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點評怎麼寫
㈠ 理財保險的優缺點
保險理財是一種新型的理財方式,它的本質是保險產品,因此,就產品本身的安全性來說,保險理財還是可靠的。相比於儲蓄、國債等產品,保險理財具有下面幾個優缺點:1、優點:
①強制儲蓄,規劃財務:中國人愛存錢,但卻缺乏一定的財務規的意識,在理財方面知識也相對薄弱。保險就能在財務規劃上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幫助。比如年金險就是一個較為穩當的理財選擇
②分散風險:對於高凈值人士來說,資產配置的核心是分散風險,而不是追求高回報。在這種情況下,理財保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用來配置家庭資產。
③作為財富傳承的工具:理財險可以實現財富的繼承,將財富轉移給指定的受益人,除了保持和增加財富的價值外,還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解決債務和稅收問題。
2、缺點:
①收益不高:理財險一般都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脹率比較高,從長期來看,就存在貶值的風險,難以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
②投資周期過長:目前,市面上的理財險投資周期都比較長,通常需要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而且早期需要進行大量投資才更有意義。
③保障一般:雖然理財保險既有保障作用,又有理財作用,但保障的功能很弱,幾乎可以忽略。當風險真正來臨時,理財保險也無法彌補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因此,建議大家優先購買純保障類的產品,如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和壽險。
如果你還沒有配置好保障型保險,建議先看看這篇投保攻略:四大險種怎麼配置?記住這幾點,輕松買到最實用、劃算的保險!
關注專心保,1對1免費咨詢,我們秉承專業、客觀、中立的態度,為你挑選更高性價比的產品,讓買保險變成一件容易的事!
㈡ 理財產品有哪些分類如何評估一個理財產品的好壞
理財產品有哪些種類?
理財產品是針對於有投資理財意的人開發的以資金的增值保值為目的的金融產品。理財產品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投資者按照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獲得回報。金融機構將募集到資金用於特定投資獲得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然後將這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轉回給投資者,這是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來源。
根據理財產品的發行平台,理財產品可以有如下分類:
1、銀行理財產品
因為商業銀行是個人理財業務,分為個人理財業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這是銀行理財業務分類的體系,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從2004年開始,在經歷了2008年一些理財產品的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負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等等現象以後,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更趨穩健。同時國內主要的銀行都紛紛開辦私人銀行業務,將私人銀行業務作為零售業務的重點,通過私人業務開展高端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是面向大眾的,現在定位是穩健型的金融產品,銀行主要通過銀行網站、各種媒體等進行宣傳,最低投資限額為人民幣5萬元,適合有投資經驗客戶的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0萬。
2、互聯網理財產品
互聯網理財產品一般是互聯網公司藉助互聯網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與金融機構合作一起理財產品。如余額寶是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合作,對接增利寶基金產品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誕生是一種實體產品與互聯網的的結合,可以說是互聯網理財方式的一種創新模式。如今發展迅猛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包括余額寶領先發展的各種寶類理財產品。
3、基金公司理財產品
基金公司的理財產品主要是證券投資基金還有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公募基金是國內已經比較成熟的一種社會化的投資工具。基金產品的種類在不斷的豐富。開放式基金成為市場發展的主流。
4、證券公司理財產品
證券公司可以從事三類的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第一個就是專項資產管理業務,這主要是2005年到06年專項計劃,試點規模,62.85億元,這個主要是面向單一的客戶,每個客戶的資產凈值最低標準是一百萬。還有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集合理財產品根據是否有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20%的限定。實際上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是起步2005年。
5、保險公司理財產品
保險是最早進入個人理財的領域。市場上的保險理財產品第一是分紅保險,分紅保險主要是具有確定的利益保障和獲得保險公司經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一種。投資連結保險,主要是在保險保障的功能上有一個投資帳戶,這些投資帳戶是面對不同的市場,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具有確定性。第三個是萬能險,是介於分紅險與投資連結險之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保險理財產品占據壽險市場絕對的比例。
6、信託理財產品
信託公司的理財產品,從國際上看信託產品有了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在整個財產管理和金融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信託業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規模和綜合實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信託產品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從信託產品的類型來看,資金信託佔比最大佔95.3%,利用的最廣泛。
評價理財產品的6個指標
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就想調商品一樣,需要從各個角度進行篩選取捨。理財產品的好壞往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現: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是指能否收回本金、或本金遭受損失的程度。在評價任何理財產品或理財方式的時候,安全性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我國理財市場還很不完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提供產品的機構片面宣傳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投資者個人盲目追求並不現實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所以,把安全性指標永遠排在評價一個理財產品的第一位,可以避免我們過於「追逐利潤」而導致的「頭腦發熱」風險。
