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體系是怎麼產生的

金融體系是怎麼產生的

發布時間: 2023-09-07 23:40:10

⑴ 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是怎樣構成的我國銀行機構體系是怎樣構成的

回答如下:
一、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政策性銀行與商業性銀行相結合,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形成了嚴格分工、相互協作的金融體系格局。
二、我國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合作銀行、涉外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有三家,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商業銀行有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其它非國有商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合作銀行、城市合作銀行等。還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
(我不是很專業,以上回答僅供你參考)

⑵ 中國金融體系的構成

我國的金融體系主要包括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三個方面。
金融組織體系主要包括銀行類機構、證券類機構、保險類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類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營業性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代表處等。證券類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經紀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等。保險類機構包括: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兼業保險中介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
金融市場體系主要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其中,資本市場又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
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主要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實施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和提供金融服務,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負責對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類金融機構、保險類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管理。

⑶ 中國金融體系成立的背景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程度是一國金融機構體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五、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呈現的趨勢 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銀行在業務上不斷創新,並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等領域的創新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同時,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結合促進銀行發展為;全能性商業銀行。其次,跨國銀行的建立使銀行的發展更趨國際化。

各國銀行紛紛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跨國銀行,並從事國際銀行業務及開拓境外金融業務。第三,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重組資本結構和經營結構。國際清算銀行提出的這套國際金融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為絕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所遵守。

第四,兼並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調整的一個有效手段。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西方銀行業內部更是不斷重組,以期適應形勢的變化與要求。第五,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正不斷融合,形成更為龐大的大型復合型金融機構。

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形成多元化、綜合性經營的趨勢。 正確認識和把握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還應分析這一趨勢的歷史背景與內在原因。

首先,70年代以來,經濟領域中,經濟自由主義在與國家干預主義的交戰中佔了上風。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各國政府為減少政府

對經濟的干預,更好地發揮市場對經濟的作用,開始放鬆金融管制。這使得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激烈的競爭促使了許多新事物的產生: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並提供全方位服務吸引客戶;銀行業通過兼並帶來優勢互補,拓展業務領域,爭取廣泛客戶;分業經營向多元化、綜合性經營過渡。

第二,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電子通訊、信息處理、計算機廣泛應用於金融業,為金融創新以及跨國銀行的跨地區經營提供了支持。第三,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聯系日趨密切,各國銀行業運作規則的接軌、銀行業經營的監管、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防範問題也逐步提到議事日程。因此,產生了巴塞爾委員會等國際金融組織進行國際間協調與管理。

可見,上述發展趨勢有其客觀必然性。它促進了世界金融業的融合與發展,促進了國際間資金的流動,利於銀行提高經營效率,但同時也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國際銀行業的有效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國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應借鑒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提高銀行業競爭實力,推動我國金融國際化的進程。

六、我國的金融體系經歷了哪些調整與改革?從其演變過程中,如何理解社會經濟條件對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這一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改革開放前的「大一統」模式下的金融體系。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其特點是:①在銀
行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辦理全部銀行業務,下設眾多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統攬一切銀行信用。②人民銀行集貨幣發行和信貸業務於一身,既執行中央銀行職能,又兼辦普通銀行的信貸業務。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機構體系。打破長期存在的人民銀行~家金融機構的格局,恢復和建立了獨立經營的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人民銀行一起構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機構體系。1983年起在金融機構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專設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來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及城鎮儲蓄業務;增設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國際金融機構在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世界經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表現在:①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這在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支付危機。③提供長期建設資金,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③調節國際清償能力,應付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④穩定匯率,促進世界貿易增長。
當然,目前的國際性金融機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貸款條件比較嚴格,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加重發展中國家的支付困難。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附加條件,干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
隨著國際性金融機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它們在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領域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⑷ 金融體系的構成

