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厚本金融爆雷後如何還款

厚本金融爆雷後如何還款

發布時間: 2024-11-16 03:44:52

1. 常見的5種投資陷阱,希望你在投資的路上一種也不要碰上

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條原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規則。」

投資者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防範風險永遠比博取收益更重要。如果做不好風險管理,積累再多的財富都可能化為烏有,從1萬到1億可能需要 一輩子 ,但從1億到1萬有時卻只需要 一瞬間

常見類型:e租寶,善林金融、中融民信、錢寶網、唐小僧

一句話:打著高年化回報,在網路吸引你投錢,投向產品完全不明朗

如何避坑:不貪心高回報,做好低風險投資


P2P互聯網借貸平台,就是通過網路,把錢借給平台方,平台方再借給需要資金的一方,實現點(poin)對點的資金融通,所以稱為P2P,通過網路實現資金的融通,資金需求方獲得資金,資金供給方獲得利息,這不是兩全其美嗎?但實際中間存在很多不透明的環節,也就是人性作惡的環節。

P2P自出現誕生以來,由於一直沒有被納入到現有的監管體系中來,行業中的亂象紛呈。主要是很多騙子平台以高收益為誘餌,虛構項目信息,設立資金池,借新還舊。從激進經營爆雷到直接詐騙跑路的事件比比皆是,e租寶、鑫利源、校園貸、月光寶盒等曾經炒得火熱的機構生存一兩年就紛紛跑路停業。


第一種投資陷阱是平台自融自保。 自融是平台發標為自身融資,自保是平台為投資人提供本息保障。比如快鹿系就曾用自己的影視公司,走自己的通道公司,靠自己的擔保公司,用自家的P2P平台,最終投向了自家的《葉問3》。

第二種投資陷阱是借新還舊。 這種騙局是典型的龐氏騙局,主要是通過借新還舊,償還高額利息,一旦新增資金放緩或者停止進入時,整個體系就會崩盤。大部分P2P問題平台都有龐氏騙局的影子如善林金融、中融民信、錢寶網、唐小僧等。


第三種投資陷阱是打折回收債權,收割投資者。 P2P平台不只是投資之前全是雷,甚至平台出了問題也都是雷。很多P2P平台在爆雷後都會在兌付計劃中為投資者提供即時退出的選項,只不過如果選擇這一選項,就要接受投資者持有的債權進行打折。一般來說,厚道靠譜一些的打折在七折左右,窟窿太大隻能通過收割投資者完成兌付的打折比例一般在1-3折。


常見類型:炒股群,內幕消息,炒股大師

一句話:警惕網上炒股大師,特別是拉群,給你推薦股票那種

如何避坑:遇到推薦股票,內幕消息的,果斷拉黑,舉報


我們國家大部分的股民,都是中老年人,而這部分人群,很多都是缺乏金融知識的,但是手上卻有閑錢的,而這些內部炒股群的騙子,就是瞄準這類錢多,頭腦簡單的,想賺錢的大爺大媽。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某天有人加你微信,或者打你電話,說某某炒股大師有內幕信息,邀請你進群聽分享,然後開始幾天的分享,最後推薦幾只股票,讓你高位買進,最後他們卻高位出貨,完成一波完美的收割。

這類陷阱的實際就是配合莊家操縱股價收割。


股價操縱的手法多種多樣,但總體來說,主要有四種操作方式。

第一種是單純通過多賬戶操作拉高股價吸引散戶高位接盤然後再出貨。

第二種是勾結上市公司實控人通過「高送轉」等利好消息或者熱點題材拉升股價然後出貨獲利。 前面兩種股民應該深有體會,之前被罰了超百億的某徐姓大佬,擅長的就是此類操作。

第三種是利用自身的市場影響力,散布虛假消息給散戶薦股,拉升股價然後再高位出貨的方式。 這種一般都是通過各種包裝出來的專家薦股、冒用名人、專家相似賬號的方式來欺騙投資者。

第四種是操縱境外股票尤其是港股。 近些年來,很多莊家也走出國門,不只局限於A股市場的操縱股價,港股等海股票市場股票操縱的案例也越來越多。

我們說的推薦股票,內幕消息交流群,主要就是第三類操縱股價的手法。


常見類型:XX原始股快要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趕緊買

一句話:用投資原始股上市的造富夢割韭菜

如何避坑:普通投資者請在正規二級市場交易


人無股權不富」是一句老生常談了。股權投資作為高收益、高風險的一種投資品,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暴富神話,但同樣地,各種股權投資陷阱也開始逐漸出現。總的來說,股權投資陷阱主要是兩種:


