雲產品和服務;

2021年,45%的銀行,將會擁抱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並且可以為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新的數字化服務。

近年來,隨著金融雲的快速發展,金融雲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2019年,中國金融雲市場份額已經達到金融 科技 整體份額的9%;並且,在2023年中國的金融雲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35.9億美金。


② 金融雲兩大陣營——互聯網系+銀行系

目前在金融雲市場主要有互聯網系和銀行系兩大陣營:

出身金融領域的銀行系雲服務商有更強的專業性,對於金融機構的業務更加熟悉,因此提供的產品更加適用於金融行業落地應用。

互聯網系金融雲服務商繼承了互聯網高效的基因,並且更加看重用戶體驗,可以提供成本更低的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加快速的完成雲服務的搭建。


③ 億級市場,互聯網系增速快

2019年,金融行業垂直雲服務商處於市場領先地位,而以騰訊、網路、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雲服務增速更快。可以看出,相比於互相競爭,這些金融雲的服務商更願意彼此合作。


① 三大派系金融雲,形成市場初步格局

按照金融雲供給端主體來分,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的 科技 解決方案,一直由金融行業垂直供應商主導。隨著雲方案的不斷完善,金融 科技 領域應用方向也開始出現便宜,越來越多的服務逐漸向雲端轉移,而隨著BATJ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金融雲市場的初步格局已經確定,可以預測的是,接下來彼此之間的競爭將會逐漸白熱化。

一是BATJ等互聯網基因的雲服務商,二是以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主的雲服務商,三是傳統軟體系的服務商,這三個不同領域的服務商,都將目光放到了冉冉升起的金融雲市場當中,並且在這場競爭中三方互有優勢。

然而跨界合作也是更好推進金融雲應用的方式,互聯網巨頭們通過與銀行業機構和傳統軟體服務商合作,共同完善金融雲生態。如京東數科與神州信息合作;阿里與潤和軟體通過戰略合作;騰訊公司戰略入股長亮 科技 ;華為與高偉達合作等。


③ 部署模式多樣,業態覆蓋豐富

按照部署來分,目前金融雲可分為私有雲、公有雲、行業雲和混合雲四類:

在公有雲模式下,對於用戶並沒有要求,每一個注冊的用戶都能夠使用公有雲服務,主要由平台把控質量;

顧名思義,行業雲是離金融機構最近的分類,是由特定的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用戶和雲服務商都可以直接控制行業雲的計算資源,同時行業雲可以完成金融機構在監管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私有雲則由一個金融機構獨自使用,資源由該用戶獨自控制,用戶在私有雲的使用上有著絕對的自主權;

混合雲,則是由以上任意兩個以上雲組成,這種彼此交叉的方式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取長補短。


③ 雲采購"豐儉由人",助力業務增長是王道

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 科技 公司採用了兩套不同的模式,金融機構更多的是選用私有雲和行業雲相結合的模式,而金融 科技 更喜歡部署在公有雲上。

對於業務需求更大、技術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來說,混合雲的模式可以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技術支持。

對於資金、技術、人才數量都不足的中、小金融機構來說,更適合他們的是已經針對他們業務做好定製化的行業金融雲,較大程度上縮減了投入和使用成本。但是對於原本就立足於 科技 的金融公司來說,公有雲會是更好的選擇,通過自己的技術與公有雲平台的服務支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的產品服務,從而實現業務的快速推進。


首先 ,行業標准有待完善。一方面行業監管機構出台了政策支持金融機構使用雲計算系統,但是後續的監管沒有跟上,並沒有合規的標准。另一方面,很多機構已經購買的系統,並不支持雲計算平台。

第二 ,行業敏感性加劇了對於雲計算的安全性挑戰。金融行業是與錢最近的行業,因此絕對不能出現失誤,因為每一次事故都可能會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比如,2018年的阿里雲曾經宕機20分鍾,結果直接造成了成百上千家的金融機構的業務癱瘓,導致了上億的經濟損失。

第三 ,在數據安全和工作性能的雙重壓力下,產品的同質化嚴重。關於金融機構的數據安全,已經不需要贅述,每一個提供給金融機構的應用都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相比傳統的線下存儲模式,在雲端的資料庫更大,同時算力更強,但是對於很多金融機構來說,看不見摸不著的雲計算,讓他們的心裡有些沒底。同時,對於網路帶寬和網路穩定性的高要求,也需要企業額外投入。


基於金融雲,金融機構可以在智能運營、供應鏈金融、數據風控、消費金融、智能營銷等多業務領域展開應用,設計符合市場需要的金融服務產品。

大環境下雲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組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將成為金融機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雲計算已經成為轉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之一。

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急需拓展等線上業務,比如網上掛號,比如智能語音服務,比如智能客服,比如網上營業廳等眾多新興業務,而金融雲解決方案是業務開展的基礎。

