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交易是如何產生

金融交易是如何產生

發布時間: 2023-08-30 14:34:45

❶ 金融就是什麼和信用關系聯合在一起的產物

金融是貨幣和信用關系聯合在一起的產物。
金融的定義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實現價值等效流通,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俠義過程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貨幣經濟學。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金融從產生開始,就同時伴隨著信用,對於金融業來說,信用是金融業資產的首位,也就是說,信用是銀行生存之本。
拓展資料:
一、信用是現代金融運作的基礎條件和形式。
現代金融就是資金的信用融通,因為財政分配畢竟只佔社會分配的較小部分。金融與信用相伴相隨,相輔相成。沒有信用,金融就會失去動力和活力。沒有金融,信用也就會失去基本的活動舞台。信用促進了金融活躍、持續的發展,金融也豐富和提_了信用的內涵。
二、金融的五點要素。
金融五要素,又稱金融交易五要素,是組成一筆金融交易的五個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有五點:
1.對象:貨幣或稱資金(簡單一點說就是錢)。這里的貨幣是指由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制度所規范的貨幣,其流通具有墊支性、周轉性和增值性。
2.方式:以借貸為主要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系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
3.機構:一般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一般包括證券、保險、支付、信託等機構。
4.場所:即市場,包括資本市場(如股市)、貨幣市場(如銀行間拆借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等。在以上市場中產生的交易叫場內交易,在以上市場的外部產生的交易叫場外交易。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的金融交易,要受到當地政府的監管。

❷ 金融是什麼

金融往大了說就是管宏觀經濟的,往小了說就是管錢的。

銀行,保險,證券都屬於金融機構。

❸ 金融交易是做什麼的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金融交易本身並未創造價值,那為什麼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賺錢的呢?金融交易是一種將未來收入變現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錢今天來花。
金融的核心掘猜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
比如,「貨幣」就是如此。它的出現首先是為了把今天的價值儲存起來,等明天、後天或者未來任何時候,再把儲存其中的價值用來購買別的東西。
但,貨幣同時也是跨地理位置的價值交換,今天你在張村把東西賣了,帶上錢,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這錢去買想要的東西。因此,貨幣解決了價值跨時間的儲存、跨空間的移置問題,貨幣的出現對貿易、對商業化的發展是革命性的創新。
相比之下,借貸交易是最純粹的跨時間價值交換,你今天從銀行或者從張三手裡借到一萬元,先用上,即所謂的「透支未來」,以後你再把本錢加利息還給銀行、還給張三。對銀行和張三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把今天的錢借出去,轉移到以後再花。

到了現代社會,金融交易已經超出了上面這幾種簡單的人際交換安排,要更為復雜。比如,股票所實現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時間的價值配置,今天你買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價值委託給了三一重工和市場,今後再得到投資回報;三判型型一重工則先用上你投資的錢,今後再給你回報。你跟三一重工之間就這樣進行價值的跨時間互換。但是,這種跨時間的價值互換又跟未來的事件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三一重工未來賺錢了,它可能給你分紅,但是,如果未來不賺錢,三一重工就不必給你分紅,你就有可能血本無歸。所以,股票這種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時間、又跨空間的價值交換,這里所講的「空間」指的是未來不同贏利/虧損狀態,未來不同的境況。
當然,對金融的這種一般性定義可能過於抽象,這些例子又好像過於簡單。實際上,在這些一般性定義和具體金融品種之上,人類社會已經推演、發展出了規模龐大的各類租銀金融市場,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證券之上的各類衍生金融市場,不外乎是為類似於上述簡單金融交易服務的。金融交易范圍從起初的以血緣關系體系為主,擴大到村鎮、到地區、到全省、到全國,再進一步擴大到全球。