第一種投資陷阱是單純的詐騙。 通過邀請投資者成為公司合夥人或向投資者虛稱企業已經或即將上市、發售原始股的方式,向投資者鼓吹一夜暴富的美夢,實則利用投資資金非法集資。

最開始的股權投資陷阱是所謂的原始股騙局,現在隨著大家對股權的認知越來越深,這類陷阱正在逐漸減少,但依然有很多這樣的騙局活躍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公司登陸主板及創業板之前的股票都可以被稱為是原始股。比起其他投資方式來說,相比於其他投資品,原始股一直都是一種騙局高發的投資方式。

這種騙局一般直接或間接出售空殼公司股權。 比如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的上海優索環保以定向發行「原始股」作為手段欺詐投資者,還一度發售股權理財,向投資者承諾48%的年收益。非法融資超過2億元,涉及上千名投資者。

或是藉由新三板協議轉讓,提前買入某隻公司股票然後高價轉讓給投資者。

第二種投資陷阱是接盤高價股權。 一般這種陷阱里出現的公司是好公司,股權也是好股權,唯一的問題就是股權價格非常貴,遠遠超出合理的價格,只是前一持有人套現的一種手段。這種陷阱往往見於知名獨角獸公司上市前的一段時間,各類股權投資基金輪番炒作,將獨角獸股權炒作的非常高,在上市後又會面臨破發的風險,因此在上市前突擊將這部分股權轉讓給投資者就是最好的選擇。


常見類型:微交易,微盤交易,原油期貨黃金交易盤,買漲跌

一句話:通過控制操作平台價格,前期拉盤讓你瘋狂,然後再進行收割

如何避坑:遠離警惕操縱價格的期貨,外匯交易平台


交易所投資陷阱通常有一定的實物和商品,但是會 通過控制操作平台價格 ,將某些業務包裝成理財產品向 社會 公眾出售來非法吸納資金,並承諾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事實上,在中國境內,只有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 這八家交易所是國務院和證監會批准成立的正規交易所,其他則均為地方政府或者商務部此前批準的交易所。而現在,一些野雞交易所卻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紛紛涌現,宣稱能短期獲得超高回報,實則吞噬著投資人的財富。

在交易所非法集資案件中,涉案規模和影響最大的是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昆明泛亞通過金屬現貨投資和貿易平台,自買自賣,操控平台價格,維持泛亞的價格比現貨市場價高25%—30%,每年上漲約20%,製造交易火爆的假象,然後藉此包裝所謂「日金寶」等誘人的高收益產品。但實際上每年漲價20%只是為了讓泛亞的價格永遠高於現貨市場價格,因此也永遠不會有真正的買方,並沒有帶來實際增量資金;而交貨商也因此不需補交保證金,投資者年化13.5%的日金寶理財收益,都是自己的本金或者新增投資者的本金。當新增資金放緩或者停止進入時,整個體系就會崩盤,投資者基本血本無歸。泛亞模式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委託日金費和短期回報,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2015年12月,昆明泛亞兌付危機爆發,涉及28個省份的22萬人,非法集資金額總計超過430億元,上千名泛亞投資者聚集在證監會門口集會抗議。


常見類型:五行幣,各類傳銷幣,to the moon

一句話:以數字貨幣為噱頭的傳銷資金盤

如何避坑:遠離山寨空氣數字貨幣,遠離宣傳一夜暴富的傳銷幣


比特幣十年暴漲上萬倍之後,尤其是2017年末和2018年初比特幣接近2萬美元之時,人們對數字貨幣充滿幻想,但實際上,真正有應用價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只是極少數,大多數字貨幣是毫無實際應用價值的龐氏騙局。

第一種投資陷阱是空氣幣。 空氣幣就是沒有實際落地項目支撐,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發行的數字貨幣,並不具有任何實際價值。它唯一落地的只有兩項,一項是白皮書,一項是交易所上市交易。白皮書是為了畫餅,上交易所是為了把餅賣出去。

一般空氣幣都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白皮書注重講故事勝過講應用,項目、技術路線圖根本無法落地。二是營銷能力出色,遠超自身的技術能力,甚至團隊根本沒有技術人員。三是代碼並不開源,讓人無從判斷項目到底進展到了哪一地步。

第二種投資陷阱是傳銷幣。 數字貨幣投資陷阱層出不窮。除了我們上面說到的空氣幣之外,還有一種披著數字貨幣外衣的傳銷騙局。這種騙局本質上還是傳銷,跟數字貨幣沒有半點關系,騙子們只是把原先傳銷騙局中的商品替換成了時下最熱門的數字貨幣,有些甚至只是名為「數字貨幣」,其實根本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 一般在境內的傳銷大多是打著數字貨幣的名義,行傳銷之實。


