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如何彌補自己金融基礎的不足

如何彌補自己金融基礎的不足

發布時間: 2024-09-15 12:50:58

Ⅰ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功能的缺陷有哪些,以及如何改變

一,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功能的缺陷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銀行機構設置行政化,業務范圍狹窄,仍以傳統業務為主,服務手段落後,金融產品單一,中國有價證券只佔20%,無法與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大金融機構相比。
2,中國金融近幾年還正在推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制度,雖有利於降低金融風險,但卻不利於金融機構拓展業務,限制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限制了銀行業的發展,目前金融市場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很難適應加入WTO 後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中國金融業最令人擔憂的是透明度低,內部監控機制不完善,道德風險普遍存在。我國銀行雖然已經開始實行資產負債比例和貸款五級分類管理辦法,但相應的機制還不健全,造成整體協調不強、很難接受國際挑戰。


4,金融擴大開放,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和金融監管帶來許多難題。


5,金融業將面臨所有制及管理體制與人事制度等體制上的競爭壓力。
二,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改變:
1,完善金融管理制度與管理技術。
2,盡快培育市場體系,實現本國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在封閉運行下的完善性,然後通過不斷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和利率、匯率機制、使市場開放後能夠具備基本的抵抗、緩沖和化解風險的能力。
3,提高國內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按照先利率後匯率的開放秩序,讓市場決定價
格。
4,確立正確的對外開放策略。
5,實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
6,政府應加強金融的監管。

Ⅱ 郭安福:如何破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

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途徑。

一是以商業信用彌補銀行信用的不足。

在信貸緊縮的政策環境下,商業銀行受到信貸限額的控制,在選擇貸款項目時,出於多方面考慮,會「重大輕小」,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難度增加。

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一般包括為數不多的大型企業和為數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是產業鏈的核心,而那些中小型企業作為大型企業的衛星企業,為其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不大,因此處在同一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完全有可能通過要求大企業增加預付款等方式獲得資金支持。與中小企業相比,大企業的資信狀況較佳,資金緊張程度較低。通過產業鏈內部虛擬的「信貸市場」運作,大企業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可以實現雙方共贏。

二是適度放寬金融業的准入條件,允許設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

我國目前金融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單個金融機構的實力不強,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的層次與種類相對單一,特別是缺少足夠數量的中小型金融機構。這種金融結構與我國目前的國民經濟結構極不匹配,無論是從產值、就業,還是從稅收、出口角度看,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我國銀行業的業務重點卻基本上是放在大型企業,在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之間出現錯配。

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辦法是通過政策鼓勵等辦法讓一大批專注於中小企業融資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在我國生根發芽。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具有天然的共生關系,在開展中小企業業務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本地化經營策略、信息渠道相對暢通、社會資本相對容易獲得等,因此中小金融機構隊伍的壯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三是規范民間金融,使其成為中小企業的一條重要融資渠道。

在當前的國情下,民間金融的作用值得肯定,很多中小企業就是靠親朋好友集資起家的。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正規融資渠道不暢,一些中小企業往往通過民間金融組織(比如錢庄,標會等)或私人間的借貸來獲得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

民間金融作為正規金融的補充,對其一味的打壓效果未必好,要區分其性質,加以區別對待。在對待民間金融問題上,宜疏不宜堵。對於一些具備條件的民間金融組織,可考慮將其「扶正」,變身為正規金融。如近日媒體廣泛報道的浙江正在全省范圍內進行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工作。可以期待,通過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與推廣,地下錢庄等民間金融機構將逐步被「收編」,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有生力量。

(談儒勇、李猛,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Ⅲ 銀保監會馮燕:五個方面助力普惠金融體系建設

8月5日,以「智普惠享金融」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峰會發布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並揭曉了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會上,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總結了近幾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成效,分享了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中獲得的經驗。同時,她提出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下一步的工作任務。

近幾年取得的成效:銀行業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6%

馮燕指出,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取得了較大成效,普惠金融覆蓋面不斷擴大,小微企業 貸款 獲得性不斷提升,三農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鄉鎮一級銀行物理網點和保險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營業性網點22.8萬個,銀行業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6%,多數的省份實現了「鄉鄉有機構」,農業保險鄉村服務網點達到36.4萬個,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了95%,村級覆蓋率超過了50%。

二是城市社區和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在不斷地擴大。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ATM機96萬台,POS機3119萬台,分別較2013年末增長85%和193%,全國基礎金融服務已經覆蓋了53萬個行政村,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約為96%,較2013年末上升了13.6個百分點。

三是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了30.74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了73.1%,增長的幅度還是相當大的,為1521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了金融服務,較2013年末增長了21.7%,覆蓋了全國約20%的小微企業。

