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陽金融進展如何
㈠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無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無
無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無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無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有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
㈡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1年10月15日,人民銀行舉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羅延楓主持新聞發布會。以下為文字實錄:
羅延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
10月13日人民銀行在官網、官微發布了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發布之後社會各界非常關心第三季度經濟形勢、下階段貨幣政策趨勢等問題,希望得到來自央行的解讀。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女士、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先生、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先生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請大家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經濟之聲):三季度的數據發布以後,想請問一下目前金融運行整體的特徵是什麼?
阮健弘: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穩字當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平穩性。從三季度的數據看,當前金融運行總體平穩,金融總量平穩增長,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宏觀杠桿率保持穩定。
一是金融總量平穩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體系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總量平穩增長,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9月末,M2的余額是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的余額是308.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前三季度,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是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9.4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保持基本平穩。
三是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今年以來,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效實施宏觀政策,經濟延續恢復的態勢,金融總量平穩增長,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宏觀杠桿率是274.9%,比上年末低4.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政府和住戶部門的杠桿率分別回落3.1個、1個和0.4個百分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三季度的經濟恢復和債務增長情況看,預計三季度宏觀杠桿率還將保持基本平穩。
上海證券報:請問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有哪些結構性特徵?
阮健弘: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24.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7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14萬億元,總體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分結構看:
一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新增16.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0億元。
二是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融資回歸常態,股票融資同比多增。前三季度政府債券的凈融資是4.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32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276億元。前三季度企業債的凈融資是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66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前三季度非金融企業境內的股票融資是8142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043億元。
三是表外融資減少較多。前三季度,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表外融資凈減少1.56萬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隨著美聯儲縮減的進程日益明顯,我想問一下中國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應該如何應對?謝謝。
孫國峰:我們注意到近期美聯儲關於貨幣政策的表態,市場預期美聯儲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啟動縮減購債。從我國來看,2020年應對疫情以來,我們實施正常貨幣政策,2020年5月以後貨幣政策力度逐步恢復正常,今年已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態。今年以來,考慮到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主要經濟體可能的貨幣政策調整,人民銀行作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外溢沖擊。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95%附近,總體處於較低水平。跨境資本流動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49元,較2020年末升值0.6%。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2020年末升值5%。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做好跨周期調節,統籌考慮今明兩年政策銜接。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持續釋放LPR改革效能,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引導市場主體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日本經濟新聞:今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強調「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已經進入常態化實施階段」。最近很多城市的樓市降溫了。經濟增速也在放緩。請問如果今後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央行有可能對房地產信貸管理暫時放鬆嗎?
鄒瀾:十九大以來,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防範化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中央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戰略和方針,是我們做好房地產金融工作的長期遵循。
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金額保持平穩,與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基本匹配。其中,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受到一些約束,房價上漲速度得到抑制。房價回穩後,這些城市房貸供需關系也將回歸正常。近期,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的收縮行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種短期過激反應是正常的市場現象,2019年包商銀行出險、去年永煤和華晨債務違約後,在同業市場和信用債券市場也發生過類似現象。
此外,部分金融機構對於30家試點房企「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也存在一些誤解,將要求「紅檔」企業有息負債余額不得新增,誤解為銀行不得新發放開發貸款,企業銷售回款償還貸款後,原本應該合理支持的新開工項目得不到貸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業資金鏈緊綳。
針對這些情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已於9月底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指導主要銀行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四季度有大規模的MLF到期,想問一下央行將會如何應對這種到期壓力?以及央行是如何預判四季度的流動性是否會面臨較大的波動?包括隨著近期美聯儲的縮減購債計劃可能會落地,目前有沒有觀察到中國是否會出現資金流出的壓力?
孫國峰: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運行平穩。今年前9個月,DR007就是銀行間市場的存款類金融機構回購利率平均值為2.18%,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逆回購利率2.2%非常接近。
四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將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對於政府債券發行和稅收繳款以及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等階段性影響因素,人民銀行將綜合考慮流動性狀況、金融機構需求等情況,靈活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動性,熨平短期波動,滿足金融機構合理的資金需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在增加流動性總量方面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
近期,人民銀行還推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方式改革,有序實現全流程電子化,這有利於提高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效率,穩定市場預期,增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性,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近年來,人民銀行完善流動性和市場利率調控框架,提高操作透明度,通過言行一致的貨幣政策操作和預期管理穩定市場預期,有效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預防性流動性需求,使得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所需要的流動性總量和超額准備金率持續下降。後續,人民銀行將繼續密切關注影響流動性供求的多種因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彭博新聞社: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引起了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我們想問中國央行怎麼看房地產的企業面臨的信用風險?是否擔心會引發系統性的風險?
鄒瀾:恆大集團資產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約佔60%,涉及到1000多家作為獨立法人的項目子公司。近年來,這家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未能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審慎經營,反而盲目多元化擴張,造成經營和財務指標嚴重惡化,最終爆發風險。
恆大集團總負債中,金融負債不到三分之一。債權人也比較分散,單個金融機構風險敞口不大。總體上看,其風險對金融行業的外溢性可控。
目前,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依法依規開展風險處置化解工作,督促恆大集團加大資產處置力度,加快恢復項目建設,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在此過程中,金融部門將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項目復工的金融支持。
恆大集團的問題在房地產行業是個別現象。經過近幾年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尤其是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後,國內房地產市場地價、房價、預期保持平穩,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經營穩健,財務指標良好,房地產行業總體是健康的。
財新:我想問一下碳減排的支持工具目前的創設進展如何?預計何時以何種形式落地?
