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金融風險事件
㈠ 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定義及分類是什麼
風險指遭受損失、傷害、不利或毀滅的可能性,即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李念茄。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是一定量金融資產在未來時期內預期收入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風險指損失發生的哪察不確定性,是對各種不確定性事件的總稱,如人身風險、健康風險、財產風險、失業風險、金融風險等等。金融高賣風險只是風險的一個細分類,風險包括金融風險,金融風險只是風險的一個子分類。
㈡ 什麼是金融風險管理 起源和定義介紹
金融風險管理就是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衡量和控制風險及回報之間的得失。金融風險管理這個詞彙是金融語言的核心。隨著金融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金融風險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風險管理包括對金融風險的識別、度量和控制。由於金融風險對經濟、金融乃至國家安全的消極影響,在國際上,許多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和組織、各國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都在積極尋求金融風險管理的技術和方法,以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精確度量和嚴格控制。
起源
20世紀70年代以後,新古典經濟學占據了經濟學研究的主流地位。新古典經濟學建立了一套基於信息和不確定性的消唯經濟分析框架,從而使人們對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和模式進行了重新審視。同時,20世紀60年代以後,金融學作為-FJ獨立學科的地位得以確立。期間產生了大量為廣大金融學理論界和實務界廣泛接受和運用的經典金融理論和模型,比如說,20世紀60年代由被稱為「有效資本市場之父」的尤金·法瑪提出的「有效市場假說」,鋒橋盯威廉·夏普和約翰·林特納等人創立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斯蒂芬·羅斯的「套利定價模型」以及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等。上述經濟和金融理論的確立,為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和工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計算機硬體技術和軟體開發能力的迅猛發展,使人們有能力運用數學模型、模擬模擬等手段來解決各種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從而直接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一門新興學科——「金融工程學」的產生和發展。
定義
所謂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如未來收益、資產或債務價值的波動性或不確定性。金融風險是指企業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或波動性,它直接與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相關。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確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確定性和損失的不確定性兩種情形,需要說明的是現實中人們更關注的是損失的可能性。
分類
金融風險的種類很多,按照不同的標准,金融風險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1)按照金融風險產生的根源銀和劃分,包括靜態金融風險和動態金融風險。靜態金融風險是指由於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產生的風險,基本符合大數定律,可以比較准確地進行預測。動態金融風險則是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產生的風險,其發生的概率和每次發生的影響力大小都隨時間而變化,很難進行准確的預測。
(2)按照金融風險涉及的范圍劃分,包括微觀金融風險和宏觀金融風險。微觀金融風險是指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因客觀環境變化、決策失誤或其他原因使其資產、信譽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宏觀金融風險則是所有微觀金融風險的總和。
(3)按照金融機構的類別劃分,包括銀行風險、證券風險、保險風險、信託風險等。
體系
金融風險的管理過程大致需要確立管理目標、進行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及處置等三個步驟:
管理目標
金融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在識別和衡量風險的基礎上,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和准備處置方案,以防止和減少損失,保證貨幣資金籌集和經營活動的穩健進行。
風險評價
金融風險評價是指包括對金融風險識別、金融風險衡量、選擇各種處置風險的工具以及金融風險管理對策等各個方面進行評估。(1)風險識別。金融風險識別是指在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對潛在的、顯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歸類和實施全面的分析研究。(2)風險衡量。是指對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損失范圍、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並對不同程度的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後果進行定量分析。(3)金融風險管理對策的選擇。是指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根據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選擇金融風險管理的各種工具並進行最優組合,並提出金融風險管理的建議。這是作為金融風險評價的最重要階段。
隨著金融交易電子化和互聯網化,採用事件驅動(CEP)的實時金融風險識別和評價也越來越重要。
風險控制
金融風險的控制和處置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對策范疇,是解決金融風險的途徑和方法。一般分為控製法和財務法。(1)控製法。是指在損失發生之前,實施各種控制工具,力求消除各種隱患,減少金融風險發生的因素,將損失的嚴重後果減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種方法。主要方式有避免風險、損失控制和分散風險。(2)財務法。是指在金融風險事件發生後己造成損失時,運用財務工具,對己發生的損失給予及時的補償,以促使盡快恢復的一種方法。
機遇
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在金融實業界的具體風險管理運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主流金融學也給予金融風險管理許多重要的理論支持。而在主流金融學中占統治地位的理論基石卻是「有效市場假說」。該理論認為:投資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們追求在一定風險水平下的最大收益;金融資產的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公開的信息,價格的變化互不相關,且收益率服從正態分布。然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無法被「有效市場假說」所解釋的異常現象,如股市存在的「周末效應」,「一月效應」以及價格波動的明顯的自相關性特徵等。這些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對以「有效市場假說」為基礎的主流金融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對以主流金融理論為理論基礎的現代金融風險管理提出了置疑。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了克服主流金融學在解釋實際金融市場異常現象時所暴露的種種不足,一類被稱之為「新金融學」的研究就逐漸蓬勃地開展起來了。「新金融學」研究的代表流派主要有20世紀80年代後期興起「行為金融學」流派和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經濟物理學」流派。其中,「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以心理學上的發現為基礎,輔以社會學等其它社會科學的觀點,嘗試解釋那些實際金融市場中無法被傳統金融學理論所解釋的種種異常的現象。而「經濟物理學」則是將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模型應用到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新金融學研究對現代金融風險管理所提出的挑戰主要針對金融風險的測度問題。因為一旦金融風險暴露的大小測度出現偏差,那麼下一步針對風險暴露所開展的風險管理活動可能就會失效。因此風險測度問題在整個金融風險管理活動中居於核心地位。
新金融學研究表明,無論是金融風險的相對測度還是絕對測度指標,在理論上或實際運用中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舉例說,風險的相對測度只是一個相對的比例概念,並沒有回答某一資產或組合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另外,相對測度指標對測度對象的依賴性較高,它們無法測度包含不同市場因子或不同類型金融產品組合的風險,從而無法比較不同資產的風險大小。就絕對測度指標而言,當實際市場的資產收益率分布不滿足正態分布時,方差及VaR指標的准確度都將大大降低。在正態分布假設下計算的VaR值,常常會低估實際的風險.。
㈢ 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定義及分類是什麼
1、風險,就是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大致有兩層含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收益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成本或代價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收益或者代價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
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模早尺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2、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
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金融風險分類:
一、按照能否分散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二、按照會計標准分為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三、按照驅動因素,旦高可將金融風險分為經濟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系統風險是指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和變化,導致投資者風險增大,從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系統風險包括宏觀經濟風險、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
風險分類:
1、按照產生原因分類: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
2、按照風險標的分類: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
3、根據性質分類: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4、根據風險影響分類:基本風險、特定風險。
(3)如何定義金融風險事件擴展閱讀:
1、不確定性。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所面對的市場變化是無限的,而人們的認識能力卻是有限的(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由此產生的不確定性是市場睜褲風險的本質體現。金融風險就是由不確定性引起的、產生金融損失的可能性。
2、普遍性。由於資金融通具有償還性的特點,融出方要在將米的某一時間收回其資金,並獲得報酬;融入方費同時償還本金,並付出利息。
但是,由於將來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因而融出方可能無法按時、按預期的報酬收回本金和利總;融入方也可能無法按時、按預期的成本償付資金。這種可能性在資金融通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3、擴散性。金融以信用為基礎,金融機構作為融資中介,實質上是由一個多邊信用共同建立起來的信用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