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金融商品為什麼會有收益
① 收益權轉讓是什麼意思
所謂收益權轉讓,通俗一點講就是資產所有人將部分收益轉讓出去,受讓方獲得這部分收益。在金融領域,收益權轉讓主要涉及到資產證券化和基礎資產。基礎資產也稱標的資產,例如債權、知識產權、物權、股權、企業應收賬收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等,它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依賴的資產。資產證券化就是以這些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現今,資產證券化可以是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採取證券資產這一價值形態資產的一種運營方式。比如實體資產向證券資產轉換;比如信貸資產(銀行的貸款、企業的應收賬款)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收益權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流動、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型證券(如債券型基金)進行發行;比如證券資產的再證券化過程;以及現金的持有者通過投資將現金轉化成證券等形式。
收益權轉讓就是將基礎資產的未來收益通過在合法的中介交易平台上發布轉讓出去,資產所有方通過轉讓這部分未來收益來達到迅速融資和發展的目的,受讓方則通過投資獲得基礎資產的收益。這里的受讓方就是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投資者。
現在金融行業的理財產品有很多,感覺昂到招財貓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穩健、透明,利息也還好
② 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什麼要轉入投資收益
在資產負債觀下,
單獨了解有多少待實現投資損益在本期實現,以及本期實現了多少投資收益,不會比了解交易性金融資產對公司凈資產的貢獻更有實際價值。而且,只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的合計金額,才能反映出交易性金融產對公司凈資產的貢獻。另外,按照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只有實際實現的投資收益才予納稅,未實現的收益不納稅。所
以,為了集中反映每個會計期間交易性金融資產對企業所有者權益的貢獻,並反映各期實現的投資收益,同時也為了便於納稅,在會計處理上採用了這種方法,即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後,應將原來為待實現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本期實現的部分,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為投資收益反映。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原來作為公允價值變動而本期實現的部分,從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為投資收益,可能會發生在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以後年度。這時,盡管公允價值賬戶已無余額,但無論借記還是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都不會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實現年度的經營利潤。因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都是屬於經營利潤的組成部分,借記投資收益,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貸記投資收益,都不會影響經營利潤,只不過要通過投資收益來反映實際實現的收益。即使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前年度的公允價值變動在本年實現的部分進行調整,也無須調整以前年度利潤。因為在資產負債觀下,以前年度的損益和本年度的損益都沒有多記或少記,只不過待實現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已實現損益(投資收益)通過利潤表的不同項目反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