❹ 金融怎麼產生的與什麼有關

金融危機成因詳解
【摘要】震驚世界的金融風暴席捲而來,全球正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由於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長期失衡,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波及范圍之廣、沖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可以預見,危機的演變以及各國的應對將對全球金融、經濟乃至於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金融危機 房地產泡沫 金融監管 游資攻擊
這場金融危機的成因,涉及美國的消費模式、金融監管政策、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以及美國和世界的經濟結構等各方面因素,盡管各方的說法還不盡一致,但以下幾點已為多數人所認同。
一、房地產泡沫是危機的源頭禍水
次貸危機說到底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危機,而房地產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國社會的「消費文化」有關,也和美國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松貨幣環境有直接關系。
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有高負債、低儲蓄的特徵,不但居民大手大腳地借債消費,而且國家也鼓勵大規模借貸和超前消費。近年來,個人消費支出佔美國GDP的比重達到了70%的歷史新高。從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國個人積累的債務更是達到過去40年的總和。可以說,美國政府和社會近年來一直是在債台高築的危險狀態下運行的。
美國人近年來不斷增強的消費勇氣主要來自於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為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事件的沖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打開了貨幣閘門,試圖人為改變經濟運行的軌跡,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
貨幣的擴張和低利率的環境降低了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蜂擁進入房地產領域。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又使銀行千方百計向信用度極低的借款者推銷住房貸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了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國自有住房者每年從出售房屋、房屋凈值貸款、抵押貸款再融資等套現活動中平均提取了近1萬億美元的「收益」。當經濟開始周期性下滑,貨幣政策出現調整,利率提升,房價暴跌,泡沫也隨之破滅,整個鏈條便出現斷裂,首先是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大幅上升,從而引發了次貸危機。
二、金融衍生品過多掩蓋了巨大風險
傳統上,放貸銀行應該把貸款記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並相應地把信用風險留在銀行內部。但是,美國的大批放貸機構卻在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級住房貸款轉換成證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各類投資機構購買;而投資機構則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這樣一來,提供次貸的銀行變魔術般地銷掉了賬上的抵押貸款這類資產。表面上看,這是皆大歡喜的「金融煉金術」:購房者能以極低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獲得房產;提供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不必坐等貸款到期,通過打包出售債權方式便提前回籠了資金;提供資產證券化服務的金融中介可以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賺取服務費;由抵押貸款演變成的各種新型金融產品,又滿足了市場上眾多投資者的投資牟利需求……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調查,美國次貸總額為1.5萬億美元,但在其基礎上發行了近2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進而衍生出超萬億美元的擔保債務憑證(CDO)和數十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CDS)。
資產證券化所創造的金融衍生產品本來可以起到分散風險、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效率的作用,但是,資產證券化一旦過度,就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使美國金融衍生品越變越復雜,金融市場也就變得越來越缺乏透明度,以至於最後沒有人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是什麼,也不知道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
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相脫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騰倒騰那些五花八門的證券,財源就可滾滾而來。通常,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一旦虛擬經濟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就會逐漸演變成投機經濟。起初1元錢的貸款可以被逐級放大為幾元、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風險也隨之被急劇放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就猶如空中樓閣,轟然坍塌下來。
三、美國金融監管機制滯後,致使「金融創新」猶如脫韁之馬
以負有維護美國經濟整體穩定重責的美聯儲為例,它只負責監督商業銀行,無權監管投資銀行;而負責投資銀行的監管方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只是在2004年經過艱難談判後才獲得監管權的。這就使得像美國國際集團(AIG)這樣涉及多領域的「巨無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處於根本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金融創新」。
金融評級機制在此次危機中,也出現了嚴重失誤。那麼多金融機構的貸款出現了問題,它們發行的金融產品有那麼多漏洞,金融評級機構居然「視而不見」,使很多問題債券、問題銀行能夠長期被評估為「優等」。一位在某評級機構的結構性金融產品部門工作的業內人士形象地說,什麼都可以評級,我們甚至可以評估一頭被結構化的母牛。這無異於在鼓勵華爾街大施「金融煉金術」,肆無忌憚地四處「圈錢」。
由於國際金融體系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而美國又無視一些國家多次提出的加強監管的建議,因此,整個國際層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在監管滯後的整體氣氛下,金融機構的貪婪性迅速膨脹。