我個人是信因果規律的 ,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各類金融投資陷阱,騙局的組織者,發行人,種的惡因,所以即使是前期多麼風光,大部分人還是進去了,還沒有進去的那些人,估計拿著錢,也只能終日惶恐。

如果你在投資路上已經被騙了,可以評論或者私信我,教你如何維權追款。

2. P2P爆雷,投入的血汗錢打了水漂,該怎麼辦

隨著近些年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因運而生了諸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其中有一些公司憑借高額的理財回報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引來無數的投資者的關注。可隨著他們不斷的發展,問題也在逐漸浮出水面。各種P2P金融產品爆雷,讓無數投資者的錢打了水漂。應對這種事件,我們應該注意降低自身理財風險,對投資項目做具體規劃地了解,慎重選擇投資平台。

三、注意投資平台的選擇

現在互聯網金融中難免出現一些虛假平台,而那些平台本身地保障性不足,就會導致投資人的資金受損,甚至於血本無歸。所以我們在選擇平台時一定要選擇有保障的平台,最好是某些大型公司下的金融商務平台,這樣會對自己的資金有一定保護,也可以從中獲取專業的意見,幫助自己更好地贏利。

3. 國資背景的P2P平台是不是更靠譜

非法網貸不除, 社會 不穩,國家不安,百姓不寧,因其本身就是黑惡勢力對 社會 和百姓的犯罪,掃黑除惡任重道遠,必須徹底鏟除一切非法網貸,套路貸,高利貸,校園貸,讓 社會 恢復寧靜,使百姓盡享太平!

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網貸平台靠不靠譜可能與他的股東背景有一點關系,但也是那麼一點點關系。該爆雷的還是會爆雷,該推鍋的還是會推鍋,該不負責任的還是不負責任。

1.上市公司五糧液旗下網貸平台,萬盈金融。他的股東可是厲害,國葯集團以及上市公司五糧液。從股東背景看,兌付投資人投資款,那還不是輕松小意思?但是呢。

2.河北冀金保網貸,背後股東是經辦下屬單位河北金交所以及河北省產權市場。而且在國有政府網站頁面都有著冀金保的大幅宣傳。

3.上海生菜金融,已經被上海浦東公安局李安。運營公司融道網,其背後股東有上海科創投集團,上海國資委控股的上海儀電。

這才是冰山的一小角。企業會不會倒閉是同期基因狀況有關系,並不是說他有個靠譜的股東就可以永遠屹立不倒。

1.真國資和假國資之分。有些網貸平台的所謂國資股東都是虛假的,或者僅僅佔了一點點股份,也不參與經營,也不參與決策,也不參與管理。你讓股東負責,他何來負責之有?

2.從企業法來看,股東僅為其出資負責。也就是說如果投資企業經營不善,股東將自己的出資款虧完了,也就算付完責任了。股東如果沒有參與網貸平台自融等違法事情,那他確實不需要另外再負責任。

3.突擊退出,轉移股權。很多國企為了自身聲譽影響,在發現網貸平台出現問題之前,會將自己股份全部轉出,之後擺脫股東責任。後續追責,情況就相對很復雜。

現在政策監管已經趨向明確,在沒有備案完成之前,所有現存的網貸平台,都不能說靠譜。在備案完成之後,也只能說他們進行了合規經營。

就前幾天,廣東金融監管局 何局長 表態,未來 可能只有極少網路借貸撮合平台能開始備案,最後能通過備案那可能更少! 不要迷信國資背景公司

1.股東背景要足夠強大!怎麼理解,就是要有錢有擔當能力,能扛得住事情。這不限於股東性質;

2.平台的合規程度極高,持續合規能力極高。怎麼理解,高配置團隊,存管要上、每一項都完全合規,不能做違規經營;

3.強大的盈利能力!還能持續盈利,那麼 歷史 虧損過的網貸平台基本上都沒有機會。

4.強大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實收資本要高,凈資本最少要5個億以上把,股東願意無條件支持,能有頂得住逾期和墊付的資金。

不要將命運寄託在擔保和股東上,要為自己的投資負責,要認真分析平台,以及適當避險。

網貸、套路貸嚴重違反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產生一系列的暴力催收、肉償、恐嚇等黑 社會 性質團伙,致使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嚴重危害 社會 、危害百姓。堅決支持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網貸、套路貸團伙,嚴查網貸、套路貸資金來源及其支持平台,還 社會 一個平安的秩序,還百姓一個幸福的生活。

不是,可以這么說,所謂的國資,要不是假的,要不和國資可能粘點邊,也稱自己是國資,要不就是出了問題,國企也和你分的遠遠的。p2p最重要的是看底層資產,是不是小額分散,這是核心,看你是不是踏踏實實做這件事,和什麼國資系,上市系,經過幾輪融資,毛關系沒有,看國資系無非是覺得出了問題國企兜底,你看過銀行買了理財,出問題,他銀行承認的?自己都不承認自己,還指望別人替你撐腰?