2、 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
購買理財產品,實際上購買的就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期。而未來又是不確定的,所以,所有的公開理財產品中,除了銀行儲蓄和國債可以保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外,其餘的理財產品均不得無條件承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所以一定要注意辨別。一個可行的辨別方式就是:看具體理財產品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來源機理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組成。
比如在2005年年初,貨幣市場基金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普遍走高,甚至有個別品種7日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超過了10%,其餘大部分也能達到3.5%左右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這很容易使人期待將貨幣基金作為一種「長期穩健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投資方式。實際上,貨幣基金的投資方向,決定了其不可能長期處於這樣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水平,而應該略低於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稅後預期年化利率,也就是1.8%以下。同樣的例子還有,某些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方向是其關聯基金公司旗下的開放式基金,而且這些基金的表現非常一般。
涉及到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實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紅息收入和資本利得。前者更適合「買入並持有」策略的投資者,可以做到「落袋為安」;後者更適合希望通過買賣差價賺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投資者。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時間特徵,比如投資ETFs(指數基金),由於的證券市場不確定性較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很難預計;而長期證券市場必然向好,所以投資ETFs的長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會比較不錯。
3、 流動性
企業的財務管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Cash is the king(現金為王)」。不少的企業一夜之間倒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資金鏈斷裂,而並不是因為資不抵債造成的破產。對於家庭理財,現金流照樣是家庭財務運行的血液。出現斷流時的後果,雖然沒有企業資金鏈斷裂那樣嚴重,但是也足以讓人感受「拆東牆,補西牆」的尷尬與窘迫。
現實生活中,並不缺乏這樣的家庭:一方面有著數目可觀的凈資產,另一方面在急需用錢時又難以變現,或者變現時要承受不小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損失。因為他們的資產往往是以房產投資、定期存款或失誤的股票投資等形式存在的。所以,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除了安全性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指標外,還需要注意流動性風險。我們建議家庭要專門規劃出應急准備金(一般相當於家庭半年至一年的平均支出即可),以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短債基金的形式存在即可。
4、加入門檻和成本
安全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和流動性是評價一個理財產品的3個基本指標。除此之外,理財產品的加入門檻和成本,則從另一個角度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是否值得選擇一個理財產品。
對於加入門檻,例如有些信託計劃,安全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和流動性指標也許都能滿足您家庭的需求,但起點可能就是100萬元,使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卻步;再如一些外資銀行所提供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很看好」的理財產品,也有著高達2.5萬美元至5萬美元的門檻。即使對於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的貨幣市場基金,大成、易方達、銀華、華寶興業、上投摩根等5家基金公司A、B兩級貨幣基金,B級相對較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是倚仗於高得多的加入門檻。
對於成本而言,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經紀費用、進出兩端的費用、相應稅費等。以外匯為例,頻繁的短線進出,也大大增加了交易費用,降低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空間。對於股票型、配置型或債券型基金,無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如何,都需要付出認購/申購費、贖回費等成本,另外還需要從投資額中拿出固定的比例,作為管理費和託管費。因此,需要本著「省錢就是賺錢」的思路,積極降低投資成本。
5、接受服務的便捷性
接受服務的便捷性考慮的是,購買、贖回該產品或將其轉換為其他產品的便捷程度。因而,接受服務的便捷性直接影響到機會成本——這是實際交易環節的問題。對於某些理財產品,接受服務的便捷性還會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
一般,理財產品的購買的便捷性都會不錯。而轉換和贖回的便捷性,總體上取決於機構網點分布和服務能力、網路等平台的水平、市場特徵和時點、機構的促銷政策等要素。比如對於開放式基金,不少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轉換,對於的幾只傘形基金更是如此。這樣可以幫助抓住機會、提高潛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又如,對於銀行的人民幣/外匯理財產品,不同銀行的產品所存在的差異性,其中一條就是在產品之外,各銀行的網點、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的服務能力。另外,對於保險保障類的理財產品,在遇險需要賠付支持時,足夠的營業分支、快速的響應網路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就顯示出了很高的價值。
6、提供商背景
理財市場上機構繁多,不同的機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實力。作為理財產品的提供商,機構間的差異性對投資者風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服務水平,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提供商的背景和品牌美譽度,也是選擇理財產品時不可或缺的因素。
現在的金融機構要長期立足於市場,品牌的影響力遠大於單一產品的影響力。因為前者是整個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業績持續能力、客戶服務能力、誠信程度等方面的綜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