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會金融戰敗
㈠ 日本為什麼會有泡沫經濟,最後怎麼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原因:
1、日本泡沫經濟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
會上5國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下調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當時日美貿易不均衡已成為日美之間的一大政治問題,美國再三要求日本「擴大內需」。地價上漲、稅收增加、財務支出擴大,結果造成日本國內市場流動性大量過剩。
2、還有一個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員會推動的金融自由化。
當時日本仿照歐美,實行銀行和證券的融合,放寬對銀行業務的限制。證券業雖放寬限制改革進展緩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層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後,銀行之間競相上調企業大額定期存款利息。
這導致了日本銀行籌資成本過高,大量資金湧向高利息、可融資的不動產和建築方面。最後造成企業投資過剩,加速泡沫經濟的發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經濟破滅的誘因一般認為是1989年5月日本銀行調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對房地產融資實行的總量規制。
1990年1月股價就開始暴跌。當時誰都知道泡沫遲早會破滅,但資產價格開始暴跌後的一段時間內,大藏省和日本銀行都還在推行擠破泡沫政策,致使情況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開始下調法定利率,而總量規則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銷。
(1)日本為什麼會金融戰敗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泡沫對我們的啟示:
一、匯率大幅升值,未必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從而未必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和經濟蕭條。
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應對外部需求的沖擊,不能過多地依賴於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尚存空間的情況下,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總需求管理的較優選擇。
二、進一步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工應當明確,互相獨立。
財政政策主要負責調節需求和經濟結構,而貨幣政策則以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或者承擔過多、過寬的政策目標。
宏觀調控如果過於依賴貨幣政策,將蘊含著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除此之外,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總供給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將有利於緩解總需求方面的政策壓力。
三、關於穩定金融市場在央行政策目標中的定位。
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央行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當中,也只有央行掌握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當及時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做出判斷並採取措施。
㈡ 日本實行負利率為什麼會引起股市暴跌
負利率時代對日本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從利好方面來講,對做多日元的空頭是一個打擊,對日本拉動本國經濟解決老齡化社會當中養老資金的短缺可能會是一個彌補,同時也讓日本能夠穩定當前的證券市場,防止資產負債進一步下滑等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競爭性貶值已經開始,後果也是比較明顯的。
但是,如果日本推行負利率並且進一步擴大的話,首先會導致日本普通居民的資產進一步損失,同時也會導致本就已經很低的日本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滑,這都是日本政府和民眾不願意看到的。