四是「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0.95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了48.2%,其中農戶貸款余額8.11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6.5%。五是扶貧小額信貸發展迅速,剛才扶貧辦的吳華司長專門介紹了扶貧小額信貸的產品。這個產品的推動一直是銀保監會負責牽頭推動的,為緩解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融資需求,推動他們再生產、再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截至2017年末,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較上年增幅達到50.57%,戶均貸款4.11萬。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607.44萬游銷戶,佔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5.81%,這個數據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基本佔到了1/4。

推進普惠金融工作的經驗 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馮燕表示,在推進普惠金融工作中要充分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注重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主導,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一是充分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強化頂層設計,引導市場資源投向重點領域和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領域,同時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實現基層黨組織與基層金融機構在人員、信息、風控等方面的有效對接,加強社會治理和金融服務的融合,這是我們常提到的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金融機構「雙基聯動」。

二是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的總體目標,著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著眼於金融服務空白和不足的地區、人群,在融資、儲蓄、支付、保險燃磨缺等不同業務領域確定具體的目標,明確分工責任,抓好督導落實,強化督察問效。

三是始終皮辯注重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主導,政府層面著力完善法律框架,監管體制及金融基礎設施,創造有利於普惠金融發展的政治生態環境,及時糾正市場失靈和激勵扭曲,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保護市場創新驅動力,構建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商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四是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延伸服務半徑,擴大服務覆蓋,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識別、精細管理、精確服務,降低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緩解普惠金融突出存在的信用、信息和動力問題。

五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進由於信用、信息、立法、監管等基礎薄弱引起的金融服務不足和不當的問題,彌補當前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的制度短板和監管短板。

六是學習借鑒和經驗輸出並重。在發展中國普惠金融過程中,一方面非常注重與普惠金融全球合作夥伴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學習。另一方面,也更注重中國經驗的宣傳、推廣和輸出。

普惠金融面臨的挑戰:金融服務基礎設施不配套

馮燕指出,中國的普惠金融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當前發展還是面臨很多挑戰,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金融服務「有沒有」的問題。目前金融資源的配置仍然不平衡、不充分,部分領域仍然沒有解決金融服務「有沒有」的問題。

二是金融服務「好不好」的問題。金融服務在價格、服務效率、風險防控方面仍然質量不高,金融服務「好不好」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是商業可不可以持續。由於成本高、風險大,成本收益不對等,普惠金融發展商業可持續方面也面臨著挑戰。

四是金融服務基礎設施不配套。部分新型機構和新型業務也面臨著監管法律缺失的問題。信用信息 共享 覆蓋的范圍、互聯互通仍然不足,風險分擔機制發揮作用還不充分。

五是金融消費者的知識和素養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金融業態。

五個方面助力普惠金融體系建設

馮燕表示,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下一步工作任務將圍繞優化供給,創新產品服務,強化政策環境支撐,加強風險防範和監管,完善消費者教育保護體系等五個方面展開。

一是優化供給體系。構建競爭性的普惠金融供給格局。要強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打造適合普惠業務的專業化機制,激發銀行業機構的內部改革紅利。引導地方性金融機構進一步聚焦基層,回歸本源。

二是創新產品服務體系。強化需求導向的產品服務創新,突出服務的適當性和需求的匹配性。用好數字普惠金融工具,降低獲客、服務成本,提升目標客戶精準識別、畫像的准確度,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三是強化政策環境支撐體系。加快推動相關領域的立法,補齊制度的短板。強化監管激勵約束,完善差別化的考核評價機制。增強貨幣、財稅政策的激勵促進作用,推動各方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和信用平台建設,深化「銀稅互動」和「銀商合作」。

四是健全風險防範和監管體系。強化金融機構風險防範的主體責任。完善普惠金融監管工具箱,提升監管科技水平。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間、監管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力度。及時打擊非法行為,運用監管利劍,糾正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五是完善消費者教育保護體系。加強信息披露和市場透明度建設。強化融資主體的履約意識,打擊逃廢債、「 老賴 」現象,通過守信獎勵和 失信 懲戒,培育良好信用環境。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辦法。

熱點內容
一般人們投資基金多少錢 發布:2024-11-24 10:35:46 瀏覽:185
一個括弧是什麼貨幣 發布:2024-11-24 10:34:17 瀏覽:169
5gETF股票會退市嗎 發布:2024-11-24 10:34:07 瀏覽:448
影響股票價格波動因素有 發布:2024-11-24 10:33:20 瀏覽:360
如何看板塊股權重量 發布:2024-11-24 10:11:06 瀏覽:922
實用股票投資的書 發布:2024-11-24 09:54:35 瀏覽:764
金債活期理財和爽德寶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4-11-24 09:34:27 瀏覽:314
力帆股票歷史價格表 發布:2024-11-24 09:26:52 瀏覽:132
本科金融學需要多少分 發布:2024-11-24 09:17:05 瀏覽:67
類似於股票的投資用美金 發布:2024-11-24 09:14:21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