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銀行系金融科技戰隊有哪些成員

銀行系金融科技戰隊有哪些成員

發布時間: 2023-12-27 11:17:31

㈠ 詭辯泡沫騙子傻子銀行家們怎麼看互聯網金融

12月5日—7日,鳳凰網 財經 峰會在北京舉行,據悉本次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揚、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學界嘉賓出席。

數字時代的發展重塑了銀行業,也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命題:如何監管金融 科技 ?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螞蟻集團實控人馬雲曾炮轟傳統銀行是「當鋪」,監管全球銀行體系的巴塞爾協議像是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但金融監管部門仍然本著「防止金融 科技 誘導過度金融消費,防止金融 科技 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 科技 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原則,為金融 科技 戴上了緊箍咒。

12月5日下午,最負盛名的銀行家們在鳳凰網 財經 峰會上,就金融 科技 創新與傳統金融、金融監管的關系,分享了精彩的思考。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中信銀行原行長朱小黃、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等,均浸淫金融業多年,歷經金融改革與銀行監管或管理一線,並在退休後投身金融 科技 領域研究與發展,他們對當下金融 科技 發展與監管的思考邏輯,值得反復咀嚼。

沒有互聯網金融,也沒有 科技 金融

從馬雲炮轟巴塞爾協議III開始,金融監管部門是否應按照監管傳統金融機構的要求來監管金融 科技 公司,曾引發討論。

「數字金融、 科技 金融、互聯網金融可能是我們金融發展史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在在演講中表示,「從長遠來看沒有互聯網金融,也沒有數字金融。」

他認為,技術都是一個公共性的技術,但金融還是金融,無論用什麼技術,提供的仍是金融服務。我們不能因為金融行業使用了技術就不是金融,不需要監管,用這種「白馬非馬」的詭辯方式來偷換概念。

與他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中信集團原監事長、中信銀行原行長朱小黃:「其實沒有什麼 科技 金融,我從來也不承認。它還是金融, 科技 金融頂多是 科技 的最佳應用場景。」

構建金融 科技 監管系統:穿透、包容、審慎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 財經 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提出,數字化的金融監管系統應該由金融監管部門共建共享,應該覆蓋所有的金融機構,應該穿透不同領域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從而實現金融監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復雜耗費資源的監管,降低監管的成本,也降低被監管的成本。

李禮輝提到,人民銀行已於2019年啟動了金融 科技 監管的試點,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集成應用於建立數字化金融監管系統,試點范圍初步覆蓋九個省市。

央行日前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2020》中提到,監管部門正有序開展金融 科技 創新監管試點。截至2020年8月末,已推出60個試點項目,既有商業銀行、清算機構等持牌金融機構牽頭申請,也有電信運營商、金 融 科技 公司等 科技 企業直接申報。

央行還提出打造包容審慎的創新監管機制:一是劃定剛性底線。以現有法律法規、部門規 章、基礎性標准規則等為准繩,明確創新紅線。二是設置柔性邊界。平衡好安全與效率的關系,運用信息披露、公眾監督等方式,讓人民群眾參與金融 科技 治理,為金融 科技 創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預留創新空間。在固守安全底線基礎上包容合理創新,使持牌金融機構享有平等參與創新的機會。

大數據產權歸誰?金融機構「不能用、不敢用、不善於用」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提出了金融 科技 領域非常細化的一個問題:大數據治理與安全的問題。

李東榮調研了解到,在現階段,我們國家有相當一部分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還存在數據治理不足、數據應用能力不強等挑戰。不能用、不敢用、不善於用的現象比較普遍,與此同時數據黑產、數據壟斷、數據濫用等問題時有發生。

中國銀保監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從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角度,則從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大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生產資料和資產,所有權歸誰?

「這些數據是屬於原始數據的來源方?屬於社交行為者?生產行為者?交易行為者?還是屬於數據的平台方?數據的歸集者?演算法的提供者?信息的整理者乃至發布者?或是歸於其他方面歸於其他人所有?」楊凱生在現場發問。

楊凱生為研究界提出了接下來急需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包括:不同性質的數據是否應該歸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數據使用者是否應該有不同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因為盈利目的而使用交易數據,所獲得的收益是否應該向數據的所有者支付必要的對價?

楊凱生所提到的大數據確權問題,正是懸在許多金融 科技 公司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螞蟻集團曾在路演中明確提到,其16年以來,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多場景海量交易所形成的數據積累,是其核心競爭力,並表示這些數據所形成的客戶洞察是動態的、實時的活數據,螞蟻集團和阿里巴巴是全球為數不多的互聯網平台。但如果大數據不能確權,不能以合適的價格進行交易,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這種商業模式或許也會成為空中樓閣。

央行分管 科技 和金融穩定的副行長范飛亦曾在演講中提到:「很多數據,歸根到底還是用戶的」。范一飛要求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金融機構應綜合國家安全、公眾權益、個人隱私、企業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數據分級,對不同數據進行分類施策。

警惕金融 科技 新泡沫

「要警惕的是 科技 金融旗號下形成新的泡沫,造成新的黑天鵝、灰犀牛。」中信集團原監事長、中信銀行原行長朱小黃表示。

朱小黃舉例說,自己接觸過的區塊鏈公司,要麼是傻子、要麼是騙子。這些公司都在盲目逐利,尋找泡沫機會。

「發展到現在,在2021年之後,如果在數字化轉型中老是喊技術口號、技術名詞,我認為這是欺騙。」劉曉春也明確表示。

隨著數字 社會 的建設,不同領域的公共平台會越來越多。但朱小黃認為,如果平台上的客戶需要辦理金融業務,就應該開放給金融機構來辦理金融業務。

熱點內容
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銅怎麼那麼多種 發布:2025-01-20 10:50:18 瀏覽:482
月升理財收益多少 發布:2025-01-20 10:44:29 瀏覽:15
500億市值是什麼水平 發布:2025-01-20 10:27:24 瀏覽:252
京東金融案件如何 發布:2025-01-20 10:02:24 瀏覽:798
基金持有股票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20 09:58:49 瀏覽:747
15萬元在股市裡是什麼水平 發布:2025-01-20 09:43:06 瀏覽:460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走勢行情 發布:2025-01-20 09:38:48 瀏覽:989
什麼股票次日漲停 發布:2025-01-20 09:37:06 瀏覽:506
今年股市有什麼政策 發布:2025-01-20 09:30:54 瀏覽:633
股俠期貨怎麼交易 發布:2025-01-20 09:29:04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