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計算風險怎麼做
『壹』 金融風險度量方法的歷史沿革
1.如何計算有效歷史邊沿
簡單的說,就是投資者可以先從證券選擇集中找到歷史邊沿,然後投資者只需在歷史邊沿上選出一個最優的證券組合即可。亦可知,選擇不同的風險度量可以得到不同的收益率均值——風險有效歷史邊沿。從典型投資者角度考慮,追求最大的期望收益率和最小的不確定性(風險)。而不同的風險度量,會得到不同的收益率均值。通常會選擇方差、Va R、cVa R作為風險度量。如果以方差為例,一個包含個資產的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可計算如下:其中是組合中證券的市值權重, 則是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投資組合的風險則用方差來進行描述,其基本公式如下:其中與分別為兩種證券的投資權重,與是兩種證券的標准差,而則代表與兩種證券間的相關系數。投資者可從滿足條件的可行集(feasible set)里選擇其最優投資組合,即在給定風險條件下能提供最大預期收益或者在給定預期收益率條件下能提供最小風險的組合,能滿足上述條件的投資組合集被稱為「有效邊界」(efficient frontier)。
2.金融風險管理的基礎和核心是對風險的定量分析和評估,即風險測量。目前,金融市場風險測量的主要方法包括靈敏度分析、波動性方法、Va R、壓力試驗(stress testing)和極值理論(extreme value theory),簡稱EVT)。其中,Va R是目前金融市場風險測量的主流方法。
3.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組合時最關心的兩個量——收益和風險,在選擇投資組合時總希望達到最優:風險最小,收益最大,但無法做到兩全其美(因風險和收益是正相關的)。因此一個理性的投資者選擇最優證券組合時的標准應是在給定期望收益率要求下,使投資風險最低,或是在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下尋求最大的預期收益率。具有上述特徵的證券投資組合稱為有效投資組合,全部有效投資組合構成收益率均值——風險平面上的一條有效邊界。
4.設S是N種證券的選擇集,如果其中存在一個子集F(p),具有如下性質:
(1)在給定的某種風險(如方差)中,F(p)中的組合證券在S中具有最大的期望收益率;
(2)在給定的期望收益率中,F(p)中的證券組合在S中具有最小的此種風險(如方差), 稱F(p)為有效歷史邊沿(Efficient Frontier),簡稱歷史邊沿。
投資者的組合證券資產選擇即是其效用偏好和有效邊界共同決定的投資點。因此,有效歷史邊沿的確定對於組合證券投資決策具有重要意義,為投資者准確地度量證券市場風險,更好地進行證券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於使其做出最優決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貳』 請問衡量金融機構風險程度的指標有哪些(這些指標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衡量金融安全性的主要指標有:
1.償債率。傳統意義上的償債率是指當前的外債還本付息額與當年商品與勞務出口收入的比率,國際上一般認為這一指標在20%以下是安全的。由於這種計算方法僅考慮了經常項目對償債能力的影響,與當前國際資本流動日益頻繁的現實相差甚遠,因此,經修正的償債率Ⅱ=當年還本付息額/當年外匯儲備。由於外匯儲備來源於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短期內都可以提供償債保證,作為分母較為合適。一般認為,償債率Ⅱ不超過30-50%是安全線。
2.債務率。它是一國當年外債余額占當年商品勞務出口收入的比率。這是衡量一國負債能力和風險的主要參考指標。國際上公認的債務出口比率為100%,超過100%為外債負擔過重。
3.負債率。是指一國當年外債余額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表明一國經濟發展對外債的依賴程度,國際上公認的最高限度為10%。有時也用外債余額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來表示負債率,一般參考安全值為20%以下。
4.短期債務比率。它是指在當年外債余額中,一年和一年期以下期限的短期債務所佔的比率。這是衡量一個國家外債期限結構是否安全合理的指標。國際上公認的短期債務比率為25%以下。
5.其他的衡量指標除了上述幾種常用的衡量一國償債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指標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衡量指標可供參考:
(1)外匯儲備/外債余額。這是反映一國償還能力的重要指標,國際警戒線區間為30-50%,上下增減10%作為警戒線。
(2)外匯儲備/短期外債。這是衡量一國快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該指標的國際警戒線為不小於100%,以此為基準,上下增減100%作為警戒線。此外,一般認為當外匯儲備超過短期外債余額的5倍時,將會因大量的資源閑置而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當外匯儲備/短期外債>500%時,金融安全度又下降到"風險"狀態。
(3)經常項目差額/GDP。該指標主要反映一國對外經濟部門的競爭能力,如果逆差佔GDP的比重持續過大,說明其創匯部門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持續巨額的經常項目逆差構成一國經濟對外均衡的主要因素。對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或釘住匯率制度的國家而言,為了達到新的均衡,其匯率可能會在某一因素的觸發下突然間大幅貶值,引發金融危機。國際上一般認為不超過5%是安全的,以此為准,上下增減1%作為警戒線。
(4)外匯儲備/M2。該指標是基於供求平衡原則下(是指一國外匯儲備不僅能保證正常的國際收支,還能有效地抵禦金融危機的沖擊)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的一個指標。這一指標在國際上沒有統一的標准,國內學者根據中國經驗以12%作為基準,上下增減3%作為警戒線。
(5)(FDI+經常項目差額)/GDP。資本流動的構成及一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成為一國對外經濟部門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用外商直接投資來彌補經常項目逆差還是用易於外逃的證券投資來彌補將會產生不同的後果。外國直接投資的比例越高,接受投資國就越不會因為資本突然外逃而遭受損失。國際上公認的合理區間為-2.5%-5%,以此為准,上下增減1%作為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