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中貨幣供給量怎麼算
㈠ 貨幣供給總量=總存款
你的錯誤在於:
1.貨幣供給總量=貨幣乘數*「基礎貨幣」 才是對的
基礎貨幣=通貨+銀行體系准備金總額
=通貨+商業銀行庫存現金+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金
2.你寫的「貨幣乘數=1/准備率」實際上是簡單的貨幣乘數,是教科書上為了讓學生方便理解而做的簡單模型中的貨幣乘數。
更確切的貨幣乘數還考慮了超額准備金率、定期存款准備金率,比如計算以M1為口徑的貨幣供給量,其貨幣乘數公式為(1+c)/(c+rd+e+rt*t),該式中,c=通貨/活期存款,rd=法定存款准備金率,e=超額存款准備金率,rt=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t=定期存款/活期存款
另外,該公式還忽略了現實中經常存在的「現金漏損」,即借款人並沒有將所有借來的信貸資金存入銀行,而是從中提出一部分現金,這部分現金一旦流出了銀行體系,就退出了存款創造的過程,不能再派生出更多的存款。
㈡ 簡述貨幣供給量的幾種衡量標准
貨幣流通量(amountofcurrencyincirculation)是指市場上實際流通的貨幣總量。
目前我國貨幣流通量統計實際就是針對流通中的現金量,即M0進行統計,通常又稱之為市場貨幣供應量。
這是一個時點指標,實際工作中往往計算報告期末的貨幣流通總量。
一是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二是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
用公式來表示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這個公式表明了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這是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
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做基礎的。
㈢ 宏觀經濟學 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供給量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確定的. 當價格上升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會減少,因此貨幣的價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種依靠借貸資金的開支,如消費,投資甚至凈出口等,則會下降.
實際貨幣供給是以真實物品和勞務表示的貨幣供給,即以實際貨幣的購買力衡量的貨幣供給。將名義貨幣供給 (MS) 與一般物價指數 (P) 平減後,即可得實際貨幣供給。公式表示為: 實際貨幣供給=MS/P。
在存在未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從而增加全社會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從而增加總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貨幣增加只會暫時地增加實際貨幣供給(對應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勞務量),但價格上漲最終使實際貨幣供給恢復原量。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貨幣需求量表現為一國在一定時點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貨幣需求量(m)是根據商品總價值(g)、貨幣流通速度(v)測算的。則有m=g/v,v為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即轉手的次數(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於它的商品 進行交換)。
因為紙幣是不足值的信用貨幣,它不會因為幣值的變化而退出流通。在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均衡狀態下,貨幣速度增大,實際上是減少了對貨幣的需求量,而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即名義貨幣供給量不會改變,實際上造成了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接下來會導致就是物價上漲。
供參考。
㈣ 貨幣供應量M1M2的增速怎麼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M1M2的增速計算: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M1同比增速: 設去年為x1,今年同期為x2,
增速=(x2-x1)/x1 ×100%。
環比增速: 設上月為y1,本月為y2,
增速=(y2-y1)/y1 ×100%。
M2計算同M1.
㈤ 如何計算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
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5)金融學中貨幣供給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性:
作為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沒有統一的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後,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應量的概念變得模糊,許多國家選擇利率作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一是可測性強,二是可控性強,三是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高。
自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以來,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的總體關聯度在增強,中國經濟穩定較快增長。
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應以其他金融變數作為中介目標。
其理由,一是認為基礎貨幣投放難以控制和貨幣乘數不穩定,從而貨幣供應量的可控性較差並且下降。
二是說中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貨幣量與物價和產出的相關性被削弱,因而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合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其實,貨幣乘數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由於基礎貨幣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認為我國貨幣供應量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即在預測貨幣乘數的基礎上調控基礎貨幣,從而調控貨幣供應量。就可控性而言,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也是有效的。
中國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貨幣供應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認為,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在現階段仍然是有效的。
㈥ 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本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貨幣購買力及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費雪方程式即貨幣總量乘以貨幣流通速度等於物價指數乘以實際GDP,依次可計算貨幣供給量。是古典經濟學家在1
㈦ 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計算的
名義貨幣供給量是指僅計算票面價值,用價格指數p加以調整。實際貨幣量=名義貨幣量/價格指數。
㈧ 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Ml與M2,Ml是狹義貨幣,M2是廣義貨幣。貨幣供應盆一般與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有關,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調控。但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趨勢的影響比較復雜,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
(8)金融學中貨幣供給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增加貨幣供應造成的。貨幣供應盆與股系價格一般呈正比關系,貨幣供應t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最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特殊情況下又有相反的趨勢。
Ml增長率大於M2,表示貨幣供給在由流動性較低轉向流動性較高。貨幣供應量意味著投資者在自由運用進行投資金充裕而趨於上漲。當MI的增長率低於M2H寸,表示貨幣供給從流動性較高的資產轉向流動性較低的資產,投資者傾向於定期存款。投資標的將可能因為流動性趨緊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