金融體系是一個經濟體中資金流動的基本框架,它是資金流動的工具(金融資產)、市場參與者(中介機構)和交易方式(市場)等各金融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同時,由於金融活動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為准公共產品。
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體系中一個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
拓展資料:
在現實中,世界各國具有不同的金融體系,很難應用一個相對統一的模式進行概括。一個是德國,幾家大銀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場很不重要;另一個極端是美國,金融市場作用很大,而銀行的集中程度很小。
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是其他一些國家,例如日本、法國傳統上是銀行為主的體制,但是近年來金融市場發展很快,而且作用越來越大;加拿大與英國的金融市場比德國發達,但是銀行部門的集中程度高於美國。
金融體系(Financial System)
在現實中,世界各國具有不同的金融體系,很難用一個相對統一的模式進行概括。從直觀上看,發達國家金融制度之間一個較為顯著的區別體現在不同的國家中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這里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德國,幾家大銀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場很不重要;另一個極端是美國,金融市場作用很大,而銀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是其他一些國家,例如日本、法國傳統上是銀行為主的體制,加拿大與英國的金融市場比德國發達,但是銀行部門的集中程度高於美國。
從一般性意義上看,
一個金融體系包括幾個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
第一,金融部門(Financial Sector, 各種金融機構、市場,它們為經濟中的非金融部門提供金融服務);
第二,融資模式與公司治理(Financing Patte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居民、企業、政府的融資行為以及基本融資工具;協調公司參與者各方利益的組織框架 );
第三,監管體制(Regulation System)。
金融體系不是這些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相互適應與協調。
因此,不同金融體系之間的區別,不僅是其構成部分之間的差別,而且是它們相互關系協調關系的不同。
金融體系包括金融調控體系、金融企業體系(組織體系)、金融監管體系、金融資產結構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環境體系五個方面。
(1)金融調控體系既是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幣值穩定和總量平衡、健全傳導機制、做好統計監測工作,提高調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觀調控機制,包括利率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支付清算系統、金融市場(貨幣、資本、保險)的有機結合等。
(2)金融企業體系,既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現代金融企業,也包括中央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革、發展各種所有制金融企業、農村信用社等。
(3)金融監管體系(金融監管體制)包括健全金融風險監控、預警和處置機制,實行市場退出制度,增強監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處理好監管與支持金融創新的關系,建立監管協調機制(銀行、證券、保險及與央行、財政部門)等。
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混業經營統一監管
(4)金融市場體系(資本市場)包括擴大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推進風險投資和創業板市場建設,拓展債券市場、擴大公司債券發行規模,發展機構投資者,完善交易、登記和結算體系,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5)金融環境體系包括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⑸ 金融怎麼產生的與什麼有關