孫國峰:碳減排支持工具大家都很關心,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目前人民銀行正抓緊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工作。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為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創設的一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為保證精準性,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重點領域;為保證直達性,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企業發放貸款,之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資金支持,並按照人民銀行要求公開披露碳減排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人民銀行將以穩步有序的方式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注重發揮杠桿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需要強調的是,碳減排支持工具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不是「做減法」。金融機構仍要按市場化、法治化和商業化原則,對煤電、煤炭企業和項目等予以合理的信貸支持,不盲目抽貸斷貸,更好發揮金融對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作用。
新華社:請問一下三季度的信貸結構有什麼樣新的變化?有什麼新的亮點?
阮健弘: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靈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從貸款的實際投向看,9月末,全部產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是67.46萬億元,同比增長15%。這個增速比同期全部本外幣貸款增速高3.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基礎設施業和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分別增長37.8%、16.4%和17.2%,分別比上年末高2.6、2.2和0.3個百分點,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從普惠小微企業融資情況看,普惠小微的貸款維持較高的增長態勢,繼續保持了「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的特點。量增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4%,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15.5個百分點。面擴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了4092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同比增長30.8%。剛才孫司長也提到了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從數據方面看,9月份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4.89%,比上年12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結構優化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中信用貸款的佔比是17.4%,比上年末高兩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三季度信貸結構方面又有了新亮點,金融在支持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金融資源向國家的「專精特新」企業傾斜,「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勢頭增長良好。一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比較高。9月末,「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是71.9%,戶均貸款余額7582萬元。二是貸款余額穩定增長,成本持續下降。9月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2%,比全部貸款的增速高6.3個百分點,貸款合同平均利率是4.52%,分別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低0.15和0.25個百分點。
當前金融體系在不斷加強對重點行業和普惠小微支持的同時,也在增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將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經濟導報:我們注意到近期不少房地產企業海外美元債券價格出現下跌,請問央行對此持什麼態度?
鄒瀾:近期,受個別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等風險事件的影響,境外房地產企業美元債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這是市場在違約事件出現後的自然反應,歷史上也有很多案例。比如說,前段時間華融集團出現風險後,市場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連帶其他資產管理公司的股價、債券價格也都出現下跌,再融資困難,隨著8月華融成功引入戰投,境外債券折價快速收窄,市場情緒得以恢復。
目前,相關部門已關注到境外房企美元債市場的變化,將敦促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
我們也注意到,一些中資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這體現了企業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信心,預計對於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恢復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
CNBC:我的問題是關於最近的一些限電情況,有不少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展望和預測,這些情況對經濟的影響請問央行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孫國峰:最近我們也注意到拉閘限電的有關情況,包括近期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們認為中國的PPI漲幅在今年年底至明年會趨於回落。對於我國CPI的影響來看,CPI可能有所上行,但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總的來看,我國的通脹總體可控,所以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將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穩字當頭,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穩定社會預期。
中國經營報:我注意到昨天出的9月份的CPI、PPI的數據,顯示CPI、PPI的剪刀差達到了10個百分點,再上歷史新高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同時我也注意到PPI內部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同比也增高,這些對中小企業造成生產成本的壓力,市場預期四季度是不是可能央行會再次降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我想問一下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四季度還存在降準的空間嗎?
孫國峰:關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PPI上行,剛才我已經介紹過了,我們認為PPI可能在近期維持高位,但是考慮到我國是全球主要生產國,經濟自給能力較強,企業大部分能源品供應有長期協議保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各國通脹上行的輸入性影響可控,所以PPI維持高位還是一個階段性的。隨著全球供給恢復、運輸效率提升和高基數效應顯現,PPI有望於今年底至明年趨於回落。
CPI剛才也講到,我們預計CPI有所上行,但會繼續處在年初的預期目標區間之內。當然這個過程當中對一些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會造成一些影響,我們也可以看到各部門採取了很多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挑戰。從人民銀行角度來說我們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前期出台的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也包括7月初的降准,都是對中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從流動性角度來說,人民銀行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從整個四季度來看,流動性供求的形勢應當說是基本平衡的,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鄒瀾:我補充一下。因為面臨復雜的經濟形勢,往往受壓力最大的就是小微企業。剛才這位媒體朋友也提到了小微企業的情況,孫司長也作了回答。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多介紹一些情況。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繼續深化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實施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兩個專項活動,優化地方融資環境,引導金融資源更多的流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效果上來看,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還在進一步的發揮,小微企業融資繼續保持「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態勢,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7.4%。支持小微經營主體超過4000萬戶,同比增長超過30%。9月份新發放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為4.89%,和上年末相比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從去年一直到今年的9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對13.5萬億元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11.1萬億元,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8.6萬億元。
針對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生產經營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增加,疫情災情影響等小微企業面臨的這些困難,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工作。9月7日潘功勝副行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介紹了金融工作的具體安排,人民銀行將加強各項惠企政策實施力度,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融資的獲得感。
這里主要包括幾項:
一是抓緊推動新增三千億支小再貸款政策落實落地,剛才孫司長已經介紹了。二是繼續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效力,運用好再貸款資金引導銀行更多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統籌做好政策接續。三是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拓寬支小信貸資金的來源。引導銀行繼續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制,強化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運用,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進一步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四是要支持小微企業供應鏈的融資。在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賬款清欠工作的基礎上,推動大型企業使用商業匯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賬款,指導金融機構擴大商業匯票的承兌貼現,通過再貼現等工具來支持緩解小微企業因為占款所面臨的壓力。
羅延楓:感謝今天的三位發布嘉賓,感謝今天到場的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大家。