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看什麼
1. 怎麼看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不高理財產品收益率越高越好嗎
大部分人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相信最關注的就是產品的收益了,一般收益高就代表著賺的錢會多。那麼怎麼看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不高?理財產品收益率越高越好嗎?怎麼看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不高?
我們以銀行為例,銀行有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額存款、理財產品等等。我們在看理財產品的收益的時候就是看它的年化收益,一般年化收益率約高,那麼它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就會高。
我們以支付寶的貨幣基金為例,就是看七日年化率,一般七日年化率越高,那麼它的收益就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率是會變化的,但由於貨幣基金是屬於低風險的類型,一般基金波動是比較小的。
我們以支付寶的理財產品為例,就是看業績基準(年化),一般業績基準(年化)越高,那麼收益就會越高。
理財產品收益率越高越好嗎?
一般收益高,就代表風險高,收益和風險基本上是成正比的。那比如說你看了支付寶裡面的一款股票基金,近一年漲跌幅有一百多,那麼你買它就一定不會虧錢嗎,那肯定不是的,雖然說近一年漲跌幅有一百多,但也是有可能會虧的,因此理財產品收益率不一定越高就越好,我們主要是要找打適合自己的。
2. 怎麼看理財產品的收益
查看理財產品的收益方法:
投資者可以登錄股票交易軟體,進入交易頁面,找到投資賬單就可以查到。
投資者可以根據想要查詢的時間長短,比如一個月、一年或者開回來的所有收益,來查詢個股的盈利情況。投資者投資個股所得收益與投資額的佔比比率就是股票盈利收益率,收益率越大,說明投資者所得到的盈利越多。
理財產品收益涉及的4個指標
1.預期收益率
銀行或是其他金融機構在發行理財產品時,一般都會公布一個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率是指理財產品的一個預計的收益率,只是一個預期數,不是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例如,銀行發行一款理財產品,期限是180天,預期收益4%。那麼,並不一定這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它的實際收益率是4%,有可能是3.90%,或是其他收益率。
2.年化收益率
對於一些凈值型理財產品,由於每天凈值是在波動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無法給出一個固定的收益率。因此,對於凈值波動的理財產品,衡量它的收益就採用了年化收益率。例如,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
3.賬面收益率
賬面收益率就是理財產品到期之後,實現的收益率。例如,銀行發行B款理財產品,發行時的預期收益率為4.2%,但理財產品到期時兌現的收益率為4.16%。這個4.16%就是B款理財產品的賬面收益率。絕大多數的賬面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相同,只有少部分理財產品的賬面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不同,而且往往是低於預期收益率。
4.實際收益率
實際收益率就是理財產品帶給投資者的最終收益率。它是賬面收益扣減費用之後計算得來的一種收益率。計算公式如下:實際收益率=(理財產品賬面收益金額-費用金額)÷本金÷年限。
3. 銀行理財怎麼計算收益
銀行理財(固定收益理財)=本金*利率*期限,比如投資者購買理財5萬元,理財預期收益率為2.85%,投資期限為一年,那麼可以算出理財收益為:5萬元*2.85%*1=1425元。
凈值型理財收益=(買入時的凈值-贖回時的凈值)*本金,比如買入某理財時的凈值為1,贖回時理財的凈值為1.1,買入5萬元,那麼可以算出理財收益為:(1.1-1)*5萬元=5000元。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余額達7.61萬億元。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自2005年開辦以來發展迅速。2011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91萬款理財產品,201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為4.59萬億元。
主要趨勢
其一,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
其二,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
其三,動態管理類產品的逐步增多,投資方向和投資組合靈活多變和高流動性是該類產品的主要優勢。然而,該類產品的信息透明度問題值得關注。
其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榮,通過不同類型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投資組合構建來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其五,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業內專家表示,今後傳統金融銀行理財與互聯網加強合作與優勢互補將成為主要趨勢,搜易貸等P2P理財將傳統銀行嚴密的信貸審核機制和強大的數據管理機制與互聯網信貸審核技術相結合,不僅能使得融資服務覆蓋到更多小微企業,還能夠幫助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4.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怎麼看
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單位凈值是指每份單位份額產品的凈資產價值,計算公式為:單位凈值=總凈資產/產品份額。理財產品的初始凈值一般蔽察沒為1,但產品凈值是會變動的,有漲也有跌,一般是以每日、每周或每月等固定周期公布。
「拓展資料」
凈值型理財產品指按照份額發行並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單位份額凈值的理財產品。凈值型理財產品的主要特點是不保本不保息,也不承諾預期預期收益率。
凈值一般出現於凈值型理財產品信息中,是指每份單位份額產品的凈資產價值。理財產品的初始凈值一般為1,但產品凈值是會變動的,有漲也有跌,一般是以每日、每周或每月等固定周期公布。
以往銀行理財產品都會公布預期預期收益率,且產品持有到期後,投資者一般都可以拿到與預期預期收益率大致相當的實際預期沒拆收益,帶有剛性兌付的性質。
然而銀行理財都在往凈值型理財產品轉型,凈值型理財產品的主要特點是不保本不保息,也不承諾預期預期收益率。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根據產品凈值來計算,簡單理解就是:如果購買理財產品時凈值為1,那麼贖回時,若凈值高於1就是盈利,若凈值低於1就是虧損,但無論盈虧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理財產品中的歷史凈值代表的是該產品的過往預期收益情況,但並不指向預期預期收益。投資者往往也無法預知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但可將產品凈值和業績比較基準作為參考依據。需要注意的是,業績宏納比較基準同樣也不代表預期預期收益承諾。
舉個例子:
假設你用5萬元認購了一款凈值型理財產品,購買時產品初始凈值為1元,贖回時凈值為1.2元,投資期限180天。在假設不包括各類費用且產品總份額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凈值型產品「金額購買,份額贖回」的原則,你購買的產品份額應為50000/1=50000份,也就是180天之後你需要以1.2元的當下凈值,贖回這50000份,那麼贖回後,你到手的資產為:50000*1.2=60000元。換言之,你的收益為10000元,收益率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