❺ 金融市場的形成條件和形態是怎樣的

遠在金融市場形成以前,信用工具便已產生。它是商業信用發展的產物。但是由於商業信用的局限性,這些信用工具只能存在於商品買賣雙方,並不具有廣泛的流動性。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又產生了銀行信用和金融市場。銀行信用和金融市場的產生和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商業信用的發展,使信用工具成為金融市場上的交易工具,激發了信用工具潛在的重要性。在現代金融市場上,信用工具雖然仍是主要的交易工具,但具有廣泛流動性的還有反映股權或所有權關系的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它們都是市場金融交易的工具,因而統稱為金融工具。

二、金融市場的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有形市場,即交易者集中在有固定地點和交易設施的場所內進行交易的市場,在證券交易電子化之前的證券交易所就是典型的有形市場,但世界上所有的證券交易所都採用了數字化交易系統,因此有形市場漸漸被無形市場所替代;另一種是無形市場,即交易者分散在不同地點(機構)或採用電訊手段進行交易的市場,如場外交易市場、全球外匯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都屬於無形市場。

❻ 簡述金融市場構成

一個完備的金融市場,應包括三個基本要素:

一,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
包括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居民、外商等等,即能向金融市場提供資金,也能從金融市場籌措資金。這是金融市場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一項基本因素。

二,信用工具。
這是借貸資本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如各種債券、股票、票據、可轉讓存單、借款合同、抵押契約等,是金融市場上實現投資、融資活動必須依賴的標的。

三,信用中介。
這是指一些充當資金供求雙方的中介人,起著聯系、媒介和代客買賣作用的機構,如銀行、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商和經紀人等。

❼ 什麼是金融交易 定義和分類介紹

所謂金融交易是指涉及機構單位金融資產所有權變化的所有交易,包括金融債權和負債的產生和清償。金融交易中,一個機構單位一方面會形成或處置金融資產,抵消以後體現金融資產的凈獲得;另一方面會發生和清償債務,抵消以後體現負債凈發生。

定義

金融交易,即以現在的貨幣換取將來同額的貨幣,外加忍欲或放棄流動性偏好所獲得的報酬。

流動性,是指一定的金融資產變現的能力。

金融交易,即以貨幣換取其他的金融性資產,而在多有的金融資產中,以貨幣的流動性為最優。因此,流動性的降低意味著資產風險持有的提高。所以,在這樣一種流動性降低,且持有資產的風險上升的同時,應當獲取的報酬,即為利息。

分類

金融交易分類

一、從交易雙方的組成看可分為:

(1)直接金融交易指各機構部門間通過金融市場直接進行的融資活動,如企業在金融市場上發行股票或債券籌集資金,居民將儲蓄購買了債券或股票,而企業則得到了投資資金

(2)間接金融交易指以金融機構為中介,各機構部門間實現的融資活動,包括通貨、存款、貸款、結算資金、保險准備金、金融機構往來、准備金和中央銀行貸款等。

二、從交易雙方買賣的標的物是否是金融工具看:

1、金融工具與非金融工具的交易

交易一方以金融工具換取另一方的非金融工具,如居民用現金或信用卡購買貨物和服務、企業劃減銀行存款納稅等。引起交易一方(居民、企業等)金融資產所有權的減少或增加。

特點:交易的結果是市場結清,如居民用現金購買消費品時,以中世紀資源(消費品)的所有權就從商店轉移到居民,相應的現金的所有權則從居民轉移到商店。

2、金融工具與金融工具的交易

交易一方以一種金融工具換取對方的另一種金融工具,即現存金融資產與其他金融資產的交換,如居民以現金購買股票、企業用銀行存款購買國庫券等。這類交易引起了金融資產所有權和金融負債的產生、轉移或清償。

特點:發生的前提是社會一部分單位或個人資金有結余,而另一部分單位或個人資金有短缺。這類金融交易並未發生任何實際資源的轉移,其實質是一種資金的借貸行為,交易的結果不是市場結清,而是同時產生了債權和債務——交易的一方獲得金融債權,另一方則承擔金融債務。