網貸平台存在風險,不是因為誰是股東誰會更負責,而是網貸平台基於的商業邏輯存在缺陷,隱含多個陷阱:

閉環風險管理陷阱

傳統的以銀行為中心的信貸交易,在借款人、貸款人與銀行信用中介之間構建了銀行既承擔信息生產又承擔違約風險的剛兌模式,風險負擔的責任是制度約定好的,不存在風險負擔責任在借貸雙方與中介間的邊界不清。其理由就是,銀行負責生產借款人信息就要承擔借款人違約風險。隨著金融的脫媒,銀行生產借款人信息的功能作用下降,不再具有信息生產與獨占借款人信息的優勢,銀行業的風險驟增。為此,銀行業謀求了風險向外轉移的路徑:其一,以抵押、質押與擔保等形式向借款人及第三方轉移;其二,以強化自有資本管理向股東轉移;其三,以資產證券化、衍生化等技術與工具向市場轉移,由此構建了一個開放的風險管理機制。

再看P2P網貸平台,由於平台不承擔借款人信息生產的責任,又沒有保障借款人信息公正真實的市場機制,更沒有轉移風險的出口,一旦借款人發生違約,這個風險就在貸款人、平台與借款人之間流動,構成一個封閉的環。通常情形下,平台會發現,雖然法律說,它是信息中介平台,只負責傳遞信息,但實際上,卻很難逃脫責任,因為這個閉環里風險沒有轉移的出口。

剛性兌付陷阱

當平台發現違約發生時風險轉移沒有出口後,又回歸於傳統銀行業的做法,加抵押,加擔保,加保險,加風險備付准備等各類信用保證與增級措施,等於對貸款人加了承諾。有承諾就必須兌付,因為抵押也好,擔保也好,保險也好,都是保證,風險備付就更不用說。平台如果兌付出問題,流動性風險不可避免。最後大家會發現,除了跑路,沒有他法。

大數據陷阱

金融業在產業歸類上屬於信息產業。大數據對於金融業來說是產業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從最傳統的銀行業就是因解決借貸雙方信息不暢通而生,其經營的模式就是規模經營借款人信息,可以說,銀行業的產生就是基於大數據。基於大數據,銀行知道,存款人在哪裡?借款人在何處?基於大數據,銀行知道哪些客戶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哪些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基於大數據,銀行知道什麼樣的人風險最大,什麼樣的人條件最優。互聯網的優勢正是聚合大數據,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卓越條件。

但是,大數據聚合不等於金融行為的產生。如新浪的P2P網貸,為了聚合大數據,採取目前互聯網犧牲利潤的經營方式,一切只為大數據,以為有了大數據就有了金融業務,結果必定失敗。因為金融業務不同於互聯網業務,互聯網業務不成功最多犧牲自己的投資,沒錢了可以不玩了,不玩了沒有人會向你追債。P2P網貸不同,你是用別人的錢賺錢,且這個錢還不是你自己用,這就需要:一方面,你有為他人的錢負責的責任,另一方面,你要把錢用到能夠賺錢人的身上才能賺到錢。當錢沒用好,用錢的人沒有錢還,出錢的人問你要,天經地義。

信息中介陷阱

對於P2P網貸,明明在經營金融業務,監管當局卻不願意將其歸入金融機構隊伍,將其定位於信息中介。我猜想,監管當局的邏輯就是,我規定你是信息中介,你就不是金融機構,如果你做了金融機構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違法。而P2P網貸平台,則以拚命證明自己只是信息中介為已任,其邏輯仍然是:只要我是信息中介,就不違法。

