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如何理解貨幣定義
Ⅰ 金融知識問答:什麼是貨幣貨幣是如何產生的
什麼是貨幣?貨幣是如何產生的?
貨幣,俗稱「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普通又是最神奇的東西了!自從貨幣誕生以來,它似乎就是「無冕之王」。貨幣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實物貨幣、金融貨幣、信用貨幣等數次大變身。在現代經濟中,貨幣一般被認為具有四種職能,這些職能為: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今天的世界離開貨幣是無法想像的。
當然了,貨幣也不是從來就有的!是的,貨幣產生於人類為生活而進行物品交換的需要。那麼,交換是怎樣孕育了貨幣的呢?
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以狩獵為生。由於狩獵工具非常原始,捕獲的獵物常常不夠吃,所以獵物都是由部落統一分配的。後來,部落里有一個聰明人發明了弓箭,捕獲的獵物就多了。而當這個擅長製作弓箭的人發現自己親自參加捕獵所獲得的食物還不如他製作一張弓與別人交換得到的食物多時,他就索性不再參加狩獵,而是專門製作弓箭去交換別人的食物。於是,部落里出現了初步的分工和交換。後來分工進一步擴大,部落里又出現了一些專門製作其他各種物品的人,他們用自己生產的物品去交換別人生產而自己又需要的物品。但是,正像上面說到的,當一方的物品因不適合對方的需要而不能達成公平交易時,就需要用一種大家普遍願意接受的物品作為媒介,而這種物品就成了貨幣。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物品被當做貨幣使用,如早期斐濟群島的人們用鯨魚牙齒,法國人用獸皮,阿茲特克人用可可豆,印度原始居民用杏仁,瓜地馬拉人用玉米,巴比倫用大麥,蒙古人用茶磚,美國早期的移民用煙草、威士忌,中國人用龜殼、貝殼、布帛、煙草等。這些特殊的商品被分離出來充當貨幣使用,人類也就從「以物易物」進入貨幣做「媒」的時代。
Ⅱ 金融學中關於貨幣M1M2分別代表什麼啊
M0、M1、M2、M3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M1反映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
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通常,M2主要衡量經濟體系中投資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買賣活動。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有錢花作為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品牌,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最高可借額度20萬。
Ⅲ 什麼是貨幣金融
金融貨幣是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並鑄造成一定形狀的貨幣。金融貨幣是商品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冶金技術有了較大提高,用金屬鑄造貨幣具有易分割、保管、貯藏、運輸和質地均勻的優點,作為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比實物貨幣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金屬貨幣最初以條塊形式流通,由於每塊金屬重量和成色不同,每次交換都要稱量重量、鑒定成色,有時還要根據交易額的大小對其進行分割。
(3)金融學如何理解貨幣定義擴展閱讀:
貨幣職能:
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Ⅳ 經濟學家通常怎樣定義貨幣
貨幣-定義貨幣西方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4、購買力的暫棲處。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實際上,後面4條應屬貨幣的職能定義。貨幣-本質關於貨幣的本質,在西方貨幣學說史上曾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貨幣金屬論,二是貨幣名目論。貨幣金屬論者從貨幣的價值尺度、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出發,認為貨幣與貴金屬等同,貨幣必須具有金屬內容和實質價值,貨幣的價值取決於貴金屬的價值。貨幣名目論者從貨幣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出發,否定貨幣的實質價值,認為貨幣只是一種符號,一種名目上的存在。貨幣金屬論是貨幣金、銀本位制的產物,隨著20世紀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其影響力正日益減弱。目前在西方貨幣學說中,占統治地位的是貨幣名目論,這從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對貨幣的定義中可見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將貨幣定義為:「貨幣或貨幣供給是任何在商品或勞務的支付或在償還債務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這些定義都沒有科學地抓住貨幣的本質,但對於貨幣經濟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處。不同的學說雖有其合理內涵,但都沒能在科學、全面的基礎上概括貨幣,從而導致在經濟生活中長期存在著「貨幣拜物教」。馬克思第一個科學地從多角度定義貨幣。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和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執行著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歷史上不同地區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後來貨幣商品就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商品貨幣(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進入20世紀,金銀慢慢地退出貨幣舞台,不兌現紙幣和銀行支票成為各國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但是支配貨幣運動的始終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貨幣流通規律。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拿出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對於古代貨幣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中間媒介說:隨著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樣,作為中間媒介的貨幣就產生了。帝王統治說:先王為了進行統治而選定某些難得的,貴重的物品為貨幣。自然交換說:貨幣的產生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是經濟發展交換的結果。
Ⅳ 什麼是貨幣與貨幣制度金融學基礎知識里的。
1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貨幣是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在世界各國歷史上,有許多商品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過程中,一般等價物的作用最終固定在其自然屬性最適宜充當貨幣的貴金屬(金和銀)上。而隨著時間的發展,貨幣的概念也在逐漸擴大)。
2貨幣制度是國家對貨幣的有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與管理等加以規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貨幣制度能夠保證貨幣和貨幣流通的穩定,保障貨幣正常發揮各項職能。依據貨幣制度作用的范圍不同,貨幣制度包括國家貨幣制度、國際貨幣制度和區域性貨幣制度;根據貨幣的不同特性,貨幣制度分為金屬貨幣制度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monetary system),國家法律規定的貨幣流通的規則、結構和組織機構體系的總稱。 貨幣制度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較規范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