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我國金融市場如何更好地深化開放

我國金融市場如何更好地深化開放

發布時間: 2024-07-13 19:58:19

㈠ 推動金融的改革和對外開放,易綱是如何做的

2018年金融領域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不斷加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持續深化金融改革。營造適應的貨幣環境,強化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控,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

一、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2018年金融領域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不斷加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持續深化金融改革。營造適應的貨幣環境,強化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控,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的重點任務就是研究如何能夠使市場准確定價,提供足夠的對沖工具,使得各種各樣的投資者能夠有效地對沖風險,有效地管理風險。推動落實“非禁即入”,中外資金融機構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業務;進一步更好的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金融業開放本身並不是金融風險產生的根源,但開放過程可能提高金融風險防範的復雜性,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與開放相適應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㈡ 更高水平開放提升金融機構全球競爭力

「人民幣國際化是提高中國金融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實體經濟是金融活動的基礎,金融機構是承載貨幣作用的平台,若沒有高效、有競爭力的金融服務,人民幣很難在國際市場上走深走遠。」日前,中國進出口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曉煉在2019國際貨幣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如是稱。

胡曉煉表示,在貿易投資格局發生變化的形勢下,在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更加強烈、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防範金融風險的各項工作更加緊迫的環境下,人民幣國際化應該走得更快一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 歷史 性成就,但是距離金融強國還有不小差距。」 胡曉煉指出,中國金融業大而不強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軟肋。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要提高金融業的全球競爭能力。金融業競爭力的提高不僅是單個金融機構競爭力的提高,更是整個金融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胡曉煉認為,整個金融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需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健全法治環境,建立完善公開透明、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法律規則體系。金融業的規則完整清晰、公開透明,只有金融機構能在規定的范圍內自主依規經營,良好的競爭環境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金融機構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力才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中國正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中國金融法律規則要與被廣泛認可和接受的國際規則接軌,如果我們的金融規則與國際規則不一致,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出國門在國際上經營時將會出現「水土不服」,在起步階段處於劣勢。

第二,要更充分地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讓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利率是資金的價格,是金融市場中最基礎的要素價格,利率市場化是發揮金融機構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唯有減少對價格的變相管制、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才能讓利率成為真實反應資金供求、體現差異、覆蓋風險的價格信號。只有價格信號真實、靈敏,才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三,營造開放、包容的監管環境,鼓勵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金融監管的目的是保證金融發展有規可依、依章辦理。這就需要在監管制度上不斷推進金融監管政策的標准統一,消除監管政策中的灰色地帶。監管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行為監管相配合,要注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對反洗錢等危害國家安全的金融犯罪行為嚴加監管,對金融機構自身存在的一般性合規問題通過加強金融機構自身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能力加以防範。開放、包容的監管模式有利於激發金融機構作為市場主體的活力,鼓勵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創新。

第四,要以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開放提升金融機構的全球競爭力。今年,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正在加快,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經營范圍,強調內外資一致原則,這意味著內外資金融機構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就要求中資金融機構要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產品創新,努力提升金融服務,以此提高競爭力。當然,金融開放不僅僅是引入外資金融機構,還要在金融環境優化、金融法治建設等方面更加開放,提高可預期性,使得外資金融機構願意進入並且深耕中國市場、擴大經營。同時,金融開放是雙向開放,中國金融機構也要更多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國際環境下做大做強。

第五,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要以強化金融服務功能為目標,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和產品體系,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 健康 、高效的資本市場,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實現資本市場與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目前,中國金融業「主動脈」足夠強大,需要注意「毛細血管」的通暢,中小銀行要走出與大銀行同質化競爭的發展道路,結合自身優勢,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形成適合中小微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

第六,金融機構自身要「強身健體」,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金融機構風險防控能力。中國的金融機構要拋棄規模驅動的發展模式,從做大為先轉為做強為首,把拼規模、求速度轉變為重質量、求精細,找準定位,深耕細作。要完善公司治理,大股東、董事會、經理層職責清晰,監督制衡。激勵約束機制科學,風險管控體系有效,服務高效精準。

㈢ 「世經研究」央行:在加快金融改革開放中保持金融穩定

一、事件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國內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造成嚴重危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狀況步入低谷。全球范圍疫情快速蔓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同時,全球金融市場發生了較大程度的動盪。目前疫情控制基本穩定,金融市場仍面臨一定挑戰。「後疫情世界」金融穩定可能面對的風險挑戰包括:

一是大規模政府救助與經濟刺激措施將導致政府赤字和政府債務的大幅上升,財政的穩健性嚴重下降。在經濟復甦和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政府赤字和債務的過快增長,會形成政府債務違約和政府信用危機的風險,進而會威脅到國家乃至全球的金融穩定。

二是政府大規模信貸擔保、中央銀行大規模再貸款、商業銀行大規模放貸、企業大規模發行債券等,都會使企業的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杠桿水平進一步上升。由此會進一步加重企業的債務負擔,影響企業的持續 健康 發展。

三是中央銀行大量購入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大量再貸款和再貼現,形成大規模的基礎貨幣投放,從而形成巨大的通貨膨脹潛在壓力。