金融危機成因詳解
【摘要】震驚世界的金融風暴席捲而來,全球正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由於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長期失衡,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波及范圍之廣、沖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可以預見,危機的演變以及各國的應對將對全球金融、經濟乃至於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金融危機 房地產泡沫 金融監管 游資攻擊
這場金融危機的成因,涉及美國的消費模式、金融監管政策、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以及美國和世界的經濟結構等各方面因素,盡管各方的說法還不盡一致,但以下幾點已為多數人所認同。
一、房地產泡沫是危機的源頭禍水
次貸危機說到底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危機,而房地產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國社會的「消費文化」有關,也和美國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松貨幣環境有直接關系。
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有高負債、低儲蓄的特徵,不但居民大手大腳地借債消費,而且國家也鼓勵大規模借貸和超前消費。近年來,個人消費支出佔美國GDP的比重達到了70%的歷史新高。從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國個人積累的債務更是達到過去40年的總和。可以說,美國政府和社會近年來一直是在債台高築的危險狀態下運行的。
美國人近年來不斷增強的消費勇氣主要來自於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為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事件的沖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打開了貨幣閘門,試圖人為改變經濟運行的軌跡,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
貨幣的擴張和低利率的環境降低了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蜂擁進入房地產領域。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又使銀行千方百計向信用度極低的借款者推銷住房貸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了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國自有住房者每年從出售房屋、房屋凈值貸款、抵押貸款再融資等套現活動中平均提取了近1萬億美元的「收益」。當經濟開始周期性下滑,貨幣政策出現調整,利率提升,房價暴跌,泡沫也隨之破滅,整個鏈條便出現斷裂,首先是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大幅上升,從而引發了次貸危機。
二、金融衍生品過多掩蓋了巨大風險
傳統上,放貸銀行應該把貸款記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並相應地把信用風險留在銀行內部。但是,美國的大批放貸機構卻在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級住房貸款轉換成證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各類投資機構購買;而投資機構則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這樣一來,提供次貸的銀行變魔術般地銷掉了賬上的抵押貸款這類資產。表面上看,這是皆大歡喜的「金融煉金術」:購房者能以極低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獲得房產;提供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不必坐等貸款到期,通過打包出售債權方式便提前回籠了資金;提供資產證券化服務的金融中介可以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賺取服務費;由抵押貸款演變成的各種新型金融產品,又滿足了市場上眾多投資者的投資牟利需求……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調查,美國次貸總額為1.5萬億美元,但在其基礎上發行了近2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進而衍生出超萬億美元的擔保債務憑證(CDO)和數十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CDS)。
資產證券化所創造的金融衍生產品本來可以起到分散風險、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效率的作用,但是,資產證券化一旦過度,就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使美國金融衍生品越變越復雜,金融市場也就變得越來越缺乏透明度,以至於最後沒有人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是什麼,也不知道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
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相脫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騰倒騰那些五花八門的證券,財源就可滾滾而來。通常,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一旦虛擬經濟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就會逐漸演變成投機經濟。起初1元錢的貸款可以被逐級放大為幾元、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風險也隨之被急劇放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就猶如空中樓閣,轟然坍塌下來。
三、美國金融監管機制滯後,致使「金融創新」猶如脫韁之馬
以負有維護美國經濟整體穩定重責的美聯儲為例,它只負責監督商業銀行,無權監管投資銀行;而負責投資銀行的監管方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只是在2004年經過艱難談判後才獲得監管權的。這就使得像美國國際集團(AIG)這樣涉及多領域的「巨無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處於根本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金融創新」。
金融評級機制在此次危機中,也出現了嚴重失誤。那麼多金融機構的貸款出現了問題,它們發行的金融產品有那麼多漏洞,金融評級機構居然「視而不見」,使很多問題債券、問題銀行能夠長期被評估為「優等」。一位在某評級機構的結構性金融產品部門工作的業內人士形象地說,什麼都可以評級,我們甚至可以評估一頭被結構化的母牛。這無異於在鼓勵華爾街大施「金融煉金術」,肆無忌憚地四處「圈錢」。
由於國際金融體系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而美國又無視一些國家多次提出的加強監管的建議,因此,整個國際層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在監管滯後的整體氣氛下,金融機構的貪婪性迅速膨脹。

熱點內容
中業興融理財產品怎麼樣 發布:2025-01-23 17:36:29 瀏覽:43
如何逃離股市買房 發布:2025-01-23 17:22:50 瀏覽:416
理財通如何申請提額 發布:2025-01-23 17:13:49 瀏覽:771
etf基金是什麼有什麼特徵和風險 發布:2025-01-23 17:13:49 瀏覽:899
理財怎麼存款最合適 發布:2025-01-23 17:02:48 瀏覽:234
現在股市半年線在多少點 發布:2025-01-23 16:56:06 瀏覽:221
現在哪個app上還能買理財 發布:2025-01-23 16:55:22 瀏覽:995
晶方科技股票基金 發布:2025-01-23 16:45:02 瀏覽:700
漲停可否賣出股票 發布:2025-01-23 16:39:18 瀏覽:95
股票1萬元100個漲停是多少錢 發布:2025-01-23 16:37:30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