可現實是,要做真正的信息中介談何容易。作為信息中介,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平台要如何保證在此公布的所有借款人信息都是真實可靠的;二是如果信息有誤,平台要如何來負責任。先看信息保證問題。為保證借款人信息的真實可靠,接入央行的徵信系統總可靠吧!但是,平台仍然會發現問題,通過徵信系統篩掉了一部分不良借款人,但違約仍然會發生,且隨著規模增大,違約概率也增大。再看信息責任問題。通過央行的徵信系統確認的借款人信息,如果借款人仍然發生違約,投資人也即貸款人應該沒話說,因為我向你公開了權威部門發布的借款人信息,投資是你自己決策的,風險發生當與平台無關。可是,目前平台公司似乎都忘記了一點,對於任何一筆借款的審查,有兩個內容,一是審查借款還款意願,即通過以往借款人守信情況的分析,確認借款人是否具有還款意願,央行的徵信系統便起到這個作用;二是審查借款人還款能力,即借款人的財務與經營狀況、融資項目的可行性及未來收益能力等,如何保證這一部分信息的真實可靠,同樣是平台必須承擔的責任。如何保證?平台會發現,不做線下調查還不行,所以,很多平台只好又回到線下。回到線下,就肩負信息生產職能,信息是平台生產的,不僅負有風險保證的責任,且互聯網平台的信息成本優勢也喪失了。這就意味著P2P網貸平台僅僅做信息中介絕對是難以維持的。

屌絲陷阱

對於P2P網貸平台的吹捧,有兩個很重要的也很神聖的理由:一是認為銀行業過低的利率盤剝了投資人,互聯網金融就是要給投資者提供獲得高收益的渠道。二是認為銀行業不願意給廣大的中小企業融資,剝奪了其獲得金融服務的權利,互聯網金融能夠讓每一個人平等享受現代金融服務。因此,P2P網貸平台就是為屌絲們量身定做的投融資平台,平台就是專做銀行不願意做的業務!

分析P2P網貸平台的生存邏輯,會發現有兩個關系:其一,P2P網貸平台,是以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利率從銀行分流出零星分散的投資人,並將其分配給小額貸款的需求者。這等於將借貸市場上具有最大風險的融資者與最不具有承擔風險能力的小額投資人配對。其二,P2P網貸平台構築了一個次級貸市場,將風險投資模式運用於借貸交易,將零星分散的小額投資人當作風險投資人,專注於次級貸的投資。在這個生存邏輯關系中,屌絲們看似成了投資的主人,可以依據自己的風險喜好自由選擇自己的投資產品,但正因為是屌絲,他們就是奔著你的高收益來的,可是就是沒想過要承擔與高收益相匹配的風險。當風險發生了,雖然小額沒有用手投票的權利,可是可以用腳來投票,擠兌是平台不可迴避的陷阱,這也是屌絲們的力量。

只能說是相對靠譜一些,但不是絕對靠譜的,一個平台經營再好,有兩種風險是抗拒不了的,一是政策風險、二是擠兌

為什麼現在p2p這么慘,因為曾經的六千多家公司里假的太多,但是真的也不少,可是因為假的跑路的多,真的反而遭連累了。

舉個例子:因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你在倆家公司投資了,其中一家跑了,你會怎樣?你會想盡辦法把另一家的錢拿回來即使公司還很穩定,好的公司就要面臨著擠兌,大家都來要錢導致回款慢,回款一慢大家更恐慌,另一個公司也就廢了

我認為這個行業還是很好的,但是最後不會剩下太多公司,剩下的利息也不會很高了

有幾個觀點,可供: 1,國資背景,首先想到的就是國有資產,當然實力雄厚,這點毋庸置疑。 2,平台相對來說會比較規范,風控更嚴,大多數有很高的工信力。 3,平台的品牌影響力更大,資源更多。會受到更多「穩健型」投資者的青睞。。 以上就是幾個觀點,歡迎補充。

4. 為什麼周圍的人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真的那麼好嗎

金融界里有很多外人看不到的誤區。

去金融行業混,能出頭的是萬里挑一,裡面考驗和關卡不計其數。

作為一名金融業的資深人士,可以明白的告訴你金融圈分四個層級。

第一層,例如保險業務員,證券公司營業廳工作人員,銀行網點人員,散戶理財人員等等,這類人員對於學歷基本無要求,起薪和一般銷售人員差不多,剩下靠業務提成和福利(什麼季度獎,年終獎等),一般年入不會超過20萬

第二層,各金融企業內部投資部,風控部等配備人員,是一些被分配活的助手和專門碼字寫材料的槍手,能接觸到一些非核心東西,對於項目沒有發言權,但是普遍要求學歷很高,一般都是碩士博士等,在這個層次能學到很多東西,不過具體看個人,一般年薪30-50萬。

第三層,和金融公司核心部門一把手和公司副總級別的人員,一般決定公司接項目,審核項目等項目大方向上的決定,對於專業能力和眼光要求極高,關繫到整個公司的業務能力,對於學歷什麼的可以說沒什麼要求,只要能幹得好活就行,這個層面是以能力為尊的。一般年薪都是50+起,還帶項目提成,年用收入不好預估。