一個靈活多變且適應性強的雲計算服務,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完成目標規劃並且可以幫助其分析可執行性與合規問題,輕易完成眾多金融方案的數字化轉型和推進業務創新。

許多雲計算服務商在與金融機構合作時已經將金融雲的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比如京東數科,基於自身開展金融業務的經驗和資源積累,搭建了金融級一站式移動研發平台PaaS平台,針對金融業務的高要求,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技術保障。


根據 IDC預測,2022年,亞太地區金融雲服務支出將達到95 億美元,市場前景巨大。

2018年,信通院數據表示,我國金融雲已經相當普及,41.2%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使用金融雲,46.8%金融機構計劃使用雲計算,合計將近9成。未來我國金融雲的效率將會越來越高。

行業人士預計,2020年後,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也將會促進企業對雲的使用習慣。

隨著雲業務的擴張,越來越的功能正在被開發出來,比如線上存貸款,又比如線上虛擬營業廳等,在金融雲的幫助下,金融機構的服務范疇正在快速外延,也加深了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

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來說,將自己的業務一點點的往線上轉移成為了工作重點,並且正在改變以往對金融雲的選擇,從私有雲到以私有雲為基礎,行業雲和公有雲為補充轉變,加速了雲計算市場的繁榮。

在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大型銀行的競爭中,現在的中小銀行產品競爭力弱、相關技術落後、 科技 運營能力和投入不足等,都導致了中小銀行的獲客困難。而金融雲的成熟,將會提高中小銀行的技術和服務能力,成為中小銀行崛起的有利工具。

隨著金融 科技 的大面積落地,監管體系的完善,金融機構已經逐漸減少了對於使用雲計算的顧慮,金融機構對於雲計算的選擇,已經成為了必然。

2019年,IDC發布了金融雲報告,報告顯示,金融雲已經成為了金融 科技 解決方案新的源動力,在金融 科技 解決方案中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10%,遠遠超過整個行業的增速。

同時,整個行業已經達成共識,將會推動金融雲的安全管理體系,雲計算的人才培養,以及核心演算法的研發。以雲計算為核心,提高金融雲研發、安全管理能力以及突然事件的應對能力。

金融雲在快速增長的同時,正在與金融機構形成良性化學反應,不斷拓寬服務邊界,完善雲計算的生態,為金融雲的發展夯實了地基。


#2020生機大會##金融##雲計算#

❹ 互聯網金融真的能「顛覆」傳統金融嗎

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超越邊界
這里所說的邊界,既包括地域邊界,也包括人群邊界,還包括時間邊界。傳統銀行往往只能服務於所在網點周邊地區,而互聯網金融是直接面向所有人。傳統銀行更多地關注大客戶、大企業、有錢人,而互聯網金融更強調普惠,服務門檻直接降到百元級。傳統銀行營業網點辦公時間「朝九晚五」,而互聯網金融可以隨時提交業務請求。總之一句話,互聯網金融正在超越了傳統金融服務邊界,他的終級目標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連網設備均可以享受最及時、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2、重建規則
互聯網每進入一個行業,就會顛覆一個行業,為什麼?因為互聯網企業不按常理出牌,敢於、擅於重建規則和生態。這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跨界打劫和破壞性創新,背後的邏輯很簡單:通過互聯網創新重塑產業鏈,再重建利於自己游戲規則,倒逼既有企業服從新規則!
3、盈收後置
先圈地,後賺錢,是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生存法則之一。為了圈到人,互聯網公司是不惜下血本的,各種燒錢大戰就是實實在在的案例。互聯網企業將這種玩法帶到金融領域,讓傳統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應對。余額寶、微信錢包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做到上億用戶,傳統銀行想都不敢想。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金融服務的實現形式,還改變了金融機構的盈收模型。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但我們絕不可忽視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意義。未來的金融機構,不懂金融會死,不懂互聯網會死得更慘!

熱點內容
股票最後5分鍾漲停 發布:2025-01-10 21:10:06 瀏覽:892
股票漲停怎麼賣不了什麼股數不足 發布:2025-01-10 21:05:39 瀏覽:911
定投基金漲跌和什麼有關 發布:2025-01-10 20:53:33 瀏覽:737
失業採取什麼貨幣 發布:2025-01-10 20:52:41 瀏覽:550
基金買一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0 20:51:56 瀏覽:141
東風汽車股票投資價值分析 發布:2025-01-10 20:43:29 瀏覽:619
軍工板塊和軍工基金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1-10 20:30:52 瀏覽:38
天風證券股票歷史資金流向 發布:2025-01-10 20:29:39 瀏覽:266
一字板漲停的股票能進倉嗎 發布:2025-01-10 20:27:49 瀏覽:600
期貨怎麼打落谷底 發布:2025-01-10 20:27:10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