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理財被強制下架
① 多家銀行已提前終止785款理財產品,這是為什麼
多家銀行已提前終止785款理財產品,原因涉及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資管新規的頒布,要求所有理財產品都是要轉型成為凈值型理財產品,因此很多銀行為了提前轉型,開始紛紛終止一些理財產品,特別是不符合資管新規的理財產品紛紛下架。
由於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產業面臨著整改和升值,銀行業也不例外,面對新的形勢下的經濟政策,銀行業紛紛進行整改,特別是對一些較高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如果不符合資管新規,都開始紛紛終止,因為近年來利率的不斷走低,會不斷的加重銀行的負擔,此時銀行就是要做出一些調整,下架一些理財產品就是對這方面的整改。
可能有人會說終止這些理財產品,是否會侵犯別人的權益?這還得看理財產品的要求了,而且國家也發布了新的資管新規,如果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那麼終止這些理財產品就是合法的。
② 為什麼支付寶取消銀行理財
01 監管原因,導致理財產品下架
國內理財市場是受到嚴格監管的,監管的指揮棒如何指向,直接影響理財產品的銷售。
例如,資管新規的頒行,要求保本型理財鏟平逐步退市,各家銀行表內理財便開啟大整頓,不少保本型理財退出市場,在支付寶下架。
2019年11月20日交通銀行停止辦理沃德薪金定投組合產品,並提前終止沃德薪金定投組合產品協議;11月30日光大銀行停止「活期寶」理財服務,此類現象還有很多。
到了今年,3月央行發布《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大量高息理財產品又被集中清退,主要目的是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幫助銀行降低負債成本,而作為儲戶,大家偏愛的「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等產品也逐步下架。
這樣做當然會侵害投資人的權益,但是現實市場環境中,類似銀行下架理財、提前終止理財的情況並不少見。自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432隻產品提前終止,其中有1348隻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布之後終止。
寫在最後:
理財下架是很常見的現象,在監管調控、產品銷售情況以及銀行自保行為的多重因素作用下, 理財產品的銷售政策並非一成不變。
當然,理財產品下架對於已經購買該理財產品的投資人是沒有影響的,此前購買的理財產品依舊可以根據產品合同贖回或者續期。
可以預見的是,目前利率處於下行通道,市場上並不缺錢,未來實際利率仍有可能下滑;與此相對,優質的理財產品並不多,如果有遇到好的產品,提早鎖定比較靠譜!
③ 理財類產品為什麼沒有了,現在只有顯示商券理財,債券理財
主要是理財產品被下架了。
主要是因為理財產品被下架了,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是定期理財,定期理財只有一段開放的資金募集期,等到募集期過去之後就會下架,投資者自然就看不到了。
理財產品有很多種類,包括固定收益類如儲蓄、銀行理財、債券、P2P、保險、外匯、黃金、國債等,權益類如股票、偏股類基金、期貨等。在投資理財產品時,投資者還需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情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有的理財產品看上去投資收益很高,但是它對應的理財風險也很高,能有多高的收益也回產生多大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