日元貶值的連鎖反應是利好還是利空? 背景資料:對於美國來講,希望美元繼續成為強勢貨幣,中國在去年年底加入SDR對於美元還是有一定沖擊的。美聯儲的加息也是希望讓美元進一步走強,而美元越強勢,國際資本迴流美國的能力也就越強。如果日元在這個時候貶值,對於美元走強包括吸納國際資本到美國是有幫助的。一方面,此舉可以讓美元被動強勢;進而讓「強勢美元」在美聯儲暫時不加息的情況下,得到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則可以提振全球股市,進而緩解國際資本的避險情緒,而只要大家不再恐慌,那麼就不會選擇拋售股票去避險,而這種情形對於阻止美國股市繼續下跌,顯然是大大有利。
但是也有評論認為,短期之內好像日元在幫美元,但如果從長期來看,日元貶值對美元就是一個坑。說白了,日元的再次貶值,勢必會引發其他外貿大國的貨幣跟風貶值,而美元只會繼續走強,而不是走弱。如此一來,美國本土的製造業產品,價格無疑將越來越昂貴,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美國本土的那些製造業產品,其他國家並非沒有替代品。比如,大飛機方面,歐盟有空客,中國在去年剛剛總裝下線的C919則是後起之秀;汽車方面,歐盟、日本、韓國亦都不弱……所以當日本實施負利率後,美國本土製造業未來的結局只會有兩個。要麼被其他國家的工業產品擠破產;要麼遷出美國,前往成本更低的地區,比如墨西哥、東南亞甚至中國等等國家。而這兩個結局不論出現哪一個,都會讓美國的實體經濟進一步空心。再者,日本此舉對全球股市暴跌一事來說,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在隨後的日子裡,反而有可能加劇全球股市的動盪。那麼日元貶值對美元、歐元甚至人民幣又會形成那些連鎖反應?這種連鎖反應對中國是利好還是利空?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問題專家陳鳳英:
我認為是利空,是負面溢出效應。首先在匯率方面,日元貶值會引發新一輪貶值潮,對亞洲貨幣將形成非常大的壓力。因為日元是亞洲貨幣,而亞洲貨幣實際上是美元圈。雖然我不認為已經達到「貨幣戰爭」這么嚴重的程度但一定會出現貨幣的競相貶值,結果就是美元升值壓力提升。
從美國政府來講,不希望美元升值這么快,因為這樣會打擊美國的國際競爭性。現在很多評論認為美國經濟很好,其實並不好。因為事實上美國還在依靠國際市場來拉動國內製造。如果美元升值過快,競爭性優勢就會明顯減小。第二,日元貶值引起了不確定性,美聯儲的決策就更難了。美聯儲從去年12月份開始將連續七年的零利率提升了25個基點,如果從原則上講,預計2016年會有3次或者4次以25個基點為標準的加息,但是這個步驟現在被打亂了。新一輪非美元貨幣的競相貶值使得美國要考慮是不是還要加息,如果加息美元就會繼續升值。現在美國並不擔心資本更多流入,他不需要更多資本,他擔心的就是美元升值過快影響競爭性。所以現在這種局面在2016年美聯儲至多可能還有1到2次加息,做不到4次加息的速度了。
當然對亞洲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講這個局面更是不希望看到。因為我們的競爭性貨幣就是日元。日元貶值所有亞洲貨幣會競相貶值,對人民幣也是這樣。人民幣現在正在和美元脫鉤走向一攬子貨幣,這是我們的既定方針,我們必須實行匯率自由浮動。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人民幣的貶值和升值都應該由市場決定,現在日元貶值,人民幣相對也會存在很大壓力。所以把我們的政策也給打亂了。所以很多經濟專家認為日元這次的負利率是出乎意料的,就是因為沒有看到日本也會這么做。因為日本經濟原則上雖然增長不高但復甦勢頭還是在持續的,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日本不應該加入負利率的行列。而它選擇了這樣做,這就意味著負溢出效應和競相性貨幣貶值又被點燃了。
㈢ 1987年日經指數為什麼會暴跌
讓我來告訴你究竟是怎麼發生的~美國最初為了改變日美之間的貿易順差,聯合其他歐洲大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用意一是使美元貶值,其二是形成直介面頭干預匯率市場的機制。
隨後幾年間,日元急速升值約40%,但是日美貿易順差未能有顯著改變。日元急速升值對日本帶來了雙重打擊,一是以美元計量的對外資產大幅縮水,二是本國出口企業遭受沉重打擊。但是由於當時日本的泡沫經濟,企業之間交叉持股,推高股市,所以由於日元升值對企業的打擊未能及時顯現。
美國第二步便是與日本協商利率機制,維持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利差,保持美國國債的高利息,穩定了日本政府和民間資本對美國的輸入。日美貿易順差原本使得美元隨時有貶值的危險,可是由於日本國內資金因為追逐美國高利息而不斷投入美國的原因,而維持了之前堅挺的美元。隨後,為了保護國內企業,日本政府開始逐步干預匯率市場,大量買進美元,拋售日元,防止日元進一步升值。也正是這種市場干預和國內的低利率,導致國內大量資金最終流入股市房市,日積月累形成泡沫。
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即是美國要求日本引進「日經225期貨」。日本之前從未從事過期貨類的交易,更未涉及股指期貨。單邊市場突然變為雙邊市場,賣空機制最終導致日本股市房市崩盤,經濟泡沫最終破裂。 最終,小日本真的就被老美的一步步陰謀給擊潰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