第四層,各金融公司的一把手,這個在我們的體制下就不用解釋了,不是有能力就可以做的,需要高級資源。

這幾年,銀行,信託,股票,基金,P2P等等,不斷爆雷,被牽進去的人是一坨一坨的,裡面很多問題內行都知道,但是不能對外說,只能告訴大家,能拿出來說的都不算什麼大問題。

這么的去算一下,說能出頭的萬里挑一已經很客氣了,而人來的越多,其實第一層的人日子越難過,而後面幾層人員位子都是有定數的,國家說是要發展金融業,可是金融沒怎麼對民間開放,過早進去只會坑了自己。

高學歷在整個行業里是普遍的,碩博只能讓你進入第二層,而後面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都是幾何倍增長,哪怕以華爾街這種地方,高學歷高智商進去,到有能力獨立完成整個項目,年齡也要40歲左右,很多成套的東西,不是說懂個大概,或者能做其中的某一塊就行的。而我們這,能達到這種水平的人,少的可憐。這種頂級人才,年薪一般都是500+萬美金+項目提成+公司分紅,而這樣的人全世界幾萬個還是有的,只是國內比熊貓少是肯定的,能完全發揮自己的還要再少,所以很多人在說完全開放金融,那其實就是個笑話,西方世界玩金融400+年,我們才幾年,連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都無法建立,只能讀點基本,金融史和公布的案例知道無數,實戰能力0,這就能幹活了?如果現在開放,我們將面臨大屠殺,幾十年的改革成果一兩年之內就沒了。

人生無憾。

金融業有很多,像券商、銀行、信託、基金和租賃都是金融的細分行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高收入,看起來風光,都是在高檔寫字樓裡面,冬暖夏涼。

確實金融業收入很高,向銀行盡管20年業績下滑,出現降薪的傳言,但整體看,其收入水平還是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銀行業中工資最低的是六大行,六大行上半年最高的交行為13.06萬元,中行以11.07萬元墊底。而傳聞降薪30%的建行為12.1萬元,人均薪酬同比減少7500元,降幅5.86%。此外,郵儲、農行、工行人均薪酬分別為11.93萬元、12.45萬元、11.42萬元。年薪超過20萬還是很平常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工資就很高了。上半年招行人均薪酬高達34.3萬元,寧波銀行是23.37萬元。在寧波銀行,年薪30-50萬是很稀鬆平常的。

打工仔就是為了一份工資,自然高工資就會吸引很多人前往招聘,銀行對招聘畢業生的要求就很高,不是211和985,是不會看你的簡歷的,前幾年孩子大學畢業,想進銀行,還真的是很不容易,咨詢了一下,有熟人想進知名銀行根本就是不可能,需要經過筆試和面試才行,對學校也有很嚴格的規定,就是一些默默無名的銀行也是非常苦難。

我以前就是銀行職員,學到很多金融知識,和危機處理,後來買斷工齡,金融外表風光無限,其實就像籠子里的鳥一樣外面想進來,里邊的想出去,金融業務以及衍生品開發很多,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租賃等有些業務重疊,頂級人才鳳毛麟角,像銀行業就是經營貨幣的公司,跟經營別的產品是一樣的,通過存貸差賺取利潤,其實我覺得利潤率不高,有的網點業務少都不夠費用,像幾大行存款利率大概是百分之二,貸款利率大概是百分之四點三左右,百分之二的利潤在所有行業里算低的了,並且像郵政、保險公司、地方金融,小額貸款公司等近幾年都可以放貸,對專業銀行造成巨大壓力,各個機構都高價招攬人才,其實我覺得真正的國際化接軌的人才沒幾個,大都是仰仗拉住幾個大客戶。

為什麼現在進金融圈的人越來越多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中國金融行業利潤非常之高,掙走了 社會 上絕大部分經濟部門的利潤,吸引大量 社會 精英進入到金融行業。(1)此如2019中國銀行業總利潤超過了20000億人民幣的利潤,中國工商銀行一家銀行的利潤就達到3134億元人民幣。中國中投公司2019年利潤接近7800億元人民幣。中國平安2019年利潤1643億元人民幣,中國人壽592億萬人民幣。(2)同期實體經濟行業利潤情況:中國華為2019年利潤617億元,格力電器元247億元,中國美的億元242億元,中國海爾82億元,中國一汽440億元,徐州重工48億元,中國三一重工114億元。(3)2019年中國A股市場3827家上公司總利潤37800億元,其中35家銀行上市公司利潤16727億元佔中國A股上市公司總利潤的44.2%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2019利潤達9974億元,五大上市保險公司2019年利潤達到2700億元,37家上市證券公司2019年利潤1016億元。中國A股上市的銀行,保險證券共計77家金融機構佔了中國A股上市公司總利潤的54%.其他的375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總共只佔44%.所以中國金融行業掙走了經濟活動中絕大部分利潤。 社會 上大量資本脫離實體經濟,進入到金融行業,造成經濟脫實向虛,實體經濟失血嚴重,以至於拿錢炒錢。自然會吸引人才進入利潤豐厚的行業。