例如,居民用現金購買國庫券,實質是政府向居民借款。交易發生前,居民與政府之間「你不欠我,我不欠你」;交易發生後,居民與政府之間產生了債權債務關系,居民借出資金,擁有了對政府的債權,政府借入資金,承擔了對居民還本付息的債務。證明債權、債務的憑據就是金融工具,如國庫券。居民購買國庫券,就是擁有了一筆金融資產。金融債權就等同於金融資產;政府售出國庫券,就是政府對購買者有一筆負債,因此金融債務就等同於金融負債。說明,金融交易的結果就是產生新的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

三、金融交易按融資方式的不同分為:

1、直接融資:主要有債券和股票,是企業、政府等從金融市場上直接募集資金,金融機構只提供發行銷售等服務,不起資金的中間借貸人的作用。

2、間接融資:主要是貸款,金融機構扮演了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的中介角色。

金融市場通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方式將分散在各個機構部門的資金進行調劑。[1]

核算內容

1.貨幣黃金和特別提款權的核算。貨幣黃金和特別提款權凈獲得是指各國貨幣當局之間貨幣黃金和特別提款權交易的結果。

2.通貨和存款的核算。通貨持有量的凈增加是各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本國貨幣當期凈發行額是金融機構的負債變化,外國貨幣凈流入額是國外部門的負債變化。各部門存款凈增加是各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同時是金融機構的負債變化。如果存款業務發生在國內與國外之間,就會出現發生在國外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和負債變化。

3.股票以外證券的核算。各部門當期購買減處置的證券是各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各部門當期發行減兌付的證券是各部門的負債變化。如果這些證券發行兌付購置處置發生在國內和國外之間,國外部門就會發生金融資產變化和負債變化。

4.貸款的核算。貸款凈增加是各貸入部門的負債變化,同時是金融機構和的金融資產變化。如果貸款業務的某一方屬於國外,則要在國外部門記錄相關金融資產和負債變化。

5.股票和其他權益的核算。當期新發行股票及其他權益凈增加是發行者所在部門的負債變化,購買者及權益所有者所屬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對於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交易,交易者均應按照購買減出售的凈額記錄金融資產變化。對於准公司,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凈增加是業主所屬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是企業部門的負債變化。如果股票及產權交易發生在國外與國內之間,形成外國直接投資,就要在國外部門記錄其金融資產和負債變化。

6.保險專門准備金的核算。住戶對人壽保險和養恤基金的凈權益,按當期交易引起的凈增加額記入住戶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以及金融機構的負債變化。對預付保費和未決索賠准備金,按期初到期末的變化量記入投保人所屬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及金融機構的負債變化。

7.其他應收應付款項的核算。其他應收應付款項的交易應按照當期發生與結算的凈額分別記為應收單位所屬機構部門的金融資產變化以及應付單位所屬機構部門的負債變化。

核算原則

金融交易的核算原則

1、鑒別並剔除非交易活動引發的金融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根據金融交易的定義,鑒別的標准有兩條:

(1)發生金融資產所有權的變化;

(2)產生新的金融資產或負債。

只要符合這兩條標准中的任意一條,便可以鑒別為使金融交易。

2、估價原則:在核算時如何科學地確定參加金融交易的金融工具的價格。金融交易應按獲得或轉讓資產時的價格記錄,而且交易雙方應按同一價格記錄。價格中,既不包括手續費、傭金和對交易當中所提供服務的其他類似付款(這些應統一作為服務的購買處理),也不包括金融交易稅(它應包括在產品稅中)。

3、記錄時間原則:金融交易的雙方應在同一時點記錄交易,其中:

(1)金融工具與金融工具之間的交易,應在金融資產所有權轉移時記錄。

(2)金融工具與非金融工具之間的交易,金融交易的記錄時間應與該非金融工具在其他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投入產出核算或國際收支核算等)中的記錄時間保持一致,即按實物交易的發生時間記錄。

4、記錄基礎——取凈額和合並原則,指以什麼為基礎記錄金融交易。描述某一類資產項目的交易狀況,可以採用逐項交易的發生額:總額和收支相抵以後的凈額。

(1)凈額的記錄:取決於金融賬戶可以按資產的凈獲得和負債的凈發生記錄當期的各種金融交易。

(2)金融資產的凈獲得:核算期新獲得的金融資產總額與處置的金融資產總額相抵後的凈額;

