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提出要發展什麼金融
⑴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具體內容、突出特點、重大意義
《建議》主要內容
1.「十三五」期間建成法治政府。《建議》提出,「十三五」時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2.放開「油電氣」等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建議》指出:完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加強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澇等設施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
3.提速降費,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建議》提出: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4.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建議》提出: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
5.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建議》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6.堅守耕地紅線,確保口糧絕對安全。《建議》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7.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建議》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8.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建議》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
9.促進有能力的農民舉家進城落戶。《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10.引導農村宅基地自願有償轉讓。《建議》提出: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11.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建議》提出: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
12.五年內實現軍隊機械化。《建議》提出: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到二二年,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進展,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13.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建議》提出: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14.建立領導幹部「空間治理體系」。《建議》提出: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15.鼓勵綠色出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建議》提出: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強軌道交通建設,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提高電動車產業化水平。
16.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議》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合理制定水價,編制節水規劃,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17.建立全國統一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建議》提出: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
18.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停止商業性採伐。《建議》提出: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發揮國有林區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加強草原保護。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
19.推動人民幣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建議》提出: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轉變外匯管理和使用方式,從正面清單轉變為負面清單。
20.積極參與新領域國際規則制定。《建議》提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促進全球經濟平衡、金融安全、經濟穩定增長。積極參與網路、深海、極地、空天等新領域國際規則制定。
21.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建議》提出: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
22.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議》提出: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23 完善職稱評定製度 與大城市落戶掛鉤
《建議》提出: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完善職稱評定製度,推廣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等同大城市落戶掛鉤做法。
24.全民參保,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建議》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的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25.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建議》提出: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投資回報率。
26.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建議》提出: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27.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建議》提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28.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破除逐利機制。《建議》提出: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
29.實施全面二孩 多建幼兒園婦幼保健院。《建議》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注重家庭發展。
30.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議》提出: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提高專業化水平。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1.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建議》提出: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
◎《建議》中的「56536」
◆五大理念
《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內涵的豐富和提升,也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
◆六大原則
就怎樣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議》提出必須遵循六大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五大方面
《建議》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三大關鍵詞
一是建設「美麗中國」,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是重中之重。規劃建議確定到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形成政府、企業、公共共治的嚴格、嚴密的環境治理體系,才能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家園。
二是建設「健康中國」,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新目標、新任務的提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全國人民群眾健康的高度重視。要想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必須把人民的健康問題解決好。
三是建設「平安中國」,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是平安中國建設的源頭性工程。要在發揮好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引導社會成員增強主人翁精神,激發社會自治、自主、能動力量,要善於運用新思路新辦法,調動社會成員維護公共安全的積極性,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謀劃、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各項工作,善於運用法治方式研究、解決平安中國建設面臨的問題。
◆六個新提法
「三大戰略」:網路強國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五大工程」: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工業強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
「四大領域」: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五招「綠色大棋」: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發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圖和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目錄、推進能源革命、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
對外開放「三大布局」:對外開放區域、對外貿易和投資。
精準扶貧脫貧路線圖: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
⑵ 十三五規劃是什麼意思
十三五規劃,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2)十三五提出要發展什麼金融擴展閱讀
「十三五」規劃編制
2013年底
各省級地區開始啟動「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准備工作
2014年4月
各省份開始就「十三五」規劃重大問題研究向社會招標研究機構
2014年6月
國家發改委開通「建言『十三五』」微信公眾平台,邀請公眾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
2015年初前後
各省份開始將「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上報國家
2015年10月
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審議「十三五」規劃建議稿
2015年五中全會召開前
國家發改委聽取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對國家「十三五」規劃工作的意見建議
⑶ 新世界中 國為什麼要發展綠色金融
因為綠色金融、綠色發展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 家、對於全世界的可持續發展都非常重要。新世界中 國積極推進並發展綠色金融也是為了社會可持續化發展而著想。
⑷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農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將金融普及到農村所有群體,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以及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農村」二字,意味著十三五期間發展的普惠金融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
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范圍覆蓋全部縣域支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和資源配置力度。強化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確政策性業務范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
國家開發銀行要創新服務「三農」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牢牢堅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更好發揮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強化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服務功能,推動省聯社加快職能轉換,優化協調指導,整合放大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服務「三農」的能力。引導郵政儲蓄銀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持續拓展農村金融業務,促進農村資金迴流。支持其他商業銀行下沉機構網點,優化農村地區網點布局,適度擴大農村地區網點覆蓋面。
二、如何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穩步培育發展村鎮銀行,鼓勵按照規模化組建、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原則集中連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超過一定數量的發起行,允許設立村鎮銀行管理服務子公司。允許評級良好、管控能力強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到西部地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重點布局老少邊窮地區、農業主產區和小微企業聚集地區,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
加強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鼓勵其開展涉農融資擔保業務,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自律管理,引導發揮支農服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