二,金融行業收入非常高,各種待遇非常高。中國銀行業,保險,證券,信託等金融行業人員平均收入水平超過了當地公務員。而且壓力此公務員小,發展機會比公務員多。各種業務提成和獎勵非常豐厚。工作環境優越,工作更體面。

三,金融行業可以接觸到許多內部消息。商業 社會 信息就是金錢。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尤其是證券股票行業,從事這個行業的基本沒有窮人,都是中產階級及富人。這個行業有的人並不比別人聰明,比別的行業的人累,但是一定比別的行業的人有錢,積累財富的速度更快。

四,中國的國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現在已經是產業資本第一大國,金融資本第一大國。金融行業蓬勃發展,行業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你銀行,證券,保險行業更是發展迅猛,未來還會變成金融強國。吸納的人才會更多。

綜上所述,造成中國許多的 社會 精英人才進入到了金融行業。中國有位商業大佬說了一句名言:掙錢的最高的境界就是離事情遠,離事非更遠,離錢近。

因為金融賺錢快,就這么簡單。

我沒記錯的話,在過去的十年裡,金融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始終是保持在全部行業排名前三名的位置,偶爾還會和互聯網行業競爭一下冠軍的寶座。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家要想盡快憑自己的工資買房、買車,做金融顯然會是一條捷徑。

做金融為什麼賺錢快呢?因為金融業是直接和錢打交道的行業,就像有一個故事裡說的,當你用手拿起一塊肉,放到另一個地方時,你的手上也會沾滿肉油,而金融業,賺的便是這一部分「肉油」錢。

但也必須承認,如果不是家境殷實的話,做金融,特別是做基層金融員工,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銀行的客戶經理要去想方設法拉存款、櫃員每天都是重復勞動;券商的客戶經理要完成開戶任務、保險代理人也要推銷保險……這類金融基層崗位,壓力極大,淘汰率極高,也是各金融機構常年招聘的崗位。

不說其他,只說證券!

目前低端職位,人滿為患!

高端職位,人才欠缺嚴重!

以前的低端職位,比如證券經紀人,由於交易傭金高,客戶開戶多了,收入就上去了。現在單靠傭金,只能喝西北風。

最近有政策說,三方平台和券商合作。這必將再次提升投研能力要求,面對高端人才,新入行小白更難混!

如果有研究生以上學位還好些,以下學歷,會很難!

第一,金融行業待遇好。這是大家公認的觀點。比如基層證券經紀人,底薪可能不會太高,但是只要他能夠拉來客戶給營業部帶來收益,那他個人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尤其是家境比較好的,只要能為營業部引入資金,那他個人年薪幾十萬也是有可能的。更不用說金融行業里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了,他們學歷高、能力卓越,是各金融單位不惜高薪去聘請的。

第二,金融行業環境好。工作環境是大家選擇工作會考量的標准,眾所周知金融行業環境干凈整潔,明亮的大廳干凈的辦公室冬暖夏涼。

第三,金融行業前景好。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是有周期的,從新興到成長最後沒落。相比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金融所從事的就是金錢交易,屬於妥妥的朝陽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第四,金融行業人脈廣。我們處於一個大的人情 社會 中,無可避免的就是人際交往,而在金融行業,可以結識各行各業的精英,對於自己及家庭以後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找對象也是比較吃香的呦。

第五,金融行業雙休和節假日正常休息。
雖然金融行業也會有很多加班現象,但是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比例的。相比於其他行業來說,金融還是不錯的選擇。

要賺錢先要離錢近,實業要做大做強,也需要結合金融,這是為什麼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的非常重要原因!
1:金融賺不賺錢,因人而異,但金融行業工資收入的確是每年都能排進前五名,2019年論行業收入排名,金融第三,年平均收入超過13萬,和農林牧漁相比,年平均收入高出400%,同樣是努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小。同樣是努力賺錢,為何不選擇一個更容易賺錢的行業。

行業收入排名

2:金融行業提供了很多職位,供各種學歷的人尋夢,開放性夠強,談到金融,一定是專業性要求高,門檻高,但其實翻開招聘信息中的金融公司,發現很多門檻其實很低,只要人脈,只要情商,剩下的就是公司專業培訓和業務開拓的配合!