(3)負債的凈發生是核算期新發生的負債總額與償還的負債總額相抵後的凈額。

如對債券交易來說,債券獲得者應以其本期獲得的債券減去出售的債券的凈額作為記錄基礎,記入金融資產;債券發行者應以其本期發行的債券減去償還的債券的凈額作為記錄基礎,記入金融負債。

描述某一總體的交易狀況,可以採用逐個總體單位的明細數據,也可採用將總體單位分組組合後各組的合並數據。合並,是把某一組機構單位內部相互之間發生的金融資產與負債交易相抵消的過程。對某一總體而言,金融交易核算採用合並數據作為記錄基礎,合並可根據分析需要在國民經濟總體、機構部門和子部門等層次上進行。但不同層次的合並對於經濟分析具有不同的意義。合並數據同樣應取凈額。[2]

工具

金融交易工具

表明金融資產所有權的憑證是金融工具,主要包括:

(1)通貨。

指以現金形式存在於市場流通領域中的貨幣。它由人民銀行累計發行貨幣減去國家銀行庫存現金計算得出。包括居民手持現金,企事業單位的庫存現金。它是金融部門的負債,是其他部門的資產。

(2)存款。

指金融機構接受客戶存入的貨幣款項,存款人可隨時或按約定時間支取款項的信用業務。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住戶儲蓄存款、財政存款、外匯存款和其他存款。

(a)活期存款是指存款期限不受限制,可以隨時存人和提取的存款。包括居民的活期儲蓄存款、企業的結算存款、行政事業單位(現歸屬於政府部門)的經費存款。

(b)定期存款是指有一定期限的存款。包括居民的定期儲蓄存款、企事業單位的定期存款。

(3)貸款。

指金融機構將其所吸收的資金按一定的利率貸放給客戶並約期歸還的信用業務。反映金融機構向非金融部門提供的各種形式的所有貸款,包括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財政貸款、外匯貸款和其他貸款。

(4)證券。

包括債券和股票,其中,債券是指由債券購買者承購的或因銷售產品而擁有的、可在金融市場上交易並代表一定債權的書面證明。包括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商業票據、支付固定收入但不提供法人企業殘余價值分享權的優先股等。

其中政府債券是指政府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有價證券,包括國庫券和各種公債。

股票是指股份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投資並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的權益性證券。

(5)保險准備金。

指對人壽保險准備金和養恤基金的凈權益、保險費預付款和未結索賠准備金。

(6)結算資金。

指金融機構用於結算目的的匯兌在途資金。

(7)金融機構往來。

指各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包括同業存放款和同業拆借款。

(8)准備金。

指各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及繳存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

(9)中央銀行貸款。

指中央銀行向各金融機構的貸款。

(10)國外直接投資。

指外國在我國和我國在外國以獨資、合資、合作及合作勘探開發方式進行的投資。

(11)儲備資產。

指我國中央銀行擁有的可隨時動用並有效控制的對外資產。反映我國可直接對外支付的各種金融資產,包括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和其他債權等。

(12)國際收支凈誤差與遺漏。

指在國際收支統計中由於資料不完整,統計時間、統計口徑、統計分類、計價標准和匯率折算辦法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誤差與遺漏,它等於國際收支表中的經常帳戶差額加資本和金融帳戶差額減儲備資產增減額。

熱點內容
工商銀行股票交易歷史數據 發布:2025-01-22 11:28:04 瀏覽:916
擬入主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1-22 10:36:51 瀏覽:527
自帶流量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22 10:29:48 瀏覽:383
南寧糖業股票歷史交易 發布:2025-01-22 10:26:56 瀏覽:771
如何購買恆豐銀行理財產品 發布:2025-01-22 10:26:08 瀏覽:312
股權合作中的風險如何控制 發布:2025-01-22 10:23:07 瀏覽:241
孔方兄股票軟體 發布:2025-01-22 10:08:48 瀏覽:286
非你莫屬股票投資 發布:2025-01-22 10:07:22 瀏覽:888
什麼類型的企業適合股權融資 發布:2025-01-22 10:07:19 瀏覽:57
賬戶里的證券市值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22 10:03:33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