四是政府提供大規模信貸擔保,銀行放寬信貸風險審核要求、提高貸款風險容忍度及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會使銀行不良貸款及風險損失大幅上升,利潤大幅下降。

五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制定的銀行資本監管標准關於損失吸收能力的要求並沒有完全落實,一些標准要求被放鬆,一些標准要求被延期,還有一些標准要求尚在過渡期。

六是各國為抗擊和阻斷疫情蔓延,都普遍實施了嚴格的封閉、隔離措施,使原有的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資金鏈、債務鏈及信用鏈等都受到嚴重沖擊破壞,疫情後面臨著重新建立和疏通的挑戰。

8月30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牽頭負責的《2020·徑山報告》正式發布。CF40特邀成員、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但金融風險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要平衡好推進改革、加強監管、防範道德風險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之間的關系,在加快金融改革開放中保持金融穩定。

2020年,央行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繼續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與建設規劃。深化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進一步健全政策性銀行治理結構。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支持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等在外匯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但是,與此同時防範金融風險。重點領域包括: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以及境內外金融風險疊加共振可能性增大。

第一,既要支持三農、小微、民營等經濟薄弱環節,又要防止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上升,進一步增加中小銀行脆弱性。第二,既要逐步進行風險處置、釋放壓力,又要防止處置風險的風險,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風險。第三,既要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通過競爭提質增效,又要防止能力和競爭力不足帶來的風險。第四,既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減少貨幣錯配和對美元體系的依賴,又要統籌協調好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善。第五,既要發揮金融 科技 促進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又要防止其過度創新,放大金融風險。

針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新變化,商業銀業要 探索 走出一條創新務實的發展之路。一是扎實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對普惠貸款規模實行計劃單列,確保貸款快速增長。完善績效考評機制,提高普惠績效考核權重。把握融資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做到能貸盡貸,能延盡延,能減則減。二是加大金融 科技 產品創新應用。由於中小企業為數眾多,應加速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等金融 科技 與普惠金融的結合,實現智慧營銷客戶,智慧識別風險,智慧管理考評。大力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降低企業融資風險與履約風險,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積報尋求政府與 社會 各方的支持與合作。藉助政府、協會、商會與大型企業,廣泛了解客戶融資需求,識別潛力客戶,降低融資風險,營銷優質客戶。

從「嚴防死守」向「主動經營」轉變。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科學防控是關鍵。銀行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嚴防死守不是上策,經營風險才是王道。本次疫情最受傷、最無助的群體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要包容「有貢獻」「有潛力」「有缺陷」的客戶,不懼貸、不抽貸、不壓貸、不惜貸。但是,不良貸款率不是越低越好,必須平衡處理好風險、業務、效益三方關系。新冠疫情後要重塑風險考核和管理機制。

從「線下為主」向「上下融合」轉變。一是「營銷+ 科技 」。銀行數字化轉型首要任務是如何加快把存量客戶「遷移」到線上,推進獲客、產品、服務線上化,有效降低人均管戶成本。二是「管理+ 科技 」。這次疫情表明,沒有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支撐,科學防控都是空話。對銀行而言,數字化轉型的三大目標主要是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從「自我發展」向「構建生態」轉變。受新冠疫情影響,一些企業甚至行業的龍頭企業,自身非常 健康 ,但發展的生態被疫情破壞了,導致其面臨倒閉的困境。同樣,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不能僅靠機制物資推動發展,而要以情懷格局構建發展生態。一是構建 社會 生態。新冠疫情後,銀行不能一味地追求自我發展,要以利他的精神和情懷,積極投身 社會 治理體系和信用環境體系建設。二是構建客戶生態。新冠疫情後,銀行要把客戶作為決定生死的戰略物資去儲備,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客戶、地方經濟、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他們共渡難關。

㈣ 如何建立健全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關於我國金融業開放,各方都充滿期待。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說,外匯管理部門一定會堅持做好各方面工作: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同時,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從外匯管理政策角度來說,可以具體解讀為4種內涵:

「關於資本市場開放,我們會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在這方面會持續推進境內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開放,完善債券通,研究滬倫通,支持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積極支持國內有能力和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促進外商來華投資穩定增長。」王春英說。內容來源於:人民日報

熱點內容
a股生物科技股票 發布:2025-01-15 12:45:07 瀏覽:382
金融學研究生都考什麼 發布:2025-01-15 12:44:23 瀏覽:66
北京成名網科技股票代碼 發布:2025-01-15 12:44:18 瀏覽:78
股權質押權人如何行權 發布:2025-01-15 12:43:35 瀏覽:607
以企業股權投資方式投入如何驗資 發布:2025-01-15 12:34:17 瀏覽:169
金融業的長尾理論案例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12:26:46 瀏覽:655
一隻私募基金多少份額 發布:2025-01-15 12:08:09 瀏覽:600
股權收購如何規避債權 發布:2025-01-15 12:02:26 瀏覽:183
兩位股權比例如何計算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902
股票漲停會提前收盤 發布:2025-01-15 11:51:59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