金融中包含保險,證券,信託,銀行等不同的細分行業,以金融保險為例,對於銷售的學歷要求,可以是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海納百川,只要你有人脈,情商不差,經過公司幾天封閉培訓,就可以展業了,後期就算在展業中遇到了一些專業問題,公司還有定期產品介紹或是推薦會,或是各種活動,專業講師會協助完成「洗腦」,提單。
金融行業,的確很鞭策人!
金融行業細分比較清晰,核心就是資金和資金管理,一切都是圍繞這兩塊展開,銀行從儲戶手中吸納資金,再把資金放給有需要的,賺取利息,保險通過保費獲得具有成本的資金,再投資出去,獲取高於賠付的投資收益。。。2008年世界首富就是股神巴菲特,一個憑借專心投資60年的美國老頭。它的傳奇被無數國家的人所知悉,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巴菲特

金融+實體模式已經深入,一個企業不懂金融和懂金融,差距會很大!
京東,一個網上商城加自建配送體系的公司,從1998年創辦以來,近10多年未盈利,憑什麼活下來,而且成為阿里系最大競爭者,背後力量就是金融風投資金的支撐。2009年獲得今日資本等聯合2100萬投資,後期又進行多輪融資,2014年通過在美上市,再獲IPO融資,源源不斷的資金續命,擴張,構建自營物流系統,最終成就了今日超過3000億美元京東帝國!

今日民營在行業中數一數二的企業那個又不是在金融資本助力之下,快速壯大,搶占市場份額,阿里,騰訊,拼多多,蔚來 汽車 。。。。。

成就別人,成就自己
金融對於企業對於經濟而言,無非就是用錢解決時間,市場,資源的問題,這是一種紐帶,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金融離錢很近,更要一身正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金融好不好,從經濟層面說需要金融,但不能過度金融化
這次疫情,銀行讓利,支持實體企業復工復產,就是利國利民,2008年美國過度金融化,導致全球金融危機,任何事情過猶不及!

首先,金融行業的平均待遇遠超其他行業。
隨便放幾張我之前整理過的上市銀行和券商的薪酬圖:

就拿銀行來說,四大行工資算最低的了,但是平均下來也是月薪2萬以上,而這個收入如果放在製造業,至少是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或者外企的資深工程師以上才能有這個收入水平,可是在銀行,只是一個平均薪酬而已。

這些數據都是來自於相關上市銀行和券商的財報,數據真實性沒有問題,實際的待遇只會比這個更高。或許有人說這都是上市主體的數據,那麼非上市的金融機構呢?這個可以看一下今年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

很多人說這個平均數不能代表這個行業人人收入都高,這么說聽上去有道理,但其實哪個行業都是一樣的,基本上都是金字塔型的收入結構,越往上越難,金融行業當然也不例外。平均工資本來比較的就是行業差距而非個人之見的差距。
其次,金融行業人人趨之如騖存隱憂
正如題主所言,周圍不管什麼背景,人人都想進金融行業。如果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有制度的原因,那麼對 社會 和行業的長久發展其實是不利的。

一是容易導致人才結構失衡。現在很多名校畢業生都想進金融行業,像化工、煤炭、石油等傳統行業因為待遇低加上工作強度大、危險性高很難吸引到優秀的人才,但每個行業都是國家和 社會 發展離不開的。長此下去,一部分行業的人才結構就會失衡,進而導致 社會 的整體失衡。

二是容易形成權力尋租。金融行業很多都是國企,招人和調動沒有機關和事業單位那麼嚴格,但金融行業收入又高,這勢必會導致不正之風,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三是金融行業待遇高的背後是金融業侵吞了實體經濟的利潤。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36家銀行的利潤經常都能佔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券商、保險、信託、金融租賃、網貸,基金,佔比就更高了。這樣下去,實體經濟的利潤得不到保障,研發和人才工作都會受到影響。#理財大賽第三季#

熱點內容
目前國際醫學股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4-11-16 04:30:10 瀏覽:523
兔子要如何炒股 發布:2024-11-16 04:29:28 瀏覽:57
大成科科技消費股票a怎麼業績那麼差 發布:2024-11-16 04:28:53 瀏覽:732
以往十個漲停板的股票 發布:2024-11-16 04:24:12 瀏覽:328
理財保險櫃多少錢 發布:2024-11-16 04:23:25 瀏覽:170
股市天才怎麼賺錢 發布:2024-11-16 04:22:47 瀏覽:968
理財通和余投資理財額寶哪個好 發布:2024-11-16 04:21:58 瀏覽:951
股市如何知道資金流入 發布:2024-11-16 04:21:53 瀏覽:975
有多少因素會使金融陷入危機英語 發布:2024-11-16 04:17:45 瀏覽:905
股票漲停跌停會少嗎 發布:2024-11-16 04:17:34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